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长无绝兮终古——论《楚辞》与沅湘巫傩文化 被引量:7
1
作者 胡健 《艺海》 1998年第3期42-52,共11页
屈原的沅湘情结《楚辞》是战国时以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为代表的诗歌,汉成帝时经刘向定名沿用至今。在中国文学史上,《楚辞》以其浓烈的地方文化色彩而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宋人黄伯思在《东观余论·校定楚词序》中言:“屈、宋诸骚... 屈原的沅湘情结《楚辞》是战国时以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为代表的诗歌,汉成帝时经刘向定名沿用至今。在中国文学史上,《楚辞》以其浓烈的地方文化色彩而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宋人黄伯思在《东观余论·校定楚词序》中言:“屈、宋诸骚,皆书楚语,作楚声,纪楚地,名楚物,故可谓之‘楚词’”。从艺术学和民族学的角度看,《楚辞》又具有鲜明的歌舞表演性和宗教性,战国时流行于楚地的民歌《涉江》、《采菱》、《劳商》、《阳春》、《白雪》等,在《楚辞》中均有反映,而楚巫觋及其祭祀活动则在屈原的作品中累见不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九歌 屈原 楚辞 巫傩文化 中国文学史 文化色彩 宗教性 艺术学 战国 巫术
下载PDF
论傩腔与湖南花鼓戏声腔之渊源 被引量:3
2
作者 胡健 《艺海》 1996年第3期54-58,共5页
花鼓戏作为一个地方戏剧种,由地方歌舞进化而来的说法似成定论,这个理论的依据是明清以来各地方志中“风俗篇”或“艺文志”中所提供的史料。但是,现实中调查的情况却往往有史料上所没有的更深刻的内容:清同、光年间,即花鼓戏“成型期”... 花鼓戏作为一个地方戏剧种,由地方歌舞进化而来的说法似成定论,这个理论的依据是明清以来各地方志中“风俗篇”或“艺文志”中所提供的史料。但是,现实中调查的情况却往往有史料上所没有的更深刻的内容:清同、光年间,即花鼓戏“成型期”,一部分花鼓戏艺人是巫师出身,他们既唱花鼓戏又精通傩戏,有的还可举行傩祭法事。当地方小戏渐趋成熟后,由巫师参与的花鼓戏戏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南花鼓戏 巫师 地方戏剧 四十年代 艺人 地方志 研究价值 结构形式 曲调结构 湘中
下载PDF
傩神女娲的化身——孟姜女 被引量:3
3
作者 胡健 《艺海》 2009年第12期24-26,共3页
女娲和孟姜女的共同出身——瓜 在我国古老的哲学中,“神”与“人”实为一体。如黄帝、炎帝、蚩尤、大禹。至于“救人类”于洪灾中的女娲,在各民族的传说、巫歌以及历代杂记中,从她的出身开始便罩上了“神格”的光环。南北朝时晋人... 女娲和孟姜女的共同出身——瓜 在我国古老的哲学中,“神”与“人”实为一体。如黄帝、炎帝、蚩尤、大禹。至于“救人类”于洪灾中的女娲,在各民族的传说、巫歌以及历代杂记中,从她的出身开始便罩上了“神格”的光环。南北朝时晋人葛洪说“女娲地出”(《抱朴子·释滞》)。宋《路史·后记》注引《唐文集》,称女娲为“包娲”,因“娲”读“瓜”音(《广韵》),故“包娲”又称“匏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孟姜女 女娲 化身 《广韵》 “神” 各民族 抱朴子 南北朝
下载PDF
湘楚傩祭与地方戏曲 被引量:3
4
作者 胡健 《艺海》 2009年第2期17-23,共7页
民国元年《湖南民情风俗报告书》第七章“宗教”言:“自三苗国于洞庭始创巫教,颛顼正而不息”。这条信息不仅说明洞庭湖是延绵几千年的巫文化的渊薮,而且还为我们揭示了亘古之谜——“傩”的冰山一角。上古,中原黄帝与炎帝为各自部... 民国元年《湖南民情风俗报告书》第七章“宗教”言:“自三苗国于洞庭始创巫教,颛顼正而不息”。这条信息不仅说明洞庭湖是延绵几千年的巫文化的渊薮,而且还为我们揭示了亘古之谜——“傩”的冰山一角。上古,中原黄帝与炎帝为各自部族的扩张,进行了一场惨烈的“古巫大战”。结果九黎部落首领蚩尤被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戏曲 傩祭 民情风俗 民国元年 部落首领 报告书 巫文化 洞庭湖
下载PDF
湖南花鼓戏传统创腔手法及其继承与发展 被引量:2
5
作者 胡健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3期96-101,共6页
