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5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胸腔镜辅助微创二尖瓣置换术 被引量:49
1
作者 陈海生 肖明 +5 位作者 程云阁 钟焕清 黄志辉 谢翠贤 何勇 程国栋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72-74,共3页
目的 总结2 8例胸腔镜辅助微创二尖瓣置换(MVR)术的经验。方法 右侧胸壁小切口(4~5cm) +两孔(胸腔镜、升主动脉阻闭钳入孔)。股动脉、静脉插管建立体外循环,特制的长阻闭钳阻闭升主动脉,冷血心脏停跳液顺行灌注保护心肌。结果 本组... 目的 总结2 8例胸腔镜辅助微创二尖瓣置换(MVR)术的经验。方法 右侧胸壁小切口(4~5cm) +两孔(胸腔镜、升主动脉阻闭钳入孔)。股动脉、静脉插管建立体外循环,特制的长阻闭钳阻闭升主动脉,冷血心脏停跳液顺行灌注保护心肌。结果 本组(胸腔镜组)无死亡。与同期一组(常规组) 33例正中开胸法MVR相比,体外循环82~14 6 (96±38)min对80~132 (92±31)min ,升主动脉阻闭37~76 (47±18)min对34~72 (45±13)min ,术后呼吸机辅助8 6~14 8(10. 2±3.1)h对8.3~15. 9(11.3±3.4 )h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 5 ) ;而术后胸液引流量明显减少,5 0~2 30 (72±2 8)ml对70~4 6 0 (10.8±4 .2 )ml,术后住院时间明显缩短,8~12 (10.1±2 . 2 )d对10~2 8(15. 6±4 . 2 )d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 5 )。结论 胸腔镜辅助微创二尖瓣置换术较正中开胸法MVR创伤小、出血少、住院时间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尖瓣置换术 胸腔镜辅助 微创 升主动脉 术后住院时间 体外循环 胸壁小切口 心脏停跳液 术后呼吸机 静脉插管 保护心肌 顺行灌注 MVR 统计学 股动脉 无死亡 引流量 开胸
原文传递
中国心脏瓣膜术后多中心低强度抗凝治疗注册登记及随访研究 被引量:45
2
作者 董力 石应康 +63 位作者 许建屏 张尔永 刘金成 李亚雄 倪一鸣 杨谦 韩涛 付博 陈进 任莉 魏蜀亮 陈灏 柳克祥 于风旭 刘建实 肖明 吴树明 张凯伦 黄焕雷 蒋树林 乔晨辉 王春生 徐志云 周新民 王东进 倪立新 肖颖彬 姜胜利 张桂敏 梁贵友 杨思远 伯平 钟前进 张进宝 张希 朱亚彬 滕晓 朱鹏 黄烽 肖亦敏 曹广庆 田海 夏利民 陆方林 刘寅强 刘达兴 徐航 袁烨 李明 常超 邬晓臣 许哲 郭平 白阳静 薛卫斌 蒋小英 那竹惠 曾秋芸 蔡红 王亚莉 熊锐 金素 郑晓梅 吴丹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9期1489-1494,共6页
目的研究我国不同于西方国家的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抗凝治疗强度、方法及监测指标。方法采用多中心、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分析2011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期间,“中国人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抗凝治疗数据库”中注册登记的全国35家医院25... 目的研究我国不同于西方国家的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抗凝治疗强度、方法及监测指标。方法采用多中心、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分析2011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期间,“中国人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抗凝治疗数据库”中注册登记的全国35家医院25773例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住院期间抗凝治疗数据,并就其临床流行病学特征与西方人群[美国胸科医师学会成人心外科数据库(STS—ACSD),美国胸科医师学会(ACCP)抗凝治疗指南]进行比较。随访11家医院20519例术后患者(研究终点2年),探讨适合中国人的抗凝治疗强度及方法。结果25773例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年龄(48.6±11.2)岁,女性占56.7%(14613/25773);风湿性心脏病为主要病因(87.5%,22551/25773),二尖瓣狭窄是最主要病变(56.2%,14484/25773);术前40.9%的患者合并心房纤颤(房颤),同期射频消融手术(Maze)者占9.2%;二尖瓣置换是最主要的手术方式(47.4%),使用机械瓣膜占94.8%;35家医院(100%)均使用国际标准比值(INR)作为抗凝监测指标,31家医院(88.6%)INR目标值1.5—2.5。住院期间100069例次INR的实测均值为1.84±0.53,其中89.2%在1.5—2.5,华法林平均剂量(2.82±0.93)mg/d;瓣膜术后早期抗凝治疗的主要方法:首次服用华法林在术后48h内占88.5%,维持量给药法占79.4%,不需其他抗凝药桥接治疗占84.6%;术后住院期间抗凝并发症发生率低:严重出血率0.02%,血栓形成及栓塞率均为0.05%,无抗凝相关死亡。共18974例获随访(9493例随访满2年),随访率92.47%,随访总量30012人年,失访1545例(7.53%)。总抗凝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分别为0.67/100人年(202例次)和0.15/100人年(47例),严重出血发生率及病死率分别为0.25/100人年(76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瓣膜假体植入 低强度抗凝治疗 多中心研究 随访研究
