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课堂教学改革 被引量:31
1
作者 林海萍 张立钦 +2 位作者 张昕 王勇军 加付 《微生物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1912-1915,共4页
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已成为当前我国高校人才培养目标。为此,本文提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营造亲切、和谐、激励、快乐、讨论、探索的良好氛围,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激发创新精神,锻炼应用能力,培养自学技能。
关键词 创新精神 课堂教学 自主学习 应用能力 自学技能
原文传递
我国杨树天牛综合治理回顾与展望 被引量:16
2
作者 潘宏阳 郑华 +3 位作者 方国飞 邱立新 加付 张自然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1-5,共5页
在简要回顾我国杨树天牛防治与研究进展的基础上,从针对天牛个体、寄主植物和整体防护林生态系统3个层面,论述了我国当前杨树天牛的综合治理技术,提出了杨树天牛综合治理的发展方向和技术路线。
关键词 杨树天牛 综合治理 展望
下载PDF
白僵菌固态发酵试验研究 被引量:15
3
作者 加付 李农昌 +1 位作者 樊美珍 李增智 《微生物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20-25,共6页
以产孢量为指标,筛选出白僵菌固态发酵的培养基为:90%麦麸+5%玉米粉+5%黄豆粉,原孢粉的产孢量可达244.7亿/g.在25m3发酵罐内进行浅盘固态发酵,培养基的最适起始含水率为60%~65%;最佳通气条件为:前12h不通气,12~48h通气量为1:2,48~144... 以产孢量为指标,筛选出白僵菌固态发酵的培养基为:90%麦麸+5%玉米粉+5%黄豆粉,原孢粉的产孢量可达244.7亿/g.在25m3发酵罐内进行浅盘固态发酵,培养基的最适起始含水率为60%~65%;最佳通气条件为:前12h不通气,12~48h通气量为1:2,48~144h的通气量为1:1;而温度只需在12~48±8h内进行控制.常温干燥能最大限度地维持白僵菌的活孢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僵菌 固态发酵
下载PDF
白僵菌无纺布菌条生产技术的研究 被引量:14
4
作者 加付 李农昌 +1 位作者 李增智 樊美珍 《中国森林病虫》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3,共3页
通过比较不同培养基对白僵菌无纺布菌条产孢量的影响 ,筛选出经济实用的麸皮培养基。培养的最佳条件为 :接种量 1∶3 5 ,常温接种 ,培养温度 2 5℃ ,湿度 90 %~ 95 % ,培养时间为 6~ 7d。最终产孢量可达 1 2亿 /cm2 。
关键词 白僵菌 无纺布 生产技术
下载PDF
利用白僵菌防治松褐天牛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11
5
作者 加付 缪凯 +3 位作者 董振辉 韩斌 樊美珍 李增智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32-336,共5页
通过生物测定筛选出对松褐天牛毒力较高的菌株Bb202,用该菌株生产白僵菌无纺布菌条和高孢粉用于野外防治松褐天牛,结果表明,防治后松褐天牛的虫株率下降了0.9%,下降幅度达31.1%;无纺布菌条处理区解剖木中的幼虫死亡率为61.8%,高孢粉处... 通过生物测定筛选出对松褐天牛毒力较高的菌株Bb202,用该菌株生产白僵菌无纺布菌条和高孢粉用于野外防治松褐天牛,结果表明,防治后松褐天牛的虫株率下降了0.9%,下降幅度达31.1%;无纺布菌条处理区解剖木中的幼虫死亡率为61.8%,高孢粉处理区为52.5%,对照区为45.6%。挂笼试验中,无纺布菌条处理区解剖木的幼虫死亡率为41.9%,高孢粉处理区为62.0%,对照区为32.3%,说明用白僵菌防治松褐天牛有一定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褐天牛 生物防治 白僵菌 无纺布 挂笼试验
下载PDF
几种讨论式方法在微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13
6
作者 林海萍 张立钦 +1 位作者 张昕 加付 《微生物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1054-1057,共4页
