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武汉长江隧道管片接缝防水密封垫设计与试验研究 被引量:43
1
作者 赵运臣 肖龙 +1 位作者 刘招伟 杨红都 《隧道建设》 2008年第5期570-575,共6页
盾构隧道管片接缝防水是隧道防水的关键,直接影响到隧道的防水效果和隧道的耐久性。采用国内外理论与实践经验,进行管片接缝防水密封垫初步设计,然后模拟施工极限装配误差,对初步设计进行防水性能与装配性能实验。根据实验结果对防水密... 盾构隧道管片接缝防水是隧道防水的关键,直接影响到隧道的防水效果和隧道的耐久性。采用国内外理论与实践经验,进行管片接缝防水密封垫初步设计,然后模拟施工极限装配误差,对初步设计进行防水性能与装配性能实验。根据实验结果对防水密封垫断面尺寸与结构形式及材料进行优化,并最后确定最优的防水密封垫设计。因此,对于管片接缝密封垫设计,通过防水性能与装配性能实验优化设计应该成为设计中的重要步骤,对保证管片密封垫防水性能及管片拼装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汉长江隧道 橡胶密封垫 管片接缝防水 装配性能
下载PDF
大直径泥水盾构施工引起的地表沉降分析和对策 被引量:23
2
作者 肖龙 王超峰 赵运臣 《现代隧道技术》 E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50-53,58,共5页
鉴于武汉长江隧道工程复杂边界条件,为了确保盾构施工安全,保护周边建筑物,因此在施工过程中,必须根据隧道覆土厚度、地质条件、周边环境条件,合理设置与控制泥水压力,确定合适的同步注浆量等,以控制非正常的地层损失、避免灾害性地层... 鉴于武汉长江隧道工程复杂边界条件,为了确保盾构施工安全,保护周边建筑物,因此在施工过程中,必须根据隧道覆土厚度、地质条件、周边环境条件,合理设置与控制泥水压力,确定合适的同步注浆量等,以控制非正常的地层损失、避免灾害性地层损失、控制地表沉降、避免开挖面坍塌。本文结合武汉长江隧道盾构施工经验,对大直径泥水盾构推进中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就地表沉降控制和预防灾害事故及事故处理的一些体会进行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水盾构 地表沉降 坍塌 地层损失
下载PDF
城市浅埋超大断面隧道的开挖方法探讨 被引量:21
3
作者 王国欣 肖龙 王玉岭 《隧道建设》 2009年第6期658-663,共6页
重庆市轨道交通三号线红旗河沟车站位于繁华城区中心,周边环境复杂,隧道最大断面达730m2,覆盖岩层仅8.6 m厚,覆跨比约为0.4,为典型的超浅埋超大断面隧道。根据工程类比,施工前对几种开挖方法进行了多次的对比分析与探讨,认为均有各自的... 重庆市轨道交通三号线红旗河沟车站位于繁华城区中心,周边环境复杂,隧道最大断面达730m2,覆盖岩层仅8.6 m厚,覆跨比约为0.4,为典型的超浅埋超大断面隧道。根据工程类比,施工前对几种开挖方法进行了多次的对比分析与探讨,认为均有各自的优缺点,每种方法都得采取有效施工措施才能实现,几种开挖方法的探讨为大断面隧道的施工提供了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 车站 浅埋 大断面 开挖方法
下载PDF
特大断面浅埋暗挖隧道十字岩柱开挖技术模型试验研究 被引量:20
4
作者 刘泉声 彭星新 +3 位作者 雷广峰 王俊涛 张静 肖龙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2780-2788,共9页
特大断面浅埋暗挖隧道是一种新型隧道,目前尚无相应的设计施工技术规范与标准可循。以重庆市轨道交通3号线红旗河沟车站隧道为工程背景,结合以前施工方法的优缺点,提出了一种新的施工方法十字岩柱法。为了解这种施工方法在施工过程中隧... 特大断面浅埋暗挖隧道是一种新型隧道,目前尚无相应的设计施工技术规范与标准可循。以重庆市轨道交通3号线红旗河沟车站隧道为工程背景,结合以前施工方法的优缺点,提出了一种新的施工方法十字岩柱法。为了解这种施工方法在施工过程中隧道围岩位移和应力的变化情况,采用地质力学模型试验方法进行研究。试验对监测断面的位移和应力进行系统监测,全方位地了解各开挖步隧道围岩各处的应力与位移变化情况。选取工程背景现场的地质参数,采用ABAQUS软件建立数值分析模型,将数值计算与试验实测结果进行对比,两者的位移与应力变化规律基本一致,这表明模型试验实测的数据比较准确地揭示了隧道围岩位移及应力变化规律。其研究工作可对今后类似工程的施工提供经验和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工程 特大断面 超浅埋 十字岩柱 模型试验
