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10-2019年广西梅毒流行特征分析 被引量:18
1
作者 许凤妮 李峥 +4 位作者 张杰 李伟 王砚蕾 王宏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22年第4期210-213,共4页
目的:了解广西梅毒流行特征和趋势,为制定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对广西2010-2019年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传染病监测信息系统报告的梅毒病例资料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2010-2019年,广西梅毒年报告发病率由82.41/10;降至37.24/1... 目的:了解广西梅毒流行特征和趋势,为制定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对广西2010-2019年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传染病监测信息系统报告的梅毒病例资料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2010-2019年,广西梅毒年报告发病率由82.41/10;降至37.24/10^(5),年均下降8.45%;一期和二期梅毒报告发病率年均下降22.84%,胎传梅毒下降37.25%;不同年度报告发病率较高的城市有防城港市、北海市、崇左市和钦州市;发病高峰为30~34岁组和50岁以上人群,15~19岁组梅毒报告发病率年均增长5.77%;梅毒病例职业以农民为主,从2010年的54.00%升至2019年的66.46%。结论:广西梅毒发病率呈下降趋势,但仍须加强对边境地区、青少年和农民的梅毒防控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毒 流行特征 分析
下载PDF
2010-2021年广西淋病流行特征与趋势分析 被引量:6
2
作者 许凤妮 +4 位作者 王砚蕾 李伟 张杰 李峥 王宏 《中国艾滋病性病》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14-217,共4页
目的 了解广西壮族自治区(简称广西)淋病流行趋势,为制定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对2010-2021年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传染病监测信息系统报告的广西淋病病例资料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2010-2021年,广西淋病报告发病率由2010年的... 目的 了解广西壮族自治区(简称广西)淋病流行趋势,为制定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对2010-2021年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传染病监测信息系统报告的广西淋病病例资料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2010-2021年,广西淋病报告发病率由2010年的15.91/10万下降至2015年的9.06/10万,再波动上升至2021年的15.91/10万。男女性别比由2010年的1.63∶1上升至2017年的2.88∶1,再下降至2021年的2.67∶1。广西不同地区的淋病报告发病率存在差异,2010年南宁市发病率最高,为28.43/10万,2015年钦州市发病率最低,为2.92/10万,广西贵港市淋病报告发病率呈显著上升趋势(Z=2.81,P=0.005)。15~19岁组和20~24岁组报告发病率呈显著上升趋势,其中15~19岁组报告发病率由2010年的8.52/10万上升至2021年的57.37/10万(Z=4.05,P<0.001),20~24岁组报告发病率由2010年的24.42/10万上升至2021年的71.68/10万(Z=2.13,P=0.03),50岁以上组别报告发病率呈显著下降趋势,其中50~54岁组报告发病率由2010年的14.43/10万下降至2021年的5.51/10万(Z=-3.09,P=0.002),55~59岁组报告发病率由2010年的14.49/10万下降至2021年的4.21/10万(Z=-3.36,P<0.001),大于60岁组报告发病率由2010年的10.25/10万下降至2021年的2.16/10万(Z=-3.99,P<0.001)。结论 近十年来,广西淋病报告发病率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贵港市报告发病率呈显著上升趋势,15~24岁人群报告发病率呈显著上升趋势,应加强对广西重点地区及重点人群的淋病防控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病 流行 广西
原文传递
2010-2020年广西新发现麻风病例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被引量:7
3
作者 许凤妮 李峥 +5 位作者 李伟 张杰 王砚蕾 王宏 朱邦勇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22年第3期146-148,共3页
目的:分析2010-2020年广西新发现麻风病例的流行特征。方法:描述性分析2010-2020年广西全区在全国麻风防治管理信息系统中上报的新发现麻风病例的病历资料。结果:2010-2020年,广西麻风新发病例年发现率从0.13/10^(5)降至0.06/10^(5),年... 目的:分析2010-2020年广西新发现麻风病例的流行特征。方法:描述性分析2010-2020年广西全区在全国麻风防治管理信息系统中上报的新发现麻风病例的病历资料。结果:2010-2020年,广西麻风新发病例年发现率从0.13/10^(5)降至0.06/10^(5),年均下降7.1%;共发现新发麻风病例499例,其中男333例,女166例,平均年龄(44.16±16.87)岁,儿童病例12例(2.4%);2级畸残98例(19.6%),平均延迟期为27个月,早期发现比例为31.9%。发现方式以皮肤科就诊为主(347例,占69.5%),通过接触者检查发现占8.8%,传染源来自家内的病例占27.3%。14个市均有新发病例报道,百色、河池、崇左3个市报告的病例数占广西病例总数的51.9%。结论:广西新发现麻风病例数呈下降趋势,但新发病例的平均延迟期较长,需加强接触者检查、皮肤科医师培训等工作以便早期发现病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风 新发现病例 流行病特征