为加强学生创新精神与应用能力的培养,解决微生物学教学内容递增与课时递减的矛盾,提出在微生物学课堂上实施辩论赛、学术报告竞赛与讲课比赛等几种讨论式教学方法。实践证明,这些新方法与传统灌输式课堂教学方法相比,具有课堂气氛活跃... 为加强学生创新精神与应用能力的培养,解决微生物学教学内容递增与课时递减的矛盾,提出在微生物学课堂上实施辩论赛、学术报告竞赛与讲课比赛等几种讨论式教学方法。实践证明,这些新方法与传统灌输式课堂教学方法相比,具有课堂气氛活跃,教学效果倍增;学生担当评委,师生打成一片;鼓励标新立异,倡导个性发展;弥补课时不足,拓展课程内容等鲜明的优势,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讨论式教学方法 微生物学 辩论赛 学术报告竞赛 讲课比赛
原文传递
免疫磁性捕获ELISA技术在松材线虫检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7
7
作者 曹宇 李海燕 +4 位作者 马洪周 加付 杨文博 王玉嬿 白钢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85-589,共5页
本研究采用种子聚合法合成聚苯乙烯磁性微球,并以兔抗松材线虫IgG致敏,制备出能特异性地捕获松材线虫蛋白抗原的免疫磁性微球。以生物素标记抗体为示踪抗体,并结合酶标亲和素检测系统,用于疫木样品的分析。利用该方法对采自不同地区的3... 本研究采用种子聚合法合成聚苯乙烯磁性微球,并以兔抗松材线虫IgG致敏,制备出能特异性地捕获松材线虫蛋白抗原的免疫磁性微球。以生物素标记抗体为示踪抗体,并结合酶标亲和素检测系统,用于疫木样品的分析。利用该方法对采自不同地区的3种松树,其中松材线虫病木17株、拟松材线虫病木5株和健木3株进行检测。实验结果表明,虽然拟松材线虫病木也呈现了一定的交叉反应,但疫木中松材线虫总检出率为94.1%,灵敏度达到0.1μg.mL-1线虫蛋白抗原。研究表明免疫磁性捕获ELISA技术可直接捕获木屑中的微量线虫抗原,具有简便、快速、准确等优点,是一种实用的松材线虫的快速检疫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磁性微球 免疫磁性捕获 ELISA 松材线虫
下载PDF
温度对马尾松毛虫发育进度及繁殖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10
8
作者 黄小娟 周玉江 +3 位作者 宋舟 陈杰 白丽群 加付 《中国森林病虫》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4-17,共4页
将马尾松毛虫Dendrolimus punctata punctata幼虫置于不同温度条件下饲养.结果表明:在20 ~ 30℃范围内各龄幼虫的发育历期随温度的上升而缩短,最快19.5 d即可完成幼虫发育,但在20℃条件下部分幼虫会出现滞育;化蛹率随温度上升呈明显... 将马尾松毛虫Dendrolimus punctata punctata幼虫置于不同温度条件下饲养.结果表明:在20 ~ 30℃范围内各龄幼虫的发育历期随温度的上升而缩短,最快19.5 d即可完成幼虫发育,但在20℃条件下部分幼虫会出现滞育;化蛹率随温度上升呈明显的上升趋势,27.5℃时的化蛹率最高,达98.79%,但25,27.5,30℃时的差异不明显;茧蛹重量和成虫怀卵量的变化趋势完全一致,即在27.5℃时最大,温度下降或继续升高都会出现明显下降;而成虫羽化率在不同温度条件下的差异不明显.因此,27.5℃最有利于马尾松毛虫的发育和繁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尾松毛虫 发育历期 繁殖能力 气候因子
下载PDF
用酯酶同功酶分析白僵菌的林间扩散能力 被引量:6
9
作者 加付 缪凯 +2 位作者 柴守权 骆有庆 李增智 《中国生物防治》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238-241,共4页
在林间人工放菌和挂笼防治光肩星天牛试验的基础上,分离受感染的光肩星天牛白僵菌菌株,对分离的菌株用电泳法进行酯酶同工酶酶谱分析,用聚类分析法对不同分离株进行分类,并进一步分析白僵菌在林间的扩散和交叉感染作用。结果发现:在50m... 在林间人工放菌和挂笼防治光肩星天牛试验的基础上,分离受感染的光肩星天牛白僵菌菌株,对分离的菌株用电泳法进行酯酶同工酶酶谱分析,用聚类分析法对不同分离株进行分类,并进一步分析白僵菌在林间的扩散和交叉感染作用。结果发现:在50m范围内,白僵菌可以有效地感染目标害虫,显示出较强的林间扩散能力和病害流行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僵菌 光肩星天牛 酯酶同工酶 聚类分析 流行潜力
下载PDF
国内部分地区松材线虫和拟松材线虫基因多态性的RAPD分析 被引量:6
10
作者 张奇 李海燕 +2 位作者 白钢 加付 杨文博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112-117,共6页
