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微生态调节剂对急性感染性腹泻患者血清炎性因子、肠黏膜屏障功能、肠道菌群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37
1
作者 夏艳 陈宏伟 +2 位作者 王友春 肖鸿 靳四海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1期4844-4846,共3页
目的探讨微生态调节剂对急性感染性腹泻患者血清炎性因子、肠黏膜屏障功能、肠道菌群的影响研究,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6年3月在医院诊治的急性感染性腹泻患者80例,随机分为微生态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常规治... 目的探讨微生态调节剂对急性感染性腹泻患者血清炎性因子、肠黏膜屏障功能、肠道菌群的影响研究,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6年3月在医院诊治的急性感染性腹泻患者80例,随机分为微生态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常规治疗,微生态组加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口服,观察治疗前、治疗3d时血清炎性因子及肠黏膜屏障功能及肠道菌群变化。结果微生态组腹痛及腹泻消失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脱水消失时间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治疗前IL-6、TNF-α、DAO、D-乳酸、L/M、双歧杆菌、乳酸菌、肠球菌及肠杆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IL-6、TNF-α、DAO、D-乳酸、L/M、肠杆菌均较治疗前下降,双歧杆菌、乳酸菌较治疗前升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感染性腹泻患者给予微生态调节剂治疗有助于缩短腹痛及腹泻改善时间,减轻炎性反应,保护胃肠道黏膜屏障功能,促进肠道菌群失调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感染性腹泻 微生态调节剂 炎性因子 肠黏膜屏障功能 肠道菌群
原文传递
胃上皮内瘤变及早癌内镜切除术前后病理观察结果对比分析 被引量:12
2
作者 李军红 肖鸿 王仰坤 《诊断病理学杂志》 2017年第5期334-337,341,共5页
目的通过对胃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及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获得的上皮内瘤变及早癌标本的病理学观察,探讨术前及术后病理诊断差异的原因及改善方法。方法根据WHO(2010)消化系统肿瘤组织学分类和Vienna分类,分别对62例胃EMR/ESD术前及... 目的通过对胃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及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获得的上皮内瘤变及早癌标本的病理学观察,探讨术前及术后病理诊断差异的原因及改善方法。方法根据WHO(2010)消化系统肿瘤组织学分类和Vienna分类,分别对62例胃EMR/ESD术前及术后病理观察和诊断,并比较其差异。结果术前、术后病理诊断完全一致率69.4%(43/62),术前低级别上皮内瘤变(3类)诊断一致率73.5%(25/34),高级别上皮内瘤变(4类)诊断一致率58.3%(14/24),浸润性癌(5类)诊断一致率100%(4/4)。其中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术后级别升高占41.7%(10/24)。结论胃黏膜活检及EMR/ESD术后病理诊断符合率偏低,主要表现为术后级别升高,术前病理诊断不能完全代表胃黏膜病变的性质,处理不应仅局限于定期内镜随访或组织活检的病理信息,有条件的应结合内镜形态并积极行EMR/ESD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上皮内瘤变 早癌 内镜下黏膜剥离术 病理
下载PDF
治疗性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后急性胰腺炎高危因素分析 被引量:6
3
作者 王保永 李延伟 +6 位作者 薛伟红 王友春 赵弘毅 肖鸿 夏艳 杨静 陈宏伟 《临床消化病杂志》 2014年第1期23-25,共3页
[目的]探索治疗性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术后急性胰腺炎(PEP)的高危因素与防治策略。[方法]运用单因素分析方法分析592例治疗性ERCP术后患者并发PEP的原因及防治措施。[结果]592... [目的]探索治疗性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术后急性胰腺炎(PEP)的高危因素与防治策略。[方法]运用单因素分析方法分析592例治疗性ERCP术后患者并发PEP的原因及防治措施。[结果]592例患者中,35例(5.9%)并发PEP,其中33例均为轻型胰腺炎,均经内科综合治疗后痊愈;2例为重症胰腺炎,1例治愈出院,1例死亡。与诱发PEP相关的高危因素有:女性,插管困难,既往有胰腺炎或胰腺癌,胰腺管显影或导丝插入胰管。[结论]治疗性ERCP发生PEP的因素不仅与患者自身临床因素有关,且与医师的操作技术有很大关系,改善患者身体条件、提高医师操作水平可减少PEP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胰腺炎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 并发症
