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2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穿透性心脏损伤的临床分型与处理 被引量:143
1
作者 石应康 田子朴 +4 位作者 袁宏声 冠瑛利 董力 程述森 《中华创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60-61,共2页
1954年1月至1992年12月我院收治穿透性心脏刀刺伤25例,死亡5例。近五年心脏刀刺伤占开放性胸外伤的比例由3.3%增至7.7%,住院死亡率已由30.8%降至8.3%。笔者将穿透性心脏损伤分为亚临床、心包压塞与失... 1954年1月至1992年12月我院收治穿透性心脏刀刺伤25例,死亡5例。近五年心脏刀刺伤占开放性胸外伤的比例由3.3%增至7.7%,住院死亡率已由30.8%降至8.3%。笔者将穿透性心脏损伤分为亚临床、心包压塞与失血休克三种临床类型,并强调急诊时体格检查和临床分型对早期诊断与及时手术的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穿透伤 心脏 临床分型
原文传递
心脏机械瓣替换术后126例抗凝治疗随访 被引量:43
2
作者 董力 石应康 +2 位作者 赵雍凡 沈发扬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149-151,共3页
对126例心脏机械瓣膜替换术后病人抗凝治疗进行了随访,旨在了解病人术后服用抗凝剂种类、剂量,抗凝监测及并发症情况。随访时间410.37病人-年(9~76个月)。结果表明:总的抗凝治疗出血率7.6%病人-年,栓塞率0.... 对126例心脏机械瓣膜替换术后病人抗凝治疗进行了随访,旨在了解病人术后服用抗凝剂种类、剂量,抗凝监测及并发症情况。随访时间410.37病人-年(9~76个月)。结果表明:总的抗凝治疗出血率7.6%病人-年,栓塞率0.49%病人-年,出血病人平均凝血酶原时间比值(PTR)l.80±0.58,非出血病人为1.43±0.17(P<0.05)。抗凝监测756份血标本平均PTR值为1.49±0.18。作者认为:(l)长期抗凝以单用香豆素类药较好;(2)国人PTR值1.5左右较理想。并推荐使用标准化的凝血激酶试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瓣膜替换术 抗凝治疗 手术后
原文传递
感染性心内膜炎的流行病学变迁 被引量:28
3
作者 何东权 张尔永 +4 位作者 董力 杨建 安琪 石应康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08年第9期647-649,共3页
目的揭示感染性心内膜炎(IE)的流行病学特点,以期提高IE的防治水平。方法收集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于1996年7月至2006年6月期间治疗的IE病例,按改良的Duke标准纳入研究对象。按时间顺序,将资料分为1996年7月至2001年6月和2001年7月至2006年6... 目的揭示感染性心内膜炎(IE)的流行病学特点,以期提高IE的防治水平。方法收集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于1996年7月至2006年6月期间治疗的IE病例,按改良的Duke标准纳入研究对象。按时间顺序,将资料分为1996年7月至2001年6月和2001年7月至2006年6月2组,比较IE的流行病学变迁。结果IE的发病年龄显著增大(P<0.01);60岁以上患者增加(P<0.05),30岁以下患者减少(P<0.05)。风湿性心瓣膜病基础上发生IE的构成比明显减少(P<0.05),瓣膜退行性病变基础上发生IE的构成比显著增加(P<0.05)。IE致病菌中,草绿色链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所占比例没有明显变化;真菌比例显著增加(P<0.05)。结论IE的流行病学已发生明显变化,平均发病年龄显著增大。IE的基础心脏疾病中,风湿性心脏病减少,先天性心脏病相对增加,且已超过风湿性心脏病,成为IE最常见的基础心脏疾病。IE的致病菌中,草绿色链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所占比例没有明显变化,草绿色链球菌仍是IE最常见的致病菌,真菌已有显著增加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染性心内膜炎 流行病学
下载PDF
二尖瓣置换术后三尖瓣反流的逆转、残留或加重 被引量:26
4
作者 袁宏声 +3 位作者 唐红 黄云 张冉 王燕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CAS 2006年第5期307-310,共4页
