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2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日本教习与京师警务学堂 被引量:26
1
作者 施峥 《近代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31-71,共41页
190 1年创立的京师警务学堂是中国第一所近代警察教育机构 ,也是清末最大的警察教育基地。虽然京师警务学堂聘用了一批日本教习承担大部分的教学和教育行政管理工作 ,并由川岛浪速担任监督 (校长 ) ,但其主权仍掌握在清政府手中。作为... 190 1年创立的京师警务学堂是中国第一所近代警察教育机构 ,也是清末最大的警察教育基地。虽然京师警务学堂聘用了一批日本教习承担大部分的教学和教育行政管理工作 ,并由川岛浪速担任监督 (校长 ) ,但其主权仍掌握在清政府手中。作为中国最早的近代警察教育机构 ,京师警务学堂为清末各地警察学校的创办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模式 ,对中国近代警察教育和警政建设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师警务学堂 警察教育 日本教习 清政府 教育体制
原文传递
教育史学科建设的回顾与前瞻 被引量:25
2
作者 田正平 《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31-37,共7页
教育史是教育科学的基础学科 ,又与历史科学有着紧密的联系。近 1 0年来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人文社会科学的繁荣 ,教育史学科在观念的转变和方法的创新、贴近现实与参与现实意识的增强、研究视野与研究领域的拓展、学科理论建设的探... 教育史是教育科学的基础学科 ,又与历史科学有着紧密的联系。近 1 0年来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人文社会科学的繁荣 ,教育史学科在观念的转变和方法的创新、贴近现实与参与现实意识的增强、研究视野与研究领域的拓展、学科理论建设的探索与加强等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并涌现出一批重要成果 ,同时也面临着种种困难和问题。教育史学科应在深入开展专题性研究、积极进行多学科的交叉型与综合性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史 学科建设 研究方向 研究方法 专题史
原文传递
人的两重性和教育的两重性——康德教育哲学思想探析 被引量:24
3
作者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17-125,共9页
康德的教育哲学思想是其批判哲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康德从物的两重性引申出入的两重性,又从人的两重性引申出教育的两重性;在此基础上,他把教育哲学的重点放在道德领域,将人的自由意志与服从道德律的意志等同起来,强调意志的自律、... 康德的教育哲学思想是其批判哲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康德从物的两重性引申出入的两重性,又从人的两重性引申出教育的两重性;在此基础上,他把教育哲学的重点放在道德领域,将人的自由意志与服从道德律的意志等同起来,强调意志的自律、道德义务感的养成。康德的哲学教育思想对近代西方及中国的教育哲学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即使在今天也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德 教育哲学思想 批判哲学体系
原文传递
中国近代大学学科体系的形成——从“四部之学”到“七科之学”的转型 被引量:25
4
作者 《高等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99-103,共5页
从中国封建社会“四部之学”到近代社会“七科之学”的转型 ,是中国传统学术形态向现代学术形态转型的一个重要标志 ,也是中国近代大学学科体系形成的一个重要标志。本文结合晚清“西学东渐”及教育改革的时代背景 ,着重探讨了从“四部... 从中国封建社会“四部之学”到近代社会“七科之学”的转型 ,是中国传统学术形态向现代学术形态转型的一个重要标志 ,也是中国近代大学学科体系形成的一个重要标志。本文结合晚清“西学东渐”及教育改革的时代背景 ,着重探讨了从“四部之学”到“七科之学”转型的进程及特点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近代大学 学科体系 “四部之学” “七科之学” 高等教育史
原文传递
杨贤江的“全人生指导”思想——“人的全面发展”教育思想本土化的范例 被引量:18
5
作者 陈家顺 《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19-23,共5页
杨贤江“全人生指导”思想是近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教育思想本土化的范例。它是以马克思主义哲学及其“人的全面发展”教育思想为理论基础,同时吸收康德的“完人”教育思想和小原国芳的“全人教育”思想的合理因素,并结合... 杨贤江“全人生指导”思想是近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教育思想本土化的范例。它是以马克思主义哲学及其“人的全面发展”教育思想为理论基础,同时吸收康德的“完人”教育思想和小原国芳的“全人教育”思想的合理因素,并结合当时中国的国情,针对教育的现状而提出的。考察“全人生指导”思想的理论来源、形成过程及主要特征,有助于在新的时代环境中将这份宝贵的历史遗产转化为当前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思想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贤江 近代中国 人的全面发展 教育思想 全人生指导
