期刊文献+
共找到193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应用RAPD分析1个抗条锈病的小麦-黑麦易位系 被引量:17
1
作者 毛龙 +1 位作者 朱立煌 薛秀庄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2期2088-2090,共3页
随机扩增的多态性DNA(RAPD)分析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以多聚酶链式反应(PCR)为基础的一项新方法.它通过短引物(通常含9—10碱基)和模板间在较低的退火温度下配对,引发在基因组若干位点的DNA扩增,获得产物.RAPD技术快速,易行,只需少量的DNA... 随机扩增的多态性DNA(RAPD)分析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以多聚酶链式反应(PCR)为基础的一项新方法.它通过短引物(通常含9—10碱基)和模板间在较低的退火温度下配对,引发在基因组若干位点的DNA扩增,获得产物.RAPD技术快速,易行,只需少量的DNA,因而在许多领域得到应用,条锈病是我国北方麦区危害较为严重的病害之一,尤其是近年随着新的生理小种条中28,29的出现,使得原来抗条锈的洛夫林10,13号等1B/1R代换系或易位系的抗性逐渐丧失,因而急需新的抗条锈病品种.本文报道利用RAPD方法对1个新的抗条锈病的小麦-黑麦易位系进行了分析,同时还讨论了RAPD技术的某些局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APD 条锈病 黑麦 小麦 易位系 抗条锈病品种
原文传递
花粉小麦染色体工程 被引量:25
2
作者 张相岐 +3 位作者 张文俊 景建康 王二明 王献平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6-11,共6页
花粉小麦染色体工程是结合花药培养技术与经典染色体工程技术的新程序 .它可快速、准确地转移异源有用基因到小麦栽培品种 ,增加遗传多样性 ,供遗传学研究和育种工作应用 .两套新程序分别建立在染色体组水平和单个染色体水平 .与经典的... 花粉小麦染色体工程是结合花药培养技术与经典染色体工程技术的新程序 .它可快速、准确地转移异源有用基因到小麦栽培品种 ,增加遗传多样性 ,供遗传学研究和育种工作应用 .两套新程序分别建立在染色体组水平和单个染色体水平 .与经典的染色体工程相比 ,它的主要特点是 :(ⅰ )产物的多样性 ;(ⅱ )稳定的快速性 ;(ⅲ )选择的高效性 .实验证明 ,花粉小麦染色体工程是创制异源易位系 ,尤其是非臂间易位系的有效途径 .应用该程序结合综合鉴定技术 ,分别对黑麦的 1R和 6R染色体上的有用基因进行了定位和分子标记研究 .讨论了花粉小麦染色体工程与分子基因工程在作物改良中的作用与关系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花药培养 染色体工程 易位系 基因定位
原文传递
基因型和甘露醇预处理对大麦花粉植株高频率再生的影响 被引量:19
3
作者 李文泽 景健康 +1 位作者 姚根怀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0期935-938,共4页
大麦花药培养自1973年由Clapham首次获得花粉植株以来,受到人们的普遍重视。近20年来,通过培养方法、培养基等方面的不断完善,使绿苗产量成百倍地增加。尽管如此,大麦花药培养还存在许多理论和实际问题。如除极个别基因型外。
关键词 大麦 花药培养 基因型 甘露醇 再生
原文传递
青海高原春小麦品种HMW─GS组成 被引量:17
4
作者 张怀刚 陈集贤 +1 位作者 赵绪兰 《西北农业学报》 CSCD 1995年第4期6-10,共5页
用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方法分析了青海高原61个春小麦品种(包括地方品种、育成品种和引进品种)的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研究涉及等位基因Glu-A_1编码1、2、N(缺失)三种亚基;Gl... 用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方法分析了青海高原61个春小麦品种(包括地方品种、育成品种和引进品种)的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研究涉及等位基因Glu-A_1编码1、2、N(缺失)三种亚基;Glu-B_1编码7+8、7+9、6+8、20、22、17+18六种亚基;Glu-D_1,编码2+12和5+10两种亚基。同时发现带有优质亚基的品种比率低,且没有发现具有理想优质亚基组成的品种。目前种植的品种都缺优质亚基5+10,有的甚至缺亚基1或2。Giu-1位点3个等位基因的优质HMW-GS在青海高原春小麦品种中都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高分子量 麦谷蛋白亚基 春小麦 品种
下载PDF
在花药花粉培养中预处理的作用机理 被引量:21
5
作者 李文泽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S1期13-18,共6页
