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动物源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被膜形成能力与分子分型关系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唐子云 胡健 +6 位作者 陈进 陆毅兴 孔伶俐 刁露 张发福 熊文广 曾振灵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602-612,共11页
【目的】调查产生生物被膜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流行病学特征,探究生物被膜形成能力与分子型之间的相关性,为治疗动物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广东省兽药研制与安全评价重点实验室保存的98株金黄色葡萄球菌为研究对象,... 【目的】调查产生生物被膜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流行病学特征,探究生物被膜形成能力与分子型之间的相关性,为治疗动物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广东省兽药研制与安全评价重点实验室保存的98株金黄色葡萄球菌为研究对象,用结晶紫半定量法测定所有菌株生物被膜形成能力,将产膜菌株进行22种常见抗菌药的最小抑菌浓度测定,通过金黄色葡萄球菌常见3种(spa、MLST和PFGE)分型方式进行分子分型,并分析产膜能力与分子型之间的相关性,最后通过全基因组测序技术分析生物被膜产生菌株中耐药基因和毒力基因携带状况。【结果】结晶紫半定量结果显示,98株金黄色葡萄球菌中能产生生物被膜的菌株共计23株,占23.47%。包括牛乳源22株(占比25.29%,22/87),其中14株(占比60.87%,14/22)来自浙江奶牛养殖场,8株(占比39.13%,8/22)来自福建奶牛养殖场,以及猪源1株(占比9.10%,1/11),来自广东屠宰场,说明牛乳源金黄色葡萄球菌产膜潜力高于猪源;将产膜能力划分为强、中、弱3个等级,23株产膜菌株中,其中强产膜菌株2株(占比8.70%,2/23),中产膜菌株9株(占比39.13%,9/23),以及弱产膜菌株12株(占比52.17%,12/23)。药敏试验显示,牛乳源产膜菌株对所有受试抗菌药物敏感,而猪源产膜菌株对青霉素、阿莫西林、头孢噻呋、头孢西丁、恩诺沙星、环丙沙星、克林霉素、多西环素、红霉素、氟苯尼考、复方新诺明、泰妙菌素、替米考星13种抗菌药均表现出耐药;spa分型结果显示,98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共获得8种spa型,产膜的23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占其中3种:1株t2922型来自广东猪源,14株t2119来自浙江牛乳源,8株t189来自福建牛乳源;MLST分型结果显示,98株菌共分为9种ST型,其中6种ST型不具有产生生物被膜的能力,分别为ST398、ST522、ST705、ST1651、ST479和ST151,仅3种ST型的菌株具有生物被膜产生能力,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黄色葡萄球菌 生物被膜 耐药性 分子分型 毒力基因
下载PDF
异丙氧苯胍联合黏菌素对肺炎克雷伯菌体外协同抗菌作用
2
作者 吴素娟 林昌成 +5 位作者 万鹏 李杰 陆毅兴 胡健 彭险峰 曾振灵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5792-5801,共10页