原文传递
改良FOLFOX方案联合奥曲肽治疗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晚期肝癌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探讨 被引量:6
4
作者 王友春 李志宾 +4 位作者 夏艳 肖鸿 王保永 杨甜 陈宏伟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3期2920-2923,共4页
目的探讨改良FOLFOX化疗方案与奥曲肽联合对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晚期肝癌治疗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3年8月-2015年7月收治的96例乙型肝炎病毒(HBV)相关性晚期原发性肝细胞癌(HCC)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8例,对照组给予改... 目的探讨改良FOLFOX化疗方案与奥曲肽联合对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晚期肝癌治疗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3年8月-2015年7月收治的96例乙型肝炎病毒(HBV)相关性晚期原发性肝细胞癌(HCC)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8例,对照组给予改良FOLFOX方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奥曲肽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效果、1年生存率、生活质量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均无完全缓解患者,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6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1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生活质量改善有效率为79.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白细胞下降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肠道反应、肝脏损害以及口腔炎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改良FOLFOX方案联合奥曲肽用于HBV相关性HCC的治疗,能够有效改善临床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部分不良反应及副作用,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FOLFOX方案 奥曲肽 乙型肝炎病毒 晚期肝癌 疗效 安全性
原文传递
恩替卡韦辅助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6
5
作者 夏艳 肖鸿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11年第27期18-19,共2页
目的观察恩替卡韦辅助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自2006年5月~2010年3月收治的150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恩替卡韦辅助治疗组)和对照组(常规治疗组)各75例,比较两组患者... 目的观察恩替卡韦辅助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自2006年5月~2010年3月收治的150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恩替卡韦辅助治疗组)和对照组(常规治疗组)各75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显效43例,有效25例,总有效率为90.7%;对照组显效26例,有效31例,总有效率为76.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规察组出现头晕2例,恶心1例;对照组出现腹泻3例。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均轻微,经调整用药后消失。结论恩替卡韦辅助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效果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恩替卡韦 肝炎肝硬化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 疗效
下载PDF
奥曲肽与垂体后叶素治疗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3
6
作者 肖鸿 肖鸿 郭玉红 《河南职工医学院学报》 2001年第2期113-114,共2页
