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1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骨折椎垂直应力螺钉在胸腰椎骨折中的应用 被引量:306
1
作者 袁强 田伟 +5 位作者 张贵林 刘波 行勇刚 李勤 李志宇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217-222,共6页
目的探讨在骨折椎上应用垂直应力螺钉以加强胸腰椎骨折后路内固定的方法和效果。方法回顾性研究2002年3月至2005年3月收治的胸腰椎单一椎体骨折病例,其中16例采用骨折椎加用垂直应力螺钉固定(A组),17例采用传统双平面固定(B组)。A组,男1... 目的探讨在骨折椎上应用垂直应力螺钉以加强胸腰椎骨折后路内固定的方法和效果。方法回顾性研究2002年3月至2005年3月收治的胸腰椎单一椎体骨折病例,其中16例采用骨折椎加用垂直应力螺钉固定(A组),17例采用传统双平面固定(B组)。A组,男11例,女5例,平均年龄48岁(32~74岁);B组,男12例,女5例,平均年龄40岁(21~61岁)。所有患者外伤均不超过3周,骨折椎一侧或双侧椎弓根完整,椎体下半部及下终板无爆裂。A组在施行后路常规撑开和恢复腰椎前凸的同时,在骨折椎上应用椎弓根螺钉向垂直于撑开应力方向的腹侧加压,以达到局部的应力平衡。术后随访6个月~2年,平均11个月。结果垂直应力螺钉使骨折椎向腹侧移动复位,术后Cobb角及前柱高度恢复较佳。手术前后骨折椎前移复位程度的变化,A组(0.094±0.062)显著高于B组(0.018±0.0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Cobb角的变化(A组11.75°±8.73°,B组6.53°±5.03°)及头侧椎体前上缘至尾侧椎体前下缘距离的变化(A组0.484±0.259,B组0.330±0.149),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折椎加用垂直应力螺钉在前柱撑开的同时可有效控制正常椎间盘高度的撑开。结论对胸腰椎单一椎体骨折有条件地应用骨折椎椎弓根螺钉可以增强胸腰椎骨折后路短节段内固定系统的牢固性,并有利于矫正后凸畸形和维持矫正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骨折 脊柱后凸 骨螺丝
原文传递
计算机导航在脊柱外科手术应用实验和临床研究 被引量:48
2
作者 田伟 刘亚军 +4 位作者 刘波 李勤 李志宇 袁强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671-675,共5页
目的探讨计算机导航技术在脊柱外科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自2002年12月将红外线主动诱导计算机导航系统应用于脊柱外科,进行了相关的实验和临床研究。实验研究采用40具成人颈椎标本,分别采用盲法、透视法、透视导航法、CT三维导航法和Iso-... 目的探讨计算机导航技术在脊柱外科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自2002年12月将红外线主动诱导计算机导航系统应用于脊柱外科,进行了相关的实验和临床研究。实验研究采用40具成人颈椎标本,分别采用盲法、透视法、透视导航法、CT三维导航法和Iso-C术中三维导航法进行下颈椎椎弓根螺钉植入。术后通过大体解剖观察评价植钉的准确性。同时对163例采用不同导航方式(包括透视导航、CT三维导航和Iso-C术中三维导航)辅助下脊柱外科手术进行回顾性分析,通过术后影像学检查判断内固定术的植钉准确性。结果实验研究共植入螺钉398枚。盲法组平均手术时间27min;优29枚(36.3%),良21枚(26.3%),差30枚(37.5%)。透视法组平均手术时间112min;优35枚(44.9%),良29枚(37.2%),差14枚(17.9%)。透视导航法组平均手术时间69min;优34枚(42.5%),良36枚(45.0%),差10枚(12.5%)。CT三维导航法组平均手术时间98min;优70枚(87.5%),良10枚(12.5%),无差的螺钉。Iso-C术中三维导航法组平均手术时间91min;优72枚(90%),良8枚(10%),无差的螺钉。临床病例中,透视导航组共272枚螺钉,优243枚(89.3%),良29枚(10.7%)。CT导航组共571枚螺钉,优485枚(84.9%),良82枚(14.4%),差4枚(0.7%,均发生于早期颈椎手术病例)。Iso-C术中三维导航组共142枚螺钉,优136枚(95.8%),良6枚(4.2%,5枚为颈椎,1枚为腰椎)。结论正确应用计算机导航系统能显著提高脊柱外科手术的安全性。三种导航方法各有优缺点,Iso-C术中三维导航技术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并有可能逐渐替代其他两种导航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脊柱融合术 外科手术 计算机辅助
原文传递
CT三维导航系统辅助颈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技术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44
3
作者 刘亚军 田伟 +5 位作者 刘波 李勤 李志宇 袁强 孙玉珍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7期630-633,共4页
