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植物角质蜡质代谢及抗病机制研究
被引量:
8
1
作者
张启辉
李晓曼
+7 位作者
龙希洋
胡宝予
肖
新力
张潇文
TAKPAH Dennis
杨才琼
杨文钰
刘江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207-1215,共9页
角质蜡质是植物在长期的生态适应过程中进化形成的一类次生代谢产物,广泛参与了植物抗逆、抵御病虫害侵染等诸多抗性生理过程。角质蜡质在植物-病原互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是植物抗病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人们对植...
角质蜡质是植物在长期的生态适应过程中进化形成的一类次生代谢产物,广泛参与了植物抗逆、抵御病虫害侵染等诸多抗性生理过程。角质蜡质在植物-病原互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是植物抗病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人们对植物角质蜡质代谢及其抗病机理的认知不断深入。本研究综述了植物角质蜡质生物合成与其抗病机理的最新研究进展并对未来研究提出展望。目前,植物角质蜡质的抗性机理研究主要集中于组成型抗性和诱导型抗性2类。角质蜡质作为角质层主要成分,一方面可作为组成型抗性成分发挥物理抗性(物理屏障)和化学抗性(抑菌)作用;另一方面,也可作为诱导型抗性成分发挥作用,诱导产生的角质蜡质单体除了作为角质层主要成分发挥物理抗性外,也可作为信号分子或者诱导子激活下游的抗性反应进而发挥其化学抗性功能。未来可侧重于对角质蜡质诱导抗性机理的深入阐释,进一步丰富植物化学生态学研究理论体系。此外,基于角质蜡质的诱导抗性作用,可开发角质蜡质类生物农药(植物免疫诱导剂),为植物病害防控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质
蜡质
组成型抗性
诱导型抗性
综述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大豆种荚应答镰刀菌侵染的叶绿素荧光成像规律
被引量:
2
2
作者
龙希洋
肖
新力
+3 位作者
张启辉
杨文钰
刘江
张静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540-546,共7页
【目的】种荚是大豆Glycine max防御霉菌侵染的第1道防线,部分大豆品种种荚具有极佳的田间霉变抗性,本研究目的在于寻找与豆荚霉变抗性相关的快速鉴定指标。【方法】采用叶绿素荧光成像技术,以高抗大豆‘QWT15-2’、中抗大豆‘E1’和易...
【目的】种荚是大豆Glycine max防御霉菌侵染的第1道防线,部分大豆品种种荚具有极佳的田间霉变抗性,本研究目的在于寻找与豆荚霉变抗性相关的快速鉴定指标。【方法】采用叶绿素荧光成像技术,以高抗大豆‘QWT15-2’、中抗大豆‘E1’和易感大豆‘E314’为研究对象,对离体种荚接种轮枝镰刀菌Fusarium verticillioides,监测其叶绿素荧光参数变化情况。【结果】大豆种荚接种霉菌24 h后,通过叶绿素荧光成像系统可清晰观察到豆荚表皮病斑,叶绿素荧光参数发生显著变化。霉菌侵染后0~5 d,大豆种荚初始荧光参数初始荧光(Fo)、最大荧光(Fm)、可变荧光(Fv)大幅降低,非光化学猝灭系数qN上升、QNP下降,最大光化学量子产量(Fv/Fm)、实际光化学效率(ΦPSⅡ)及电子传递速率(RET)均呈下降趋势。【结论】高抗大豆‘QWT15-2’维持了较健康的组织形态,各荧光参数表现稳定;中抗大豆‘E1’和感病大豆‘E314’受霉菌侵染影响,其表皮组织破坏严重、荧光参数变化幅度大;其中Fv/Fm、Fm、Fv、qN和QNP荧光参数对霉菌侵染响应敏感,可作为评价大豆种荚田间霉变抗性的鉴定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种荚
轮枝镰刀菌
叶绿素荧光成像
抗性鉴定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植物角质蜡质代谢及抗病机制研究
被引量:
8
1
作者
张启辉
李晓曼
龙希洋
胡宝予
肖
新力
张潇文
TAKPAH Dennis
杨才琼
杨文钰
刘江
机构
四川农业大学农业部西南作物生理生态与耕作重点实验室
四川农业大学四川省作物带状复合种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四川农业大学生态农业研究所
出处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207-1215,共9页
基金