关键词 低温预处理 甘露醇 花粉培养 培养基 花粉粒 胚胎发生 花药壁 花粉愈伤组织 内源激素 作用机
下载PDF
一个小麦/黑麦小片段染色体易位系的创制和鉴定 被引量:13
6
作者 王二明 文玉香 +1 位作者 魏荣瑄 《Acta Genet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1997年第5期453-457,共5页
从来源于组合中国春×M27(1R/1D代换系)的8个花粉植株中,分离获得1个小麦/黑麦小片段染色体易位系WER-1-2。C-分带和荧光原位杂交结果显示,衍生出易位系WER-1-2的原始麦穗含有1条完整的1R染色体和1条长臂端部发生缺失的1R染色体,所... 从来源于组合中国春×M27(1R/1D代换系)的8个花粉植株中,分离获得1个小麦/黑麦小片段染色体易位系WER-1-2。C-分带和荧光原位杂交结果显示,衍生出易位系WER-1-2的原始麦穗含有1条完整的1R染色体和1条长臂端部发生缺失的1R染色体,所缺失部分易位到1条小麦染色体上。推断该易位是在花药离体培养过程中经异常有丝分裂产生的,而非异常减数分裂的产物。表明花药培养是一条实现异源染色体小片段(基因)向小麦转移的快速而有效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麦 小麦 小片段 染色体易位 花药培养 鉴定
下载PDF
高秆野生稻与栽培稻杂交后代的RFLP分析 被引量:12
7
作者 毛龙 周清 +2 位作者 王显平 朱立煌 《Acta Botanica Sinica》 CSCD 1994年第1期11-18,共8页
应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分析了高秆野生稻(Oryza alta Sw allen)与栽培稻(O.sativa L.)之间的多态性差异,以及二者杂交后通过胚挽救获得的后代植株的染色体大致组成情况。结果表明,高杆... 应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分析了高秆野生稻(Oryza alta Sw allen)与栽培稻(O.sativa L.)之间的多态性差异,以及二者杂交后通过胚挽救获得的后代植株的染色体大致组成情况。结果表明,高杆野生稻基因组与栽培稻基因组差别极大,经胚挽救获得的杂种后代植株大部分为三倍体,不育;两个部分不育的植株中发生了染色体丢失,基因组趋向栽培稻的基因组。结果还表明,在野生稻与栽培稻杂交获得后代的过程中,可能存在一种非传统的遗传重组机制导致野生稻染色体片段向栽培稻基因组的“渗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FLP 远缘杂交 野生稻 栽培稻 水稻
下载PDF
一个抗小麦黄矮病新种质的选育和鉴定 被引量:12
8
作者 贾旭 聂道泰 +6 位作者 适全 朱立煌 贾双娥 庄家骏 钱幼亭 周广和 《中国科学(B辑)》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0期1049-1053,共5页
通过广泛的田间鉴定、温室鉴定以及酶联检测(ELISA),从77-5433×中5组合的F_9代中选出一个高抗小麦黄矮病的材料,HG295。HG295的体细胞染色体数为42,在减数分裂中期Ⅰ,在大部分花粉母细胞中可观察到21个二价体,这说明HG295是一个整... 通过广泛的田间鉴定、温室鉴定以及酶联检测(ELISA),从77-5433×中5组合的F_9代中选出一个高抗小麦黄矮病的材料,HG295。HG295的体细胞染色体数为42,在减数分裂中期Ⅰ,在大部分花粉母细胞中可观察到21个二价体,这说明HG295是一个整倍体材料,遗传上业已稳定。对(HG295×77-5433)F_1代花粉母细胞的观察表明,HG295含有较多的外源遗传物质,可能是一个双体异代换系或具有较大外源片断的易位系。利用最近发展起来的RAPD标记和Southern杂交等技术,证实了HG295中确实存在来自于中间偃麦草的DN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黄矮病 BYDV 代换系 易位系 RAPD
原文传递
小麦种子贮藏蛋白的遗传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8
9
作者 王罡 季静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45-48,共4页
关键词 小麦 种子 贮藏蛋白 遗传学 麦醇溶蛋白
下载PDF
黑麦6R抗白粉病基因向小麦的渗进与鉴定 被引量:8
10
作者 张文俊 瞿绍洪 +4 位作者 王献平 景建康 张相歧 JohnWSnape 《Acta Genet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1999年第5期563-570,共8页
