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八项肝纤维化血清标志物比较研究 被引量:62
1
作者 蔡卫民 张彬彬 +4 位作者 翁红雷 胡中荣 闾军 郑敏 刘荣华 《中华肝脏病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4期219-222,共4页
目的 比较血清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BB(PDGF-BB)、转化生长因子-β_1(TGF-β_1),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TIMP-1)、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1),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PCⅢ)、Ⅳ型胶原(C-Ⅳ)和层黏连蛋白(LN)及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内... 目的 比较血清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BB(PDGF-BB)、转化生长因子-β_1(TGF-β_1),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TIMP-1)、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1),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PCⅢ)、Ⅳ型胶原(C-Ⅳ)和层黏连蛋白(LN)及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内TIMP-1 mRNA、MMP-1 mRNA在肝纤维化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常规肝穿活检、组织病理学诊断;RT-PCR检测PBMCs中MMP-1 mRNA、TIMP-1 mRNA水平;酶标法检测血清PDGF-BB、TGF-β_1、TIMP-1和MMP-1含量;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HA、PCⅢ、C-Ⅳ和LN含量。结果 经ROC曲线分析,血清PDGF-BB、TIMP-1、HA、PCⅢ、C-Ⅳ、LN和TIMP-1 mRNA的AUC分别为0.985、0.726、0.318、0.728、0.727、0.583、0.463、0.876,血清PDGF-BB和PBMCs中TIMP-1 mRNA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0%,95%,73.7%、100%;两者联合检测的灵敏度为97.4%,特异度为95.0%。结论 八项指标中,血清PDGF-BB的诊断价值最大。在筛选肝纤维化患者时,以血清PDGF-BB、PBMC中TIMP-1 mRNA联合检测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纤维化 血清标志物 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BB 转化生长因子-Β1 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 基质金属蛋白酶-1 透明质酸
原文传递
冠心病免疫激活的一个指标—新蝶呤 被引量:9
2
作者 朱志军 黄元伟 +1 位作者 任森根 胡中荣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05年第1期31-32,35,共3页
目的 探讨新喋呤与冠心病发病机制的可能关系。方法 前瞻性地对 16例正常献血员测定了外周静脉血清新蝶呤水平并测定了 2 0例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的冠心病患者外周静脉血及冠状窦血清新蝶呤水平 ,且与冠状动脉造影进行了相关分析。结... 目的 探讨新喋呤与冠心病发病机制的可能关系。方法 前瞻性地对 16例正常献血员测定了外周静脉血清新蝶呤水平并测定了 2 0例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的冠心病患者外周静脉血及冠状窦血清新蝶呤水平 ,且与冠状动脉造影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 冠心病患者外周静脉血及冠状窦血新蝶呤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人 (分别为 (14 .78± 7.17)nmol/L、(2 0 .0 4± 14 .73)nmol/L和 (8.32± 4 .70 )nmol/L ,均P <0 .0 1) ;且两者均随着冠心病患者血管病变支数增加而升高得更明显 ,两者均与血管病变支数呈正相关 (r =0 .4 80 ,P <0 .0 1) ;(r =0 .810 ,P <0 .0 1)。结论 在冠心病患者中有新蝶呤水平显著升高 ,免疫激活可能参与了冠心病的病理生理过程。新蝶呤是冠心病免疫激活的一个新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机制 新蝶呤 免疫
下载PDF
慢性HBV感染者血清IL-12、IFN-γ和IL-10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7
3