目的 :观察奥曲肽、垂体后叶素治疗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 74例病人随机分为 2组 ,分别给予奥曲肽、垂体后叶素 ,进行疗效比较。结果 :奥曲肽组与垂体后叶素组疗效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奥曲肽组输血量少 ... 目的 :观察奥曲肽、垂体后叶素治疗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 74例病人随机分为 2组 ,分别给予奥曲肽、垂体后叶素 ,进行疗效比较。结果 :奥曲肽组与垂体后叶素组疗效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奥曲肽组输血量少 ,副作用少。结论 :奥曲肽治疗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疗效好 ,方法安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曲肽 垂体后叶素 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 临床治疗 药物副作用
下载PDF
miRNA-138靶向调控细胞周期蛋白D3及波形蛋白影响肝癌细胞的增殖及迁移 被引量:5
7
作者 王保永 夏艳 +4 位作者 肖鸿 闫一帆 赵巧飞 张瑜 陈宏伟 《重庆医学》 CAS 2019年第12期1986-1990,1995,共6页
目的研究肝癌细胞miRNA-138(miR-138)通过调控细胞周期蛋白D3(CCND3)、波形蛋白对肝癌细胞的影响。方法利用RT-PCR对肝癌组织及癌旁组织(对照)、4种肝癌细胞系(HepG2、HHCC、HUH7、BEL-7402)及正常肝细胞系HL-7702(对照)的miR-138的mRN... 目的研究肝癌细胞miRNA-138(miR-138)通过调控细胞周期蛋白D3(CCND3)、波形蛋白对肝癌细胞的影响。方法利用RT-PCR对肝癌组织及癌旁组织(对照)、4种肝癌细胞系(HepG2、HHCC、HUH7、BEL-7402)及正常肝细胞系HL-7702(对照)的miR-138的mRNA表达进行检测;设计合成miR-138的模拟物(mimics)及抑制剂(inhibitor)。分别将空载体(对照)、miR-138的模拟物及抑制剂转染至HepG2细胞,与相应对照相比,分析miR-138对CCND3、波形蛋白表达及肝癌细胞活力的影响。应用CCK-8法、细胞创伤愈合试验和Transwell细胞迁移试验分别对转染空载体、miR-138 mimics 及inhibitor后的HepG2肝癌细胞增殖及迁移能力进行检测。Western blot检测上调或下调miR-138后miR-138相关靶蛋白CCND3及波形蛋白的表达。结果与相应对照相比,miR-138的表达水平在肝癌组织及肝癌细胞系中明显降低( P <0.01)。当miR-138 mimics转染肝癌细胞后,HepG2细胞的活力降低,创伤愈合能力较弱,迁移能力明显降低( P <0.01),经Western blot检测,波形蛋白和CCND3的表达水平降低( P <0.01)。转染miR-138 inhibitor 后,HepG2细胞的增殖能力升高,肝癌细胞的创伤愈合能力和迁移能力提升( P <0.01),与此同时,波形蛋白和 CCND3的表达水平升高( P < 0.01 )。结论通过调节波形蛋白和 CCND3的表达,miR-138在肝癌细胞的增殖活力、迁移能力的变化机制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RNAS 肝肿瘤 miR-138 细胞周期蛋白D3 波形蛋白
下载PDF
急性胰腺炎伴发胃损害54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3
8
作者 夏艳 肖鸿 《医学信息(中旬刊)》 2011年第8期3951-3952,共2页
目的:分析急性胰腺炎引发胃损害的临床特征、治疗方法。方法:以54例急性胰腺炎患者为例,观察患者在入院后合并胃损害的发病情况、损伤类型和发病部位。结果:54例患者中有36例发现合并胃损害,急性胰腺炎的发病原因与合并胃损害发生的部... 目的:分析急性胰腺炎引发胃损害的临床特征、治疗方法。方法:以54例急性胰腺炎患者为例,观察患者在入院后合并胃损害的发病情况、损伤类型和发病部位。结果:54例患者中有36例发现合并胃损害,急性胰腺炎的发病原因与合并胃损害发生的部位无关,且重症性急性胰腺炎伴发胃损害明显高于轻度胰腺炎,急性胰腺炎引发的合并胃损害与患者的年龄、病因、住院天数等无直接关系。结论:在临床中,急性胰腺炎多半引发合并胃损害,尤其以重症性急性胰腺炎最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胰腺炎 急性胃肠黏膜炎 临床治疗
下载PDF
肠易激综合征患者抑郁及焦虑症状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肖鸿 《中国现代医生》 2007年第09Z期16-17,共2页