旨在研究异丙氧苯胍与黏菌素的协同抗菌能力及初步联合作用机制,评估异丙氧苯胍是否能作为一种有效的黏菌素增效剂,增强黏菌素抗菌效果,以期为临床上多重耐药肺炎克雷伯菌感染提供有效治疗的理论依据。本研究通过异丙氧苯胍与黏菌素对... 旨在研究异丙氧苯胍与黏菌素的协同抗菌能力及初步联合作用机制,评估异丙氧苯胍是否能作为一种有效的黏菌素增效剂,增强黏菌素抗菌效果,以期为临床上多重耐药肺炎克雷伯菌感染提供有效治疗的理论依据。本研究通过异丙氧苯胍与黏菌素对肺炎克雷伯菌的最低抑菌浓度、棋盘试验、时间杀菌曲线、耐药性诱导和荧光染料试验对协同抗菌及初步联合机制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异丙氧苯胍单用对肺炎克雷伯菌没有抗菌活性,但与黏菌素联用可对肺炎克雷伯菌产生协同作用,与阿莫西林联用时具有相加作用。时间杀菌曲线表明,两药联合使用时,异丙氧苯胍可增强肺炎克雷伯菌对黏菌素的敏感性,细菌数量与黏菌素单药作用相比下降>2 lg(CFU·mL^(-1)),具有协同作用。在长期诱导耐药性试验中,较黏菌素单药组、联合用药组中黏菌素更不易诱导产生耐药性。协同作用机制试验结果表明,黏菌素与异丙氧苯胍联合使用时,可以破坏细胞质膜通透性,影响细胞膜电势,消散质子动力势能,使细胞膜难以发挥正常功能。本研究发现异丙氧苯胍与低浓度黏菌素联用对肺炎克雷伯菌具有良好协同抗菌活性,增强黏菌素的抗菌作用。综上表明,异丙氧苯胍可以恢复多重耐药肺炎克雷伯菌对黏菌素的敏感性,可作为治疗肺炎克雷伯菌感染的潜在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克雷伯菌 MCR 异丙氧苯胍 黏菌素 协同抗菌活性
下载PDF
广东省某屠宰场猪源肠球菌的分离鉴定及耐药性和毒力基因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张永祥 胡健 +5 位作者 陆毅兴 胡悦莹 卢嘉璇 辛琳 曾振灵 曾东平 《中国畜牧兽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4714-4723,共10页
【目的】了解猪源性肠球菌分离株的耐药情况及毒力因子携带情况,为肠球菌的耐药监测提供数据支持并为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本研究对广州市某大型屠宰场屠宰环节156份猪小肠样品进行肠球菌的分离培养、革兰染色、PC... 【目的】了解猪源性肠球菌分离株的耐药情况及毒力因子携带情况,为肠球菌的耐药监测提供数据支持并为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本研究对广州市某大型屠宰场屠宰环节156份猪小肠样品进行肠球菌的分离培养、革兰染色、PCR鉴定,采用琼脂扩散法对菌株进行14种抗菌药物和2种消毒剂的最小抑菌浓度(MIC)测定,利用PCR技术检测耐药基因、毒力基因和消毒剂抗性基因的携带情况。【结果】本研究分离到84株肠球菌(分离率为53.85%),包括44株粪肠球菌和40株屎肠球菌;分离培养可见菌落边缘光滑整齐、圆形或卵圆形排列、菌落周围培养基呈现黑色的菌落;疑似菌落革兰染色后呈圆形的革兰阳性球菌,单个或成堆排列在一起。对疑似菌落DNA进行PCR扩增,其中粪肠球菌引物扩增出大小约941 bp的条带,16S rRNA引物扩增出大小约1500 bp的条带。药敏试验结果显示,44株粪肠球菌对克林霉素、多西环素、头孢噻呋、庆大霉素、红霉素、苯扎氯铵和氟苯尼考的耐药率较高,分别为97.7%、90.9%、88.6%、88.6%、81.8%、81.8%和77.3%;40株屎肠球菌对克林霉素、头孢噻呋、多西环素、庆大霉素、氟苯尼考和红霉素的耐药率分别为90.0%、90.0%、85.0%、77.5%、72.5%和67.5%。毒力基因与消毒剂抗性基因检测结果显示,粪肠球菌efa、gelE、fsrC毒力基因的检出率较高,分别为95.5%、84.1%和84.1%;emeA、gsp 65消毒剂抗性基因的检出率较高,分别为95.5%和90.9%。屎肠球菌仅检测到fsrB毒力基因,检出率为2.5%,无消毒剂抗性基因的检出。【结论】本研究分离的猪源肠球菌对大部分抗菌药物具有较高的耐药率,部分菌株还对利奈唑胺产生耐药,亟需加强对猪源肠球菌的流行病学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球菌 耐药性 毒力基因 抗菌药物 消毒剂抗性基因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