采用SDS法提取线虫基因组DNA,分别选取了6种随机引物对部分地区的10株松材线虫和10株拟松材线虫进行随机扩增和亲缘关系比较。RAPD的结果可以明显区分松材线虫和拟松材线虫,与形态学分类相吻合。聚类分析的结果也表明,线虫种内和种间均... 采用SDS法提取线虫基因组DNA,分别选取了6种随机引物对部分地区的10株松材线虫和10株拟松材线虫进行随机扩增和亲缘关系比较。RAPD的结果可以明显区分松材线虫和拟松材线虫,与形态学分类相吻合。聚类分析的结果也表明,线虫种内和种间均存在差异,但种间差异明显大于种内差异,同种线虫在同一地区或临近地区的同源性明显高于其它地区,同一地区内寄主对线虫种类分布的影响较小。该方法具有所需样品量少、检测灵敏度高、结果准确等优点,为松材线虫种群的亲缘关系、传播途径及其检测防疫等方面提供一种灵敏、可靠的研究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材线虫 拟松材线虫 RAPD 聚类分析
下载PDF
大斑啄木鸟对光肩星天牛幼虫捕食的功能反应和数值反应 被引量:7
11
作者 矫振彪 万涛 +4 位作者 温俊宝 加付 骆有庆 张林生 付林巨 《动物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106-1111,共6页
The Asian longhorned beetle Anoplophora glabripennis is a wood-boring beetle that,upon severe outbreaks,causes great damage in the artificial shelter-forest of the Three-Northern Areas.The great spotted woodpecker Pic... The Asian longhorned beetle Anoplophora glabripennis is a wood-boring beetle that,upon severe outbreaks,causes great damage in the artificial shelter-forest of the Three-Northern Areas.The great spotted woodpecker Picoides major is one of the natural predators of A.glabripennis.P.major is also a common species in Wulate Qianqi of the Inner Mongolia Autonomous Region and is widely distributed in the artificial shelter-forest.The wood-boring beetle is an important food source of P.major,especially during the winter.Despite the potential of P.major to control A.glabripennis populations,surprisingly little is known about their predator-prey interactions.This information is essential to predicting the efficacy of P.major as a control agent to A.glabripennis.Therefore,it is important to study how the predator responds to changes in prey density.From 2006 to 2008,fifteen study plots were selected,and the predation of P.major on A.glabripennis was examined with sample plot and trace investigation,the latter being in the field.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function response of P.major to A.glabripennis was Holling Ⅲ,with a non-linear regression equation.The increase in predation capacity correlated with the increase in A.glabripennis density,within a certain density range.As the density of A.glabripennis increased,the predatory capability had a positive acceleration phase,then a negative acceleration phase,and finally a saturation state.Likewise,as the density of A.glabripennis increased,the predation rate initially increased,peaked,and was reduced in the end,with a non-linear regression equation.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numerical response was a positive reaction to density.In other words,the population density of P.major increased as the density of A.glabripennis increas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肩星天牛 大斑啄木鸟 捕食 功能反应 数值反应