目的探讨计算机CT三维导航系统辅助下进行颈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的可行性和置钉精确性。方法总结CT三维导航系统辅助下置入的159枚颈椎(C2-7)椎弓根螺钉,术后进行经椎弓根螺钉水平的CT平扫,观察椎弓根螺钉置入的精确性。同时总结X线透视... 目的探讨计算机CT三维导航系统辅助下进行颈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的可行性和置钉精确性。方法总结CT三维导航系统辅助下置入的159枚颈椎(C2-7)椎弓根螺钉,术后进行经椎弓根螺钉水平的CT平扫,观察椎弓根螺钉置入的精确性。同时总结X线透视引导下145枚颈椎椎弓根螺钉的置钉准确性,并与CT三维导航引导组进行对比分析。并对其中20例患者进行术中导航操作时间和精确性的监测。结果CT三维导航系统引导组螺钉置入满意率为97.5%,X线透视引导组螺钉置入满意率为91.7%,两组满意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导航组位置不满意的4枚螺钉均发生于早期病例,导航系统使用熟练后未再出现置钉不满意病例。两组病例均未出现明显的神经、血管损伤并发症。术中工具注册和参考点照合时间平均3.5min(2~8min),位置误差率平均0.31mm(0.12~0.56mm,导航仪自动计算)。每枚椎弓根螺钉定位针置入所需时间平均2min(1~3.5min)。术中只需进行2次C型臂X线机透视印证螺钉定位针和螺钉置入的准确性。结论采用CT三维导航系统辅助进行颈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是可行的,与X线透视引导相比,能显著提高椎弓根螺钉置入的精确性、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导航 颈椎 椎弓根螺钉 骨折固定术
原文传递
陈旧性胸腰椎骨折的术式选择——前路固定与后路椎体截骨术的比较 被引量:41
4
作者 田伟 +3 位作者 刘波 李勤 李志宇 袁强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11期1223-1225,共3页
目的比较前路减压内固定与后路椎体截骨治疗陈旧性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方法39例伴有神经受损和后凸畸形胸腰椎骨折的患者,采用前路固定19例,后路椎体截骨20例。前路固定组:平均年龄38.3岁(21~64岁),受伤至手术时间平均5.3个月(2~16个... 目的比较前路减压内固定与后路椎体截骨治疗陈旧性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方法39例伴有神经受损和后凸畸形胸腰椎骨折的患者,采用前路固定19例,后路椎体截骨20例。前路固定组:平均年龄38.3岁(21~64岁),受伤至手术时间平均5.3个月(2~16个月),术前后凸角平均25.2°(10°~43°)。后路椎体截骨组:平均年龄39.9岁(18~68岁),受伤至手术时间平均5.6年(2个月~16年),术前后凸角平均27.6°(5°~60°)。结果前路固定组:平均手术时间为274min(140~395min),平均出血为994mL(300~2000mL),术后平均后凸角为14.7°(0~35°),平均矫正10.5°(5°~16°)。后路椎体截骨组:平均手术时间为283min(190~3950min),平均出血为1654mL(800~3800mL),术后平均后凸角为4.4°(-10°~30°),平均矫正23.2°(7°~40°)。所有的不完全神经损伤的患者神经功能都得到改善。结论后路椎体截骨在不增加手术创伤的同时,可以获得更好的后凸矫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 骨折 截骨术 骨折固定术
原文传递
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手术的临床初步应用体会 被引量:34
5
作者 田伟 刘波 +4 位作者 李勤 李志宇 袁强 孙玉珍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37-40,共4页
目的探讨颈椎Bryan人工间盘置换手术的临床使用要点和手术适应证.方法对2003年12月至2004年6月北京积水潭医院脊柱外科共进行的29例33个椎间盘的颈椎人工间盘的置换手术进行了随诊.随诊时间最长6个月,平均3.7个月.其中脊髓型颈椎病16例... 目的探讨颈椎Bryan人工间盘置换手术的临床使用要点和手术适应证.方法对2003年12月至2004年6月北京积水潭医院脊柱外科共进行的29例33个椎间盘的颈椎人工间盘的置换手术进行了随诊.随诊时间最长6个月,平均3.7个月.其中脊髓型颈椎病16例,颈椎间盘突出症13例.单间隙25例,双间隙4例.其中男15例,年龄32~60岁,平均47岁.女14例.年龄40~65岁,平均49岁.本组病例均采用Bryan人工椎间盘假体,该假体采用外壳和聚氨酯髓核构成.假体上下终板接触面有钛微孔喷涂层利于骨长入.从而使假体获得长期稳定性.手术严格按照Bryan人工椎盘假体置入标准操作程序进行.术后颈托外固定2周.结果 JOA评分改善率56%.椎间活动度:矢状位术前平均活动度12.2度,术后10.9度,冠状面平均5.7度,邻近间隙矢状位术前平均活动度10.9度,术后9.4度,患者满意度94%.与一般前路固定术比较,患者恢复快,早期可以颈部活动,颈部僵直感少.结论 29例33个人工间盘置换手术取得满意的近期疗效,颈椎运动范围得到一定保持.与前路融合手术最大的不同是患者恢复快,颈部支具佩带时间短,没有颈椎受限的感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置换手术 假体 人工 颈椎 颈部 术后 随诊 严格 结论 运动范围
原文传递
珊瑚人工骨在颈椎外科应用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5
6
作者 田伟 王永庆 +3 位作者 刘波 李勤 袁强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1期827-830,共4页