下载PDF
OFDR光纤传感技术在十字岩柱暗挖法物理模型试验中的应用 被引量:18
5
作者 刘泉声 王俊涛 +3 位作者 肖龙 李继超 刘滨 张晓磊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063-1075,共13页
现阶段岩土工程模型试验围岩变形监测多采用点式传感器,仅能获得部分测点的应变,而光纤传感作为一种迅速发展的分布式监测技术,能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对于岩土工程室内试验,现有光纤传感技术无法满足试验对空间分辨精度的高要求。对一... 现阶段岩土工程模型试验围岩变形监测多采用点式传感器,仅能获得部分测点的应变,而光纤传感作为一种迅速发展的分布式监测技术,能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对于岩土工程室内试验,现有光纤传感技术无法满足试验对空间分辨精度的高要求。对一种新型光纤传感技术光频域反射技术(OFDR)的测量原理和优点进行介绍,并将其应用于浅埋超大断面圆形隧道十字岩柱开挖模型试验中,对整个模型不同断面进行水平向应变连续监测。根据试验结果,结合有限元分析,表明OFDR能准确记录试验过程中模型内部的应变变化,揭示围岩在十字岩柱开挖方法下的变形规律,反映十字岩柱对围岩的支撑作用,为今后隧道工程开挖提供参考。另外通过算法将应变结果转化为位移结果,并与多点位移计的监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偏差在10%以内。结果表明,该技术可应用于岩土工程试验中的变形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工程 十字岩柱 模型试验 光纤传感器 应变分布 光频域反射(OFDR) 分布式监测
原文传递
高地应力软岩大变形隧道洞型及双层初期支护支护时机研究 被引量:16
6
作者 谢金池 寇昊 +3 位作者 何川 聂金诚 杨文波 肖龙 《隧道建设(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578-1588,共11页
为优化高地应力软岩隧道支护结构受力以及控制围岩变形,开展隧道洞型与双层初期支护支护时机研究。首先,通过现场监测数据分析高地应力软岩隧道单、双层初期支护的支护效果及围岩变形规律;然后,采用FLAC3D软件对比分析马蹄形(高跨比0.80... 为优化高地应力软岩隧道支护结构受力以及控制围岩变形,开展隧道洞型与双层初期支护支护时机研究。首先,通过现场监测数据分析高地应力软岩隧道单、双层初期支护的支护效果及围岩变形规律;然后,采用FLAC3D软件对比分析马蹄形(高跨比0.80)、类圆形(高跨比0.90)、圆形(高跨比1.00)3种洞型下以及第1层初期支护变形达300、350、400 mm时施作第2层初期支护时隧道的受力与变形情况。研究结果表明:(1)对于高地应力Ⅲ级大变形围岩2车道隧道,采用双层初期支护较单层初期支护虽有效控制了围岩变形,但在施工过程中仍出现了拱肩破坏、仰拱开裂等现象;(2)适当增大隧道高跨比可有效降低围岩变形与支护结构受力,高跨比为1.00时效果最好;(3)适当增大第1层初期支护的预留变形量,推迟第2层初期支护的支护时间,支护应力大幅降低,因此,建议第1层初期支护变形达400 mm时施作第2层初期支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地应力 软岩大变形隧道 洞型 隧道高跨比 双层初期支护 支护时机
下载PDF
深圳地铁盾构穿越建筑群及切削桩基施工 被引量:17
7
作者 孙波 肖龙 +2 位作者 孙正阳 殷明伦 罗泽华 《隧道建设》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571-578,共8页