目的了解二尖瓣置换术(MVR)后三尖瓣反流(TR)的逆转、残留或加重的情况,以改进对TR的临床评价及治疗。方法随访分析1998年1月至2003年12月所收治的MVR患者287例,其中男86例,女201例;年龄15~66岁(41.0±11.0岁)。二尖... 目的了解二尖瓣置换术(MVR)后三尖瓣反流(TR)的逆转、残留或加重的情况,以改进对TR的临床评价及治疗。方法随访分析1998年1月至2003年12月所收治的MVR患者287例,其中男86例,女201例;年龄15~66岁(41.0±11.0岁)。二尖瓣狭窄199例(69%),二尖瓣反流66例(23%),二尖瓣狭窄伴关闭不全22例(8%);心房颤动201例(70%),窦性心律86例(30%)。根据最大反流束面积/右心房面积的比率将TR分为:轻度(+)、轻中度(+/++)、中度(++)、中重度(++/+++)和重度(+++)。术前轻度TR101例(36.7%),轻中度TR5例(1.8%),中度TR27例(9.8%),中重度TR2例(0.7%),重度TR21例(7.6%)。是否施行三尖瓣环缩手术主要根据术中探查。术后定期门诊随访及复查超声心动图。结果287例患者随访2~7年(4.0±1.6年),随访期间失访12例。手术后绝大多数患者的临床状况得到较大改善。与术前相比术后患者左心房(LA)、左心室(LV)缩小(P〈0.01),左心功能亦较术前明显改善,射血分数(EF)和缩短分数(FS)增加(P〈0.05);术后右心房(RA)、右心室(RV)亦较术前缩小(P〈0.01)。但术后TR情况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由于术中探查判定TR不严重、129例术前存在TR的患者未施行三尖瓣环缩术,术后这些患者中TR消失54例、减轻12例、无明显变化46例、加重17例。术中施行DeVega三尖瓣环缩术27例,术后TR消失10例、减轻12例、无明显变化5例。结论以最大反流束面积/右房面积比率评价二尖瓣病变伴随的功能性TR的严重程度有明显的不足,采用术中探查决定是否施行三尖瓣环缩术的方法值得改进。TR可能发生于MVR前并无TR的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尖瓣置换术 三尖瓣反流 DE Vega环缩术
下载PDF
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早期抗凝的方法分析 被引量:23
5
作者 刁明强 董力 +3 位作者 江虹 周静 张尔永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CAS 2006年第1期10-13,共4页
目的对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早期抗凝的方法进行比较,以优化术后早期抗凝治疗方案。方法86例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患者,按术后使用不同的抗凝方案分为4组。华法林1组:术后第1d开始口服华法林;华法林2组:术后第2d开始口服华法林;潘生丁... 目的对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早期抗凝的方法进行比较,以优化术后早期抗凝治疗方案。方法86例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患者,按术后使用不同的抗凝方案分为4组。华法林1组:术后第1d开始口服华法林;华法林2组:术后第2d开始口服华法林;潘生丁组:术后第1d给予潘生丁,共2d,第2d开始口服华法林;速碧林组:术后第1d给予速碧林,共2d,第2d开始口服华法林。观察术后并发症及死亡情况,监测术前、术后当天、第3d和第5d的凝血酶原时间(PT)、国际标准比值(INR)、凝血因子Ⅶ、Ⅱ等指标。结果4组均于术后第5d达到抗凝要求(INR 1.5~2.0),且无出血、栓塞等抗凝并发症发生。华法林1组凝血因子Ⅱ、Ⅶ术后持续降低,PT、INR值则持续升高;术后第5dINR值达2.13±1.14,有7例患者INR〉2.0,与其他3组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O.01)。结论 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第2d开始单用维持量华法林抗凝治疗是可行的,不需其他辅助抗凝治疗,临床上可简化治疗方法,并不增加出血及栓塞等并发症发生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瓣膜置换术 抗凝治疗 国际标准比值
下载PDF
心脏粘液瘤的诊断与外科治疗 被引量:20
6
作者 陈晖 朱鹏 +4 位作者 罗志方 张尔永 董力 杨建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CAS 2007年第2期147-149,共3页
目的 总结心脏粘液瘤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7年6月~2006年6月我院收治的113例心脏粘液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左心房粘液瘤98例,左心室粘液瘤2例,右心房粘液瘤8例, 右心室粘液瘤4例,双心房粘液瘤1例.所有患者均在中度低温... 目的 总结心脏粘液瘤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7年6月~2006年6月我院收治的113例心脏粘液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左心房粘液瘤98例,左心室粘液瘤2例,右心房粘液瘤8例, 右心室粘液瘤4例,双心房粘液瘤1例.所有患者均在中度低温体外循环下行粘液瘤摘除术,同期行二尖瓣机械瓣置换术2例,二尖瓣成形术3例,三尖瓣成形术7 例,腹主动脉取栓术1例.结果本组围术期死亡5例(4.4%),其中2例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1例死于低心排血量综合征,1例死于左心衰竭,1例死于恶性心律失常.其余患者均顺利脱离呼吸机,痊愈出院.108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2~110个月,心功能Ⅰ级63例,Ⅱ级31例,Ⅲ级12例;复发3例,2例再次手术后痊愈出院;远期死亡2例,均为恶性粘液瘤.结论 心脏粘液瘤患者被确诊后应尽快手术治疗,其效果满意,彩色超声心动图对诊断及随访均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肿瘤 粘液瘤 外科治疗