下载PDF
浙江数字森防应用场景设计与实现
12
作者 陈蔚诗 王勇军 +4 位作者 章彦君 陈理哲 邹嵩 王毅 加付 《中国森林病虫》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7-31,共5页
为推进林业生物灾害防控管理精细化,结合浙江省松材线虫病疫情监测和防控工作实际,分析疫情防控监管存在的问题,设计开发了智能化、可视化“数字森防”管理系统,初步实现了疫情普查、疫木除治、抽样检测、即现即清、打孔注药和检疫监管... 为推进林业生物灾害防控管理精细化,结合浙江省松材线虫病疫情监测和防控工作实际,分析疫情防控监管存在的问题,设计开发了智能化、可视化“数字森防”管理系统,初步实现了疫情普查、疫木除治、抽样检测、即现即清、打孔注药和检疫监管等方面的集成与场景应用。“数字森防”平台2021年11月上线至2023年底,共汇集各类业务数据7800余万条、图片影像3200余万张,形成了全链条闭环管理体系,在松材线虫病疫情监测和防控管理中发挥了积极的引领和示范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材线虫病 疫情监测 数字化平台 应用场景
下载PDF
五种药剂对松材线虫生殖发育的胁迫作用
13
作者 黄小芳 刘文义 +3 位作者 梅明鹏 周立峰 邵蝴蝶 加付 《中国森林病虫》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4-20,共7页
为避免长期使用单一药剂产生耐药性,亟待探索有效防治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xylophilus的交替药剂。将甲维盐和阿维菌素分别与氟吡菌酰胺复配,制成10%氟吡菌酰胺悬浮剂(SC)+2%阿维菌素微乳剂(ME)和10%氟吡菌酰胺SC+1%甲维盐ME,并与2%... 为避免长期使用单一药剂产生耐药性,亟待探索有效防治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xylophilus的交替药剂。将甲维盐和阿维菌素分别与氟吡菌酰胺复配,制成10%氟吡菌酰胺悬浮剂(SC)+2%阿维菌素微乳剂(ME)和10%氟吡菌酰胺SC+1%甲维盐ME,并与2%甲维盐ME、1.8%阿维菌素ME和5%氟吡菌酰胺SC单剂做毒力测定比较,同时定量分析药剂在亚致死浓度(LC20)下松材线虫的产卵量、卵孵化率、发育进度、性别比例和体长等生殖发育指标。结果表明:2%甲维盐ME对松材线虫2龄幼虫毒力最强,用药36 h后LC50为0.0172 mg/L,其次是10%氟吡菌酰胺SC+2%阿维菌素ME,LC50为0.0585 mg/L;与对照组相比,2%甲维盐ME抑制作用最强,用药后雌虫产卵量(3.73±0.43)粒、卵孵化率(49.56±5.85)%、线虫性成熟比例(25.33±2.83)%、雌雄性别比(2.15±0.04)和雌虫体长(925.43±10.68)μm,均显著降低;其次为10%氟吡菌酰胺SC+2%阿维菌素ME,用药后雌虫产卵量(6.80±0.47)粒、卵孵化率(61.08±0.71)%和线虫性成熟比例(36.56±1.46)%,显著降低。2%甲维盐ME和复配药剂10%氟吡菌酰胺SC+2%阿维菌素ME能够有效抑制松材线虫的生殖和发育,可交替使用防治松材线虫病,延缓松材线虫的耐药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材线虫 杀线虫剂 毒力测定 生殖发育 化学胁迫
下载PDF
Bxy-egl-30调控松材线虫早期个体发育的生物学功能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陈茜 刘文义 +3 位作者 周立峰 郭恺 余红仕 加付 《植物病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67-276,共10页