为了将黑麦6R染色体上抗小麦白粉病的基因导入小麦,选用了一个6R/6D换系M24为亲本之一,分别与小麦栽培品种和第6部分同源群缺体系杂交,杂种出现6R和/或6A6B,6D单、双或三单体等各种情况,取其花药进行培养,共获得241个再生植株... 为了将黑麦6R染色体上抗小麦白粉病的基因导入小麦,选用了一个6R/6D换系M24为亲本之一,分别与小麦栽培品种和第6部分同源群缺体系杂交,杂种出现6R和/或6A6B,6D单、双或三单体等各种情况,取其花药进行培养,共获得241个再生植株。对其中32个抗白粉病的花粉植株经染色体计数,已分带,基因组原位杂交,同工酶等电聚焦电泳和/或RFLP分子标记检测,发现有6株仍保持为6R/6D代换系,有10株变为6R附加系,另外的16株有染色体结构变异,包括6R长臂等臂附加,6R长臂端体附加,6R长臂小片段附加,6D长短臂双缺失侏儒染色体和6R短臂与小麦一未知染色体长臂非罗宾逊相互易位。这些结果说明本实验程序有益于小麦和黑麦特定染色体的重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黑麦 花药培养 抗白粉病 染色体重排
下载PDF
苏云金芽孢杆菌毒蛋白基因在小麦基因组中的甲基化修饰 被引量:9
11
作者 郭亮 文玉香 +4 位作者 梁玉梅 周文娟 苏红 魏荣 《Acta Genet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1997年第3期255-262,共8页
通过花粉管通道法将苏云金芽孢杆菌(Bacillusthuringiensis)毒蛋白基因(Bt.toxingene)转进了小麦品种京花5号与86Al。利用点杂交、Southern杂交和PCR等技术鉴定了转化植株的当代... 通过花粉管通道法将苏云金芽孢杆菌(Bacillusthuringiensis)毒蛋白基因(Bt.toxingene)转进了小麦品种京花5号与86Al。利用点杂交、Southern杂交和PCR等技术鉴定了转化植株的当代和子代,证实了Bttoxingene的导入与对小麦染色体的整合。利用对腺嘌呤(A)与胞嘧啶(C)甲基化敏感与否的限制性内切酶组(medhylation-(un)sensitiverestrictionenzymegroup,MREG)酶切和RCR扩增(MREG-PCR),对转化子代中的Bt基因片段甲基化形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转化 甲基化 苏云金芽孢杆菌 毒蛋白基因
下载PDF
黑麦6R染色体在小麦背景中的减数分裂行为 被引量:11
12
作者 张文俊 张晓勤 +1 位作者 景建康 《Acta Genet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1998年第1期54-58,共5页
减数分裂既是高等生物染色体变异的敏感期,又是变异得以顺利传递给子代的关键期。以黑麦6R染色体为例,观察其在小麦背景中的减数分裂行为,先是发现6R抑制小麦同源染色体正常配对,造成单价体数量的增加;同时注意到6R与其部分... 减数分裂既是高等生物染色体变异的敏感期,又是变异得以顺利传递给子代的关键期。以黑麦6R染色体为例,观察其在小麦背景中的减数分裂行为,先是发现6R抑制小麦同源染色体正常配对,造成单价体数量的增加;同时注意到6R与其部分同源的小麦染色体6D几乎不能发生配对。其次是观察到单价体在减数分裂期容易产生断裂的现象,特别是首次发现单价体碎裂,对进一步深入研究异源染色体臂间易位和小片段易位的形成具有借鉴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黑麦 单介体 减数分裂 染色体易位
下载PDF
黑麦6R染色体在小麦背景中的传递 被引量:12
13
作者 张文俊 景建康 《Acta Genet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1995年第3期211-216,共6页
带有6R的配子传递率普遍显著下降。6R通过雌配子的传递率为8.8%,通过雄配子的传递率为10.3%,通过花药培养的传递率较高,为23.3%,但均低于理论值。进一步分析各种配子经花药离体培养的传递率,发现附加型提高最多... 带有6R的配子传递率普遍显著下降。6R通过雌配子的传递率为8.8%,通过雄配子的传递率为10.3%,通过花药培养的传递率较高,为23.3%,但均低于理论值。进一步分析各种配子经花药离体培养的传递率,发现附加型提高最多,正常型次之,缺失型减少最多,代换型次之,说明离体培养对各种配子具有选择作用。另外,还观察到6R单体附加,6R ̄L端体单附加和6R ̄L等臂单附加自交传递率差异不显著。对于影响传递率的各种因素也做了全面的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源染色体 传递率 黑麦 小麦 染色体
下载PDF
影响小麦花培诱导率因素的研究 被引量:9
14
作者 裴翠娟 刘成华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3期17-20,共4页
本文采用抽滤灭菌常规培养的方法,以小麦科冬58、欧柔和高原602的花药为材料进行离体培养,研究了影响小麦花药培养效果的几个因素,实验结果表明:(1)在培养基中加入一定浓度的甘露醇不仅能提高愈伤组织诱导率,而且还能大幅度提高愈伤组... 本文采用抽滤灭菌常规培养的方法,以小麦科冬58、欧柔和高原602的花药为材料进行离体培养,研究了影响小麦花药培养效果的几个因素,实验结果表明:(1)在培养基中加入一定浓度的甘露醇不仅能提高愈伤组织诱导率,而且还能大幅度提高愈伤组织的质量,从而提高再生植株的诱导频率,降低白苗率;(2)山梨醇的浓度在20-100mM范围内均可提高绿苗产率。愈伤组织诱导率则随着山梨醇浓度和其材料基因型的不同而效果各异;(3)多效唑对小麦花药培养的反应比较复杂,但分化和壮苗时加入多效唑可使绿苗根系粗壮、发达从而提高其移栽成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花药培养 愈伤组织 诱导率