原文传递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与体外循环 被引量:19
3
作者 侯晓彬 肖明 《中国体外循环杂志》 2004年第2期119-121,共3页
关键词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体外循环 心内直视手术 CPB SIRS 机械刺激 手术创伤 心脏手术 休克 控制性
下载PDF
700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临床回顾 被引量:26
4
作者 胡盛寿 郭加强 +6 位作者 朱晓东 肖明 吴清玉 吴学军 张怀军 孙晓刚 王小启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5期286-288,共3页
作者对阜外医院700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患者的临床资料和手术结果,按时间分A、B两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合并糖尿病、高血脂症、心功能Ⅲ~Ⅳ级、左主干病变、广泛三支病变等在患者中所占比例近三年有显著的增高... 作者对阜外医院700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患者的临床资料和手术结果,按时间分A、B两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合并糖尿病、高血脂症、心功能Ⅲ~Ⅳ级、左主干病变、广泛三支病变等在患者中所占比例近三年有显著的增高(P<0.05);合并高血压病(41.3%)、陈旧性心肌梗塞(65.0%)、有左室室壁瘤(24.3%)、术后需使用IABP(9.4%)发生率高,但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心肌保护方法的改进、冠状动脉充分再血管化技术的提高和内乳动脉的广泛采用,使术后早期死亡率(B组9.6%,A组2.7%)及围术期心梗发生率(B组9.0%、A组3.2%,P<0.005)明显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分流术 预后
原文传递
保留后瓣及瓣下结构的二尖瓣置换术临床分析 被引量:25
5
作者 肖巍 张健群 +2 位作者 肖明 孔晴宇 迟立群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CAS 2012年第3期240-243,共4页
目的总结保留二尖瓣后瓣及瓣下结构二尖瓣置换术(MVR)的经验,评价其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北京安贞医院2006年1月至2011年3月行MVR患者1 035例的临床资料,其中男562例,女473例;年龄37~78(53.84±13.13)岁。风湿性... 目的总结保留二尖瓣后瓣及瓣下结构二尖瓣置换术(MVR)的经验,评价其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北京安贞医院2006年1月至2011年3月行MVR患者1 035例的临床资料,其中男562例,女473例;年龄37~78(53.84±13.13)岁。风湿性心脏瓣膜病712例,退行性瓣膜病323例;二尖瓣狭窄为主389例,二尖瓣关闭不全为主646例;均排除冠状动脉疾病。不保留后瓣及瓣下结构的MVR(不保留组)457例,保留后瓣及瓣下结构的MVR(保留组)578例,两组患者术前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后并发症、死亡率,以及左心室大小与功能。结果不保留组与保留组患者的死亡率(2.63%vs.1.21%,P=0.091)及并发症发生率(8.53%vs.7.44%,P=0.51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不保留组左心室破裂发生率高于保留组(1.09%vs.0.00%,P=0.012);术后6个月心脏超声心动图提示左心室舒张期末内径(LVEDD)较术前缩小,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均较术前提高,保留组中二尖瓣关闭不全为主患者的LVEF优于不保留组(56.00%±3.47%vs.53.00%±3.13%,P=0.000),两组二尖瓣狭窄为主的患者中LVEF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7.00%±5.58%vs.56.00%±4.79%,P=0.066)。结论保留二尖瓣后瓣及瓣下结构的MVR安全有效,可以减少术后左心室破裂的发生并改善术后心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尖瓣置换术 保留后瓣 左心室破裂 二尖瓣狭窄 二尖瓣关闭不全