“发育快,交配效率高”是松材线虫种群扩张和病害流行的基础。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原位杂交和RNAi等技术,本研究明确了Bxy-egl-30在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个体生长发育过程中的功能。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Bxy-egl-30... “发育快,交配效率高”是松材线虫种群扩张和病害流行的基础。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原位杂交和RNAi等技术,本研究明确了Bxy-egl-30在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个体生长发育过程中的功能。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Bxy-egl-30编码区长度为1128 bp,编码375个氨基酸,属于EGL-30蛋白亚基家族。原位杂交结果显示Bxy-egl-30基因在松材线虫不同发育阶段的表达具有特异性,在胚胎期与幼虫期该基因广泛表达于性腺、肠道和附近的体壁细胞等部位;在成虫期,该基因在雌虫的阴户肌肉和雄虫的性腺部位集中表达。RT-qPCR结果显示Bxy-egl-30在二龄期表达量最高,胚胎期次之,三龄期、四龄期和成虫期表达量依次降低。浸泡Bxy-egl-30双链RNA后,松材线虫胚胎的孵化率下降了10.88%,二龄期、三龄期幼虫活力明显下降,每分钟头摆频率约下降4次。致病性接种实验结果显示松材线虫被Bxy-egl-30双链RNA干扰后致病性减弱,减缓了黑松的死亡时间,干扰组黑松的死亡时间比对照组晚9 d。本研究明确了Bxy-egl-30基因在松材线虫不同发育阶段的时空动态表达特性和生物学功能,揭示了该基因调控松材线虫早期个体发育和运动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材线虫 G蛋白 Bxy-egl-30 RNAI 原位杂交
原文传递
冬季大斑啄木鸟对光肩星天牛的选择性捕食 被引量:5
15
作者 万涛 矫振彪 +4 位作者 温俊宝 加付 骆有庆 付林巨 张林生 《动物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555-560,共6页
As one of the natural predators of Asian longhorned beetles Anoplophora glabripennis(Motsch.)(Coleoptera:Cerambycidae),the great spotted woodpecker Picoides major(Linnaeus) is endemic to Wulate Qianqi County and is wi... As one of the natural predators of Asian longhorned beetles Anoplophora glabripennis(Motsch.)(Coleoptera:Cerambycidae),the great spotted woodpecker Picoides major(Linnaeus) is endemic to Wulate Qianqi County and is widely distributed in the artificial shelter-forest of the Inner Mongolian Autonomous Region.From December 2006 to January 2007,the rate of predation on A.glabripennis by P.major was investigated in Wulate Qianqi County in 27 field plots,where P.major and A.glabripennis coexist and in which trees were damaged by A.glabripennis.In addition to the field studies,24 host trees of A.glabripennis were cut down for further examination.Data on the quantities of A.glabripennis,including beetles which were pecked by P.major,were collected from each field plot and every cut-down tree.The data showed that the pecking rate of P.major foraging for A.glabripennis was 14.91% in low damaged plots,19.86% in medium damaged plots and 13.93% in the high damaged plots,respectively.The rate of pecked A.glabripennis found above 6 meters was 27.25%.That was noticeably higher than the rate of pecked A.glabripennis found under 6 meters on the trees,(16.18%).Results also showed that P.major preferred old A.glabripennis