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流速对浮游藻类生长和种群变化影响的模拟试验 被引量:41
1
作者 李飞鹏 高雅 +2 位作者 张海平 宜华 陈玲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44-49,共6页
采集夏季崇明岛中心湖原水,在环形有机玻璃水槽开展了不同流速对浮游藻类生长和种群变化影响的研究.相对于静止水槽,实验前期不同的流速条件均对浮游藻类的生长产生了一定的抑制作用,实验后期浮游藻类叶绿素a含量均稳定在一定水平,且流... 采集夏季崇明岛中心湖原水,在环形有机玻璃水槽开展了不同流速对浮游藻类生长和种群变化影响的研究.相对于静止水槽,实验前期不同的流速条件均对浮游藻类的生长产生了一定的抑制作用,实验后期浮游藻类叶绿素a含量均稳定在一定水平,且流动水槽中叶绿素a含量略大于静止水槽,这可能与静止围隔中出现大量枝角类浮游动物有关,而流动条件则抑制了浮游动物的生长,减轻了对浮游藻类的捕食压力.水体流动导致了浮游藻类种群的变化,蓝藻的迅速消失、绿藻和硅藻形成生长优势是主要特征,表明持续的流动条件是导致浮游植物种属减少和群落结构变化的直接原因.该研究可为调水引流在河道、湖泊和水库中的富营养化控制和水华防治提供基础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速 浮游藻类 种群变化 模拟试验
下载PDF
北极孔斯峡湾表层沉积物中溶解有机质的来源与转化历史 被引量:24
2
作者 蔡明红 宜华 +2 位作者 王峰 陆志波 黄清辉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02-113,共12页
在北极地区孔斯峡湾采集28个表层沉积物样品,测定了其中水溶性有机质(也称溶解有机质,DOM)的分子量分布、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三维荧光光谱特征,并利用平行因子分析(PARAFAC)模型对DOM的荧光组分和来源进行了解析。结果表明:孔斯峡湾表... 在北极地区孔斯峡湾采集28个表层沉积物样品,测定了其中水溶性有机质(也称溶解有机质,DOM)的分子量分布、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三维荧光光谱特征,并利用平行因子分析(PARAFAC)模型对DOM的荧光组分和来源进行了解析。结果表明:孔斯峡湾表层沉积物中有色溶解有机质(CDOM)及其中的荧光溶解有机质(FDOM)含量均从内湾向外湾方向呈逐渐累积的趋势,但CDOM中的FDOM所占比例逐渐减小,与DOM趋于老龄化密切相关。沉积作用减弱以及长期的光化学降解和微生物降解作用对此起主要贡献,并导致腐殖质和小分子组分在沉积物DOM中所占的比例呈逐渐递增的趋势。沉积物DOM包含陆源类腐殖质、自生源类腐殖质和类蛋白等三个荧光组分,但是其组成比例空间差异很大。吸收光谱斜率比(SR)随自生源所占百分比增加而减小,随DOM腐殖质组分中陆源与自生源的比值增加而增加;腐殖化指数(HIX)随类腐殖质与类蛋白质比值和水深的增加而增加,生物源指数(BIX)随自生源比例增加而增加。峡湾沉积物DOM的组成和来源存在着高度的空间差异,在冰川湾区由水体颗粒有机质(POM)的近期转化和迁移而来,而在峡湾中央及口门附近以较老的腐殖质为优势,主要源于水体DOM长期迁移和转化。研究表明,FDOM/CDOM,SR,HIX和BIX等构成的CDOM光谱指纹信息可以作为揭露沉积物溶解有机质来源及迁移转化历史的工具,对探索海洋与冰川相互作用影响下的峡湾环境演变有着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极峡湾 表层沉积物 溶解有机质 冰川 光谱指纹
下载PDF
多效唑对2种海洋微藻生长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6
3
作者 焉翠蔚 宜华 +1 位作者 朱岩松 徐睿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91-296,共6页
运用实验生态学和生物化学的方法,研究了多效唑对青岛大扁藻(Platymonas helgolandica)和绿色巴夫藻(Pavlovaviridis)生长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浓度(≤5 mg/L)多效唑能促进绿色巴夫藻的生长,与对照组相比,多效唑处理组的... 运用实验生态学和生物化学的方法,研究了多效唑对青岛大扁藻(Platymonas helgolandica)和绿色巴夫藻(Pavlovaviridis)生长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浓度(≤5 mg/L)多效唑能促进绿色巴夫藻的生长,与对照组相比,多效唑处理组的干重、叶绿素a、可溶性糖和蛋白质含量均有所增加(p<0.05),而低浓度(≤5 mg/L)多效唑对青岛大扁藻的生长无明显影响;高浓度(≥15 mg/L)多效唑可显著抑制青岛大扁藻和绿色巴夫藻的生长,多效唑处理组的干重、叶绿素a、可溶性糖和蛋白质含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多效唑对青岛大扁藻和绿色巴夫藻的96 h-EC50值分别是28.6 mg/L和24.9 mg/L。2种微藻经不同浓度多效唑处理后,细胞内抗氧化防御系统的关键性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和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均表现为低浓度(≤5 mg/L)的诱导作用和高浓度(≥15 mg/L)时的抑制作用;不同浓度多效唑处理后,2种微藻细胞内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活性均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效唑 青岛大扁藻 绿色巴夫藻 超氧化物歧化酶 过氧化物酶 过氧化氢酶