原文传递
中国近代高等警察教育综论 被引量:15
6
作者 施峥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7年第1期120-129,共10页
中国近代高等警察教育产生于20世纪初,大致经历了清末民初、北京警官高等学校、南京中央警官学校等三个发展阶段。作为中国近代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近代高等警察教育在最初模仿和照搬日本、欧美的办学经验之后,逐步摸索出... 中国近代高等警察教育产生于20世纪初,大致经历了清末民初、北京警官高等学校、南京中央警官学校等三个发展阶段。作为中国近代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近代高等警察教育在最初模仿和照搬日本、欧美的办学经验之后,逐步摸索出一条结合中国国情的多元化借鉴的发展道路,形成了受到历届政府高度重视的强调警察专业化建设和军事化管理的办学模式,对中国近代警政建设起到了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近代 高等警察教育
下载PDF
论中国教育近代化起步阶段的成就、特点与问题 被引量:8
7
作者 田正平 《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0期62-69,共8页
从1862年京师同文馆创办至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失败的30余年,是中国教育近代化的起步阶段。中国教育的近代化,是在资本主义列强侵略步步紧逼的国际环境下起步的。距1856年至1860年的第二次鸦片战争仅仅10年左右,... 从1862年京师同文馆创办至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失败的30余年,是中国教育近代化的起步阶段。中国教育的近代化,是在资本主义列强侵略步步紧逼的国际环境下起步的。距1856年至1860年的第二次鸦片战争仅仅10年左右,发生了1871年俄国侵占伊犁和1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近代化 京师同文馆 中国教育 新式教育 毕业生 新式学堂 福建船政学堂 起步阶段 李鸿章 清政府
原文传递
康德与西方大学教育学讲座的开设 被引量:15
8
作者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74-81,96,共9页
康德是德国近代哲学家和教育思想家,也是西方大学教育学讲座的创始人之一。他在母校柯尼斯堡大学多次主讲教育学,并通过大学讲座来阐发自己的教育思想和学说,对西方大学教育学研究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本文利用笔者多年留学海外所... 康德是德国近代哲学家和教育思想家,也是西方大学教育学讲座的创始人之一。他在母校柯尼斯堡大学多次主讲教育学,并通过大学讲座来阐发自己的教育思想和学说,对西方大学教育学研究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本文利用笔者多年留学海外所收集到的重要史料,并主要参考欧美及日本学者的相关研究成果,结合近代德国教育改革及大学发展的历史背景,着重考察康德在柯尼斯堡大学开设教育学讲座的有关情况及其影响,以期为我国西方教育史及教育学史的研究提供若干有益的素材,并藉以促进我国学界对西方近代大学开设教育学讲座及从事教育学研究的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德 西方大学 教育学讲座 教育思想 师资培养
下载PDF
中国近代教育家群体特征综论 被引量:11
9
作者 田正平 《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1期47-52,共6页
关键词 人才观 近代教育家 群体特征 教育家群体 张之洞 梁启超 冯桂芬 李鸿章 曾国藩 中国近代
原文传递
王国维与赫尔巴特教育学说的导入 被引量:11
10
作者 叶志坚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76-82,共7页
王国维 (1877— 192 7)是近代中国导入西方学术思想及研究方法的代表人物之一。2 0世纪初 ,他创办中国近代最早的教育期刊《教育世界》 ,在广泛介绍日本、欧美教育制度以及西方教育科学及其各分支学科的基础上 ,比较系统地导入了赫尔巴... 王国维 (1877— 192 7)是近代中国导入西方学术思想及研究方法的代表人物之一。2 0世纪初 ,他创办中国近代最早的教育期刊《教育世界》 ,在广泛介绍日本、欧美教育制度以及西方教育科学及其各分支学科的基础上 ,比较系统地导入了赫尔巴特的教育学说及其理论基础———以康德伦理道德思想为核心的西方近代伦理学和心理学 ,对中国近代教育理论的构建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及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国维 《教育世界》 赫尔巴特教育学说
下载PDF
花之安《德国学校论略》初探 被引量:13
11
作者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87-95,共9页