下载PDF
感染性心内膜炎导致栓塞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6
7
作者 何东权 陈知行 +5 位作者 张尔永 董力 杨建 安琪 石应康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CAS 2007年第5期350-353,共4页
目的探讨感染性心内膜炎(IE)导致栓塞发生的规律及其危险因素,以利于采取合理的防治措施。方法利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计算机病案管理系统检索1996年7月至2006年6月期间住院治疗的IE病例,按改良的Duke标准纳入研究对象381例。回顾性分析... 目的探讨感染性心内膜炎(IE)导致栓塞发生的规律及其危险因素,以利于采取合理的防治措施。方法利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计算机病案管理系统检索1996年7月至2006年6月期间住院治疗的IE病例,按改良的Duke标准纳入研究对象381例。回顾性分析感染性心内膜炎发生栓塞的时间、部位以及与赘生物部位之间的关系;并根据是否发生栓塞将IE患者分为栓塞组和未栓塞组,采用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感染性心内膜炎发生栓塞的危险因素。结果IE栓塞发生率为15.5%(59/381),栓塞最常见的部位是脑动脉和脾动脉,分别占45.8%(27/59)和18.6%(11/59);栓塞发生于入院前后2周的比率高达71.2%(42/59);内科治疗中栓塞发生率为9.2%(16/174),明显高于手术后栓塞发生率1.8%(3/167,P<0.05);入院前栓塞发生率67.8%(40/59),入院后内外科治疗中栓塞发生率32.2%(19/59)。大赘生物(≥10mm)、赘生物培养阳性和高热等是感染性心内膜炎发生栓塞的危险因素(P<0.05,0.01)。结论栓塞易发生于感染活跃期。大赘生物(≥10mm)、赘生物培养阳性和高热是感染性心内膜炎发生栓塞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染性心内膜炎 栓塞 心脏瓣膜
下载PDF
体外循环致先天性心脏病手术患者血液细胞因子水平的变化 被引量:9
8
作者 章崇杰 +5 位作者 赵宗蓉 张平 杜晓东 李勇 王允 袁宏声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CAS 1998年第1期14-17,共4页
目的探讨体外循环对先天性心脏病手术患者外周血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以先天性心脏病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不需体外循环的心血管手术患者作为对照,酶联免疫吸附法和生物活性法测定手术前、中、后多时间点外周血中细胞因子水平。结... 目的探讨体外循环对先天性心脏病手术患者外周血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以先天性心脏病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不需体外循环的心血管手术患者作为对照,酶联免疫吸附法和生物活性法测定手术前、中、后多时间点外周血中细胞因子水平。结果二组患者术中和/或术后白细胞介素-2明显降低(P<0.05);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和白细胞介素-10明显升高(P<0.05)。结论手术应激和体外循环均是引起先天性心脏病患者术中和/或术后细胞因子水平改变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心脏病 体外循环 细胞因子
下载PDF
SinoSCORE对成人心脏手术后院内死亡风险的预测——中国成人心脏外科数据库华西医院数据报告 被引量:15
9
作者 钱永军 张尔永 +5 位作者 安琪 杨建 董力 郭应强 赁可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CAS 2012年第4期362-365,共4页