larvae over young larvae in both the damaged plots and at greater heights.These results suggest that P.major foraged for A.glabripennis selectively:i) exhibiting a high selectivity in the medium damaged plots;ii) preferentially selecting the appropriate damaged heights;iii) preferentially selecting older larvae,while occasionally selecting a few young larvae.Finally,the reasons of foraging selectivity are discussed in relation to economic factors and methods;such as cost-benefit analysis,trade-off of foraging and risk,and predation risk analysis,based on optimal foraging theor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斑啄木鸟 光肩星天牛 啄食率 最适觅食理论 觅食选择
下载PDF
浙江临安竹林土壤动物群落结构特征及多样性 被引量:5
16
作者 余运威 应叶青 +2 位作者 任丽萍 加付 赵阿勇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581-587,共7页
为探究竹林土壤动物群落结构,对位于浙江西部的竹林进行了调查研究。共记录到土壤动物24 328个,隶属5门11纲26目,优势类群为蜱螨目Acarina和弹尾目Collembola;物种多样性介于人工林动物群落和天然林动物群落之间。分层分析,多样性指数... 为探究竹林土壤动物群落结构,对位于浙江西部的竹林进行了调查研究。共记录到土壤动物24 328个,隶属5门11纲26目,优势类群为蜱螨目Acarina和弹尾目Collembola;物种多样性介于人工林动物群落和天然林动物群落之间。分层分析,多样性指数以土壤上层最高(1.382 6),下层最低(0.636 7);均匀度指数以土壤中层最高(0.943 1),凋落物层最低(0.357 4);丰富度指数以土壤上层最高(3.466 6),中层最低(1.021 7);相似性指数土壤中层和土壤下层之间最高(0.800 0),凋落物层与土壤中下层之间最低。随着土壤动物的消费,土壤有机质从上到下依次降低,促使土壤动物随之发生演替,其物种多样性表现了逐渐降低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物学 土壤动物 竹林 群落结构 物种多样性
下载PDF
松材线虫交配特性研究
17
作者 刘慧琳 周立峰 +2 位作者 郭恺 余红仕 加付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82-89,共8页
【目的】通过测定松材线虫连续交配能力,分析虫龄和交配经验对松材线虫繁殖能力的影响,并研究松材线虫寿命对交配行为的响应,比较松材线虫雌雄虫生殖策略的差异性,明确松材线虫的交配特性,为从交配干扰角度找到控制松材线虫种群增长的... 【目的】通过测定松材线虫连续交配能力,分析虫龄和交配经验对松材线虫繁殖能力的影响,并研究松材线虫寿命对交配行为的响应,比较松材线虫雌雄虫生殖策略的差异性,明确松材线虫的交配特性,为从交配干扰角度找到控制松材线虫种群增长的切入点提供新的思路。【方法】获得同步发育的松材线虫处女雌虫和处子雄虫,通过连续跟踪观察,结合显微录像视频回放,分析松材线虫的连续交配能力。分别收集性成熟后第3天、第5天和第7天的松材线虫,以及不同交配经验的松材线虫,统计其交配成功率和产卵量,分析虫龄和交配经验对松材线虫繁殖能力的影响。同时,定量分析未交配和已交配松材线虫雌雄虫的寿命。【结果】处子雄虫在不取食的情况下,可以连续与3条处女雌虫成功交配并使其受孕产卵;而处女雌虫成功交配后先进行产卵,不会连续交配。对于未交配雌雄虫而言,交配成功率和平均产卵量均随着虫龄的增加而降低,交配成功率于性成熟后第7天达到差异显著水平,而平均产卵量于性成熟后第5天达到差异显著水平,且雌虫受虫龄的影响较雄虫更为显著。不同交配经验的松材线虫雌雄虫交配成功率存在显著差异,性成熟后第3天未交配雌雄虫的交配成功率分别为(60.00±9.43)%和100%,而相同虫龄已交配雌雄虫的交配成功率分别降至(17.50±4.68)%和(25.00±2.34)%,但其平均产卵量无显著差异。交配行为对松材线虫的寿命没有显著影响,未交配和已交配雌虫的平均寿命分别为(24.47±0.22)d和(24.93±0.70)d,未交配和已交配雄虫的平均寿命分别为(21.80±0.54)d和(23.43±0.78)d。【结论】松材线虫处子雄虫可以连续进行多次交配,而处女雌虫交配后会优先产卵。虫龄和交配经验均会显著影响松材线虫的交配成功率,但产卵量仅受虫龄影响。此外,交配行为不会加速松材线虫衰老。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材线虫 交配特性 虫龄 交配经验 繁殖能力 寿命