德国传教士花之安所著《德国学校论略》是鸦片战争后比较系统地论述西方近代教育制度的开山之作。它全面地介绍了德国普通教育和专门教育,其中以其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为中轴,然后围绕这一中轴又分别介绍了各类中等技术学校及... 德国传教士花之安所著《德国学校论略》是鸦片战争后比较系统地论述西方近代教育制度的开山之作。它全面地介绍了德国普通教育和专门教育,其中以其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为中轴,然后围绕这一中轴又分别介绍了各类中等技术学校及高等专门学校。由此,西方近代三级学校教育体制、普及义务教育的概况以及高等教育发展的现状等始被导入中国,在晚清知识阶层中广为传布,并成为戊戌变法时期康有为提出“远法德国,近采日本”的教育改革方针的文献依据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之安 《德国学校论略》 西方 近代教育
下载PDF
教育交流与教育现代化 被引量:11
12
作者 田正平 《社会科学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39-149,共11页
一部世界教育史 ,就是一部各民族教育相互交流史。本文回顾了近代以来欧美及中外教育交流的历史轨迹 ,揭示了教育交流对推动教育现代化所产生的巨大影响和重要意义 。
关键词 教育交流 教育现代化 世界教育史 民族教育 交流史
原文传递
近代教会大学教育学科的建立与发展 被引量:10
13
作者 项建英 《高等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84-89,共6页
教会大学是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育学科在建立与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自身的特色。教会大学的师资从最初由牧师兼职发展到教育专业教师;课程设置趋于实用化、本土化,逐渐从理论走向实践,从课堂走向社会;教学方法强调多样... 教会大学是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育学科在建立与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自身的特色。教会大学的师资从最初由牧师兼职发展到教育专业教师;课程设置趋于实用化、本土化,逐渐从理论走向实践,从课堂走向社会;教学方法强调多样化、科学化,积极开展教学实习和教育测量;培养人才注重博专结合等,均开风气之先,促进了中国教育学科的发展,并对中国教育现代化产生了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代 教会大学 教育学科
原文传递
王国维与西方教育学理论的导入 被引量:8
14
作者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0年第6期41-49,共9页
王国维是近代中国导入西方学术思想及研究方法的代表人物之一。本文着重探讨王国维对西方近代教育学理论的导入及其主要特征 ,进而试图从一个侧面展示伴随着“西学东渐”的潮流西方教育学理论的导入对中国近代教育学的创立所具有的意义... 王国维是近代中国导入西方学术思想及研究方法的代表人物之一。本文着重探讨王国维对西方近代教育学理论的导入及其主要特征 ,进而试图从一个侧面展示伴随着“西学东渐”的潮流西方教育学理论的导入对中国近代教育学的创立所具有的意义及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国维 赫尔巴特教育家 西方美育思想 教育理论
下载PDF
血清IL-6、hs-CRP及PCT水平检测在重症手足口病合并细菌性脑炎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13
15
作者 刘慧敏 《世界临床药物》 CAS 2016年第8期535-538,共4页
目的比较血清白介素-6(IL-6)、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及降钙素原(PCT)在重症手足口病合并细菌性脑炎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于本院就诊的110例重症手足口病合并脑炎患儿的临床资料,并按照最终出院诊断结果,... 目的比较血清白介素-6(IL-6)、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及降钙素原(PCT)在重症手足口病合并细菌性脑炎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于本院就诊的110例重症手足口病合并脑炎患儿的临床资料,并按照最终出院诊断结果,分为重症手足口病合并细菌性脑炎组(A组,n=32)和重症手足口病合并病毒性脑炎组(B组,n=78)。检测两组患儿血清IL-6、hs-CRP及PCT水平,通过ROC分析法评估上述三项指标对疾病的诊断效能。结果 A组患儿血清IL-6、hs-CRP及PCT水平均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T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23,显著大于IL-6(0.801)及hs-CRP(0.794),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PCT检测诊断重症手足口病合并细菌性脑炎的临床诊断效能优于IL-6和hs-CRP,其是早期鉴别手足口病患儿是否合并细菌感染的敏感和可靠指标,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介素-6(IL-6) 高敏C-反应蛋白(hs-CRP) 降钙素原(PCT) 重症手足口病 细菌性脑炎
原文传递
近代高等师范学校教育学科的建立与发展——以北高师和南高师为中心 被引量:10
16
作者 项建英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69-75,共7页