目的评价中国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风险评估系统(Sino System for Coronary Operative Risk Evalua-tion,SinoSCORE)对华西医院(本中心)成人心脏手术后院内死亡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连续纳入2010年1月至2012年5月进入中国成人心脏外科... 目的评价中国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风险评估系统(Sino System for Coronary Operative Risk Evalua-tion,SinoSCORE)对华西医院(本中心)成人心脏手术后院内死亡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连续纳入2010年1月至2012年5月进入中国成人心脏外科数据库、本中心2 088例行心脏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本中心与中国成人心脏外科数据库中所有患者术前危险因素的差异。计算每例患者的SinoSCORE累计积分,评价SinoSCORE预测本中心患者院内死亡风险的鉴别度和校准度。结果本中心2 088例患者中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168例(8.05%),心瓣膜手术1 884例(90.23%),其它手术36例(1.72%)。本中心患者的高脂血症、脑卒中、心血管手术史、肾脏疾病等与中国成人心脏外科数据库中全部患者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本中心患者实际术后院内病死率为2.25%(47/2 088),SinoSCORE预测院内病死率为2.35%(49/2 088)[95%CI(2.18,2.47)]。SinoSCORE预测本中心患者术后院内病死率的校准度(χ2=3.164,P=0.582)和鉴别度[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0.751,95%CI(0.719,0.924)]均较好。结论 SinoSCORE对中国西南地区成人心脏手术后院内死亡风险的预测虽高估风险,但仍适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外科手术 危险因素 中国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风险评估系统 院内病死率
原文传递
术中盐水冲洗的射频改良迷宫手术治疗二尖瓣病变伴心房颤动 被引量:15
10
作者 袁宏声 +5 位作者 唐红 黄云 崔永强 曹舸 田子朴 黄旭中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CAS 2005年第2期73-75,共3页
目的报告术中盐水冲洗的射频改良迷宫手术治疗二尖瓣病变伴心房颤动(AF)的初步结果。方法2003年5月至2004年4月有41例患者接受了术中盐水冲洗的射频改良迷宫手术。采用Cardioblate进行消融(射频功率25~30W,盐水冲洗速度180~240ml/h),... 目的报告术中盐水冲洗的射频改良迷宫手术治疗二尖瓣病变伴心房颤动(AF)的初步结果。方法2003年5月至2004年4月有41例患者接受了术中盐水冲洗的射频改良迷宫手术。采用Cardioblate进行消融(射频功率25~30W,盐水冲洗速度180~240ml/h),完成右心房部分迷宫手术后,阻断主动脉,以冷晶体或冷血心脏停搏液灌注保护心肌,作房间沟后左心房切口,完成环绕左右肺静脉的消融线,并作左环线至左心耳口及二尖瓣后瓣环的消融线,用消融线连结左右环线,完成心瓣膜置换术及其它所需的手术(施行双瓣膜置换术10例、二尖瓣置换术31例,其中同期行三尖瓣成形术6例、左心房血栓清除术6例)。结果体外循环时间71~160min(105±24min),主动脉阻断时间32~106min(62±20min),射频消融时间4~22min(11±4min)。住院期间死亡1例,死于机械瓣膜故障。在出院及术后3个月的随访中,35%(14/40)的患者恢复了窦性心律,术后6个月随访67%(10/15)的患者恢复了窦性心律。结论二尖瓣病变伴有较长时间持续AF的患者,在施行心瓣膜置换术的同时行术中盐水冲洗的射频改良迷宫手术是较为安全、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尖瓣病变 盐水冲洗 心房颤动 手术治疗 术中 改良迷宫手术 心瓣膜置换术 2003年5月 冷血心脏停搏液 主动脉阻断时间 双瓣膜置换术 二尖瓣置换术 三尖瓣成形术 体外循环时间 窦性心律 2004年 血栓清除术 冲洗速度 保护心肌
下载PDF
二尖瓣置换时采用盐水冲洗的射频改良迷宫手术治疗心房颤动 被引量:13
11
作者 袁宏声 +3 位作者 唐红 黄云 邵换璋 钱永军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2006年第5期342-344,共3页