原文传递
电视胸腔镜心脏外科发展现状 被引量:18
6
作者 肖明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4年第5期356-357,共2页
关键词 电视胸腔镜 心脏外科 胸腔镜手术 室间隔缺损修补术 瓣膜修复术
下载PDF
70岁以上老年人体外循环心脏手术术后并发症分析 被引量:18
7
作者 侯晓彬 肖明 刘沙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35-37,共3页
目的探讨70岁以上老年人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后严重并发症的高危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4例70岁以上老年患者接受体外循环心脏手术的一般情况、并存疾病、围术期情况及转归等临床资料。结果术后30 d内早期死亡13例,病死率6.4%;术后出... 目的探讨70岁以上老年人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后严重并发症的高危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4例70岁以上老年患者接受体外循环心脏手术的一般情况、并存疾病、围术期情况及转归等临床资料。结果术后30 d内早期死亡13例,病死率6.4%;术后出现严重并发症40例,发生率19.6%,明显高于同期非老年体外循环心脏手术患者的4.7%(P<0.01);回归分析显示,年龄≥70岁、主动脉阻断时间和体外循环转流时间是影响术后早期疗效的高危因素;急诊手术、并存高血压、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和脑血管疾病、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和范围是影响手术预后的危险因素。结论70岁以上老年人体外循环心脏手术严重并发症发生率高,预后较差。术前积极治疗并存的慢性疾病,术中尽量减少主动脉阻断时间和体外循环转流时间或许可以提高老年人体外循环心脏手术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循环 手术后并发症 心脏病
原文传递
完全胸腔镜下二尖瓣手术272例 被引量:19
8
作者 程云阁 肖明 +1 位作者 贾宝成 陈怀东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98-199,211,共3页
目的总结胸壁3孔完全胸腔镜下二尖瓣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2004年5月至2011年10月272例行完全胸腔镜下二尖瓣手术,统计分析其病例选择、术中资料和术后随访资料。结果全组手术2.1~3.9h,平均(3.0±1.2)h;体外循环76~158mi... 目的总结胸壁3孔完全胸腔镜下二尖瓣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2004年5月至2011年10月272例行完全胸腔镜下二尖瓣手术,统计分析其病例选择、术中资料和术后随访资料。结果全组手术2.1~3.9h,平均(3.0±1.2)h;体外循环76~158min,平均(98±22)min;升主动脉阻断38~78min,平均(52±13)min。术后呼吸机辅助5.8~34.5h,平均(11.2±3.6)h;住监护室14—67h,平均(28.2±7.6)h;术后胸液引流量20~1200ml,平均(370±80)ml。术后死亡1例。余者术后住院7~18天,平均(10.2±2.1)天。术后并发症14例。结论胸壁3孔完全胸腔镜下二尖瓣手术创伤小、出血少、住院时间短、美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腔镜检查 二尖瓣 心脏瓣膜假体植入 二尖瓣成形术
原文传递
同期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及心瓣膜置换术80例 被引量:16
9
作者 段亮 肖明 +3 位作者 袁忠祥 杨迪成 胡振雷 王利民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CAS 2007年第3期169-172,共4页
目的总结80例同期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心瓣膜置换术患者的临床经验,分析手术死亡的危险因素,提高手术的成功率。方法1997年5月至2006年3月,共行CABG+心瓣膜置换术80例,共移植血管159支,平均每例移植血管1.99支。同期行二尖瓣置... 目的总结80例同期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心瓣膜置换术患者的临床经验,分析手术死亡的危险因素,提高手术的成功率。方法1997年5月至2006年3月,共行CABG+心瓣膜置换术80例,共移植血管159支,平均每例移植血管1.99支。同期行二尖瓣置换术49例,主动脉瓣置换术18例,双瓣膜置换术13例(置换机械瓣68例、生物瓣12例)。结果术后住院时间19.2±13.4d。术后早期死亡10例(12.5%,10/80),主要死亡原因:低心排血量、急性肾功能衰竭、神经系统并发症、心室颤动、心脏骤停等。相关危险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术前有心肌梗死史、心功能差、心胸比率大、射血分数低与早期死亡有关(P<0.05)。术后发生并发症包括内出血、严重室性心律失常、神经系统并发症、切口感染等,经相应的治疗均痊愈。随访58例(82.86%),随访时间6~60个月,心绞痛和心力衰竭症状、体征均明显改善,80%的患者术后6个月恢复正常生活;远期死亡2例(脑梗死、肺部感染)。结论CABG联合心瓣膜置换术是治疗冠心病合并心瓣膜病变的有效方法,术前积极改善心功能、术中加强心肌保护、缩短手术和心肌缺血时间以及完全的心肌再血管化能有效地提高手术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心瓣膜置换术 死亡率 危险因素