作者 黄茵 陈智 +4 位作者 胡中荣 施维群 缪锡民 汤佳良 沈华江 《浙江医学》 CAS 2001年第4期193-194,206,共3页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病毒 (HBV)慢性感染者血清白细胞介素 -12(IL-12)、干扰素 -γ(IFN -γ)和白细胞介素 -10(IL-10)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 分离97例HBV慢性感染者血清 ,其中41例血清丙氨酸转移酶 (ALT)水平正常 ,56例血清ALT水平异常。...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病毒 (HBV)慢性感染者血清白细胞介素 -12(IL-12)、干扰素 -γ(IFN -γ)和白细胞介素 -10(IL-10)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 分离97例HBV慢性感染者血清 ,其中41例血清丙氨酸转移酶 (ALT)水平正常 ,56例血清ALT水平异常。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方法检测血清IL-12,IFN -γ和IL-10水平。结果 HBV慢性感染者血清ALT正常组和ALT异常组的血清IFN-γ水平分别为 (16.62±15.15)和 (24.91±48.68)ng/L,均比正常对照组水平 (6.25±2.22)ng/L显著增高 (均P<0.01) ;ALT异常组血清IL-10及IL-12水平分别为 (16.80±7.96)和 (60.18±72.59)ng/L,也都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水平 (8.45±4.56)和 (34.10±15.55)ng/L(分别P<0.01、P<0.05) ;ALT异常组血清IL -10水平与ALT正常组水平 (8.78±3.31)ng/L比较差别有显著性意义 (P<0.01)。结论 HBV慢性感染者血清IL-12、IF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IL-12 IFN-Γ IL-10 HBV
下载PDF
miR-122对乙型肝炎病毒抗原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7
4
作者 朱蕾 陈智 +6 位作者 陈建忠 王静 胡中荣 陈离伟 刘荣华 胡敏君 朱海红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593-597,共5页
目的:探讨miR-122对乙型肝炎病毒HBsAg、HBeAg表达的影响。方法:设计合成2条miR-122的反义寡核苷酸(anti-miR-122,LNA-antimiR-122)、hsa-miR-122以及阴性对照anti-GFP,脂质体介导转染HepG2.2.15细胞。取细胞转染24 h、48 h后的培养液,... 目的:探讨miR-122对乙型肝炎病毒HBsAg、HBeAg表达的影响。方法:设计合成2条miR-122的反义寡核苷酸(anti-miR-122,LNA-antimiR-122)、hsa-miR-122以及阴性对照anti-GFP,脂质体介导转染HepG2.2.15细胞。取细胞转染24 h、48 h后的培养液,时间分辨荧光免疫法检测anti-miR-122组、LNA-antimiR-122组、hsa-miR-122组以及anti-GFP组HBsAg和HBeAg的表达,定量PCR检测各组HBV DNA的表达。转染48 h后,提取细胞内总RNA,Taqman技术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各组miR-122的表达。结果:①转染48 h后anti-miR-122组、LNA-antimiR-122组miR-122表达明显受抑制,低于阴性对照组(P<0.001)。hsa-miR-122组miR-122水平较阴性对照组升高(P<0.001)。②hsa-miR-122组HBsAg、HBeAg表达均低于阴性对照组(P<0.001);anti-miR-122组、LNA-antimiR-122组HBsAg、HBeAg表达均高于阴性对照组(P<0.001)。③转染24 h与48 h后各组HBV DNA表达与阴性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iR-122可调节乙型肝炎病毒抗原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RNAs/治疗应用 肝炎e抗原 乙型/药物作用 肝炎表面抗原 乙型/药物作用 MIR-122 hsa-miR-122 HBsAg HBEAG LNA-antimiR-122 anti-miR-122
下载PDF
寻常性银屑病患者血清血小板源生长因子和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的变化 被引量:5
5
作者 许冰 李敏伟 +1 位作者 吴灵娇 胡中荣 《中华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30-132,共3页
目的探讨血小板源生长因子(PDGF)和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与寻常性银屑病的关系。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ABC鄄ELISA法检测血清中PDGF及G-CSF水平。结果寻常性银屑病患者血清中PDGF水平明显高于正常人对照(P<0.001),进行期患者血清中... 目的探讨血小板源生长因子(PDGF)和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与寻常性银屑病的关系。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ABC鄄ELISA法检测血清中PDGF及G-CSF水平。结果寻常性银屑病患者血清中PDGF水平明显高于正常人对照(P<0.001),进行期患者血清中PDGF水平增高较静止期更明显(P<0.001);进行期寻常性银屑病患者血清G-CSF水平明显高于静止期(P<0.001)及正常人对照(P<0.01);寻常性银屑病患者血清PDGF和G-CSF水平与PASI计分均呈正相关(分别为r=0.38和r=0.28,P<0.005和P<0.05);外周血中性粒细胞计数与G-CSF水平呈正相关(r=0.58,P<0.001),与PDGF无相关关系。结论寻常性银屑病患者存在循环PDGF和G-CSF水平明显改变,PDGF和G-CSF产生增加与寻常性银屑病的发病机理可能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寻常性银屑病 血小板源生长因子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PDGF G-CSF 关系