目的 探讨将珊瑚人工骨 (CHA)应用于颈椎前路融合术和后路椎管扩大成形术的效果。 方法 随访颈椎手术中使用珊瑚人工骨的患者 45例 ,其中前路减压椎间CHA融合钛钢板固定术 2 7例 ,共融合 34个颈椎节段 ;后路棘突纵割式椎管扩大CHA骨... 目的 探讨将珊瑚人工骨 (CHA)应用于颈椎前路融合术和后路椎管扩大成形术的效果。 方法 随访颈椎手术中使用珊瑚人工骨的患者 45例 ,其中前路减压椎间CHA融合钛钢板固定术 2 7例 ,共融合 34个颈椎节段 ;后路棘突纵割式椎管扩大CHA骨桥成形术 18例 ,均为 3个节段以上广泛椎管狭窄者 ,共融合 79个颈椎节段。 45例患者平均随访时间 2 5 4个月。 结果  (1)前路手术病例CHA植骨块融合率平均达 85 3% ;手术恢复的固定椎高度和前凸角以及颈椎生理前凸保持良好 ,JOA评分改善率达到 5 8 7%。 (2 )后路手术者CHA稳定 ,融合率为 70 9% ,脊髓后移明显 ,扁平率从术前的 0 19达到术后的 0 41,随访时未见明显后凸畸形 ;JOA评分改善率为 5 1%。 结论 在颈椎前、后路手术中应用CHA可达到接近自体植骨的效果 ,从而免除了从患者健康部位取骨的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基磷灰石类 颈椎外科 珊瑚人工骨 CHA
原文传递
透视及导航下颈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的临床应用经验 被引量:32
7
作者 田伟 刘波 +4 位作者 李勤 刘亚军 李志宇 袁强 《脊柱外科杂志》 2003年第1期15-18,共4页
目的 报告使用透视下及无线主动式红外诱导计算机导航引导下进行颈椎椎弓根钉固定手术的经验 ,分析手术成功的要素。方法 自 2 0 0 1年 10月至 2 0 0 2年 12月共行颈椎椎弓根螺钉 -AXIS钛板内固定 2 9例 ,男性 18例 ,女性 11例。年龄 ... 目的 报告使用透视下及无线主动式红外诱导计算机导航引导下进行颈椎椎弓根钉固定手术的经验 ,分析手术成功的要素。方法 自 2 0 0 1年 10月至 2 0 0 2年 12月共行颈椎椎弓根螺钉 -AXIS钛板内固定 2 9例 ,男性 18例 ,女性 11例。年龄 2 6岁~ 76岁 ,平均年龄 4 9.4岁。使用C形臂X线透视下螺钉置入 2 5例 ,无线主动式红外诱导计算机导航下椎弓根内固定 4例。共置入椎弓根螺钉 174枚。结果  174枚螺钉中有 15 5枚 (89% )位置正确。 19枚螺钉存在不同程度的偏差 ,均为内倾不够 ,1例出现一过性神经根合并症。计算机导航置入螺钉 2 4枚 ,位置正确率 10 0 %。术前颈椎后凸者固定节段曲度平均- 12 .1°术后平均 - 0 .6° ,明显得到纠正。术后 3个月和 6个月的随诊 ,颈椎曲度和固定节段椎体高度均维持 ,没有出现内固定物松动 ,螺钉断裂等情况。结论 颈椎椎弓根钉固定手术是颈椎获得牢固固定的方法 ,为颈椎后路手术提供了更广的操作空间 ,免去部分同时前路手术的需要 ,而且可以用于颈椎后凸的矫正。但是结构的复杂性和变异性及周围的神经血管使手术难度加大 ,在透视下可以比较安全地置入螺钉 ,更好的方法是使用计算机导航技术。这一技术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椎弓根螺钉固定 计算机导航
下载PDF
保留C2和C7棘突肌肉止点的改良颈椎后路椎管扩大成型术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32
8
作者 茅剑平 田伟 +8 位作者 刘波 李勤 张贵林 李志宇 袁强 行勇刚 何达 肖斌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337-341,共5页
目的了解保留C2和C7棘突肌肉止点的改良颈椎后路椎管扩大成型术在对颈椎前凸角度的影响,轴性症状的发生率等方面的临床效果,探讨保留颈后部肌肉止点在防止颈椎后路椎管扩大成型术术后并发症方面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至2009... 目的了解保留C2和C7棘突肌肉止点的改良颈椎后路椎管扩大成型术在对颈椎前凸角度的影响,轴性症状的发生率等方面的临床效果,探讨保留颈后部肌肉止点在防止颈椎后路椎管扩大成型术术后并发症方面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至2009年1月28例采用保留C2和C7棘突肌肉止点的改良颈椎后路椎管扩大成型术和21例传统的颈椎后路椎管扩大成型术在术后和术后3个月随访时JOA改善率,颈椎Cobb角和Ishihara指数的变化,轴性症状的情况,手术时间和出血量方面的结果,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改良颈椎后路椎管扩大成型术和传统术式在术后JOA改善率方面的作用相同,Slac术式术后3个月随访时在颈椎Cobb角和Ishihara指数的变化上要小于传统术式,改良颈椎后路椎管扩大成型术在术后随访时患者出现轴性症状的比例和新出现症状的比例要低于传统术式,改良颈椎后路椎管扩大成型术的手术时间要少于传统术式。结论颈椎后路手术中尽量避免对肌肉的损伤可以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改良颈椎后路椎管扩大成型术可以更好的保护颈后部的伸肌组群,可以获得与传统术式相同的神经减压效果,可以更好的维持颈椎前凸角度,术后轴性症状的发生率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病 椎管 并发症
原文传递
X线透视与计算机导航系统引导颈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技术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23
9
