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文学批评:主体性的危机及其重建之维 被引量:5
1
作者 《江淮论坛》 CSSCI 2012年第5期188-192,共5页
主体性是文学批评的应有之义和基本的精神诉求。中国文学批评的主体性建构过程一直举步维艰,在当下的全球化语境和商业化运作机制中甚至身陷危机。文学批评主体性的重建至少要关注三个维度:作为理论接受主体,在资源利用上,对古今中外的... 主体性是文学批评的应有之义和基本的精神诉求。中国文学批评的主体性建构过程一直举步维艰,在当下的全球化语境和商业化运作机制中甚至身陷危机。文学批评主体性的重建至少要关注三个维度:作为理论接受主体,在资源利用上,对古今中外的文论思想要有一种整合意识;作为人格主体,在精神操守上,要把握好自由观念与功利意识的合理尺度;作为批评实践主体,在文本操作上,要做到学理与感性的有效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批评 主体性 危机 重建
下载PDF
解构的原意阐释与误读 被引量:5
2
作者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70-75,83,共7页
解构主义创立后迅速成为一种批评时尚,渗透在人文社科各个学科领域,并直接开启了各种"后"学思潮。然而,解构主义一经产生就被误读了,人们总是对它产生望文生义的解释,对它进行一种简单的、为我所用式的误读,"解构"... 解构主义创立后迅速成为一种批评时尚,渗透在人文社科各个学科领域,并直接开启了各种"后"学思潮。然而,解构主义一经产生就被误读了,人们总是对它产生望文生义的解释,对它进行一种简单的、为我所用式的误读,"解构"一度沦为一种工具甚至屠刀去肢解使用者所不喜欢的事物。当"解构"在人类文化的转型期以其偏激的合理性业已完成思维的重大转向后,我们应该从解构的巨大冲动中走出来,重新走向意义的寻求与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构 原意阐释 误读 建构
下载PDF
论消费社会的叙事转型 被引量:3
3
作者 《江淮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61-167,共7页
消费社会是当下文学所面对的文化语境。在现代文化工业的整合下,传统的小说叙事开始转型,面向市场写作成为文学边缘化时代的价值反拨,转型后的小说叙事以日常性和平面化为叙事特征,以欲望与趣味作为迎合消费阅读的操作策略。
关键词 消费社会 小说叙事 转型
下载PDF
经典重拍的障碍与超越——以新版电视剧《红楼梦》为个案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中国电视》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7-21,1,共5页
新版电视剧《红楼梦》播出后,引发社会各界的广泛争议。本期"评论聚焦"刊登了安徽省社科院理研究员胡功胜撰写的文章《经典重拍的障碍与超越》。文章以新版电视剧《红楼梦》为个案,指出,重拍文学经典的障碍,不仅来自大众审美... 新版电视剧《红楼梦》播出后,引发社会各界的广泛争议。本期"评论聚焦"刊登了安徽省社科院理研究员胡功胜撰写的文章《经典重拍的障碍与超越》。文章以新版电视剧《红楼梦》为个案,指出,重拍文学经典的障碍,不仅来自大众审美接受的心理定势,且受制于前版难以逾越的艺术成就;而社会的浮躁、商业化的生产机制也是重拍经典难成经典的重要原因。重拍经典必须把握好功利意识与审美追求的有效平衡,对前版的超越只能是渐进式的递增,而非跳跃式的激变。文章对于人们如何看待与认识经典重拍这一问题不无裨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楼梦》 个案分析 电视剧 社会文化语境 文学经典 心理定势 审美接受 艺术成就
原文传递
鲁迅是一个存在主义者吗——与存在主义视野中的鲁迅研究者商榷 被引量:2
5
作者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92-100,共9页
近年来,对鲁迅的精神世界进行存在主义观照的学术理路日益为众多学者所奉行。我们不可否认这种理论视野的诸多有效性,但一个值得商榷的问题是:当我们以存在主义去洞开鲁迅精神世界之一角的时候,是否又遮蔽了鲁迅本身所固有的许多活生生... 近年来,对鲁迅的精神世界进行存在主义观照的学术理路日益为众多学者所奉行。我们不可否认这种理论视野的诸多有效性,但一个值得商榷的问题是:当我们以存在主义去洞开鲁迅精神世界之一角的时候,是否又遮蔽了鲁迅本身所固有的许多活生生的历史存在?可以肯定的是,鲁迅思想中的确有着相当多的存在主义质素,但鲁迅思想的复杂性提示我们不能由此断言鲁迅是一个存在主义者,鲁迅对存在的体验和思考与西方存在主义有着本质的差别。研究者要想走近真正的鲁迅,首先得把所有的"前判断""悬置"起来,从一个具体的、历史的鲁迅出发得出一切有关鲁迅精神世界的正确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研究 存在主义 存在