下载PDF
替代方案治疗HLA-B13:01阳性的多菌型麻风患者对细菌指数的影响 被引量:3
4
作者 段启志 许凤妮 +9 位作者 李伟 张杰 朱邦勇 王砚蕾 王宏 李峥 黄耿 韦江平 秦雁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20年第7期403-406,共4页
目的:比较HLA-B^*13:01基因检测阴性和阳性的新发多菌型麻风患者接受含或不含氨苯砜的治疗方案对细菌指数的影响。方法:HLA-B^*13:01基因检测阳性者接受替代方案治疗(不含氨苯砜),阴性者服用世界卫生组织的联合化疗方案(WHO-MDT),比较... 目的:比较HLA-B^*13:01基因检测阴性和阳性的新发多菌型麻风患者接受含或不含氨苯砜的治疗方案对细菌指数的影响。方法:HLA-B^*13:01基因检测阳性者接受替代方案治疗(不含氨苯砜),阴性者服用世界卫生组织的联合化疗方案(WHO-MDT),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细菌指数(BI)的变化。结果:替代方案组随访1年、2年和3年病例数分别为19例、14例和13例,疗前平均BI分别为3.31、3.29和3.54,末次检查平均BI分别为2.63、1.80和1.45;WHO-MDT组病例数分别为35例、33例和24例,治疗前平均BI分别为3.31、3.19和3.30,末次检查平均BI分别为2.22、1.68和0.81。替代方案组和MDT组中随访1年、2年、3年患者的BI变化值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从BI变化看,替代方案和WHO-MDT对多菌性麻风的治疗同样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风 氨苯砜 细菌指数 HLA-B~*13:01
下载PDF
2010-2020年广西麻风复发病例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李峥 许凤妮 +5 位作者 李伟 张杰 王砚蕾 王宏 朱邦勇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22年第6期373-375,共3页
目的:分析2010-2020年广西麻风复发病例基本情况。方法:描述性分析2010-2020年广西全区在全国麻风病防治管理信息系统中上报的麻风复发病例资料。结果:2010-2020年,广西发现麻风复发病例43例,排除首次诊疗病例资料不全的病例1例,纳入42... 目的:分析2010-2020年广西麻风复发病例基本情况。方法:描述性分析2010-2020年广西全区在全国麻风病防治管理信息系统中上报的麻风复发病例资料。结果:2010-2020年,广西发现麻风复发病例43例,排除首次诊疗病例资料不全的病例1例,纳入42例病例进行分析。其中男31例(73.8%),女11例(26.2%);平均年龄(53.79±18.38)岁。复发时,出现皮肤损害41例(97.6%)、神经炎29例(69.0%);伴I型麻风反应6例(14.3%),II型麻风反应11例(26.2%);2级畸残14例(33.3%);BL和LL患者共25例(59.5%)。结论:麻风复发病例散发出现,需加强治愈存活者随访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风 复发 氨苯砜 联合化疗
下载PDF
广西482例新发现麻风病例发生2级畸残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许凤妮 李峥 +4 位作者 李伟 张杰 王砚蕾 王宏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22年第5期285-289,共5页
收集2010-2020年广西在全国麻风病防治管理信息系统中上报的麻风新发现病例的病历资料,采用二项Logistic回归对15个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共纳入482例资料完整的麻风新发现病例,其中2级畸残89例(18.46%),结果示发生2级畸残的主要危险因素包... 收集2010-2020年广西在全国麻风病防治管理信息系统中上报的麻风新发现病例的病历资料,采用二项Logistic回归对15个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共纳入482例资料完整的麻风新发现病例,其中2级畸残89例(18.46%),结果示发生2级畸残的主要危险因素包括男性(OR=2.507)、老年(≥60岁;OR=2.622)、延迟期(≥24个月;OR=7.117)和有周围神经粗大/触痛(1条周围神经粗大/触痛组OR=5.179;>1条周围神经粗大/触痛组OR=11.072)(均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风 2级畸残 影响因素
下载PDF
广西麻风患者HLA-B*13:01基因检测预防DDS综合征效果分析
7
作者 段启志 许凤妮 +9 位作者 李伟 张杰 朱邦勇 王砚蕾 王宏李 周志光 黄耿 韦江平 秦雁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20年第1期20-23,共4页
目的:评价基因位点HLA-B*13:01检测在广西麻风患者中预防氨苯砜综合征(DHS)的应用效果。方法:纳入广西新发麻风患者进行前瞻性队列研究。HLA-B*13:01基因检测阳性者给予剔除氨苯砜的替代方案治疗,阴性者给予WHO标准联合化疗方案治疗,随... 目的:评价基因位点HLA-B*13:01检测在广西麻风患者中预防氨苯砜综合征(DHS)的应用效果。方法:纳入广西新发麻风患者进行前瞻性队列研究。HLA-B*13:01基因检测阳性者给予剔除氨苯砜的替代方案治疗,阴性者给予WHO标准联合化疗方案治疗,随访8周判断是否发生DHS。回顾性分析既往麻风患者的病历资料,比较两个时间段DHS的发生率。结果:2015年7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纳入126例患者进行HLA-B*13:01基因检测,阳性36例(28.6%),阴性90例,均未发生DHS。回顾2012年1月1日至2015年6月30日的180例患者,发生DHS 8例(4.4%)。两组DHS发生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42)。结论:疗前检测能降低广西麻风患者DHS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风 氨苯砜 氨苯砜综合征 HLA-B*13:01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