为解决在不影响既有桩基建筑物安全的情况下保证盾构法隧道正常施工的问题,在消化吸收国内外盾构下穿建筑物和切削桩基技术的基础上,以深圳地铁9号线大剧院—鹿丹村区间工程为例,根据地层及既有建筑物情况,对现有盾构下穿方案进行改进... 为解决在不影响既有桩基建筑物安全的情况下保证盾构法隧道正常施工的问题,在消化吸收国内外盾构下穿建筑物和切削桩基技术的基础上,以深圳地铁9号线大剧院—鹿丹村区间工程为例,根据地层及既有建筑物情况,对现有盾构下穿方案进行改进。首先理论分析验证方案可行性,然后确定具体施工措施,并在实施中严格控制施工质量。总结了盾构法施工下穿桩基建筑群的施工技术:1)提前加固下穿区土体;2)设置盾构推进试验段;3)盾构改造;4)地面二次注浆。施工措施有效地保证了盾构的顺利下穿,确保了既有建筑物的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圳地铁 盾构 切除桩基 无托换 下穿建筑群
下载PDF
深圳地铁并行叠落隧道施工相互影响的数值模拟分析 被引量:16
8
作者 孙波 肖龙 +2 位作者 江华 孙正阳 李邵庭 《隧道建设》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616-622,共7页
以深圳地铁9号线银湖站西端五线叠落隧道为例,采用有限元数值模拟分析了不同情况下6号线与9号线叠落施工的相互影响,研究表明:施作二次衬砌后的矿山法隧道在9号线施工影响下拱顶及底板的变形小于未施作二次衬砌的情况;在二次衬砌强度达... 以深圳地铁9号线银湖站西端五线叠落隧道为例,采用有限元数值模拟分析了不同情况下6号线与9号线叠落施工的相互影响,研究表明:施作二次衬砌后的矿山法隧道在9号线施工影响下拱顶及底板的变形小于未施作二次衬砌的情况;在二次衬砌强度达到60%后即可进行上跨隧道的施工;在6号线与9号线隧道施工符合要求的情况下,由于相互影响而产生的变形在允许范围内,证明盾构法、矿山法叠落隧道施工的可行性。总结了叠落隧道施工的关键技术,指出同期完成深圳地铁9号线与6号线的叠落隧道建设大大减少了后期6号线建设的施工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圳地铁 并行叠落隧道 数值模拟
下载PDF
地下工程支护-结构一体管幕预筑法技术及发展 被引量:15
9
作者 李积栋 油新华 肖龙 《隧道建设(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456-460,共5页
地下工程支护-结构一体管幕预筑法:,是一种全新的暗挖施工方法,其核心思想不同于传统地下工程暗挖法,即首先施作地铁车站永久结构,然后在永久结构保护下进行全断面土方开挖。支护-结构一体管幕预注法的施工关键技术包括大直径钢管长距... 地下工程支护-结构一体管幕预筑法:,是一种全新的暗挖施工方法,其核心思想不同于传统地下工程暗挖法,即首先施作地铁车站永久结构,然后在永久结构保护下进行全断面土方开挖。支护-结构一体管幕预注法的施工关键技术包括大直径钢管长距离顶进施工技术、管幕空间切割焊接成形技术及狭小空间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通过实践证明,该技术将加固、支护、主体结构合为一体并一次建造成形,可大大减少开挖支护步序,降低临时支撑用量:,有效控制地层变形,保证地下良好的作业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工程 管幕预筑法 钢管 支护
下载PDF
特大断面超浅埋隧道预留十字岩梁岩柱开挖技术 被引量:13
10
作者 黄明利 谭忠盛 +1 位作者 郭家 肖龙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99-307,共9页