下载PDF
不同来源溶解有机质与镉和锑的相互作用 被引量:10
4
作者 王峰 黄清辉 宜华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829-836,共8页
运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三维荧光光谱结合平行因子分析的荧光淬灭技术,研究了植物、土壤、沉积物和水体4种来源DOM及其不同组分与Cd和Sb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随着Cd浓度的升高,4种来源DOM的光谱斜率(S275~295)和光谱斜率比(SR)都... 运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三维荧光光谱结合平行因子分析的荧光淬灭技术,研究了植物、土壤、沉积物和水体4种来源DOM及其不同组分与Cd和Sb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随着Cd浓度的升高,4种来源DOM的光谱斜率(S275~295)和光谱斜率比(SR)都出现了明显下降,而DOM与Sb反应后其SR和S275~295值变化不明显,说明2种金属与DOM的结合机制有所不同,Cd与DOM的结合促使小分子DOM向大分子转化,而DOM与Sb结合后没有出现分子量的明显增大.对于相同金属处理,不同来源DOM及DOM不同组分荧光强度的变化不同,说明不同来源DOM与Cd和Sb结合的活性组分不同,且不同组分对Cd和Sb的络合能力差异较大.另外,在Cd处理中,Ex/Em=301nm/346nm处的类蛋白组分的荧光强度变化有所波动,说明与类腐殖质组分相比,某些类蛋白组分与Cd形成的络合物稳定性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解有机质 络合作用
下载PDF
光老化微塑料影响水体溶解性有机质光谱性质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杨健 吕睿 +6 位作者 孙官贞 杨传玺 李晓雯 李元杰 高当当 闫文罡 宜华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89-198,共10页
微塑料(MPs)污染产生的水环境生态效应引起了广泛关注,但是释放到水体中的MPs如何影响溶解性有机质(DOM)的浓度和分子组成仍不清晰.本研究通过聚苯乙烯(PS-MPs)和河口水体共培养实验,研究了光老化前后PS-MPs对水体DOC浓度和DOM光谱性质... 微塑料(MPs)污染产生的水环境生态效应引起了广泛关注,但是释放到水体中的MPs如何影响溶解性有机质(DOM)的浓度和分子组成仍不清晰.本研究通过聚苯乙烯(PS-MPs)和河口水体共培养实验,研究了光老化前后PS-MPs对水体DOC浓度和DOM光谱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小粒径(10μm)PS-MPs能够向水体释放DOM,且光老化预处理能够增强PS-MPs释放DOM.培养40 d时,光老化前后10μm PS-MPs使溶解性有机碳(DOC)分别上升了0.70和0.83 mg·L^(-1).DOM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结果表明,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小粒径(10μm)PS-MPs处理组DOM吸收系数和芳香性显著降低,相对分子量减小.但大粒径(100μm)PS-MPs处理组DOM浓度和吸收系数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没有显著差异.三维荧光光谱耦合平行因子分析结果解析出3种荧光组分:陆源类腐殖质C1(Ex/Em=240(400)/465 nm)、自生源类腐殖质C2(Ex/Em=240(310)/385 nm)和类蛋白组分C3(Ex/Em=240(275)/320 nm).相比于空白对照组,大粒径100μm PS-MPs处理组陆源类腐殖质组分C1明显降低;小粒径10μm PS-MPs能显著增强类蛋白组分C3荧光强度.此外,本研究发现PS-MPs处理能够使DOM腐殖化指数(HIX)明显下降且自生源指数(β:α)显著升高.综上,小粒径(10μm)PS-MPs能够向水体释放小分子量且芳香性低的DOM组分,而大粒径(100μm)PS-MPs对水体DOM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吸附腐殖化程度较高的DOM荧光组分.本研究结果对于准确评估MPs污染对水体有机碳库的影响有一定的指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解性有机质 微塑料 光老化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三维荧光光谱 PARAFAC
原文传递
水铁矿对土壤溶解性有机质的吸附固持作用
6
作者 麦富生 李晓雯 +5 位作者 吕睿 沈倩 杨健 赵好轩 VAHATALO Anssi V. 宜华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27-635,共9页