原文传递
拉米夫定耐药者HBVP基因rtL180M和rtM204V/I突变分析 被引量:6
6
作者 李敏伟 陈智 +2 位作者 邵骏斌 陈离伟 胡中荣 《中华传染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76-177,共2页
关键词 拉米夫定治疗 HBV复制 突变分析 耐药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 P基因 抗病毒治疗 多聚酶基因 血清HBV
原文传递
胃癌中胸苷磷酸化酶和二氢嘧啶脱氢酶含量及其比值的测定 被引量:4
7
作者 盛建明 马志敏 +3 位作者 赵文和 吴灵娇 胡中荣 陈瑜 《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 2006年第5期376-378,共3页
目的测定胃癌肿瘤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中胸苷磷酸化酶(TP)和二氢嘧啶脱氢酶(DPD)的含量,并计算两者的比值,为希罗达在胃癌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01年经手术切除的胃癌手术标本45例,分别取肿瘤组织及距肿瘤3cm... 目的测定胃癌肿瘤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中胸苷磷酸化酶(TP)和二氢嘧啶脱氢酶(DPD)的含量,并计算两者的比值,为希罗达在胃癌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01年经手术切除的胃癌手术标本45例,分别取肿瘤组织及距肿瘤3cm正常组织各300mg,应用ELISA方法测定两者TP和DPD的含量,并计算TP/DPD比值。结果肿瘤组织中TP含量(中位值1419.60ng/ml)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265.00ng/ml),两者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5.819,P=0.000);肿瘤组织DPD含量(148.86ng/ml)与癌旁正常组织(142.06ng/m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491,P=0.623);肿瘤组织与癌旁正常组织TP/DPD比值分别为5.89和2.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403,P=0.001)。结论胃癌组织较正常组织存在更高水平的TP和TP/DPD比值,联合检测TP和DPD可能较单一TP检测更具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胸苷磷酸化酶 二氢嘧啶脱氢酶
下载PDF
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白细胞膜γ干扰素受体1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2
8
作者 陈公英 陈智 +2 位作者 李敏伟 胡中荣 刘惠敏 《中华肝脏病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1期14-16,共3页
目的研究不同临床类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白细胞膜γ干扰素受体1(IFN-γR1)反应的差异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技术及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53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细胞膜IFN-γR1表达及血清IFN-γ水平变化,并与血生... 目的研究不同临床类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白细胞膜γ干扰素受体1(IFN-γR1)反应的差异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技术及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53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细胞膜IFN-γR1表达及血清IFN-γ水平变化,并与血生物化学指标、肝组织病理变化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慢性重型肝炎淋巴细胞膜IFN-γR1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28.89%±11.77%)与(9.23%±1.30%)],两者差异有显著性(Z=3.988,P<0.05)。各组间单核细胞膜IFN-γR1表达水平变化差异无显著性。肝硬化、重型肝炎两者血清IFN-γ水平较正常对照,差异有显著性升高,肝硬化、重型肝炎IFN-γ水平组内差异较大,组间无差异。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淋巴细胞膜IFN-γR1与总胆红素显著相关(r=0.575,P<0.01),与肝组织炎症活动度显著相关(r=0.621,P<0.01)。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淋巴细胞通过上调膜IFN-γR1参与免疫病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外周血 白细胞膜 Γ干扰素 受体1 临床意义