下载PDF
贾平凹乡土书写的反比定律 被引量:2
6
作者 《宁夏社会科学》 CSSCI 2020年第2期187-192,共6页
贾平凹的乡土书写,有一个从写实到写意的转变。在这个过程中,贾平凹的乡土观念与文化想象构成了一个反比定律,随着文化想象的日益飞扬,他的乡土意识在一步步弱化。贾平凹的文化想象里到底揭示了多少乡土文化嬗变的客观规律?这也许是一... 贾平凹的乡土书写,有一个从写实到写意的转变。在这个过程中,贾平凹的乡土观念与文化想象构成了一个反比定律,随着文化想象的日益飞扬,他的乡土意识在一步步弱化。贾平凹的文化想象里到底揭示了多少乡土文化嬗变的客观规律?这也许是一个颇有争议的话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写实 写意 乡土书写 文化想象
下载PDF
中西审美差异探源——以孔子、亚里士多德为个案比较 被引量:2
7
作者 《孔子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14-122,共9页
由孔子和亚里士多德所开创的东西方古典美学,体现了中西审美差异的源头特征。在审美思考上,表现出礼治思想和个体意识的不同向度;在审美实践上,表现出缘情与叙事的不同倾向;在审美思维上,表现出直觉感悟与理性思辨的不同方式;在审美心理... 由孔子和亚里士多德所开创的东西方古典美学,体现了中西审美差异的源头特征。在审美思考上,表现出礼治思想和个体意识的不同向度;在审美实践上,表现出缘情与叙事的不同倾向;在审美思维上,表现出直觉感悟与理性思辨的不同方式;在审美心理上,表现出温柔敦厚与情感宣泄的不同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 亚里士多德 古典美学 审美差异
原文传递
贾平凹小说的“卖点”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39-45,共7页
在文化消费强势启动的当下社会,贾平凹小说的"卖点"是一个非常值得探讨的话题。他为当代文学呈现了一个具有鲜活日常生活观感的文本世界,成为全球化、城镇化时代的一种稀缺资源;他作品中神秘的超现实生活,对于喜爱追新逐奇的... 在文化消费强势启动的当下社会,贾平凹小说的"卖点"是一个非常值得探讨的话题。他为当代文学呈现了一个具有鲜活日常生活观感的文本世界,成为全球化、城镇化时代的一种稀缺资源;他作品中神秘的超现实生活,对于喜爱追新逐奇的文化大众来说,可谓是投其所好;赤裸裸的性与精美的文化包装,也为贾平凹的小说文本制造了大量"卖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卖点 日常生活 神秘主义 性描写
下载PDF
细节审美:当下小说叙事的一种倾向 被引量:1
9
作者 《求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23-128,共6页
在传统小说观念里,细节是最小的叙事单元,它们可以通过事件、故事、情节最终到达典型形象与小说主题,而在当下的小说叙事中,细节偏离了这种价值指向和推论逻辑,从一个依附性的叙事单元激变为一个本位性的、独立的审美对象,最终越位上升... 在传统小说观念里,细节是最小的叙事单元,它们可以通过事件、故事、情节最终到达典型形象与小说主题,而在当下的小说叙事中,细节偏离了这种价值指向和推论逻辑,从一个依附性的叙事单元激变为一个本位性的、独立的审美对象,最终越位上升为一种细节审美的文本观念。作为应对消费阅读的叙事手段,这种细节观的合法性需要仔细推敲。小说既应有对生活质感的细节化呈示,也应有对它们的诗性发现和超越性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节审美 小说研究 小说叙事 叙事单位
原文传递
文化产业时代的文艺事业 被引量:1
10
作者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93-100,共8页
文艺产业化过程可以说是市场资本向文艺文本渗入扩张的过程,我们很容易陷入审美与功利或者说产业与事业的两难抉择中。文化产业和文艺事业共同发展的实现,必须解决几点认识问题:文艺具有可产业化和不可产业化的双重属性;文化产业与文艺... 文艺产业化过程可以说是市场资本向文艺文本渗入扩张的过程,我们很容易陷入审美与功利或者说产业与事业的两难抉择中。文化产业和文艺事业共同发展的实现,必须解决几点认识问题:文艺具有可产业化和不可产业化的双重属性;文化产业与文艺事业的关联点是审美文化;文艺的产业化过程应该是审美价值的增值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产业 文艺事业 商品属性 审美属性
下载PDF
新世纪中国乡土小说的文学传统
11
作者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1期87-94,共8页