目的本研究通过比较肠易激综合征患者与健康人以及男、女IBS患者之间在焦虑、抑郁等方面的差异,探讨精神心理因素在IBS发病中的作用以及性别差异。方法采用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对119例IBS患者及100例健康人进行评分。结果IBS患者... 目的本研究通过比较肠易激综合征患者与健康人以及男、女IBS患者之间在焦虑、抑郁等方面的差异,探讨精神心理因素在IBS发病中的作用以及性别差异。方法采用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对119例IBS患者及100例健康人进行评分。结果IBS患者焦虑、抑郁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46.32±15.09vs38.23±12.4,P<0.01;39.57±12.03vs35.08±11.27,P<0.05),伴焦虑抑郁者的消化道症状积分较非焦虑抑郁状态者显著增高(12.11±2.76vs7.54±2.02,P<0.01),IBS患者消化道症状积分与SAS、SDS标准分呈正相关(r=0.529,r=0.466,P<0.05)。女性和男性IBS患者焦虑、抑郁评分有显著性差异(53.48±14.39vs43.27±10.34;45.26±13.21vs34.48±7.80,P<0.05)。结论焦虑、抑郁在lBS患者中比健康人更多见,在IBS发病中起重要作用;男性和女性IBS患者在精神心理因素方面具有显著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易激综合征 焦虑 抑郁
下载PDF
残胃与幽门螺杆菌感染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肖鸿 《中国基层医药》 CAS 2003年第11期35-36,共2页
目的 探讨残胃与幽门螺杆菌 (Hp)感染的关系。 方法 选择 12 7例残胃病人行胃镜及Hp检测 ,比较不同残胃病变Hp感染情况。 结果 ①毕Ⅰ式和毕Ⅱ式残胃胆汁反流率分别为 2 5 %、5 4 95 % (P <0 0 5 ) ,毕Ⅰ式和毕Ⅱ式残胃Hp检出... 目的 探讨残胃与幽门螺杆菌 (Hp)感染的关系。 方法 选择 12 7例残胃病人行胃镜及Hp检测 ,比较不同残胃病变Hp感染情况。 结果 ①毕Ⅰ式和毕Ⅱ式残胃胆汁反流率分别为 2 5 %、5 4 95 % (P <0 0 5 ) ,毕Ⅰ式和毕Ⅱ式残胃Hp检出率分别为 6 1 11%、38 4 6 % (P <0 0 5 )。②术后 <10年、>10年两个年限Hp检出率分别为 5 7 4 1%、35 6 2 % (P <0 0 5 )。③不同病变的残胃中 ,残胃溃疡、残胃癌的Hp感染率明显高于慢性残胃炎、吻合口炎、残胃糜烂。结论 残胃病变与Hp感染有关 ,根治Hp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残胃 幽门螺杆菌
原文传递
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浆D-二聚体检测及其意义
11
作者 肖鸿 赵志红 高美霞 《洛阳医专学报》 2001年第2期157-158,共2页
关键词 不稳定型 稳定型 心绞痛 血浆D-二聚体
下载PDF
金属支架置入治疗食管狭窄及并发症临床分析
12
作者 肖鸿 赵建平 +1 位作者 薛伟红 李延伟 《医药论坛杂志》 2007年第19期68-68,70,共2页
关键词 食管狭窄 金属内支架 并发症
下载PDF
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浆D-二聚体检测及其意义
13
作者 肖鸿 赵志红 高美霞 《河南预防医学杂志》 2001年第4期233-234,共2页
目的 探讨血浆D -二聚体在诊断不稳定型心绞痛及其分型中的价值。方法 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双夹心抗体法测定148例患者血浆D -二聚体。结果 稳定型心绞痛组与对照组比较血浆D -二聚体数值略高 ,但缺乏统计学意义 (P >0 .0 5 )。UA... 目的 探讨血浆D -二聚体在诊断不稳定型心绞痛及其分型中的价值。方法 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双夹心抗体法测定148例患者血浆D -二聚体。结果 稳定型心绞痛组与对照组比较血浆D -二聚体数值略高 ,但缺乏统计学意义 (P >0 .0 5 )。UA组中恶化劳力型、混合型、梗塞后心绞痛与SA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P >0 .0 1) ;初发型心绞痛与SA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卧位型、变异型心绞痛与SA组比较无显著差异 (P >0 .0 5 ) ,与同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P <0 .0 1)。结论 血浆D -二聚体可以作为诊断UA的指标之一 ,同时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稳定型心绞痛 稳定型心绞痛 血浆D-二聚体 检测
下载PDF
内镜治疗胆总管结石83例分析
14
作者 肖鸿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7年第21期5102-5103,共2页
目的:评价内镜诊断、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价值。方法:83例胆总管结石患者在行胰胆管造影(ERCP)检查后,其中74例经内镜行EST治疗胆总管结石。结果:本组83例患者中,ERCP显示明确为胆总管结石78例,诊断准确率为93.98%(78/83)。行括约肌切开术(... 目的:评价内镜诊断、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价值。方法:83例胆总管结石患者在行胰胆管造影(ERCP)检查后,其中74例经内镜行EST治疗胆总管结石。结果:本组83例患者中,ERCP显示明确为胆总管结石78例,诊断准确率为93.98%(78/83)。行括约肌切开术(EST)并取石者74例,取石成功68例,成功率为91.89%(68/74)。EST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4.05%(3/74)。结论:ERCP对胆总管结石有较高的诊断及治疗价值,同时也是一种治疗胆总管结石的安全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结石/外科学 胆结石/治疗 内窥镜检查 消化系统
