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改良多西他赛方案治疗化疗耐受性差的前列腺癌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13
1
作者 胡林军 李长岭 +12 位作者 寿建忠 田军 王栋 振东 毕新刚 管考鹏 白红松 谢成明 单兴利 卢德虎 敖翔 陈永海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615-618,共4页
目的 探讨改良多西他赛+泼尼松(docetaxel+prednisone,DP)方案治疗化疗耐受性差的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至2015年10月收治的50例采用DP方案治疗的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患者的临床... 目的 探讨改良多西他赛+泼尼松(docetaxel+prednisone,DP)方案治疗化疗耐受性差的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至2015年10月收治的50例采用DP方案治疗的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3例因不能耐受标准DP方案毒性作用或评估为化疗耐受性差者接受改良DP方案(改良组),同期27例接受标准DP方案(标准组)。改良组和标准组的中位年龄分别为69岁(47~80岁)和63岁(52~77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改良组和标准组化疗前疼痛患者分别为19例和24例;淋巴结转移分别为10例和19例,内脏转移分别为3例和4例;50例患者均合并骨转移。改良组Gleason评分≤7分者7例,≥8分者13例,未评分者3例;标准组≤7分者7例,≥8分者15例,未评分者5例。两组在疼痛、远处转移和Gleason评分方面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采用Kaplan-Meier法比较两组患者的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无疾病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 free survival,PFS)及常见毒性判断标准(CTCAE-4)≥3级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改良组和标准组中位随访时间分别为11个月(3.4~35.0个月)和14个月(3.4~69.2个月);中位化疗周期分别为4.5个(2~14个)和5.0个(2~10个)。改良组和标准组中位OS分别为18.0个月(6.7~112.0个月)和27.5个月(5.1~76.0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46);中位PFS分别为6.0个月(1.4~15.4个月)和5.2个月(3.0~11.9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22);出现PSA反应者分别为13例和17例(P=0.615);疼痛完全缓解者分别为8例和7例(P=0.927)。改良组与标准组发生3~4级不良事件者分别为3例和14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均无5级不良反应者。主要表现为血液毒性、中性粒细胞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移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 多西他赛 化疗
原文传递
不同初始应力下卸荷煤体氧化特性 被引量:5
2
作者 潘荣锟 陈雷 +3 位作者 余明高 付栋 陈俊杰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2369-2375,共7页
为探讨不同初始应力下卸荷煤体氧化特性,采用程序升温实验、煤岩三轴蠕变实验、压汞实验对易自燃原煤样及其不同初始应力下卸荷煤样进行微观氧化特性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宏观方面,不同初始应力下卸荷煤体比原始煤样更容易氧化,特征温度... 为探讨不同初始应力下卸荷煤体氧化特性,采用程序升温实验、煤岩三轴蠕变实验、压汞实验对易自燃原煤样及其不同初始应力下卸荷煤样进行微观氧化特性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宏观方面,不同初始应力下卸荷煤体比原始煤样更容易氧化,特征温度点下各实验煤样的CO产生量-应变曲线与轴应力-应变曲线具有相似的规律,且煤样氧化能力随初始应力大小变化曲线呈"驼峰状",当初始应力达到15 MPa,煤岩处于塑性变形裂隙扩展阶段,煤样卸荷后与氧气接触能力显著增强;初始应力达到25 MPa,煤岩处于应变软化阶段,煤样卸荷后与氧气接触能力最强,间接增强了煤样的氧化能力。不同初始应力下卸荷煤体的特征温度点均提前于原始煤样,使得发生氧化自燃的时间提前。微观方面,煤体总孔容和孔径分布共同制约着氧化反应进程,初始应力使煤体的孔容积、孔径增大,小孔和微孔是O_2与煤基质氧化反应区域的主要贡献者,小孔、微孔孔容值和比表面积随初始应力的变化趋势与实验煤样氧化能力随初始应力变化趋势相同。根据实验结果,随着煤层埋深增大,地应力增高,采动卸荷后煤体氧化危险程度增大;当煤层赋存地应力随埋深达到临界值后,采动卸荷后煤体氧化危险性程度将会降低;对于同一开采水平,应力相对集中区卸荷后煤体将更易发生氧化自燃,其氧化难易程度与煤体强度、赋存应力存在一定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部开采 初始应力 原煤氧化 特征温度 微观结构
下载PDF
不同漏风条件下卸荷煤体氧化特性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潘荣锟 付栋 +2 位作者 陈雷 贾海林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33-138,共6页
为了掌握不同漏风条件下卸荷煤体氧化特性,以便防治煤自燃火灾,采用程序升温试验研究的方法,对易自燃煤样施加相同初始应力后卸荷,通过逐渐增加风量的手段,对比了耗氧速率、CO浓度、CO产生率随煤温和漏风量的变化规律。结果显示:不同漏... 为了掌握不同漏风条件下卸荷煤体氧化特性,以便防治煤自燃火灾,采用程序升温试验研究的方法,对易自燃煤样施加相同初始应力后卸荷,通过逐渐增加风量的手段,对比了耗氧速率、CO浓度、CO产生率随煤温和漏风量的变化规律。结果显示:不同漏风条件下,卸荷煤体比原始煤样更易于氧化,各煤样氧化能力由大到小的漏风量分别为150、180、120、90、60、210、240 m L/min,且CO浓度和产生率与煤温呈指数关系;煤温一定时,CO浓度和产生率随漏风量的增加先增加后减小,漏风量达到150 m L/min时,CO浓度和变化率最大,煤样氧化能力最强。基于试验结果,将井下漏风量控制在当量流量以外,避免高温点的形成,可有效防治井下煤体自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氧化 煤自燃 卸荷煤体 矿井火灾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