一、传统曲调派生的几种手法同一旋律同一节奏的曲调,通过大筒改弦变奏能产生新的音乐感受,曾使艺人们惊愕不已,并启发人们找到了一条具有理论价值的创作途径.这种被艺人俗称为“变手调”的曲调,在这个剧种中占有一定的比重.如[宁乡正调... 一、传统曲调派生的几种手法同一旋律同一节奏的曲调,通过大筒改弦变奏能产生新的音乐感受,曾使艺人们惊愕不已,并启发人们找到了一条具有理论价值的创作途径.这种被艺人俗称为“变手调”的曲调,在这个剧种中占有一定的比重.如[宁乡正调]的“变手调”[败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法 创腔 旋律 手调 传统 节奏 继承 唱腔 派生 创作途径
下载PDF
傩坛——神灵的洞穴 被引量:1
6
作者 胡健 《艺海》 2010年第1期40-42,共3页
在楚巫世界里,天神地祗均安居在傩坛的神穴——“桃源洞”之中。沅、湘间的傩坛皆以“桃源洞”为主体。巫师在主东家的厅堂中用竹篾和色纸糊扎一拱门(亦有豪华型的三拱门),作为“洞”的象征。拱门内役神案供奉鲜果香烛及傩神雕像,... 在楚巫世界里,天神地祗均安居在傩坛的神穴——“桃源洞”之中。沅、湘间的傩坛皆以“桃源洞”为主体。巫师在主东家的厅堂中用竹篾和色纸糊扎一拱门(亦有豪华型的三拱门),作为“洞”的象征。拱门内役神案供奉鲜果香烛及傩神雕像,神案后或“桃源洞”前后两侧,悬挂多寡不一的诸神画轴(见图一)。巫觋行傩祭必请诸神降临,并由此衍生出一堂傩祭法事“开洞”。此法事非常规范,巫师必焚香洗手,歌舞巫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傩坛 洞穴 神灵 桃源 巫师 傩祭 法事 天神
下载PDF
洞庭湖是傩祭的源头
7
作者 胡健 《艺海》 2009年第9期45-47,共3页
公元前1027年,周武王灭殷建周。为了维护周王朝的统治,制定了《周官经》,也就是后人称为的《周礼》。其“夏官”中有一个“方相氏”:
关键词 洞庭湖 源头 傩祭 《周礼》 公元前 周武王 周王朝 统治
下载PDF
用生命构建音乐圣殿——记湖南花鼓戏作曲家左希宾
8
作者 胡健 《艺海》 2003年第2期56-59,共4页
2003年元宵佳节,由湖南省艺术研究和湖南省花鼓戏剧院联合举办的"左希宾作品演唱会",为湖南戏曲史写上了新的一页。这场三湘历史上首次出现的戏曲音乐家专题晚会,标志着长年在舞台后默默耕耘的戏曲音乐工作者,获得了应有的价... 2003年元宵佳节,由湖南省艺术研究和湖南省花鼓戏剧院联合举办的"左希宾作品演唱会",为湖南戏曲史写上了新的一页。这场三湘历史上首次出现的戏曲音乐家专题晚会,标志着长年在舞台后默默耕耘的戏曲音乐工作者,获得了应有的价值体现。左希宾便是他们的杰出代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南花鼓戏 湖南省 作曲家 音乐创作 戏曲音乐 祥林嫂 节奏 现代作曲 旋律 音乐风格
下载PDF
从音乐角度看小戏形成发展的轨迹
9
作者 胡健 《艺海》 2000年第4期48-52,共5页
戏曲史研究表明,唱腔音乐是小戏形成、发展的重要元素之一。京剧的前身是唱吹腔、高拨子、二黄为主的徽班,后揉人部分昆腔、罗罗腔和杂曲。清乾隆五十五年进京,广纳梆子腔,所谓“合京秦二腔”,进行徽汉合流、皮黄交融,至光绪初年... 戏曲史研究表明,唱腔音乐是小戏形成、发展的重要元素之一。京剧的前身是唱吹腔、高拨子、二黄为主的徽班,后揉人部分昆腔、罗罗腔和杂曲。清乾隆五十五年进京,广纳梆子腔,所谓“合京秦二腔”,进行徽汉合流、皮黄交融,至光绪初年始称京剧,其发展的过程中无不以声腔为其契机。如若没有这些声腔的融和,京剧可能至今仍称为徽班。地方小戏与皮簧声腔为主体的大戏相对而言,从它的雏形到成熟这漫长的过程中,亦以某些声腔音乐为其历史阶段的象征。这一个个阶段的链环。便串连成小戏形成发展的鲜明轨迹。本文试以湖南民间小戏为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腔 京剧 徽班 唱腔音乐 二黄 昆腔 梆子腔 象征 融和 戏曲史
全文增补中
盘古在傩文化中的艺术形象
10
作者 胡健 《艺海》 2009年第11期38-40,共3页
傩坛上的开天大神 古籍中,盘古“天地合闭……左手执凿,右手执斧,犹如剖瓜相似,辟为两半。上半渐高为天,……下半渐低为地…”(《开辟衍绎》附求)、“元气漾鸿,萌芽兹始,遂分天地,……首生盘古,垂死化身;
关键词 艺术形象 盘古 傩文化 天地 左手
下载PDF
古傩面具与《山海经》
11
作者 胡健 《民族艺术》 1995年第4期41-57,共17页