目的报告二尖瓣置换时采用盐水冲洗的射频改良迷宫手术治疗心房颤动。方法2003年5月至2006年4月83例二尖瓣置换手术患者接受了术中盐水冲洗的射频改良迷宫手术,本组患者中男性23例、女性60例,年龄23~65(46±12)岁,二尖瓣狭窄49例... 目的报告二尖瓣置换时采用盐水冲洗的射频改良迷宫手术治疗心房颤动。方法2003年5月至2006年4月83例二尖瓣置换手术患者接受了术中盐水冲洗的射频改良迷宫手术,本组患者中男性23例、女性60例,年龄23~65(46±12)岁,二尖瓣狭窄49例、二尖瓣反流6例、二尖瓣双病变28例,心功能(NYHA分级)Ⅳ级7例、Ⅲ级76例,心房颤动持续时间0.5-18.0(5.4±4.0)年。手术采用Cardioblate系统,射频能量25~30 W,盐水冲洗速度180~240 ml/h。在完成右心房主要的切口及消融后阻断主动脉,经房间隔后左心房切口或房间隔切口施行左心房消融、二尖瓣置换及其他所需的手术,复跳后再完成右心房余下的消融及切口。术后常规使用胺碘酮,定期随访。结果术后围术期死亡2例(机械瓣故障1例,多器官衰竭1例)。体外循环时间70~160(101±26)min,主动脉阻断时间32~106(61±22)min,射频消融时间4~23(11±6)min。随访过程中猝死2例,失访2例。62例患者术后随访1年以上,其中53例恢复窦性心律(85%,53/62)。结论二尖瓣置换时采用盐水冲洗的射频改良迷宫手术治疗持续心房颤动是合理及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迷宫手术 心房颤动 二尖瓣置换
原文传递
TTR及FTTR评价机械瓣置换术后早期患者的抗凝治疗质量 被引量:13
12
作者 何帆 任荣 +3 位作者 刘关键 邓云丹 林富顺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2017年第2期110-117,共8页
目的采用治疗范围时间(TTR)及治疗范围时间分数(FTTR)评价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早期患者的抗凝治疗质量,以期为进一步改善这些患者的抗凝治疗质量提供证据。方法分析2012年7月至2014年4月门诊随访时患者(术后≤6个月)的临床资料,采用目标国... 目的采用治疗范围时间(TTR)及治疗范围时间分数(FTTR)评价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早期患者的抗凝治疗质量,以期为进一步改善这些患者的抗凝治疗质量提供证据。方法分析2012年7月至2014年4月门诊随访时患者(术后≤6个月)的临床资料,采用目标国际标准化比值(INR)范围为1.60~2.20、可接受的INR范围为1.50~2.30及以每周为单位的华法林剂量调整方案,当INR超出可接受的INR范围时进行相应的华法林剂量调整。分析患者术后6个月内与抗凝治疗相关的血栓栓塞及出血事件,TTR和FTTR评价机械瓣置换术后早期患者抗凝治疗质量。结果共纳入机械瓣置换手术患者477例,随访总时间为78 918 d,收集患者INR检测结果共2 755份,INR检测值范围为0.92~7.72(1.83±0.64)。在目标INR范围内(1.60~2.20)患者所服用的华法林剂量为5.00~35.00(18.15±3.99)mg/周,在可接受的INR范围内(1.50~2.30)患者所服用华法林剂量为5.00~39.38(18.29±4.08)mg/周。随访期间在目标INR及可接受的INR范围内其TTR分别为36.85%(27 079.5 d/78 918.0 d),49.84%(39 331.5 d/78 918.0 d);FTTR则分别为37.31%(1 028次/2 755次),50.01%(1 378次/2 755次)。在本研究术后随访达到6个月的患者的目标INR及可接受的INR范围内的TTR分别为46.04%(3 902.5 d/8 475.5 d),59.49%(5 042.0 d/8 475.5 d);而这些患者的FTTR则分别为46.81%(206次/440次),60.45%(266次/440次)。本研究纳入的患者随访期间3例脑梗塞均发生于术后1个月内,1例术后2个月出现短暂性肢体活动障碍,1例术后6个月常规超声心动图复查发现存在左房血栓,其余患者未发现出血及死亡事件。结论本研究所采用的抗凝治疗策略对机械瓣置换术后早期患者是适当的。为进一步改善这些患者的抗凝治疗质量,术后尽早开始抗凝治疗、加强患者抗凝知识的教育及适当增加INR检测频率均是必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瓣置换 早期抗凝 华法林 治疗范围时间 治疗范围时间分数
原文传递
以三尖瓣瓣环径作为三尖瓣成形手术指征的初步临床观察 被引量:12
13
作者 朱鹏 +3 位作者 唐红 袁宏声 钱永军 魏东明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CAS 2008年第4期245-248,共4页
目的初步观察采用三尖瓣瓣环径作为三尖瓣成形术指征是否有助于减少二尖瓣置换术(MVR)患者术后中重度三尖瓣反流(TR)的发生。方法选择2005年4月至2006年6月期间我科56例术前无或轻度TR的MVR患者纳入研究。以三尖瓣瓣环径/体表面积≥21mm... 目的初步观察采用三尖瓣瓣环径作为三尖瓣成形术指征是否有助于减少二尖瓣置换术(MVR)患者术后中重度三尖瓣反流(TR)的发生。方法选择2005年4月至2006年6月期间我科56例术前无或轻度TR的MVR患者纳入研究。以三尖瓣瓣环径/体表面积≥21mm/m2将患者分为三尖瓣成形组(TA组)和非三尖瓣成形组(NTA组)。TA组:22例,男8例,女14例;年龄45.0±7.7岁;三尖瓣瓣环径36.8±3.8mm,体表面积1.57±0.15m2;心功能分级(NYHA)级18例,~级4例;窦性心律2例,心房颤动20例。NTA组:34例,男9例,女25例;年龄42.9±11.0岁;三尖瓣瓣环径28.5±4.4mm,体表面积1.58±0.13m2;心功能分级级28例,~6例;窦性心律9例,心房颤动25例。TA组患者采用Kay法施行三尖瓣成形术。