下载PDF
微创心脏瓣膜外科的现状与未来 被引量:17
10
作者 肖明 程云阁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0年第2期99-100,共2页
关键词 微创心脏瓣膜外科 SURGERY 微创心脏外科 心脏瓣膜手术 手术创伤 住院时间 医疗费用
下载PDF
保留二尖瓣后瓣叶及瓣下结构的二尖瓣置换术的临床经验 被引量:15
11
作者 焦国庆 肖明 +4 位作者 林雷 叶一舟 袁忠祥 卢成宝 吕志前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391-393,共3页
目的总结保留二尖瓣后瓣叶及瓣下结构的二尖瓣置换术的临床经验和治疗效果。方法自1997年10月—2006年3月完成保留二尖瓣后瓣叶及瓣下结构的二尖瓣置换术1050例,男487例,女563例,其中合并风湿性心脏瓣膜病753例,严重冠状动脉性心脏病52... 目的总结保留二尖瓣后瓣叶及瓣下结构的二尖瓣置换术的临床经验和治疗效果。方法自1997年10月—2006年3月完成保留二尖瓣后瓣叶及瓣下结构的二尖瓣置换术1050例,男487例,女563例,其中合并风湿性心脏瓣膜病753例,严重冠状动脉性心脏病52例。结果术后早期病死率为3.43%,并发症发生率为5.05%。术后3个月心脏超声检查显示左心室舒张末期直径(LVDD)、左心室收缩末期直径(LVSD)改善最为明显,LVDD、LVSD分别减小(3.57±1.32)%和(2.82±0.82)%;术后6个月分别减小(2.77±0.84)%和(2.35±0.74)%;术后12个月分别减小(1.51±0.64)%和(0.93±0.61)%。结论保留二尖瓣后瓣叶及瓣下结构二尖瓣置换术适用于大部分二尖瓣病变,可减少左心室破裂的危险,改善术后心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尖瓣置换术 心脏外科 二尖瓣狭窄
下载PDF
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血流动力学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0
12
作者 杨迪成 肖明 卢成宝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6年第6期524-525,529,共3页
目的:制备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观察血流动力学变化及其与心肌酶谱、心电图变化的关系,探讨在该模型上研究血流动力学的可行性。方法:20只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心肌缺血-再灌注组和假手术组。结扎或旷置冠状动脉左前降支(LAD)后,置测... 目的:制备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观察血流动力学变化及其与心肌酶谱、心电图变化的关系,探讨在该模型上研究血流动力学的可行性。方法:20只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心肌缺血-再灌注组和假手术组。结扎或旷置冠状动脉左前降支(LAD)后,置测压管于左心室,生理记录仪记录左心室压变化率、左心室压峰值(LVSP)等,心电图仪记录ST段变化,实验末取血测定心肌酶谱值作对比研究。结果:缺血-再灌注组较假手术组左心室压变化率减少,左心室压峰值下降,心电图ST段抬高,心肌酶谱值升高。结论:以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进行血流动力学研究是可行和稳定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心肌 缺血-再灌注损伤 血流动力学
下载PDF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重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被引量:13
13
作者 薛松 肖明 +4 位作者 胡振雷 袁忠祥 吕志前 叶一舟 施盛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4年第5期363-365,共3页