下载PDF
不同预处理方法对大麦花药-花粉培养的影响 被引量:8
15
作者 李文泽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5期5-7,共3页
研究了甘露醇预处理的适应性以及pH值对甘露醇预处理效果的影响;并首次将山梨醇预处理应用到大麦花药培养中,获得理想的实验结果。第一,采用甘露醇预处理,17种材料平均愈伤组织诱导率为20.67块/花药,绿苗产量为2.46... 研究了甘露醇预处理的适应性以及pH值对甘露醇预处理效果的影响;并首次将山梨醇预处理应用到大麦花药培养中,获得理想的实验结果。第一,采用甘露醇预处理,17种材料平均愈伤组织诱导率为20.67块/花药,绿苗产量为2.46株/花药。第二,甘露醇预处理溶液的pH值不同,其预处理的效果也不同。其中,愈伤组织诱导率和绿苗产量均以pH5.6最高。第三,不同浓度(0.1—0.5mol/L)的山梨醇预处理3天绿苗产量差异不显著;但同一浓度(0.3mol/L)山梨醇预处理不同天数(1—7天)绿苗产量差异极显著,以3天处理效果最好,绿苗产量是对照的51.2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麦 预处理 花药培养 花粉培养
下载PDF
一个小黑麦附加-双代换花粉株系(M16)的创制与鉴定 被引量:7
16
作者 张相岐 王献平 +5 位作者 景建康 季静 张文俊 牟金叶 韩收 《Acta Genet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1999年第4期391-396,共6页
报道了一个遗传组成复杂的小麦/小黑麦杂种花粉株系M16的创制、形态性状、遗传稳定性、染色体组成以及抗白粉病的鉴定结果。M16植株形态为普通小麦型,染色体数目为2n=44,具有很高的遗传稳定性,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染色体稳定性分... 报道了一个遗传组成复杂的小麦/小黑麦杂种花粉株系M16的创制、形态性状、遗传稳定性、染色体组成以及抗白粉病的鉴定结果。M16植株形态为普通小麦型,染色体数目为2n=44,具有很高的遗传稳定性,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染色体稳定性分别为91.05%和93.23%。接种鉴定表明M16高抗小麦白粉病。原位杂交、C-分带和同工酶标记分析证明M16有3对黑麦染色体,是一个4R附加、3R(3D)和6R(6D)代换的小黑麦附加-双代换系。讨论了遗传结构复杂的花粉植株类型产生的机制、遗传稳定性及意义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花药培养 双单体体系 抗白粉病 染色体组成
下载PDF
不同预处理对大麦花药3种内源激素含量和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6
17
作者 李文泽 宋子红 +1 位作者 景健康 《Acta Botanica Sinica》 CSCD 1995年第9期731-737,共7页
研究了大麦(Hordeum vulgare L.)花药-花粉培养中不同预处理对花药内源激素(ABA,IAA,IPA)含量和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 经甘露醇预处理不同天数,同一种基因型的3种内源激素的变化和... 研究了大麦(Hordeum vulgare L.)花药-花粉培养中不同预处理对花药内源激素(ABA,IAA,IPA)含量和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 经甘露醇预处理不同天数,同一种基因型的3种内源激素的变化和不同基因型的同一种内源激素的变化规律十分相似,均是在预处理初期含量急剧增加,最高值在0.5或1 d 处。以后开始逐渐下降;最后,保持在一定的水平上。2. 在甘露醇预处理过程中,两种基因型花药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变化规律也十分相似。在预处理前期(从开始到第3天)活性呈直线上升,第3天达到最大值。从第3天到第5天活性减弱。最后,活性又开始增强。3. 在低温预处理过程的初期(2~5 d) 两种基因型花药过氧化物酶活性都出现第一个小峰。在第14天(“Harrington”)或第21天(“Igri”)又出现第二个峰值,但后者较高。在预处理的后期(从第28天到第35天)两种基因型花药过氧化物酶的活性又呈现上升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麦 花药 预处理 内源激素 过氧化物酶
下载PDF
小麦-黑麦易位系的创制和利用 被引量:10
18
作者 张文俊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S1期1-5,共5页
关键词 易位系 小麦染色体 小麦-黑麦 普通小麦 代换系 异源附加系 染色体交换 山羊草 部分同源配对 染色体配对
下载PDF
小麦体细胞无性系SDS沉淀值的变异与遗传 被引量:6
19
作者 张怀刚 陈集贤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1998年第2期1-5,共5页