在中国古典文学中,乡土小说的文学传统基本是缺失的。完整的乡土经验进入小说文本,是新文化运动中西方现代启蒙思想与中国社会现实相遇的结果。20世纪上半叶,中国乡土小说的分化基本都是政治形势驱动的结果,对政治的不同态度衍化出了不... 在中国古典文学中,乡土小说的文学传统基本是缺失的。完整的乡土经验进入小说文本,是新文化运动中西方现代启蒙思想与中国社会现实相遇的结果。20世纪上半叶,中国乡土小说的分化基本都是政治形势驱动的结果,对政治的不同态度衍化出了不同的乡土小说流派。《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是一个时代呼唤出来的科学话语体系,确立了乡土小说在中国现当代文学中的主流地位。新时期乡土小说打破了那种整齐划一的文学局面,20世纪以来的本土文学传统被激活,西方文学资源的大量引进催生了中国文学一波接一波的文学思潮。内外共振中,世纪之交的乡土叙事更加厚重、更加开阔、更加圆熟,也成为新世纪乡土小说最切近的文学传统。新的文化语境、新的表现题材、新的文学观念和新的叙事手法,使得“新乡土小说”的生成成为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土小说 新乡土小说 新世纪 文学传统
下载PDF
“日常生活”的诱惑及其陷阱 被引量:1
12
作者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26-131,共6页
西方的日常生活理论发现了一种反叛传统理性的新力量,提供了一种观察世界的新视角,找到了一种呈现意义的新方式,呼应了文化消费的新潮流。这种西学东渐后,大大拓展了中国文学的视野,刷新了我们对这个时代的感知,甚至确立了一种新的美学... 西方的日常生活理论发现了一种反叛传统理性的新力量,提供了一种观察世界的新视角,找到了一种呈现意义的新方式,呼应了文化消费的新潮流。这种西学东渐后,大大拓展了中国文学的视野,刷新了我们对这个时代的感知,甚至确立了一种新的美学原则。然而,不管日常生活的诱惑如何巨大,它边界的扩张也不是无限的。如果我们的作家只顾贴近日常生活的表层匍匐前进,既没有上面的理想追求作为抓手,又没有下面的意义深度作为支撑,就有可能跌落于视域逼仄的精致陷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常生活 诱惑 陷阱
原文传递
图像霸权时代的小说叙事 被引量:1
13
作者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67-73,共7页
在读图时代,话语霸权已经让位给图像霸权,"触电"也因之成为小说叙事拓展生存空间的文化选择,它直接导致了传统小说叙事的危机。小说叙事与图像叙事应该有着各自相对独立的艺术品格,忽视这种差异性的结盟可能就是一场自相残杀... 在读图时代,话语霸权已经让位给图像霸权,"触电"也因之成为小说叙事拓展生存空间的文化选择,它直接导致了传统小说叙事的危机。小说叙事与图像叙事应该有着各自相对独立的艺术品格,忽视这种差异性的结盟可能就是一场自相残杀,只有恪守这种差异性,两者的结盟才能相得益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霸权 小说叙事 图像叙事
下载PDF
贾平凹的小说观念及其启示性意义
14
作者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1期84-86,共3页
贾平凹一直在尝试着西方小说观念的本土化和古代小说观念的现代化,以散点透视式的聊天体去表述生活的日常性、琐碎性、原生态,以日常琐事、奇闻异事的破碎性、神秘性构建他的整体的意象世界,站在乡土立场进行社会批判和文化批判,他的艺... 贾平凹一直在尝试着西方小说观念的本土化和古代小说观念的现代化,以散点透视式的聊天体去表述生活的日常性、琐碎性、原生态,以日常琐事、奇闻异事的破碎性、神秘性构建他的整体的意象世界,站在乡土立场进行社会批判和文化批判,他的艺术个性造就了他,但也阻碍了他对自身的超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贾平凹 小说观念 聊天体 意象世界 文化批判
下载PDF
混沌性与结构性的内在悖论——对《尘埃落定》的一种整体印象
15
作者 《理论与创作》 2004年第4期90-92,共3页
关键词 《尘埃落定》 人性精神 藏族文化 生存困境 小说 传统文化
下载PDF
中国现当代乡土小说叙事的思维向度
16
作者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19-124,共6页
中国现当代乡土小说叙事在整体上显示不出乡土自在言说的主体意识和厚重而博大的精神力量,究其原因,是受制于观照乡土的二元对立思维和真正乡土叙事人的缺失。中国作家对乡土的表述似乎总是摇荡于审美与功利的两端,疏离了乡土存在应有... 中国现当代乡土小说叙事在整体上显示不出乡土自在言说的主体意识和厚重而博大的精神力量,究其原因,是受制于观照乡土的二元对立思维和真正乡土叙事人的缺失。中国作家对乡土的表述似乎总是摇荡于审美与功利的两端,疏离了乡土存在应有的本性。乡土不应仅仅是一种被动的书写对象,而应是一种活生生的、能动的审美客体。乡土存在的客观规律性召唤着它的真正叙事者,对乡土展开一种本位性叙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土叙事 二元对立 思维向度 真正的叙事者 本位性叙述