民国初期,近代高等师范学校成为我国教育学科建立与发展的中心。尤其是北京高等师范学校和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形成了以归国留学生为主体的教师群体,在教育学科建设的学术化、教学内容与方法的科学化以及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等方面建树良多... 民国初期,近代高等师范学校成为我国教育学科建立与发展的中心。尤其是北京高等师范学校和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形成了以归国留学生为主体的教师群体,在教育学科建设的学术化、教学内容与方法的科学化以及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等方面建树良多,从而对加速中国教育学科现代化的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代中国 高等师范学校 教育学科
下载PDF
商务印书馆“大学丛书”与近代中国大学教材建设 被引量:11
17
作者 吴涛 《高等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72-80,共9页
近代中国按现代大学学科体系大规模编印出版大学教材始于商务印书馆"大学丛书"。"大学丛书"的编印出版有力地促进了近代中国大学教材的建设,推动了近代中国学术事业的发展,而且商务印书馆通过编印出版"大学丛... 近代中国按现代大学学科体系大规模编印出版大学教材始于商务印书馆"大学丛书"。"大学丛书"的编印出版有力地促进了近代中国大学教材的建设,推动了近代中国学术事业的发展,而且商务印书馆通过编印出版"大学丛书"首创大学教材联合编审的方式及机制,对近代中国大学教材的建设和发展产生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考察商务印书馆"大学丛书"的编印出版及其意义影响,将有助于学界进一步了解和把握近代中国大学教材建设和发展的历史进程,为当今我国大学教材的改革和创新提供有益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代中国 大学教材 商务印书馆 大学丛书
原文传递
科教兴国的强音:斯宾塞教育思想在近代中国 被引量:10
18
作者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88-96,共9页
19世纪后半叶至20世纪前半叶,伴随着进化论的导入与传播,斯宾塞的教育思想传入近代中国,颜永京、严复、任鸿隽等人始而翻译斯宾塞的著作,继而在导入斯宾塞教育思想的基础上努力将之转化为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思想资源,遂演变为近代中... 19世纪后半叶至20世纪前半叶,伴随着进化论的导入与传播,斯宾塞的教育思想传入近代中国,颜永京、严复、任鸿隽等人始而翻译斯宾塞的著作,继而在导入斯宾塞教育思想的基础上努力将之转化为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思想资源,遂演变为近代中国科教兴国的时代强音,对中国教育现代化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斯宾塞 进化论 教育思想 近代中国
下载PDF
20世纪美国综合性大学教育学科的发展——以哥伦比亚大学和芝加哥大学为考察中心 被引量:10
19
作者 孙岩 《现代大学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30-39,113,共10页
从19世纪后半叶至20世纪,以哥伦比亚大学和芝加哥大学为代表的美国综合性大学对教育学科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哥大师范学院和芝大教育学院主要通过教育学术研究、教师教育专业建设和社会问题解决等多种路径有力地推动了教育学科的发... 从19世纪后半叶至20世纪,以哥伦比亚大学和芝加哥大学为代表的美国综合性大学对教育学科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哥大师范学院和芝大教育学院主要通过教育学术研究、教师教育专业建设和社会问题解决等多种路径有力地推动了教育学科的发展,但由于主、客观等多种原因,两所大学在教育学科的定位、教育学科建设的举措上表现出明显的差异,并最终导致两所大学教育学科发展的不同结局。对此进行分析和比较,将有助于学界更深入地了解和把握美国综合性大学教育学科发展的历程及其经验教训,也可为当今我国综合性大学教育学科的改革和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综合性大学 教育学科 哥伦比亚大学 芝加哥大学 发展路径
下载PDF
教育史学科建设六人谈 被引量:10
20
作者 张斌贤 杜成宪 +3 位作者 周洪宇 陈露茜 周采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3,共3页
学科重建一直是教育史学界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近几十年来,几代学人殚精竭虑,不断探索,形成了可观的研究成果,推动了教育史研究的不断发展。尽管如此,教育史学科发展仍然面临着重重困难和挑战,仍需同仁付出艰苦的努力。《华东师范大学... 学科重建一直是教育史学界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近几十年来,几代学人殚精竭虑,不断探索,形成了可观的研究成果,推动了教育史研究的不断发展。尽管如此,教育史学科发展仍然面临着重重困难和挑战,仍需同仁付出艰苦的努力。《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历来重视教育史学科的发展,此次策划笔谈,开辟专栏,为思想交流提供平台,是希望以此为契机,促进对学科重建问题更为广泛和深入的探讨,推动教育史学科的自我更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史 学科建设 学术研究 本体论 价值论 方法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