重庆市轨道交通三号线红旗河沟车站,开挖断面面积达760 m2,具有超浅埋、覆跨比小(仅0.4)的特点,属特大断面城市地下暗挖车站,且位于城区中心,地表环境复杂。通过方案比选,在施工中提出并实施预留十字岩梁岩柱的隧道施工新方法。通过数... 重庆市轨道交通三号线红旗河沟车站,开挖断面面积达760 m2,具有超浅埋、覆跨比小(仅0.4)的特点,属特大断面城市地下暗挖车站,且位于城区中心,地表环境复杂。通过方案比选,在施工中提出并实施预留十字岩梁岩柱的隧道施工新方法。通过数值分析优化施工参数,确定中间岩柱宽度为8 m,岩柱开挖步距为1 m,对隧道修建引起的地表沉降、断面净空位移进行现场监测,确保围岩稳定性,并分析施工过程中围岩变形规律。预留十字岩梁岩柱开挖可为供同类工程提供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工程 特大断面 超浅埋 预留十字岩梁岩柱
下载PDF
盾构隧道管片衬砌的内力分析 被引量:4
11
作者 肖龙 薛文博 《西部探矿工程》 CAS 2002年第5期94-96,共3页
结合上海市大连路越江隧道的工程特点 ,采用结构力学解析方法及多种计算模型进行了越江隧道盾构管片衬砌的内力计算 ,通过对衬砌内力的分析 。
关键词 盾构隧道 管片 衬砌 内力分析 结构力学 计算模型
下载PDF
武汉长江隧道管片接缝防水密封垫设计与试验研究 被引量:10
12
作者 赵运臣 肖龙 +1 位作者 刘招伟 杨红都 《现代隧道技术》 E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S1期144-149,共6页
武汉长江隧道为我国首次穿越长江江底的大型重点工程,投资巨大,工程宏伟。对于盾构隧道管片接缝防水是隧道防水的关键,直接影响到隧道的防水效果和隧道的耐久性,通过本项目的实验研究,确定了满足工程耐水压性能、装配性能要求的防水密... 武汉长江隧道为我国首次穿越长江江底的大型重点工程,投资巨大,工程宏伟。对于盾构隧道管片接缝防水是隧道防水的关键,直接影响到隧道的防水效果和隧道的耐久性,通过本项目的实验研究,确定了满足工程耐水压性能、装配性能要求的防水密封垫。采用国内外的理论与实践经验,进行管片接缝防水密封垫初步设计,然后模拟施工极限装配误差,对初步设计进行防水性能与装配性能实验。根据实验结果对防水密封垫断面尺寸与结构形式及材料进行优化,并最后确定满足工程要求的最优的防水密封垫设计。因此,对于管片接缝密封垫设计,通过防水性能与装配性能实验优化设计应该成为设计中的重要步骤,对保证管片密封垫防水性能及管片拼装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汉长江隧道 橡胶密封垫 管片接缝防水 装配性能
下载PDF
十字岩柱法隧道开挖地质力学模型试验研究 被引量:11
13
作者 刘泉声 雷广峰 +2 位作者 肖龙 王俊涛 张静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919-927,共9页
以重庆市轨道交通三号线为工程背景,开展十字岩柱暗挖法地质力学模型试验研究,优化大断面隧道开挖工序,进行围岩岩土相似材料配比试验、模拟洞室开挖过程中锚固注浆加固作用、洞室开挖过程的围岩位移变形监测分析。试验结果表明:研制的... 以重庆市轨道交通三号线为工程背景,开展十字岩柱暗挖法地质力学模型试验研究,优化大断面隧道开挖工序,进行围岩岩土相似材料配比试验、模拟洞室开挖过程中锚固注浆加固作用、洞室开挖过程的围岩位移变形监测分析。试验结果表明:研制的钢结构台架可成功模拟加围压条件下的洞室开挖,可直观地观察到模型开挖时围岩的渐进破坏过程。模型试验采用的监测系统能对开挖过程中洞室围岩的位移进行实时监测,实现了开挖支护与监测记录同步进行。根据相关参数建立数值分析模型,将数值计算结果与试验实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可知:二者结果基本一致,规律大致相同,且最终位移值满足试验要求,表明模型试验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研究工作对实际工程施工及今后类似模型试验研究的发展具有一定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工程 隧道开挖 十字岩柱 模型试验 相似材料
原文传递
复杂环境下超浅埋暗挖超大断面尾矿渣填区隧道施工关键技术 被引量:9
14
作者 颜卫东 孙晓阳 +1 位作者 肖龙 徐巧 《施工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3期11-17,共7页