下载PDF
贾平凹小说的历史书写——以《古炉》《老生》和《山本》为例分析
17
作者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2期90-97,共8页
贾平凹对历史的书写一直非常谨慎,直到《古炉》才正式将笔触小心翼翼地延伸到历史的领地,加上《老生》与近作《山本》,不多的三个长篇便形成了他历史书写的独特风格。小说用鲜活的日常生活观感向我们展现了一些不为世人所知的历史细节,... 贾平凹对历史的书写一直非常谨慎,直到《古炉》才正式将笔触小心翼翼地延伸到历史的领地,加上《老生》与近作《山本》,不多的三个长篇便形成了他历史书写的独特风格。小说用鲜活的日常生活观感向我们展现了一些不为世人所知的历史细节,同时,用超越性的文学想象隐晦地建构着他的历史观念,两者的水乳交融形成了独特的历史文本世界,为当代中国文学奉献了历史书写的全新经验与文学精神。以上风格,使其小说成为一部落地生根的历史,一部关于民间信仰的历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小说 日常生活 文学想象 民间信仰
下载PDF
为当下文艺批评开两张“处方”——纪念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公开发表四周年
18
作者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2期116-121,共6页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对当下文艺批评顽疾进行精准"把脉"的同时,也为消除种种怪象开出了两张内外兼治的"处方":一是"内治"文艺批评的责任担当与功利意识问题;二是"外治&...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对当下文艺批评顽疾进行精准"把脉"的同时,也为消除种种怪象开出了两张内外兼治的"处方":一是"内治"文艺批评的责任担当与功利意识问题;二是"外治"文艺批评的中西理论资源问题。功利和人情如果过多过深地介入了文艺批评的操作,批评的公信力就很值得怀疑。在理论资源的接受上,不能套用西方理论来剪裁中国人的审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文艺批评 责任担当 功利意识 中西理论资源
下载PDF
《乡村爱情》,岂能一“笑”了之——兼议农村题材影视剧的市场困境与生存突围
19
作者 《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9年第2期75-79,共5页
《乡村爱情》系列以"笑"为卖点的技术性操作,以"爱情"为创意的产业化路径,影视小品化的叙事策略,是农村题材影视剧生存突围的一个成功个案。不可否认《乡村爱情》系列模式的探索性价值,但如何把握娱乐性与思想性、... 《乡村爱情》系列以"笑"为卖点的技术性操作,以"爱情"为创意的产业化路径,影视小品化的叙事策略,是农村题材影视剧生存突围的一个成功个案。不可否认《乡村爱情》系列模式的探索性价值,但如何把握娱乐性与思想性、商业性与艺术性之间的合理平衡,《乡村爱情》系列的影视观念和技术操作,仍然存在一些有待商榷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题材 影视剧 《乡村爱情》
下载PDF
长三角视域中的安徽文学
20
作者 《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2期77-82,共6页
安徽在历史上曾经属于“长三角”,在文学上也有一个“蜜月期”。徽派文化是江南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两者携带着太多共同的文化基因;桐城文派在长三角非常活跃,既有“体制内”的管理,也有“体制外”的互动,在清代江南文化的建构中一度... 安徽在历史上曾经属于“长三角”,在文学上也有一个“蜜月期”。徽派文化是江南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两者携带着太多共同的文化基因;桐城文派在长三角非常活跃,既有“体制内”的管理,也有“体制外”的互动,在清代江南文化的建构中一度具有引领者的地位;《儒林外史》可以看作一部“家园小说”,其中的人物、环境与情节三要素大都与江南尤其是南京密切相关。现当代安徽文学与长三角形成了一个“差序格局”,位置的“落差”同时也意味着发展的潜力和空间,安徽作家在很多题材上有“第一现场”的优势,他们或能够用最本原、最地道的地域文化为整体的长三角文学保留一个异质性的文化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三角 安徽文学 江南文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