对小麦品种高原602和甘81529幼穗来源的体细胞无性系R2代1041个单株和R3代117个单株及相应对照SDS沉淀值的测定结果表明,在63个R2株系中,44个株系的SDS沉淀值发生了显著变化,变异率达698%,并... 对小麦品种高原602和甘81529幼穗来源的体细胞无性系R2代1041个单株和R3代117个单株及相应对照SDS沉淀值的测定结果表明,在63个R2株系中,44个株系的SDS沉淀值发生了显著变化,变异率达698%,并获得了27个高SDS沉淀值株系;从R2高SDS沉淀值单株形成的39个R3株系中,获得SDS沉淀值显著高于对照的株系26个,显示出高SDS沉淀值变异是可以遗传的。SDS沉淀值提高的绝大多数变异株系,在产量性状上较对照差,但也获得了与产量性状协调较好的变异株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无性系变异 SDS沉淀值 遗传分析
下载PDF
Comparative study of symmetric and asymmetric somatic hybridization between common wheat and Haynaldia villosa 被引量:7
20
作者 周爱芬 夏光敏 +1 位作者 陈惠民 《Science China(Life Sciences)》 SCIE CAS 2001年第3期294304-,共11页
Symmetric and asymmetric protoplast fusion between long term cell suspension-derived protoplasts of Triticum aestivum (cv. Jinan 177) and protoplasts of Haynaldia villosa prepared from one-year-old embryogeneric calli... Symmetric and asymmetric protoplast fusion between long term cell suspension-derived protoplasts of Triticum aestivum (cv. Jinan 177) and protoplasts of Haynaldia villosa prepared from one-year-old embryogeneric calli was performed by PEG method. In asymmetric fusion, donor calli were treated with gamma ray at a dose of 40, 60, 80 Gy (1.3 Gy/min) respectively and then used to isolate protoplasts. Results of morphological, cytological, biochemical (isozyme) and 5S rDNA spacer sequence analysis revealed that we obtained somatic hybrid lines at high frequency from both symmetric and asymmetric fusion. Hybrid plants were recovered from symmetric and low dose γ-fusion combinations. GISH (genomic in situ hybridization) analysis proved exactly the existence of both parental chromosomes and the common occurrence of several kinds of translocation between them in the hybrid clones regenerated from symmetric and asymmetric fusion. And the elimination of donor DNA in hybrid clones regenerated from asymmetric fusion combinations was found to increase with the increasing gamma doses. It is concluded that transference and recombination of nuclear DNA can be achieved effectively by symmetric and asymmetric fusion, hybrids with small fragment translocation which are valuable in plant breeding can be obtained directly by asymmetric fus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mmon wheat Haynaldia villosa somatic hybridization genomic in situ hybridization.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