原文传递
不同结合臂长10-23DNAzymes对乙型肝炎病毒S基因和C基因表达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3
9
作者 侯伟 沃健儿 +5 位作者 刘克洲 李敏伟 陈离伟 胡中荣 刘荣华 胡敏君 《中华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396-399,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结合臂长1023DNAzymes在2.2.15细胞内对乙型肝炎病毒S基因和C基因表达的抑制作用。方法设计并合成不同结合臂长的1023DNAzymes,能分别针对乙型肝炎病毒S基因和C基因开放阅读框A157UG和A1816UG。不同的1023DNAzymes分别转染2... 目的探讨不同结合臂长1023DNAzymes在2.2.15细胞内对乙型肝炎病毒S基因和C基因表达的抑制作用。方法设计并合成不同结合臂长的1023DNAzymes,能分别针对乙型肝炎病毒S基因和C基因开放阅读框A157UG和A1816UG。不同的1023DNAzymes分别转染2.2.15细胞,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2.2.15细胞培养上清中HBsAg和HBeAg水平,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测定2.2.15细胞培养上清中HBVDNA水平。MTT法检测细胞毒性。结果不同结合臂长的1023DNAzymes在0.1~2.5μmol/L浓度范围内均能有效抑制HBsAg和HBeAg的表达,抑制效应可长达72h。在同一剂量相同转染时间的条件下,不同结合臂长的1023DNAzymes对HBsAg和HBeAg表达的抑制率呈以下关系:DrzBS9>DrzBS8>DrzBS7;DrzBC9>DrzBC8>DrzBC7。DrzBS9和DrzBC9在2.5μmol/L剂量条件下,转染48h后对HBsAg和HBeAg表达的抑制率可分别高达95%和92%。不同结合臂长的1023DNAzymes对2.2.15细胞培养上清中HBVDNA水平并无明显影响。MTT细胞毒性检测表明,在0.1~2.5μmol/L浓度范围内未见1023DNAzymes对2.2.15细胞的毒性作用。结论不同结合臂长1023DNAzymes在2.2.15细胞内对乙型肝炎病毒S基因和C基因表达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DrzBS9和DrzBC9的抑制作用较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0-23 DNAZYME S基因 C基因 乙型肝炎病毒
原文传递
日本血吸虫病小鼠肝纤维化过程中转化生长因子β1mRNA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2
10
作者 周承 张丽娟 +1 位作者 胡中荣 刘克洲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0期788-789,共2页
关键词 日本血吸虫病 肝纤维化 转化生长因子 MRNA
原文传递
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孤立性肺结节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3
11
作者 屠政良 余国伟 +2 位作者 胡中荣 倪一鸣 叶丁生 《中华肿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54-156,共3页
目的 检测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S VEGF)水平 ,探讨肺部孤立性结节良恶性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对 6 8例孤立性肺结节患者和 2 0例健康人的S VEGF进行测定 ,观察恶性结节 (肺癌组 )、良性结节和健康人之间... 目的 检测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S VEGF)水平 ,探讨肺部孤立性结节良恶性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对 6 8例孤立性肺结节患者和 2 0例健康人的S VEGF进行测定 ,观察恶性结节 (肺癌组 )、良性结节和健康人之间S VEGF水平的差异。 6 8名患者均于术后获得病理诊断。结果 健康人S VEGF水平的中位数为 4 2 .5 (10~ 170 )pg/ml,良性结节为 4 4 .0 (18~36 0 )pg/ml,肺癌为 75 .0 (18~ 890 )pg/ml。肺癌组与健康对照组的S VEGF水平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 ;与良性结节组的差异亦有显著性 (P <0 .0 5 ) ;而良性结节组与健康对照组的S VEGF水平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腺癌和鳞癌患者的S VEGF水平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在孤立性肺结节患者中 ,肺癌患者的S VEGF水平明显高于良性结节患者和健康人 ,高水平 (>10 0pg/ml)的S VEGF提示病灶为肺癌的可能性大 ,可考虑手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立性肺结节 肺肿瘤 鉴别诊断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酶联免疫吸附法