下载PDF
Hsa_circRBM23在肝细胞癌细胞系的表达及其对HepG2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影响
15
作者 王保永 张瑜 +4 位作者 夏艳 肖鸿 赵巧飞 闫一帆 陈宏伟 《临床内科杂志》 CAS 2018年第11期777-780,共4页
目的探讨hsa_eircRBM23在肝细胞癌(HCC)细胞系的表达及其对HepG2细胞增殖活力及迁移能力影响。方法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hsa-circRBM23在正常肝细胞系HL-7702及HCC细胞系HepG2、HHCC、HUH7和BEL-7402中的表达。转染... 目的探讨hsa_eircRBM23在肝细胞癌(HCC)细胞系的表达及其对HepG2细胞增殖活力及迁移能力影响。方法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hsa-circRBM23在正常肝细胞系HL-7702及HCC细胞系HepG2、HHCC、HUH7和BEL-7402中的表达。转染hsa_circRBM23siRNA下调hsa_circRBM23在HCC细胞系HepG2中的表达,采用活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EdU检测、细胞创伤愈合实验和Transwell细胞迁移实验对转染后HepG2细胞及对照组的细胞增殖活力、细胞迁移能力进行检测。结果与正常肝细胞系HL-7702比较,HCC细胞系HepG2、HHCC、HUH7和BEL-7402中的hsa_circRBM23表达量均明显升高(P〈0.01)。与对照组比较,hsa-circRBN23siRNA明显降低了hsa-circRBM23在HepG2细胞中的表达(P〈0.01)。下调hsa-circRBM23表达后,HepG2细胞的增殖活力、抑制创伤愈合、抑制细胞迁移能力下降,且HCC细胞s期细胞的百分比降低(P〈0.01)。结论Hsa_circRBM24可能在HCC发生机制中发挥一定作用,下调hsacircRBM24表达可下调HCC细胞的增殖和迁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sa_circRBM23 肝细胞癌 细胞增殖 细胞迁移
原文传递
体外牵引辅助在上消化道黏膜下肿瘤ESD术中的应用
16
作者 袁静 肖鸿 +1 位作者 陈宏伟 李延伟 《临床心身疾病杂志》 CAS 2020年第1期138-140,149,共4页
目的探讨体外牵引辅助在上消化道黏膜下肿瘤内镜黏膜下剥离术中的应用.方法将60例上消化道黏膜下肿瘤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0例.两组均给予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观察组给予体外牵引辅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病灶开始标记至完... 目的探讨体外牵引辅助在上消化道黏膜下肿瘤内镜黏膜下剥离术中的应用.方法将60例上消化道黏膜下肿瘤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0例.两组均给予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观察组给予体外牵引辅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病灶开始标记至完整剥离时间、黏膜暴露至完整剥离时间、部位切除时间、单位时间切除率,手术前后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C反应蛋白水平,比较两组患者满意度、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结果观察组病灶开始标记至完整剥离时间、黏膜暴露至完整剥离时间、部位切除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或0.01),单位时间切除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术后两组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C反应蛋白水平均显著高于术前(P<0.01),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体外牵引辅助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上消化道黏膜下肿瘤效果显著,可提高切除效率,降低炎症反应,提高患者满意度,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消化道黏膜下肿瘤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体外牵引 肿瘤坏死因子-Α 白细胞介素-6 C反应蛋白
下载PDF
幽门螺杆菌与反流性食管炎的关系 被引量:1
17
作者 肖鸿 《临床内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1期566-566,共1页
关键词 反流性食管炎 幽门螺杆菌
原文传递
埃索美拉唑治疗十二指肠溃疡 被引量:1
18
作者 陈宏伟 王友春 +3 位作者 肖鸿 夏艳 薛伟红 范银忠 《医药论坛杂志》 2007年第7期61-61,共1页
关键词 十二指肠溃疡 埃索美拉唑 奥美拉唑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