目的探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重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的可行性。方法回顾分析2002年1月~12月37例重症冠心病的临床资料。均采用全麻,胸骨正中切口,游离左乳内动脉及大隐静脉。心脏稳定器局部固定心肌,显露... 目的探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重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的可行性。方法回顾分析2002年1月~12月37例重症冠心病的临床资料。均采用全麻,胸骨正中切口,游离左乳内动脉及大隐静脉。心脏稳定器局部固定心肌,显露目标冠状动脉,切开后置入冠状动脉内血液分流器。一般先做左乳内动脉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的吻合,其余血管桥先做桥血管与主动脉的近心端吻合,然后再做桥血管与冠状动脉的吻合。结果全组病例均在非体外循环下完成手术,搭桥1~6支,(32±05)支。术后10d死亡1例,其余36例未发生围术期心肌梗死,无呼吸功能不全、肾功能不全、脑血管意外等严重并发症。结论在成熟的手术技术和严格的围手术期管理的条件下,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重症冠心病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非体外循环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下载PDF
大孔隙非限制性血管外支架抑制移植静脉内膜增生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9
14
作者 段亮 肖明 +3 位作者 游庆军 王文祖 杨迪成 王芳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CAS 2007年第5期358-362,共5页
目的探讨大孔隙非限制性聚对二氧环己酮血管外支架抑制移植静脉内膜增生的实验效果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建立兔自体颈外静脉移植至颈总动脉动物模型,48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对照组(单纯静脉移植,n=24)和实验组(静脉移植+血管外支架,n=24... 目的探讨大孔隙非限制性聚对二氧环己酮血管外支架抑制移植静脉内膜增生的实验效果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建立兔自体颈外静脉移植至颈总动脉动物模型,48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对照组(单纯静脉移植,n=24)和实验组(静脉移植+血管外支架,n=24)。于术后4周、12周分别取出移植静脉,行病理学检查测量内膜、中膜的厚度和面积,对增殖细胞核抗原行免疫组织化学检查计算细胞增殖率。结果48只兔无手术和术后死亡,移植血管全部通畅。实验组血管外支架与移植静脉壁之间形成富含毛细血管的"新生外膜"。术后4周和12周实验组管腔面积大于对照组,而中膜面积、内膜面积、中膜厚度和内膜厚度均小于对照组(P<0.05)。术后4周实验组细胞增殖率(22%±11%)低于对照组(37%±15%,P<0.05);术后12周实验组和对照组细胞增殖率均较术后4周降低,而实验组细胞增殖率(8%±5%)低于对照组(16%±9%,P<0.05)。结论大孔隙非限制性聚对二氧环己酮血管外支架通过刺激外膜滋养血管生成、改善静脉壁缺血和缺氧、减小移植静脉壁的轴向应力,而达到减轻内膜和中膜增生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植静脉 内膜增生 外支架 聚对二氧环己酮
下载PDF
不同方式二尖瓣置换术的临床比较 被引量:10
15
作者 贾宝成 程云阁 +3 位作者 肖明 张建卿 陈明宝 卢伟 《医学研究杂志》 2011年第8期55-56,共2页
目的通过正中开胸、右胸前外侧切口、全胸腔镜下二尖瓣置换术的临床对比,研究不同方式二尖瓣置换术的优缺点。方法选取2007年7月~2009年10月二尖瓣置换术患者144例,根据手术切口的不同,分为正中开胸组、右胸切12I组、胸腔镜组,比... 目的通过正中开胸、右胸前外侧切口、全胸腔镜下二尖瓣置换术的临床对比,研究不同方式二尖瓣置换术的优缺点。方法选取2007年7月~2009年10月二尖瓣置换术患者144例,根据手术切口的不同,分为正中开胸组、右胸切12I组、胸腔镜组,比较不同组间住院相关时间、手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体外循环时间及引流量等。结果主动脉阻断时间、体外循环时间、胸管引流量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而在手术时间、住ICU时间、住院时间和呼吸机辅助时间方面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右胸前外侧切口、全胸腔镜下二尖瓣置换术与传统正中开胸手术比较各具优缺点,同样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胸腔镜手术 二尖瓣置换术
下载PDF
冠状动脉搭桥术后心房颤动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8
16
作者 叶一舟 王利民 +2 位作者 施盛 薛松 肖明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04年第8期627-629,共3页