术后随访及术后6个月完成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56例患者术后均康复出院。术后随访11.0±2.4个月,除2例外54例患者完成术后6个月超声心动图复查。两组患者一般临床特征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NTA组比较,术前TA组患者右房径(49.3±7.0mm)、三尖瓣瓣环径较大(36.8±3.8mm),有三尖瓣反流的患者较多(P<0.05),术后TA组患者右房径(44.1±8.9mm)、三尖瓣瓣环径(28.9±6.1mm)明显缩小,三尖瓣反流程度明显改善(P<0.05)。NTA组患者术前、术后右房径、三尖瓣瓣环径和三尖瓣反流程度变化不明显(P>0.05),有3例患者出现TR。结论对术前无或轻度TR的MVR患者,采用三尖瓣瓣环径作为三尖瓣成形手术指征可能有助于减少这些患者术后中-重度TR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尖瓣置换术 三尖瓣反流 三尖瓣瓣环径
下载PDF
乌司他丁对瓣膜置换术患者肾脏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0
14
作者 伍长学 杨惠 +1 位作者 袁宏声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05年第10期733-735,共3页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对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肾脏的保护作用。方法53例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U组,n=30),对照组(C组,n=23)。试验组术中予乌司他丁2万U/kg静脉注射,对照组给生理盐水。于术前30min,主动脉阻断前5min,主动脉...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对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肾脏的保护作用。方法53例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U组,n=30),对照组(C组,n=23)。试验组术中予乌司他丁2万U/kg静脉注射,对照组给生理盐水。于术前30min,主动脉阻断前5min,主动脉开放后5min,手术结束时,以及术后第1、3、5天查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尿肌酐(Cr),求两者比值NAG/Cr,测血BUN、Cr,并记录尿流率及术后速尿使用总量。结果主动脉开放后5min、手术结束时、术后第1天试验组尿NAG/Cr值低于对照组(P<0.05);尿流率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术后速尿使用总量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间血清BUN、C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心脏瓣膜置换术中使用乌司他丁有利于肾脏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瓣膜置换 体外循环 手术期间 氨基葡糖苷酶 乌司他丁
下载PDF
硝苯地平和维生素C对心肌缺血-再灌注中血浆LFO和红细胞SOD的影响 被引量:10
15
作者 吴兴建 尹秋熙 +2 位作者 黄明惠 田子朴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3期137-139,共3页
观察硝苯地平和维生素C对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病人心肌缺血-再灌注过程中血浆LPO和红细胞SOD含量的影响,并与常规手术病人进行对比,发现在再灌注过程中,对照组血浆LPO含量升高,红细胞SOD含量降低,硝苯地平组和维生素C组上述指标无明显... 观察硝苯地平和维生素C对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病人心肌缺血-再灌注过程中血浆LPO和红细胞SOD含量的影响,并与常规手术病人进行对比,发现在再灌注过程中,对照组血浆LPO含量升高,红细胞SOD含量降低,硝苯地平组和维生素C组上述指标无明显变化。表明硝苯地平具有清除氧自由基和抗脂质过氧化作用,效果与维生素C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硝苯地平 脂质过氧化物 心肌缺血
原文传递
机械瓣置换术后患者目标INR1.60~2.20及以每周为单位华法林剂量调整合理性的初步评价 被引量:10
16
作者 刘关键 +4 位作者 梁茂植 任荣 朱喜亮 向瑾 何帆 《中国循证医学杂志》 CSCD 2014年第1期16-20,共5页