下载PDF
对全国林业有害生物监测信息系统建设的思考 被引量:4
18
作者 董振辉 赫传杰 加付 《中国森林病虫》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0-42,共3页
国家林业局和各地森防部门从实际工作出发,研制了面向不同应用的监测信息管理软件,由于各单位开发的软件自成体系,容易造成软件间标准不一、衔接不畅、资源利用率降低。建议建立监测信息系统整体框架,合理规划系统结构,规范相关标准,逐... 国家林业局和各地森防部门从实际工作出发,研制了面向不同应用的监测信息管理软件,由于各单位开发的软件自成体系,容易造成软件间标准不一、衔接不畅、资源利用率降低。建议建立监测信息系统整体框架,合理规划系统结构,规范相关标准,逐步将现有系统纳入进来,并在此框架下开发新的应用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业有害生物 监测信息系统 框架研究
下载PDF
松材线虫cul-1基因的表达特性与功能
19
作者 杨雪晴 刘文义 +3 位作者 陈静 孙士淼 周立峰 加付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95-105,共11页
【目的】研究松材线虫Bxy-cul-1基因的表达特性和生物学功能,明确该基因在松材线虫生长发育中的作用,为从生长发育角度探索特异性的线虫种群增长控制措施提供理论基础。【方法】根据松材线虫基因组数据设计引物、克隆Bxy-cul-1基因,对Bx... 【目的】研究松材线虫Bxy-cul-1基因的表达特性和生物学功能,明确该基因在松材线虫生长发育中的作用,为从生长发育角度探索特异性的线虫种群增长控制措施提供理论基础。【方法】根据松材线虫基因组数据设计引物、克隆Bxy-cul-1基因,对Bxy-cul-1进行序列、系统发育和蛋白结构预测等生物信息学分析。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和原位杂交技术探究Bxy-cul-1基因在松材线虫各龄期的表达水平和表达部位,明确其时空动态表达特性,采用RNA干扰技术探究该基因在松材线虫生长发育中的作用。【结果】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显示,Bxy-cul-1基因CDS全长2292 bp,编码763个氨基酸,属于Cullin蛋白家族。原位杂交结果表明,Bxy-cul-1基因在松材线虫各发育阶段均有表达,胚胎期全胚胎表达,2龄期广泛表达,3龄期和4龄期主要在肠道、体壁肌肉和尾部表达;成虫期,Bxy-cul-1基因在雌虫的卵母细胞和阴户、雄虫的腹部、交合刺和尾部表达。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Bxy-cul-1基因在松材线虫2龄期表达量最高,胚胎期次之,3龄期、4龄期、成虫期表达量依次递减。对松材线虫胚胎干扰后发现,松材线虫胚胎孵化率下降10.44%,未孵化出的胚胎大多停留在1龄末期,虫体腹部形成畸形肿大,不能突破卵壳;孵化出的部分2龄期幼虫也出现畸形性状,畸形虫无法正常伸展,中部食道腺异常膨大,尾部蜷缩。干扰2龄期幼虫,虫体活力下降明显,每30 s头摆频率约下降5次,部分2龄期幼虫也出现畸形性状,畸形虫体形短小,头部、食道腺异常膨大,尾部和腹部扭转在一起,虫体无法正常运动。发育进度试验结果表明,沉默Bxy-cul-1基因后,松材线虫发育进度减慢,干扰组2龄虫发育至成虫比对照组晚4天。【结论】松材线虫Bxy-cul-1基因是Cullin蛋白家族中的一员,基因表达水平及表达部位在不同发育阶段具有特异性。沉默该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材线虫 Bxy-cul-1 发育进度 RNAI 原位杂交
下载PDF
大斑啄木鸟研究现状 被引量:3
20
作者 加付 温俊宝 骆有庆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405-410,共6页
大斑啄木鸟是我国最常见的啄木鸟种类之一,对蛀干害虫具很强的控制作用,已引起许多专家学者的关注。为了进一步了解大斑啄木鸟,更好地保护和利用大斑啄木鸟,本文对国内外有关大斑啄木鸟的分类学、形态学、生物学、食性、巢位与栖息地选... 大斑啄木鸟是我国最常见的啄木鸟种类之一,对蛀干害虫具很强的控制作用,已引起许多专家学者的关注。为了进一步了解大斑啄木鸟,更好地保护和利用大斑啄木鸟,本文对国内外有关大斑啄木鸟的分类学、形态学、生物学、食性、巢位与栖息地选择和利用大斑啄木鸟控制蛀干害虫等方面的研究进行总结,并对大斑啄木鸟研究的发展趋势进行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啄木鸟 大斑啄木鸟 生物防治 蛀干害虫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