目的分析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后心房颤动(AF)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421例CABG患者的病例,将其分为AF组与非AF组,比较二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筛选高危因素。结果CABG后AF的发生率为36.1%,AF组高年龄(≥60岁)、左房内径增... 目的分析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后心房颤动(AF)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421例CABG患者的病例,将其分为AF组与非AF组,比较二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筛选高危因素。结果CABG后AF的发生率为36.1%,AF组高年龄(≥60岁)、左房内径增大(≥40mm)、低EF值(≤40%)、搭桥支数多(≥3支)、同期瓣膜置换术的比例明显高于非A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相关分析提示,年龄、左房内径、搭桥支数分别与AF有高度的相关性。结论高龄、左房扩大、搭桥支数是CABG后发生AF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心房颤动 危险因素
下载PDF
1003例瓣膜置换手术围手术期处理 被引量:9
17
作者 刘健 袁忠祥 肖明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5-17,共3页
目的总结1003例心脏瓣膜置换手术病例临床特点及围手术期处理经验。方法手术在体外循环中度低温下进行,其中单纯二尖瓣置换术(MVR)555例,主动脉瓣及二尖瓣置换术(BVR)273例,主动脉瓣置换术(AVR)139例,三尖瓣置换术(TVR)26... 目的总结1003例心脏瓣膜置换手术病例临床特点及围手术期处理经验。方法手术在体外循环中度低温下进行,其中单纯二尖瓣置换术(MVR)555例,主动脉瓣及二尖瓣置换术(BVR)273例,主动脉瓣置换术(AVR)139例,三尖瓣置换术(TVR)26例,三瓣置换术10例。全组病人按≤40岁、41—59岁、≥60岁分为3组,分别为152、572、279例。结果975例(97.2%)恢复出院,死亡28例(2.8%)。3组死亡率分别为3.3%,1.7%,4.7%。死因分别为呼吸循环衰竭11例、多脏器功能衰竭10例、室性心律失常5例、肾功能衰竭2例。发生各种并发症74例次。结论瓣膜置换术是治疗瓣膜病变的有效手段,选择适当的手术时机,改进和完善体外循环技术,加强术中心肌保护,不断改进和提高手术技巧,尽量保留瓣下结构的二尖瓣置换术,能减少瓣膜置换术的手术风险,提高手术疗效。主动脉瓣置换时应尽量去除钙化的瓣叶,置入大一号的瓣膜,减少跨瓣压差,有利于左室重构。术中应常规探查三尖瓣,对瓣环明显扩大的病人予以三尖瓣成形术。心脏大的病人尤应注意围术期电解质的变化,防止发生恶性心律失常。生物瓣的术后抗凝较机械瓣方便,并发症也少,应提高生物瓣的应用比例。围手术期处理得当,可减少术后并发症及降低病死率,老年病人术前合并症多、病情重,应加强围手术期监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瓣膜疾病 心脏瓣膜假体植入 围手术期医护
原文传递
胸腔镜主动脉瓣和二尖瓣双瓣膜置换术的动物实验研究及临床应用 被引量:7
18
作者 王强 肖明 +2 位作者 袁忠祥 卢成宝 吕志前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6年第11期845-846,共2页
目的探讨胸腔镜下二尖瓣和主动脉瓣双瓣膜置换术的可行性。方法实验动物组(16只犬)和临床组(1例临床病例)股动脉、股静脉插管建立体外循环。右胸壁做一个4~5cm小切口和2个1.5cm小孔,用自行设计的腔静脉阻断器阻断上下腔静脉,升... 目的探讨胸腔镜下二尖瓣和主动脉瓣双瓣膜置换术的可行性。方法实验动物组(16只犬)和临床组(1例临床病例)股动脉、股静脉插管建立体外循环。右胸壁做一个4~5cm小切口和2个1.5cm小孔,用自行设计的腔静脉阻断器阻断上下腔静脉,升主动脉插冷灌针灌注停跳液保护心肌。间断缝合人工机械二尖瓣膜和主动脉瓣膜。结果实验动物组:体外循环时间104~196min,(143.2±46,5)min;升主动脉阻闭时间58—128min,(82.4±26.1)min。术后取出心脏标本检查,人工二尖瓣及主动脉瓣,缝合确切,无松线及周围组织撕裂。临床组1例:体外循环时间157min,升主动脉阻闭时间112min;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10h,术后胸腔引流液150ml,术后住院时间10d;术后随访9个月,未发现瓣周漏及其他术后并发症;心脏超声示人工瓣膜活动良好,无瓣周漏。结论胸腔镜二尖瓣和主动脉瓣双瓣膜置换术技术上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瓣膜疾病 心脏瓣膜假体植人 胸腔镜
下载PDF
三尖瓣置换术的临床体会 被引量:7
19
作者 虞敏 王利民 +1 位作者 袁忠祥 肖明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00-202,共3页
在心脏瓣膜置换术中,三尖瓣置换术(TVR)相对较少。我院于2000年1月-2005年1月对21例患者施行TVR,现就其病因、手术方法及围术期处理的临床经验讨论如下。
关键词 三尖瓣置换术 心脏瓣膜置换术 床体 围术期处理 临床经验 手术方法 TVR
下载PDF
重症冠心病的外科治疗 被引量:7
20
作者 肖明 毛建强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CAS 2007年第6期401-403,共3页
关键词 重症冠心病 外科治疗 冠状动脉外科 临床问题 学术热点 外科领域 心血管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