作者 刘亚军 田伟 +7 位作者 刘波 李勤 李志宇 袁强 行勇刚 王永庆 孙玉珍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0期1328-1330,共3页
目的对X线透视下和计算机导航系统引导下颈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的精确性进行对比研究. 方法 X线透视引导下145枚和CT三维导航系统辅助下置入的159枚颈椎椎弓根螺钉,术后进行经椎弓根螺钉水平的CT平扫或术后C型臂透视3D重建,观察椎弓根螺... 目的对X线透视下和计算机导航系统引导下颈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的精确性进行对比研究. 方法 X线透视引导下145枚和CT三维导航系统辅助下置入的159枚颈椎椎弓根螺钉,术后进行经椎弓根螺钉水平的CT平扫或术后C型臂透视3D重建,观察椎弓根螺钉置入的精确性.结果 X线透视引导组螺钉置入满意率为91.7%,CT三维导航系统引导组螺钉置入满意率为97.5%,两组满意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病例均未出现明显的神经血管损伤并发症.对其中20例病例进行了术中导航操作时间和导航精确性的监测,术中工具注册和参考点照合时间平均3.5 min(2~8 min),位置误差率平均0.31 mm(0.12~0.56 mm).每颗椎弓根螺钉定位针置入所需时间平均2 min(1~3.5 min).术中只需进行两次C型臂透视印证螺钉定位针和螺钉置入的准确性.结论采用CT三维导航系统辅助,能显著提高椎弓根螺钉置入的精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内固定器 X线透视检查 判定 计算机辅助 椎弓根
原文传递
计算机导航系统和C臂机透视引导颈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技术的临床对比研究 被引量:25
10
作者 田伟 刘亚军 +4 位作者 刘波 李勤 李志宇 袁强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0期1399-1402,共4页
目的探讨颈椎(C_2~C_7)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的可行性和两种不同置钉方法的精确性。方法通过术后进行 X 线摄片、CT 或术后 Iso-C 断层扫描等方法,判断 C 臂机透视引导下置入的145枚和三维导航系统(CT 三维导航或 Iso-C 术中三维导航)辅助... 目的探讨颈椎(C_2~C_7)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的可行性和两种不同置钉方法的精确性。方法通过术后进行 X 线摄片、CT 或术后 Iso-C 断层扫描等方法,判断 C 臂机透视引导下置入的145枚和三维导航系统(CT 三维导航或 Iso-C 术中三维导航)辅助下187枚颈椎椎弓根螺钉病例的置钉准确性。结果三维导航系统引导组螺钉置入满意率(97.9%,183/187)明显高于 C 臂机透视引导组(91.7%,133/145)(x^2=6.705,P=0.010)。且三维导航系统引导组位置不满意的4枚螺钉均发生于早期病例,导航系统使用熟练后未再出现置钉不满意的病例。两组病例均未出现明显的神经血管损伤并发症(C 臂机透视引导组2例术后一过性上肢疼痛)。对三维导航系统引导组中25例进行术中导航操作时间和导航精确性的监测。CT 三维导航术中工具注册和参考点照合时间平均3.5min(2~8 min),位置误差率平均0.31 mm(0.12~0.56 mm,导航仪自动计算);Iso-C 术中三维导航图像采集和传输时间平均6.2 min(5~7min),每颗椎弓根螺钉定位针置入所需时间平均2min (1~3.5min);术中只需进行2次 C 臂机透视印证螺钉定位针和螺钉置入的准确性。结论采用三维导航系统辅助,能显著提高椎弓根螺钉置入的精确性,其操作技术有待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内固定器 治疗 计算机辅助
原文传递
机器人辅助与徒手置入椎弓根螺钉在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中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24
11
作者 茅剑平 张琦 +8 位作者 范明星 韩晓光 肖斌 行勇刚 刘波 袁强 孙宇庆 田伟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481-484,489,共5页
目的比较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TLIF)中机器人辅助(robot-assisted,RA)与徒手(free-hand,FH)置入椎弓根螺钉的准确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的方法,共纳入2016年6月~2018年6月TLIF... 目的比较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TLIF)中机器人辅助(robot-assisted,RA)与徒手(free-hand,FH)置入椎弓根螺钉的准确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的方法,共纳入2016年6月~2018年6月TLIF手术116例,由患者选择手术方式,其中RA 57例,FH 59例。比较置钉准确性和围手术期相关指标。根据Gertzbein-Robbins量表和小关节侵犯,评价椎弓根螺钉置入的准确性。围手术期相关指标主要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辐射暴露和是否翻修等。