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烟气轮机叶片间隙中FCC催化剂细粉运动规律——叶片上的磨损与结垢 被引量:11
1
作者 杜玉朋 赵辉 +2 位作者 杨朝合 张云 仁波 《化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52-55,共4页
针对近年来炼厂中出现的烟气轮机叶片上结垢严重的问题,采用欧拉-拉格朗日的数值模拟方法对烟机内的气固二相流动,特别是对固体颗粒相的运动规律进行了探索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粒径的催化剂颗粒在叶片表面的运动轨迹是不同的,所造成的... 针对近年来炼厂中出现的烟气轮机叶片上结垢严重的问题,采用欧拉-拉格朗日的数值模拟方法对烟机内的气固二相流动,特别是对固体颗粒相的运动规律进行了探索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粒径的催化剂颗粒在叶片表面的运动轨迹是不同的,所造成的后果也不相同,粒径较小(<3μm)的颗粒易在叶片压力面上发生沉积和结垢,粒径较大(20μm)的颗粒易引起叶片的冲蚀与磨损;且由数值模拟所预测的烟机磨损与结垢发生的位置与生产实际中的情况是相一致的,可为进一步揭示烟机动叶片上的结垢原因和优化炼厂中烟机本身的操作条件提供理论基础与实践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气轮机 催化剂颗粒 运动轨迹 磨损 结垢
下载PDF
烟气轮机叶片间隙中FCC催化剂细粉运动规律——气相流场分布的影响 被引量:11
2
作者 杜玉朋 赵辉 +2 位作者 杨朝合 仁波 张云 《化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57-60,共4页
针对近年来炼厂中出现的催化裂化烟气轮机内结垢严重的问题,首先采用数值模拟方法,探讨了烟机内部气相流场的分布。模拟结果表明:在动叶片的压力面上,气相速度分布较低、水气浓度分布较大以及温度分布较高的特点,使得随烟气进入烟机的... 针对近年来炼厂中出现的催化裂化烟气轮机内结垢严重的问题,首先采用数值模拟方法,探讨了烟机内部气相流场的分布。模拟结果表明:在动叶片的压力面上,气相速度分布较低、水气浓度分布较大以及温度分布较高的特点,使得随烟气进入烟机的催化剂颗粒极易在叶片压力面上堆积和熔融。此外,通过采用仪器分析的方法对新鲜剂、平衡剂和垢物进行了微观形貌(SEM)与矿物组成(XRD)等分析,结果表明:烟机叶片上的结垢主要是由催化剂颗粒堆积与颗粒中某些物质生成了低熔点共熔物共同作用的结果。所得结论可为进一步研究催化剂颗粒在烟机内的流动情况和揭示结垢机理等后续工作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气轮机 气相流场 仪器分析 结垢 熔融
下载PDF
催化剂和垢样对比分析预测催化烟机结垢成因 被引量:6
3
作者 仁波 赵辉 +3 位作者 白锐 高民 王昌东 杨朝合 《化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50-53,58,共5页
为了认识催化裂化烟气轮机垢样和预测垢样形成原因,选择新鲜剂、待生剂、平衡剂、三旋细粉和催化烟机垢样代表催化裂化催化剂全生命周期,采用X射线衍射、X射线荧光、扫描电镜、同步热分析和激光粒度分析技术,得到新鲜剂、待生剂、平衡... 为了认识催化裂化烟气轮机垢样和预测垢样形成原因,选择新鲜剂、待生剂、平衡剂、三旋细粉和催化烟机垢样代表催化裂化催化剂全生命周期,采用X射线衍射、X射线荧光、扫描电镜、同步热分析和激光粒度分析技术,得到新鲜剂、待生剂、平衡剂、三旋细粉和催化烟机垢样样品的元素组成、晶相结构、表面形貌、差热曲线和粒径分布等物性分析数据。通过对比各样品分析结果,发现催化剂全生命周期中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富集和脱离规律与低熔点化合物存在关联关系,得出垢样中Y型分子筛发生晶格变化的结论,预测多种低熔点化合物和烟机工艺条件是导致烟机结垢的根本原因,这些结果可以为后期机理研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裂化催化剂 催化烟机 结垢 低熔点化合物
下载PDF
催化裂化三旋催化剂细粉烧结及结垢机制 被引量:7
4
作者 仁波 白锐 +3 位作者 赵晋翀 高民 王昌东 杨朝合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69-174,共6页
为研究催化裂化烟气轮机结垢的形成过程,选择催化裂化装置三旋细粉作为对象,采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和同步热分析等技术,考察三旋细粉经不同温度处理后样品的晶相结构、表面形貌、差热曲线、孔结构和骨架密度等。通过对比不同温度样品... 为研究催化裂化烟气轮机结垢的形成过程,选择催化裂化装置三旋细粉作为对象,采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和同步热分析等技术,考察三旋细粉经不同温度处理后样品的晶相结构、表面形貌、差热曲线、孔结构和骨架密度等。通过对比不同温度样品的物理化学变化规律,提出催化剂细粉的结垢机制。结果表明,结垢过程是催化剂细粉的液相烧结形成致密固相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剂 催化烟机 结垢 催化剂细粉 三旋 液相烧结