原文传递
DNA结合蛋白在正常健康个体与癌症病人之间的不同表现 被引量:3
12
作者 吕新法 胡中荣 +2 位作者 赵忠良 王可宁 郁金声 《中华肿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22-25,T005,共5页
我们将分离64-DP的方法加以改进,首次分离到电泳纯的alphaDNA结合蛋白(简称αDBP),用此制成羊抗αDBP,用环状免疫单扩散法对上千例各类癌症病人和正常人血清作了测定。发现正常健康的个体其血清中αDBP含量... 我们将分离64-DP的方法加以改进,首次分离到电泳纯的alphaDNA结合蛋白(简称αDBP),用此制成羊抗αDBP,用环状免疫单扩散法对上千例各类癌症病人和正常人血清作了测定。发现正常健康的个体其血清中αDBP含量既丰富又均一,同癌症病人所呈现的不均一性形成强烈的反差。提示αDBP由均一变成不均一可能是体内出现癌变的一个征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脱氧核糖核酸 结合蛋白 DNA
原文传递
鼠糖尿病模型蛋白C活性及通心络干预观察 被引量:2
13
作者 朱雄超 郑旭宁 +3 位作者 范慧 余国友 袁圆 胡中荣 《浙江预防医学》 2003年第10期12-13,共2页
目的 观察蛋白C在鼠糖尿病模型中的改变及通心络胶囊干预的影响。方法 将SD大鼠随机分为两组 ,一组经链尿佐菌素诱发的糖尿病模型 (DM)组 ,另一组为血糖正常对照组 (C) ,两组均再随机分为DM1组、DM2组、C1组、C2组 ,其中DM2、C2组给... 目的 观察蛋白C在鼠糖尿病模型中的改变及通心络胶囊干预的影响。方法 将SD大鼠随机分为两组 ,一组经链尿佐菌素诱发的糖尿病模型 (DM)组 ,另一组为血糖正常对照组 (C) ,两组均再随机分为DM1组、DM2组、C1组、C2组 ,其中DM2、C2组给予通心络治疗 5周。治疗前后称体重、监测血糖 ,采用发色底物法测定血浆蛋白C活性。结果 DM1、DM2、C1和C2组血浆蛋白C活性分别为 4 95± 1 2 4% ,6 48± 2 0 2 % ,3 61± 1 12 %和 5 0 8± 1 43 %。DM2组高于DM1组 ,DM1组高于C1组 ,C2组高于C1组 ,差别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结论 蛋白C活性在鼠糖尿病早期就出现增强 ,蛋白C参与糖尿病性心脑血管病变的发生和发展过程。通心络能使正常鼠蛋白C活性增强 ,也能使蛋白C活性本已增强的糖尿病鼠的蛋白C活性进一步增强 ,可能对糖尿病致心脑血管疾病有一定的治疗和预防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动物模型 蛋白C活性 通心络 发色底物法 心脑血管疾病 中医药疗法
下载PDF
实质器官移植术后血浆IL-18、IL-10、IL-4检测在人巨细胞病毒感染中的意义 被引量:1
14
作者 高海女 马伟杭 +3 位作者 朱彪 吴南屏 范骏 胡中荣 《浙江医学》 CAS 2002年第2期67-68,73,共3页
目的探讨实质器官移植术后血浆中白介素18(IL-18)、白介素10(IL-10)、白介素4(IL-4)水平的检测在人巨细胞病毒(HCMV)感染中的意义。方法对24例实质器官移植受者,用免疫组化法监测HCMV抗原血症。然后采用ELISA法测定血浆中IL-18、IL-10及... 目的探讨实质器官移植术后血浆中白介素18(IL-18)、白介素10(IL-10)、白介素4(IL-4)水平的检测在人巨细胞病毒(HCMV)感染中的意义。方法对24例实质器官移植受者,用免疫组化法监测HCMV抗原血症。然后采用ELISA法测定血浆中IL-18、IL-10及IL-4的水平。结果HCMV抗原阳性组IL-18的水平高于阴性组(P<0.01),IL-10及IL-4的水平低于阴性组(均P<0.05)。结论血浆IL-18的水平可作为预测移植患者HCMV感染的一个有效指标,IL-10及IL-4的水平则可作为患者HCMV感染后体内免疫抑制程度的监测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器官移植 人巨细胞病毒 IL-18 IL-10 IL-4
下载PDF
稳定存活肝移植受者血清细胞因子水平的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万云乐 郑树森 +2 位作者 尉建锋 贾长库 胡中荣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207-209,共3页
目的 研究稳定存活的肝移植受者血清细胞因子的表达状况及意义。方法 ELISA检测 2 2例原位肝移植患者、13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及 12例正常人血清细胞因子的表达情况。流式细胞术分析外周血T细胞表型。结果 外周血CD3+ 、CD8+ T细胞百分... 目的 研究稳定存活的肝移植受者血清细胞因子的表达状况及意义。方法 ELISA检测 2 2例原位肝移植患者、13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及 12例正常人血清细胞因子的表达情况。流式细胞术分析外周血T细胞表型。结果 外周血CD3+ 、CD8+ T细胞百分比以及CD4 + /CD8+ 比值 ,各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肝移植组CD3+ CD2 5 + T细胞百分比高于正常人组 (P =0 0 2 2 )。血清IL 2、IFN γ、IL 10、IL 4及TNF α水平 ,各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IL 6、ICAM 1和P selectin水平肝移植组显著高于正常人组 (P值分别为 0 0 4 8、0 0 0 0和 0 0 2 5 )。结论 稳定存活的肝移植患者体内效应T细胞仍处于低活化状态 ,炎症性细胞因子 (TNF α、IL 6 )和黏附分子 (ICAM 1、P Select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 血清 细胞因子 T淋巴细胞 细胞黏着 趋化因子类