结果在RA组234枚螺钉中,A级220枚,B级10枚,C级3枚,D级1枚;在FH组的278枚螺钉中,A级244枚,B级20枚,C级10枚,D级2枚,E级2枚。RA组螺钉位置优秀(A级)率高于FH组[94. 0%(220/234) vs.87. 8%(244/278),χ^2=5. 837,P=0. 016]。RA组螺钉的临床可接受(A+B级)率高于FH组[98. 3%(230/234) vs. 95. 0%(264/278),χ^2=4. 145,P=0. 042]。RA组螺钉侵犯近端小关节更少[1. 7%(4/234) vs. 6. 5%(18/278),χ^2=7. 016,P=0. 008]。RA组辐射剂量更低[(33. 3±24. 4)μSv vs.(56. 8±30. 9)μSv,t=-4. 563,P=0. 000]。FH组2枚螺钉需要二次手术翻修,RA组无螺钉需要翻修(P=0. 503)。结论与徒手置钉相比,骨科机器人辅助TLIF腰椎置钉具有更高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人 徒手 椎弓根螺钉 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 队列研究
下载PDF
Bryan人工颈椎间盘置换对颈椎功能影响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20
12
作者 田伟 刘波 +4 位作者 李勤 李志宇 袁强 韩骁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338-341,共4页
目的探讨Bryan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手术对颈椎功能的影响。方法对2003年12月至2007年8月施行的164例患者200个椎间盘的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手术进行回顾性分析。164例患者中,男性102例,女性62例,年龄25~70岁,平均47岁;单间隙置换132例... 目的探讨Bryan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手术对颈椎功能的影响。方法对2003年12月至2007年8月施行的164例患者200个椎间盘的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手术进行回顾性分析。164例患者中,男性102例,女性62例,年龄25~70岁,平均47岁;单间隙置换132例,双间隙置换28例,三间隙置换4例。均采用Bryan人工颈椎间盘假体。手术严格按照Bryan人工颈椎间盘假体植入的标准操作程序进行。术后颈托外固定2周。结果随访时间2~44个月,平均26个月。JOA评分改善率56%。椎间活动度:矢状位术前平均活动度14.4°,术后1周5.7°,末次随访时平均14.7°,与手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邻近间隙矢状位术前平均活动度10.9°,术后1周5.5°,末次随访时平均8.2°,主要是由上邻接间隙的活动度没有达到术前水平所致。患者满意度94%。1例患者术后6个月假体松动,以后稳定;1例患者术后7个月假体发生1mm下沉,以后稳定;3例后方融合。无前方融合、食管损伤、喉返神经损伤以及再手术病例。手术操作单间隙平均90min,双间隙平均130min。结论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手术临床疗效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 颈椎病 假体和植入物
原文传递
珊瑚人工骨桥应用于颈椎后路椎管扩大成形术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8
13
作者 刘波 田伟 +4 位作者 王永庆 李勤 李志宇 袁强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766-769,共4页
目的探讨将珊瑚人工骨(CHA)应用于颈椎后路椎管扩大成形术的效果。方法从1995年8月至2003年12月256例患者行棘突纵割式椎管扩大成形术。对所有的患者行3个月以上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35个月。所有患者均为3个节段以上的广泛椎管狭窄或颈... 目的探讨将珊瑚人工骨(CHA)应用于颈椎后路椎管扩大成形术的效果。方法从1995年8月至2003年12月256例患者行棘突纵割式椎管扩大成形术。对所有的患者行3个月以上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35个月。所有患者均为3个节段以上的广泛椎管狭窄或颈椎后纵韧带骨化。对所有患者做术前、术后的JOA评分,行X线摄片,观察颈椎的序列和活动变化。96例患者在末次随访时行棘突部位的CT扫描共480节段,观察人工骨与自体骨愈合情况。82例患者末次随访时行MRI检查。观察脊髓受压的改善情况。结果临床评分:手术前平均JOA评分7.25分,手术后平均9.20分,末次随访时平均11.48分,平均改善率为58.3%。颈椎曲度:手术前平均19.5°,手术后3个月随访时15.6°,末次随访时平均19.2°,人工骨桥稳定,人工骨融合率为83.5%。手术后MRI检查显示:脊髓明显后移,脊髓扁平率从手术前0.19达到手术后的0.42。随访时未见明显的颈椎后凸畸形;24例患者有轴性疼痛。结论珊瑚人工骨应用于颈椎后路椎管扩大成形术具有良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后路椎管扩大成形术 临床研究 骨桥 纵割式椎管扩大成形术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 珊瑚人工骨 JOA评分 MRI检查 颈椎后凸畸形 2003年 1995年 手术后 手术前 随访时间 椎管狭窄 X线摄片 CT扫描 愈合情况 改善情况 脊髓受压