目的 评价机械瓣置换术后患者目标国际标准化比值(international normalized ratio,INR)1.60~2.20及以每周为单位华法林剂量调整的合理性。方法 连续收集2011年7月至2013年2月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门诊随访的机械瓣置换手术后≥ 6个... 目的 评价机械瓣置换术后患者目标国际标准化比值(international normalized ratio,INR)1.60~2.20及以每周为单位华法林剂量调整的合理性。方法 连续收集2011年7月至2013年2月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门诊随访的机械瓣置换手术后≥ 6个月的患者资料,患者目标INR控制在1.60~2.20内,当INR值超出目标范围或可接受范围时,进行以每周为单位的华法林剂量调整。采用血栓形成、栓塞及出血、应用治疗范围时间(TTR)及治疗范围时间分数(FTTR)来评价抗凝治疗的效果。结果 共纳入患者1 442例,共检测INR6 461份。患者年龄14~80岁(48.2±10.6岁),其中女性1 043例(72.3%),男性399例(27.7%),术后随访6~180月(39.2±37.4月)。INR检测值为0.90~8.39(1.85±0.49),每周达可接受的INR(1.50~2.30)所需华法林剂量为2.50~61.25 mg(20.89±6.93 mg)。目标INR及可接受INR范围的TTR分别为51.1%(156 640.5天/306 415.0天)和64.9%(198 856.0天/306 415.0天);目标INR及可接受INR范围的FTTR分别为49.4%(3 193次/6 461次)和62.6%(4 047次/6 461次)。本研究1 443例患者在20个月随访期内出现的抗凝相关并发症包括左房血栓形成2例,脑梗塞2例(1例完全恢复,1例肢体活动障碍);严重出血8例,其中脑溢血3例(1例死亡,2例完全恢复),消化道出血3例,肺癌咳血1例,子宫出血1例(手术切除子宫);非严重出血7例(皮下淤斑或青紫)。结论 机械瓣置换术后患者以INR 1.60~2.20为目标并采用以每周为单位的华法林剂量调整是合理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瓣置换 抗凝治疗 治疗范围时间
原文传递
三尖瓣瓣环扩张伴轻度反流的二尖瓣置换术患者同期行三尖瓣成形术的随机对照试验 被引量:10
17
作者 李永波 唐红 +2 位作者 梁春水 何帆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2015年第6期518-525,共8页
目的分析三尖瓣瓣环扩张伴轻度三尖瓣反流(TR)的二尖瓣置换术(MVR)患者同期行三尖瓣成形术对患者心功能及TR程度的影响,为临床决定是否为二尖瓣置换术(MVR)患者同期处理三尖瓣瓣环扩张伴轻度三尖瓣反流(TR)提供客观依据。方法纳... 目的分析三尖瓣瓣环扩张伴轻度三尖瓣反流(TR)的二尖瓣置换术(MVR)患者同期行三尖瓣成形术对患者心功能及TR程度的影响,为临床决定是否为二尖瓣置换术(MVR)患者同期处理三尖瓣瓣环扩张伴轻度三尖瓣反流(TR)提供客观依据。方法纳入2013年4~10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36例需施行MVR的患者,术前超声心动图提示全组患者轻度TR、且三尖瓣瓣环舒张期末内径/体表面积〉21 mm/m2。36例患者被随机分为三尖瓣成形组(TAPG组,n=18,其中男7例、女11例)和非三尖瓣成形组(NTAPG组,n=18,其中男6例、女12例),术后1周、半年复查超声心动图。结果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心律、体表面积、术前心功能分级(NYHA)、左心房径(LAD)、左心室径(LVD)、右心房最大长轴径(RAmla)、右心房中部短轴径(RAmmd)、心尖四腔心中部的右心室径(RVD2)、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短轴缩短分数(LVFS)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半年左心房室径较术前减小(P〈0.05)。TAPG组患者术后半年左心室长轴切面的右心室径(RVD1)、舒张期右心室游离壁厚度(RVWT)、三尖瓣瓣环舒张期末内径(TVAEDD)、三尖瓣瓣环收缩期末内径(TVAESD)较术前减小(P〈0.05),三尖瓣环缩短分数(PSTVA)较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R程度较术前减轻(P〈0.05),右心室面积变化分数(RVFAC)、右心室射血分数(RVEF)较术前增加(P〈0.05);NTAPG组患者术后半年RVD1、RVWT较术前增加,TVAEDD、TVAESD、PSTVA较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D RVEF较术前减小(P〈0.05),RVFAC增加但小于同期TAPG组患者,TR程度构成比改变(P〈0.05),但术后出现6例中度及中度以上TR。结论三尖瓣瓣环扩张伴轻度TR的MVR患者同期行三尖瓣成形术将更有利于患者RVD1、RVWT及T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瓣膜病 二尖瓣置换术 三尖瓣反流 三尖瓣瓣环扩张 右心室功能
原文传递
体外循环期间瓣膜替换手术患者白细胞β_2粘合素及血浆sICAM-1、sE-selectin的表达 被引量:5
18