南京牛首山文化旅游区七宝莲道为典型的超浅埋超大断面隧道,且位于进山主干道下,易受施工及外部动荷载扰动,为确保施工安全,在施工中采取了多种措施,有效控制了围岩变形,降低施工成本,保证了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
关键词 隧道 浅埋暗挖 尾矿渣 加固 施工技术 监测
下载PDF
考虑走滑断裂活动影响的公路隧道初始地应力场反演分析 被引量:7
15
作者 寇昊 何川 +3 位作者 吴枋胤 杨文波 汪波 肖龙 《中国公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321-330,共10页
为了使跨活动断裂带区域地应力反演结果更加符合实际,提出了考虑走滑断裂活动影响的公路隧道初始地应力场反演思路。通过在断裂带与两侧岩体之间建立接触单元,采用边界位移荷载实现了断裂带两侧岩体的相对挤压及滑动作用。依托华坪至丽... 为了使跨活动断裂带区域地应力反演结果更加符合实际,提出了考虑走滑断裂活动影响的公路隧道初始地应力场反演思路。通过在断裂带与两侧岩体之间建立接触单元,采用边界位移荷载实现了断裂带两侧岩体的相对挤压及滑动作用。依托华坪至丽江高速公路东马场1号隧道工程,对比分析了采用常规边界荷载和考虑走滑边界荷载2种情况下隧址区地应力场的反演结果。研究结果表明:考虑走滑边界荷载反演得到的地应力场更加符合实际且精度更高;常规边界荷载的最大残差为2.29 MPa,而走滑边界荷载的最大残差仅为0.66 MPa,其残差平方和也均小于常规边界荷载;在断裂带附近,考虑走滑活动影响的最大、最小水平应力值相对常规边界均有所减小,上盘岩体垂直应力也相对减小,下盘岩体受上盘岩体的影响垂直应力相对增大,符合跨断层岩体区域实际地应力场的分布规律;隧址区整体表现为水平应力大于垂直应力,以水平构造应力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工程 初始地应力场 回归反演 走滑断裂 边界荷载 滑动摩擦因数
原文传递
复合地层地面沉陷处的盾构机脱困技术 被引量:6
16
作者 王刚 肖龙 唐立宪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94-98,共5页
结合南京地铁工程,分析了盾构机在复合地层中掘进时发生地面沉降的原因,介绍了处置沉陷的过程,以及处置沉陷的应急措施、相应的地面加固方案和恢复掘进后的施工方案,总结了盾构机在复合地层中掘进施工的经验。探讨了盾构隧道应急事件处... 结合南京地铁工程,分析了盾构机在复合地层中掘进时发生地面沉降的原因,介绍了处置沉陷的过程,以及处置沉陷的应急措施、相应的地面加固方案和恢复掘进后的施工方案,总结了盾构机在复合地层中掘进施工的经验。探讨了盾构隧道应急事件处理、施工前期准备、设备管理维护、施工过程管理、复合地层渣土改良等问题。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盾构机在城市繁华地区且又是复合地层中掘进的案例将会越来越普遍。要提前对盾构机掘进沿线的施工条件进行深入研究,及早制订对策,一旦出现险情及时采取有效的技术措施,以最大程度规避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 盾构施工 复合地层 应急处理
下载PDF
不同掘进工法下软岩中深埋小净距隧道变形规律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贾锋 杜永强 +3 位作者 杨文波 聂金诚 寇昊 肖龙 《工业建筑》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21-28,共8页