原文传递
导航辅助微创经皮穿刺椎弓根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6
14
作者 李勤 田伟 +3 位作者 刘波 李志宇 袁强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9期1339-1341,共3页
目的评价导航辅助微创经皮穿刺椎弓根内固定术在胸腰椎骨折中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胸腰椎骨折51例,Sextant 组21例,常规手术组30例,从手术切口、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活动时间、及数字类比疼痛评分(NAPS)等方面进行比较。结果 Sex... 目的评价导航辅助微创经皮穿刺椎弓根内固定术在胸腰椎骨折中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胸腰椎骨折51例,Sextant 组21例,常规手术组30例,从手术切口、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活动时间、及数字类比疼痛评分(NAPS)等方面进行比较。结果 Sextant 组手术切口在(2.4±0.4)cm,为术中工作通道大小。平均手术时间(2.1±0.4)h,平均术中出血量(114.0±67.4)ml,平均下地活动时间为术后(2.0±0.7)d,术前 NAPS 评分(7.0±1.0)分,术后(3.0±0.7)分。常肌手术组手术切口在(17.4±3.4)cm,平均手术时间(2.7±0.7)h,平均术中出血量(317.0±113.2)ml,平均下地活动时间为术后(7.2±2.5)d,术前 NAPS 评分(7.1±1.5)分,术后(3.1±0.8)分。结论在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的前提下,导航辅助微创经皮穿刺椎弓根内固定术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较好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椎穿刺 内固定器 治疗 计算机辅助 脊柱骨折
原文传递
多节段颈椎人工椎间盘置换术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3
15
作者 李勤 田伟 +4 位作者 刘波 李志宇 袁强 韩啸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7期1173-1176,共4页
目的评价多节段颈椎 Bryan Disc 人工间盘置换术的影像学及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多节段 Bryan Disc 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20例临床资料,其中双节段18例,三节段2例。从置换节段活动度,运动节段高度,相邻节段活动度测量,JOA 评分、JOA 改... 目的评价多节段颈椎 Bryan Disc 人工间盘置换术的影像学及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多节段 Bryan Disc 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20例临床资料,其中双节段18例,三节段2例。从置换节段活动度,运动节段高度,相邻节段活动度测量,JOA 评分、JOA 改善率、NDI 评分、Odom's 标准等方面进行评价。结果置换节段的活动度平均保留术前的86.2%,颈椎整体的活动度平均保留术前的87.3%。JOA 评分术前平均为(12.7±3.0)分,随访平均为(16.1±1.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JOA 改善率平均为80.1%。随访 NDI 评分为(8.7±7.5)分。按 Odom’s标准:很好10例(50%);较好8例(40%);一般2例(10%)。影像学测量术前与随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多节段颈椎 Bryan Disc 人工椎间盘置换术的早期随访的临床效果及影像学结果满意,在保证颈椎活动度及颈前凸的同时,可以减少邻近椎体退变。在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的前提下,颈椎人工间盘置换术为颈前路植骨融合术的良好替代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椎间盘 关节成形术 置换
原文传递
机器人辅助与徒手椎弓根螺钉置入在胸腰椎骨折手术中的精度及手术即时效果的比较 被引量:12
16
作者 茅剑平 李祖昌 +7 位作者 范明星 韩晓光 肖斌 刘波 袁强 孙宇庆 田伟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534-539,共6页