原文传递
DNA结合蛋白在喉癌中的异常表达及其临床相关性 被引量:1
16
作者 范国康 邢昌全 +3 位作者 吕新法 赵忠良 胡中荣 曹素娟 《实用肿瘤学杂志》 CAS 1997年第3期188-190,共3页
本文应用环状免疫单扩散法检测50例喉癌病人,25例正常人,17例声带息肉病人血清中DBP的异常表达。结果表示:大多数正常人血清中DBP呈均质性表达,声带息肉DBP异常表达率为35.3%,与正常人异常表达率28.0%相比无显著差异,喉癌病人DBP呈异... 本文应用环状免疫单扩散法检测50例喉癌病人,25例正常人,17例声带息肉病人血清中DBP的异常表达。结果表示:大多数正常人血清中DBP呈均质性表达,声带息肉DBP异常表达率为35.3%,与正常人异常表达率28.0%相比无显著差异,喉癌病人DBP呈异质性表达,其异常表达率为74.0%,并通过与喉癌生物学行为之间关系的分析,说明DBP异常表达与喉癌的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DBP的检测对喉癌的早期诊断及预后监测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结合蛋白 异常表达 DBP 喉肿瘤
下载PDF
尖锐湿疣患者循环血小板源生长因子和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的变化 被引量:1
17
作者 许冰 胡中荣 《中华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22-223,共2页
关键词 尖锐湿疣 循环血小板源生长因子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原文传递
用对比分离纯化法论证人血清抗-HBeIgG的异质性
18
作者 吕新法 章明太 +3 位作者 王可宁 胡中荣 金建华 赵忠良 《浙江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1年第4期156-160,共5页
本文通过高、低两组不同的人抗-HBe阳性血清用多种分离IgG的方法,进行了对比分离纯化研究.发现人抗-HBe IgG存在着多种异质性表现.从而提出在单克隆抗-HBe尚未普及前提下应如何挑选人抗-HBe阳性血清以及提取多克隆抗体的最佳方法.
关键词 乙型肝炎 抗体 免疫球蛋白 分离
下载PDF
流行性出血热病毒的化学裂解和自融现象的观察
19
作者 吕新法 王可宁 +2 位作者 胡中荣 赵忠良 朱智勇 《浙江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0年第4期145-149,共5页
通过EHFV化学裂解和自融现象的研究,揭示乙醚所致的化学裂解属纵深裂解而非浅表式的剥离,因此不管分子大小、是峰形还是非峰形所在处管均具有不同程度的血凝素抗原活性;而在自融现象研究中,意外地发现,在4℃这个特定环境温度中,无牛血... 通过EHFV化学裂解和自融现象的研究,揭示乙醚所致的化学裂解属纵深裂解而非浅表式的剥离,因此不管分子大小、是峰形还是非峰形所在处管均具有不同程度的血凝素抗原活性;而在自融现象研究中,意外地发现,在4℃这个特定环境温度中,无牛血清病毒液内的病毒颗粒会自发地不断脱落大量包膜蛋白(主要由血凝素抗原加上极小量核衣壳蛋白组成),从而为制造EHFV亚单位提供了最廉价的简易手段.这种不受约束的外膜脱落现象可能是诱发、推动病毒变异的一种主要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血热病毒 化学裂解 自融现象
下载PDF
胸腺肽α_1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其鉴定
20
作者 潘小平 陈智 +3 位作者 陈峰 沃健儿 胡中荣 刘克洲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2004年第4期295-297,共3页
目的 研制胸腺肽α1(Tα1)单克隆抗体 ,为Tα1作用机制的阐明奠定基础。方法 用戊二醛将Tα1和牛血清白蛋白进行交联 ,以其交联物为抗原 ,按常规淋巴细胞杂交瘤技术制备单克隆抗体 ,并采用间接酶联免疫吸附 (ELISA)法和Western免疫印... 目的 研制胸腺肽α1(Tα1)单克隆抗体 ,为Tα1作用机制的阐明奠定基础。方法 用戊二醛将Tα1和牛血清白蛋白进行交联 ,以其交联物为抗原 ,按常规淋巴细胞杂交瘤技术制备单克隆抗体 ,并采用间接酶联免疫吸附 (ELISA)法和Western免疫印迹来鉴定单克隆抗体的特异性。结果 建立了分泌抗Tα1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 ,能特异性地与Tα1结合 ,但与单纯牛血清白蛋白、酵母抽提物和转染Tα1酵母未诱导表达产物无反应。其抗体效价为 1∶10 2 4 0 ,Ig亚类为IgG2b。结论 本研究建立了针对Tα1高效价、高特异性单克隆抗体细胞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腺肽Α1 单克隆抗体 杂交瘤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