为探究软岩中深埋条件下小净距隧道左、右隧道掘进的相互扰动影响,依托华丽高速东马场1号隧道工程,通过对现场实测数据的分析及数值模拟,对软岩中深埋小净距隧道左、右隧道采用不同掘进工法和掌子面间距掘进时隧道的变形规律展开研究。... 为探究软岩中深埋条件下小净距隧道左、右隧道掘进的相互扰动影响,依托华丽高速东马场1号隧道工程,通过对现场实测数据的分析及数值模拟,对软岩中深埋小净距隧道左、右隧道采用不同掘进工法和掌子面间距掘进时隧道的变形规律展开研究。结果表明:掘进时,左、右隧道存在相互扰动现象,先行隧道水平收敛变形明显大于后行隧道;掘进工法对隧道变形影响较大,双隧道均采用三台阶掘进,相较采用两台阶掘进的变形量最大减小13%;先行隧道采用三台阶掘进,后行隧道采用两台阶掘进的变形量相较双隧道均采用两台阶掘进最大减小12%,与双隧道均采用三台阶掘进的变形结果相近;左、右隧道掌子面间距对拱顶沉降影响较小,而对隧道水平收敛变形影响较大,随着掌子面间距的增大,变形稳定时间延长,水平位移逐渐减小,且在间距达到50 m后变形减小趋势变缓。综合考虑隧道施工工期、建设成本及隧道变形控制效果,建议软岩中深埋小净距隧道采用先行隧道三台阶掘进、后行隧道采用两台阶掘进的施工方案,将掌子面间距控制在50 m以上,以减小两隧道的相互扰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路隧道 变形规律 数值模拟 小净距 深埋隧道 软岩
原文传递
隧道施工4D可视化监测系统的开发 被引量:4
18
作者 王国欣 马荣全 肖龙 《隧道建设》 2012年第6期811-815,共5页
为了能更好地体现隧道开挖的时空效应,表达出隧道内监测点位移或应力随时空的变化情况,便于工程的动态管理与决策,采用Open CASCADE三维几何引擎和Visual Studio 2008开发工具,实现了隧道三维计算机空间模型与施工进度关联在一起的可视... 为了能更好地体现隧道开挖的时空效应,表达出隧道内监测点位移或应力随时空的变化情况,便于工程的动态管理与决策,采用Open CASCADE三维几何引擎和Visual Studio 2008开发工具,实现了隧道三维计算机空间模型与施工进度关联在一起的可视化施工顺序表现,即隧道4D可视化监测系统。该系统在重庆轨道交通三号线红旗河沟车站隧道工程中得到了成功应用,它能快速直观地表达出施工工况与监测点的历时数据,从而保证了隧道的施工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 4D 监测 三维 可视化
下载PDF
隧道工程破坏一般规律及预防措施概述 被引量:4
19
作者 肖龙 《隧道建设》 2004年第5期75-77,共3页
隧道工程施工过程中 ,各种各样的破坏现象的发生严重影响到安全、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本文总结了大量隧道工程破坏实例及试验统计结果 ,提出了隧道工程破坏分类方法 ;并对隧道工程破坏的人为原因和工程原因进行了分析 。
关键词 隧道工程 破坏 施工过程 实例 人为原因 试验统计 预防措施 安全
下载PDF
考虑残余强度的层状岩体损伤演化规律 被引量:1
20
作者 寇昊 何川 +3 位作者 陈子全 周子寒 蒙伟 肖龙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064-1072,共9页
为更加真实准确地描述层状岩体的损伤演化过程,结合横观各向同性材料的弹性理论和损伤力学理论,采用修正的Lemaitre应变等价假设,建立了考虑残余强度的层状岩体损伤本构模型,通过页岩、千枚岩和板岩的三轴试验数据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 为更加真实准确地描述层状岩体的损伤演化过程,结合横观各向同性材料的弹性理论和损伤力学理论,采用修正的Lemaitre应变等价假设,建立了考虑残余强度的层状岩体损伤本构模型,通过页岩、千枚岩和板岩的三轴试验数据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并分析了不同层理角度岩体的全过程损伤演化规律.研究表明:模型既可以描述层状岩体的弹性变形,又可以较好地反映峰后应变软化过程;在初期加载过程中岩体的损伤值基本为0,随着应力增加,损伤值呈现出缓慢增长、加速增长、减速增长以及达到残余强度后稳定于1;页岩层理角度为60°时损伤演化曲线最陡,损伤发展速度最快,最先破坏,千枚岩层厚较薄,强度更低,层理角度为90°时最先破坏,而板岩相对较厚,强度更高,层理角度为45°时最先破坏;岩体层理弱面的存在,导致了力学性能和破坏模式的各向异性,损伤演化规律也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状岩体 各向异性 本构模型 残余强度 损伤演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