目的比较胸腰椎骨折内固定手术中机器人辅助(robot-assisted,RA)与徒手(free-hand,FH)置入椎弓根螺钉的精度及手术即时效果。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选择我院2015年5月~2020年1月146例椎弓根内固定术,其中65例选择RA螺钉置入(RA组),81例选... 目的比较胸腰椎骨折内固定手术中机器人辅助(robot-assisted,RA)与徒手(free-hand,FH)置入椎弓根螺钉的精度及手术即时效果。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选择我院2015年5月~2020年1月146例椎弓根内固定术,其中65例选择RA螺钉置入(RA组),81例选择FH螺钉置入(FH组)。根据Gertzbein与Robbins量表评价椎弓根螺钉置入的准确性,对2组螺钉置入准确性和围手术期指标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骨折节段Cobb角、椎体前缘相对高度和是否翻修等进行比较。结果RA组置入331枚螺钉,其中325枚螺钉A级,5枚B级,1枚C级;FH组置入484枚螺钉,其中431枚螺钉A级,44枚B级,9枚C级。RA组螺钉位置优秀(A级)率明显高于FH组[98.2%(325/331)vs.89.0%(431/484),χ^2=24.442,P=0.000]。FH组475枚螺钉(98.1%)的位置在临床上是可接受的(A+B级),RA组为330枚(99.7%)。RA组手术时间(119.8±38.9)min,显著多于FH组(92.6±25.0)min(t=4.822,P=0.000);术中出血量中位数50.0(25.0,100.0)ml,显著少于FH组100.0(100.0,200.0)ml(Z=-6.261,P=0.000)。2组内术后1 d疼痛VAS评分中位数较术前明显降低[RA组:3.0(3.0,3.5)分vs.6.0(6.0,7.0)分,Z=-7.066,P=0.000;FH组:3.0(3.0,4.0)分vs.6.0(6.0,7.0)分,Z=-7.939,P=0.000],但2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2组内骨折节段Cobb角术后3~5 d较术前明显改善[RA组:9.4°±3.3°vs.20.3°±3.8°,t=23.173,P=0.000;FH组:9.7°±3.4°vs.20.0°±3.8°,t=23.407,P=0.000],但2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2组内骨折椎体前缘相对高度出院前较术前明显改善[RA组:(89.2±4.6)%vs.(63.6±4.6)%,t=-174.651,P=0.000;FH组:(89.4±4.9)%vs.(64.1±5.2)%,t=-169.251,P=0.000],但2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2组患者均未出现手术并发症、术式变更或因手术并发症造成的术后翻修。结论胸腰椎骨折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中,RA置钉是准确和安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人 徒手 椎弓根螺钉 胸腰椎骨折内固定
下载PDF
术前因素对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中期疗效的影响 被引量:12
17
作者 田伟 韩骁 +5 位作者 刘波 李勤 李志宇 袁强 何达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08-111,共4页
目的探讨术前因素对Bryan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中期随访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对2003年12月至2006年1月实施的Bryan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共50例患者61个椎间盘,其中单节段颈椎人工椎间盘置换39例,双节段颈... 目的探讨术前因素对Bryan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中期随访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对2003年12月至2006年1月实施的Bryan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共50例患者61个椎间盘,其中单节段颈椎人工椎间盘置换39例,双节段颈椎人工椎间盘置换11例。评估患者病程长短、置换椎间隙高度、置换节段活动度等术前因素对末次随访疗效的影响。结果截至2009年1月,术后36个月以上的53例患者中50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36.0~55.6个月,呈偏态分布,中位数为41.9个月。术前神经症状时间〉t36个月的患者JOA改善率中位数与≤3个月患者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与末次随访的置换节段活动度呈正相关(r=0.325,P〈0.05)。术前椎间隙高度比≤0.87的患者与〉0.87的患者相比,末次随访JOA评分改善率及置换节段活动度均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颈椎病及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应在神经功能障碍出现后早期行手术治疗。拟手术节段退变严重的患者,是人工椎间盘置换手术的相对禁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椎间盘 假体和植入物 治疗效果
原文传递
对不能完全复位寰枢椎脱位行后路经关节螺钉内固定术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9
18
作者 王永庆 田伟 +4 位作者 刘波 李勤 李志宇 袁强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649-652,共4页