“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6YFD0300209)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31971853)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017T100707)。
文摘
角质蜡质是植物在长期的生态适应过程中进化形成的一类次生代谢产物,广泛参与了植物抗逆、抵御病虫害侵染等诸多抗性生理过程。角质蜡质在植物-病原互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是植物抗病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人们对植物角质蜡质代谢及其抗病机理的认知不断深入。本研究综述了植物角质蜡质生物合成与其抗病机理的最新研究进展并对未来研究提出展望。目前,植物角质蜡质的抗性机理研究主要集中于组成型抗性和诱导型抗性2类。角质蜡质作为角质层主要成分,一方面可作为组成型抗性成分发挥物理抗性(物理屏障)和化学抗性(抑菌)作用;另一方面,也可作为诱导型抗性成分发挥作用,诱导产生的角质蜡质单体除了作为角质层主要成分发挥物理抗性外,也可作为信号分子或者诱导子激活下游的抗性反应进而发挥其化学抗性功能。未来可侧重于对角质蜡质诱导抗性机理的深入阐释,进一步丰富植物化学生态学研究理论体系。此外,基于角质蜡质的诱导抗性作用,可开发角质蜡质类生物农药(植物免疫诱导剂),为植物病害防控提供新思路。
关键词
角质
蜡质
组成型抗性
诱导型抗性
综述
Keywords
cutin
wax
constitutive resistance
inducible resistance
review
分类号
Q946 [生物学—植物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大豆种荚应答镰刀菌侵染的叶绿素荧光成像规律
被引量:
2
2
作者
龙希洋
肖
新力
张启辉
杨文钰
刘江
张静
机构
四川农业大学农业部西南作物生理生态与耕作重点实验室
四川农业大学生态农业研究所
四川农业大学园艺学院
出处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540-546,共7页
基金
“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2016YFD0300209)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31971853)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017T100707)。
文摘
【目的】种荚是大豆Glycine max防御霉菌侵染的第1道防线,部分大豆品种种荚具有极佳的田间霉变抗性,本研究目的在于寻找与豆荚霉变抗性相关的快速鉴定指标。【方法】采用叶绿素荧光成像技术,以高抗大豆‘QWT15-2’、中抗大豆‘E1’和易感大豆‘E314’为研究对象,对离体种荚接种轮枝镰刀菌Fusarium verticillioides,监测其叶绿素荧光参数变化情况。【结果】大豆种荚接种霉菌24 h后,通过叶绿素荧光成像系统可清晰观察到豆荚表皮病斑,叶绿素荧光参数发生显著变化。霉菌侵染后0~5 d,大豆种荚初始荧光参数初始荧光(Fo)、最大荧光(Fm)、可变荧光(Fv)大幅降低,非光化学猝灭系数qN上升、QNP下降,最大光化学量子产量(Fv/Fm)、实际光化学效率(ΦPSⅡ)及电子传递速率(RET)均呈下降趋势。【结论】高抗大豆‘QWT15-2’维持了较健康的组织形态,各荧光参数表现稳定;中抗大豆‘E1’和感病大豆‘E314’受霉菌侵染影响,其表皮组织破坏严重、荧光参数变化幅度大;其中Fv/Fm、Fm、Fv、qN和QNP荧光参数对霉菌侵染响应敏感,可作为评价大豆种荚田间霉变抗性的鉴定指标。
关键词
大豆
种荚
轮枝镰刀菌
叶绿素荧光成像
抗性鉴定
Keywords
soybean
pod
Fusarium verticillioides
chlorophyll fluorescence imaging
resistance identification
分类号
S332 [农业科学—作物遗传育种]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植物角质蜡质代谢及抗病机制研究
张启辉
李晓曼
龙希洋
胡宝予
肖
新力
张潇文
TAKPAH Dennis
杨才琼
杨文钰
刘江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
8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大豆种荚应答镰刀菌侵染的叶绿素荧光成像规律
龙希洋
肖
新力
张启辉
杨文钰
刘江
张静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