古傩面具与《山海经》湖南/胡健国锥面具与古巫书,它们包括了多少人类的秘密?这两个貌似无关的幽灵,闪烁着微弱但却又是诱人的幽光,向世界散发出难以破译的信息。惟其是难,才引起无数甘于落寞的人对它们产生兴趣。那么,这两个吉... 古傩面具与《山海经》湖南/胡健国锥面具与古巫书,它们包括了多少人类的秘密?这两个貌似无关的幽灵,闪烁着微弱但却又是诱人的幽光,向世界散发出难以破译的信息。惟其是难,才引起无数甘于落寞的人对它们产生兴趣。那么,这两个吉亚子遗的某些密码有机地组合,将会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海经》 面具文化 傩面具 西王母 《山经》 黄帝族 氏族图腾 神话传说 形态特征 东王公
原文传递
古傩面具与《山海经》
12
作者 胡健 《艺海》 1995年第3期60-69,共10页
傩面具与古巫书,它们包容了多少人类的秘密?这两个貌似无关的幽灵,闪烁着微弱但却又是诱人的幽光,向世界散发出难以破译的信息。惟其是难,才引起无数甘于落寞的人对它们产生兴趣。那么,这两个古巫孑遗的某些密码有机的组合,将会出现什... 傩面具与古巫书,它们包容了多少人类的秘密?这两个貌似无关的幽灵,闪烁着微弱但却又是诱人的幽光,向世界散发出难以破译的信息。惟其是难,才引起无数甘于落寞的人对它们产生兴趣。那么,这两个古巫孑遗的某些密码有机的组合,将会出现什么因果关系呢?一《山海经》是古傩面具造型的素材常见的《山海经》,乃经汉刘向、刘歆父子整理、晋郭璞注释、明杨慎作序的绘图本。凡九卷,三万余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海经 面具文化 傩面具 造型 氏族 黄帝族 图腾崇拜 神话传说 伏羲 龙山文化
下载PDF
溶剂热法合成硫化镉微晶工艺研究
13
作者 杨孔嘉 雷鑫 +3 位作者 胡健 余惠莉 杨逸娴 徐光年 《安徽化工》 CAS 2021年第1期28-30,共3页
以氯化镉为前驱体,硫化钠、硫代乙酰胺、硫脲等为硫源,乙二醇、乙醇等为溶剂,通过溶剂热法制备硫化镉微晶。设计L9(34)正交试验,探讨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等对硫化镉微晶大小和形貌的影响。所得产物经离心、洗涤、干燥后,用纳米粒度仪... 以氯化镉为前驱体,硫化钠、硫代乙酰胺、硫脲等为硫源,乙二醇、乙醇等为溶剂,通过溶剂热法制备硫化镉微晶。设计L9(34)正交试验,探讨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等对硫化镉微晶大小和形貌的影响。所得产物经离心、洗涤、干燥后,用纳米粒度仪分别测定各产物的平均粒径,同时用扫描电子显微镜测定部分产物的大小和形貌,并用极差分析法找寻最佳合成工艺。结果表明:以硫代乙酰胺为硫源,乙二醇为溶剂,反应温度为100℃,反应时间为10 h,可得到直径为0.5~0.7μm的片状硫化镉晶体。该方法工艺简单,反应条件温和,制备的硫化镉晶体大小分布均匀,形貌单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化镉微晶 溶剂热法 正交试验 合成 表征
下载PDF
二尖瓣膜置换中保留全部瓣叶腱索及乳头肌的探讨
14
作者 胡健 詹樾 《湖南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3年第4期419-420,共2页
关键词 保留 瓣叶腱索 二尖瓣置换 乳头肌
下载PDF
傩神是人伦先祖
15
作者 胡健 《艺海》 2009年第10期58-60,共3页
为反抗以颛顼为代表的黄帝族对洞庭湖一带黎苗巫觋的镇压,三苗巫在驱除颛顼三个死后为疫鬼的模拟巫术基础上,逐渐形成了傩祭巫俗。古时傩祭场面以及所祀神祗现已无据可考,但我们从代代沿袭且至今尚存于苗族、土家族、瑶族、汉族傩坛的... 为反抗以颛顼为代表的黄帝族对洞庭湖一带黎苗巫觋的镇压,三苗巫在驱除颛顼三个死后为疫鬼的模拟巫术基础上,逐渐形成了傩祭巫俗。古时傩祭场面以及所祀神祗现已无据可考,但我们从代代沿袭且至今尚存于苗族、土家族、瑶族、汉族傩坛的古巫书中,发现三苗巫所祀的宗主神,就是在洞庭湖创始巫教的女娲,以及在洪水灾难时与她婚配以拯救人类的伏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祖 人伦 洞庭湖 黄帝族 土家族 颛顼 三苗 傩祭
下载PDF
豪杰(组图)
16
作者 胡健 《摩托车信息》 2010年第12期52-55,共4页
关键词 组图
下载PDF
西米替丁治疗儿童过敏性紫癜60例分析 被引量:2
17
作者 曾凡振 刘福霞 +3 位作者 周英杰 吴孝振 宿军 胡健 《泰山医学院学报》 CAS 2001年第1期63-63,共1页
关键词 西米替丁 过敏性紫癜 药物疗法 儿童 病例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