作者 章崇杰 +5 位作者 魏于全 张平 赵峰 陶平 田子朴 《华西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9年第1期81-84,共4页
为了解体外循环期间瓣膜替换手术患者白细胞、内皮细胞表面粘附分子的表达及这些粘附分子表达水平之间的关系,测定了12例患者体外循环前后外周血白细胞β2粘合素(β2-integrins)、血浆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so... 为了解体外循环期间瓣膜替换手术患者白细胞、内皮细胞表面粘附分子的表达及这些粘附分子表达水平之间的关系,测定了12例患者体外循环前后外周血白细胞β2粘合素(β2-integrins)、血浆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solubeintercelularadhesionmolecule-1,sICAM-1),和可溶性E-选择素(solubleE-selectin,sE-selectin)。结果:体外循环后β2-integrins(CD11a、CD18、CD11a/CD18,CD11b,CD11b/CD18),sICAM-1和sE-selectin表达上调(P<0.05);β2-integrins和sICAM-1、sE-selectin表达水平之间存在明显的相关关系(P<0.005)。结果显示:①体外循环伴随着明显的白细胞-内皮细胞粘附反应;②体外循环期间有关的粘附分子以受体-配体形式表达;③血浆可溶性内皮细胞粘附分子sICAM-1、sE-selectin可间接估计内皮细胞表面ICAM-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循环 心脏瓣膜替换术 白细胞粘附分子
下载PDF
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外科治疗 被引量:7
19
作者 何东权 石应康 +4 位作者 张尔永 董力 杨建 安琪 《四川医学》 CAS 2007年第6期632-634,共3页
目的探讨IE外科治疗的效果及其影响因素,从而加深对IE的认识,以期提高IE治愈率。方法根据术前是否发热,将手术分为感染稳定期手术和感染急性期手术两组,比较不同手术时机对手术近期效果的影响;根据术后近期结局,将手术分为生存组和死亡... 目的探讨IE外科治疗的效果及其影响因素,从而加深对IE的认识,以期提高IE治愈率。方法根据术前是否发热,将手术分为感染稳定期手术和感染急性期手术两组,比较不同手术时机对手术近期效果的影响;根据术后近期结局,将手术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探讨术前危险因素对手术预后的影响。结果外科治疗病死率显著低于内科治疗病死率,P<0.001。内科治疗平均住院时间明显长于外科治疗平均住院时间,P<0.05。感染稳定期手术的术后病死率和并发症明显低于感染急性期手术,P<0.05;而感染急性期手术的术后呼吸机辅助呼吸时间和ICU监护时间显著长于感染稳定期手术,P<0.001。死亡组急性期手术和赘生物直径≥10mm的比例明显高于生存组,P<0.05;死亡组术前体温≥38℃和术前Ⅳ级心功比例显著高于生存组,P<0.001。通过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发现术前心力衰竭和急性期手术是影响手术预后的最强因素。结论外科手术能提高IE的治愈率,外科治疗的关键在于手术时机的把握,非急诊手术应尽量于感染稳定期手术,以减少术后病死率和术后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染性心内膜炎 外科治疗
下载PDF
心房颤动、结构重构与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关系 被引量:8
20
作者 钱永军 《心血管病学进展》 CAS 2011年第4期551-553,共3页
心房颤动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有较高的发病率、致残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但是关于心房颤动的发病机制至今并未完全明确,目前对其结构重构的发生机制研究较多,包括钙离子超载、心肌局部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激活、基质... 心房颤动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有较高的发病率、致残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但是关于心房颤动的发病机制至今并未完全明确,目前对其结构重构的发生机制研究较多,包括钙离子超载、心肌局部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激活、基质金属蛋白酶改变、缝隙连接蛋白改变等。同时,针对导致心房颤动结构重构的可能机制,出现了一些新的预防和治疗心房颤动策略。现就心房颤动结构重构的发病机制研究及相应治疗进展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结构重构 发病机制 纤维化 治疗策略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