下载PDF
重整炉受热集合管网的流量分配 被引量:4
5
作者 罗庆金 仁波 +1 位作者 王兰娟 肖家治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98-100,104,共4页
对于催化重整装置大型化过程中造成的管内偏流问题,采用偏流因子和最大流量负偏差概念作为衡量辐射炉管流量分配均匀性的定量判据,考察了管网结构、均匀受热与非均匀受热对集合管网流量分配的影响,得到了集合管网流量分配数据。结果表明... 对于催化重整装置大型化过程中造成的管内偏流问题,采用偏流因子和最大流量负偏差概念作为衡量辐射炉管流量分配均匀性的定量判据,考察了管网结构、均匀受热与非均匀受热对集合管网流量分配的影响,得到了集合管网流量分配数据。结果表明,开发的适用于不同炉管布置的受热集合管网流量分配软件,其计算结果易收敛、计算精度较高,能够反映集合管网内部流量分配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合管 催化重整装置 炉管 流量分配 管网 管流 判据 最大流量 布置 计算结果
下载PDF
常压加热炉辐射段耦合传热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3
6
作者 郑志伟 杨朝合 +1 位作者 赵辉 仁波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649-656,共8页
采用分区耦合的方法研究了某常压加热炉辐射段内的流动、燃烧和传热的全部工艺过程,并系统地分析了炉管表面温度和热强度分布。计算中,实现了燃烧器、炉膛、炉管整体几何结构的建模和网格划分,选用标准k-ε湍流模型、非预混燃烧模型和... 采用分区耦合的方法研究了某常压加热炉辐射段内的流动、燃烧和传热的全部工艺过程,并系统地分析了炉管表面温度和热强度分布。计算中,实现了燃烧器、炉膛、炉管整体几何结构的建模和网格划分,选用标准k-ε湍流模型、非预混燃烧模型和离散坐标辐射传热模型,将炉管黑度定为0.8,模拟得到了炉内的流场、温度场及炉管表面温度和热强度分布的详细信息。结果表明,底部燃烧器的高速射流在炉膛下部产生较大回流区,对炉膛下部烟气温度分布的均匀性至关重要;炉管管壁温度和热强度分布存在明显非均匀性,影响炉管使用寿命。炉膛温度及炉管管壁热强度模拟结果与常压炉测定数据和设计数据一致,证明了模拟计算的可行性和准确性,为常压炉的设计和优化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热炉 湍流燃烧 辐射传热 分区耦合 数值模拟 炉管表面热强度
下载PDF
催化裂化装置再生烟气析碳反应的热力学模拟计算 被引量:2
7
作者 仁波 赵辉 +3 位作者 白锐 高民 王昌东 杨朝合 《计算机与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21-424,共4页
采用吉布斯自由能热力学平衡算法,建立了催化裂化装置烟气析碳反应模型,该模型验证了析碳发生的可能性,其计算结果与生产实际相吻合。结合典型实际生产工况,利用该模型分别考察了烟气温度、压力、空气配比、水蒸气配比和氧气含量等对烟... 采用吉布斯自由能热力学平衡算法,建立了催化裂化装置烟气析碳反应模型,该模型验证了析碳发生的可能性,其计算结果与生产实际相吻合。结合典型实际生产工况,利用该模型分别考察了烟气温度、压力、空气配比、水蒸气配比和氧气含量等对烟气碳析模型中析碳量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烟气温度300℃~550℃容易发生析碳,增大空气配比可以显著减弱析碳反应的发生,烟气压力在0MPa~0.32MPa、水蒸汽含量在0wt%~8wt%范围内对于析碳无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析碳 热力学模拟 烟气 催化裂化
原文传递
PTA装置依靠先进控制增效明显
8
作者 仁波 鲍英军 +1 位作者 周平 钱坤 《数字化工》 2005年第12期9-11,共3页
近年来精对苯二甲酸(PTA)随聚酯PET市场的繁荣,成为化工领域内利润大户,投资额较高的PTA装置已经成为企业最重要的经济增长点之一。为了迎接来自国内外竞争对手的挑战,中国石化集团A公司仿效国外胛A装置工程的做法,采用AspenTech... 近年来精对苯二甲酸(PTA)随聚酯PET市场的繁荣,成为化工领域内利润大户,投资额较高的PTA装置已经成为企业最重要的经济增长点之一。为了迎接来自国内外竞争对手的挑战,中国石化集团A公司仿效国外胛A装置工程的做法,采用AspenTech公司的DMCplus先进控制技术,挖潜增效,提高产品质量,并于2002年8月下旬正式投用PTA先进控制系统,该控制器自投用后总体投用率大于90%,年增效益1144万元;2004年为适应市场竞争需求,该装置进行扩大改造,工艺上氧化单元改为富氧操作,过滤由三级过滤改为两级过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TA装置 先进控制技术 挖潜增效 Tech公司 DMCPLUS 精对苯二甲酸 中国石化集团 先进控制系统 两级过滤 市场竞争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