目的 探讨对寰枢椎脱位不能完全复位的病例行后路经关节螺钉内固定术的可行性。方法 考察北京积水潭医院脊柱外科 2 0 0 1年 2月至 2 0 0 3年 1月行后路寰枢椎经关节突螺钉固定术(Magerl术 )的 19例病例 ,其中 8例未完全复位。所有病... 目的 探讨对寰枢椎脱位不能完全复位的病例行后路经关节螺钉内固定术的可行性。方法 考察北京积水潭医院脊柱外科 2 0 0 1年 2月至 2 0 0 3年 1月行后路寰枢椎经关节突螺钉固定术(Magerl术 )的 19例病例 ,其中 8例未完全复位。所有病例均行双侧螺钉固定 ,观察患者术中术后的临床表现 ,行CT检查了解螺钉的位置和固定情况。结果 所有患者均完成双侧经关节螺钉固定 ,症状均有所改善 ,无神经症状加重表现。无神经血管损伤等并发症发生。 8例未完全复位病例 ,术后寰齿前间隙 (ADI)仍大于 3 5mm ;但螺钉均穿过寰枢椎侧块关节 ,位置准确 ,螺钉周围骨质充足 ,进入寰椎侧块平均 5 2 6mm ,固定确实牢靠 ,无寰枕关节受侵 ,无椎动脉损伤发生 ,其临床手术效果与完全复位者无异。结论 对寰枢椎不能完全复位的病例 ,后路寰枢椎经关节突螺钉内固定并非绝对禁忌 ,只要有充足的骨质通道容纳螺钉通过 ,Magerl术仍是安全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寰枢椎脱位 螺钉 内固定术 疗效观察 手术入路 并发症 生物力学
原文传递
腰椎间盘疾患诊治中腰椎间盘造影后计算机体层摄影术与磁共振显像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9
19
作者 袁强 田伟 +7 位作者 程晓光 屈辉 刘波 李勤 李志宇 何达 行勇刚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1期2166-2170,共5页
目的分析腰椎间盘造影及间盘造影后计算机体层摄影术(CTD)在腰椎间盘疾患的诊治中的应用并与磁共振显像(MRI)进行比较。方法回顾性分析256例患者298例间盘造影及CTD的结果并与MRI结果进行比较,其中男177例,女79例,年龄(39±16)岁,... 目的分析腰椎间盘造影及间盘造影后计算机体层摄影术(CTD)在腰椎间盘疾患的诊治中的应用并与磁共振显像(MRI)进行比较。方法回顾性分析256例患者298例间盘造影及CTD的结果并与MRI结果进行比较,其中男177例,女79例,年龄(39±16)岁,均有腰腿痛病史。根据间盘造影及CTD的表现将间盘分为7种类型。237例患者(257间盘)有完整MRI资料,也按MRI结果进行分型并与前面的分型进行分组对比。结果245例患者行手术治疗,术中可直视的间盘共247个,238例(96.4%)间盘造影及CTD准确提示了间盘异常的情况。CTD与MRI的分组对比中,两种诊断方法判断间盘结构改变的阳性率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MRI对间盘阴性间盘造影结果的预测能力有限。结论腰椎间盘造影术是一个有效、可靠和安全的辅助诊断方法。加上造影术后的CT平扫,可以获得一些其他的方法所不能获得的有关间盘情况的临床资料。多组对比研究表明MRI与CTD之间不能相互替代。MRI可作为间盘病变诊断的筛选方法,但是,MRI对间盘病变的阴性预测能力有限,对脊柱内固定融合术前相邻间盘结构是否完整的判断仍需采用椎间盘造影及CT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 腰椎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原文传递
Bryan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在无骨折脱位脊髓损伤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8
20
作者 韩骁 田伟 +5 位作者 刘波 李勤 李志宇 袁强 何达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6-8,共3页
目的探讨Bryan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在无骨折脱位脊髓损伤患者中应用价值。方法采用Bryan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治疗50例无骨折脱位脊髓损伤患者(存在创伤诱因5例),比较有、无创伤诱因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创伤与无外伤组在术前及末次随访置... 目的探讨Bryan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在无骨折脱位脊髓损伤患者中应用价值。方法采用Bryan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治疗50例无骨折脱位脊髓损伤患者(存在创伤诱因5例),比较有、无创伤诱因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创伤与无外伤组在术前及末次随访置换节段活动度上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创伤组术前及末次随访置换节段均无不稳定;创伤组JOA术前值及末次随访值均较无创伤组低,两组在JOA改善率上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对于无骨折脱位脊髓损伤患者,当压迫节段局限、无病变节段不稳定,颈椎人工间盘置换术也是一种有效的治疗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 颈椎病 假体和植入物 置换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