基于水解法将氯化铁和氢氧化钠合成了一种水铁矿,通过不同浓度水铁矿与土壤溶解性有机质(DOM)的混合避光培养实验,研究了水铁矿对土壤DOM的吸附固持作用。结果表明:在水铁矿浓度为10~30 g·L^(-1)范围内,水铁矿对土壤DOM的吸附能力... 基于水解法将氯化铁和氢氧化钠合成了一种水铁矿,通过不同浓度水铁矿与土壤溶解性有机质(DOM)的混合避光培养实验,研究了水铁矿对土壤DOM的吸附固持作用。结果表明:在水铁矿浓度为10~30 g·L^(-1)范围内,水铁矿对土壤DOM的吸附能力与其浓度呈正相关。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DOM的光谱斜率(S_(275-295))显著降低,表明水铁矿优先吸附土壤DOM中的大分子芳香族化合物。三维荧光光谱耦合平行因子模型(EEM-PARAFAC)分析表明,土壤DOM包含类腐殖质组分(C1)(Ex/Em=240/410)、类色氨酸组分(C2)[Ex/Em=290(240)/350]及类酪氨酸组分(C3)(Ex/Em=270/300)3种荧光组分。3种组分荧光强度均随着培养时间延长呈现明显降低趋势,且类腐殖质组分的下降最为明显。被水铁矿吸附后,土壤DOM的腐殖化指数(HIX)显著降低且生物源指数(BIX)明显升高,表明随着吸附作用的进行,土壤DOM的腐殖质组分相对占比下降,而自生源组分相对占比上升。研究表明,水铁矿对土壤DOM有显著的吸附固持作用,且对大分子腐殖质物质吸附作用强于对小分子类蛋白组分,水铁矿对土壤DOM分子的固持作用能够提高土壤有机质的生物可利用度,改善土壤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铁矿 溶解性有机质 土壤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平行因子分析
下载PDF
光老化聚苯乙烯对河口内源溶解性有机质生成和转化的影响
7
作者 闫文罡 杨健 +5 位作者 王前进 赵好轩 王乾 杨传玺 高雅 宜华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07-217,共11页
微塑料(MPs)向水体环境释放有机质影响有机碳库引起了广泛关注,但MPs如何影响水体内源溶解性有机质(DOM)的生成和转化仍不清晰.本研究通过聚苯乙烯微塑料(PS-MPs)与河口原水样的共培养实验研究了MPs对浮游藻类生产和微生物转化DOM的影响... 微塑料(MPs)向水体环境释放有机质影响有机碳库引起了广泛关注,但MPs如何影响水体内源溶解性有机质(DOM)的生成和转化仍不清晰.本研究通过聚苯乙烯微塑料(PS-MPs)与河口原水样的共培养实验研究了MPs对浮游藻类生产和微生物转化DOM的影响.结果表明,PS-MPs能够抑制浮游藻类的生长,培养42 d时PS-MPs对叶绿素a的抑制率达到了67.3%,光老化过程能够增强PS-MPs对叶绿素a的抑制作用.PS-MPs可以通过释放有机质使水中溶解性有机碳(DOC)浓度升高,42d时光照PS-MPs处理组DOC浓度为48.2 mg·L^(-1),显著高于空白光照对照组(16.4 mg·L^(-1)).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PS-MPs处理组DOM吸收系数显著增加,分子芳香性降低.三维荧光光谱耦合平行因子分析(EEM-PARAFAC)解析出3类DOM荧光组分:陆源类腐殖质C1组分(λ_(Ex)/λ_(Em)=255(310)nm/444 nm)、微生物源类腐殖质C2组分(λ_(Ex)/λ_(Em)=240(290)nm/354 nm)和自生源类蛋白C3组分(λ_(Ex)/λ_(Em)=265 nm/334 nm).在光照培养42 d时,PS-MPs处理组DOM总荧光强度(1.36R.U.)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0.725 R.U.),荧光强度的增加主要来源于类腐殖质C1组分荧光强度的增加,但光老化PS-MPs处理组DOM荧光强度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变化.水体微生物16S rRNA高通量测序结果表明,PS-MPs存在时水体变形菌属等专性厌氧异养微生物丰度增加,蓝细菌等产氧性原核微生物丰度下降.本研究结果对于准确评估MPs污染对水体有机碳库的影响有一定的指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塑料(MPs) 溶解性有机质(DOM) 光老化 内源 三维荧光光谱 微生物
原文传递
生物炭吸附水中污染物的性能、机理和环境风险 被引量:2
8
作者 臧金秋 杨传玺 +6 位作者 王小宁 赵伟华 王浩策 宜华 陈栋 孙好芬 王炜亮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13,共13页
生物炭因其比表面积大、表面官能团丰富和孔隙结构发达等优势在废水处理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未改性生物炭对污染物的吸附性能不理想,可通过改性方式提升其吸附性能。总结了生物炭的制备条件(热解温度、升温速率、保温时间)和改性方... 生物炭因其比表面积大、表面官能团丰富和孔隙结构发达等优势在废水处理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未改性生物炭对污染物的吸附性能不理想,可通过改性方式提升其吸附性能。总结了生物炭的制备条件(热解温度、升温速率、保温时间)和改性方法(酸/碱改性、老化改性、有机物改性、纳米材料改性、蒸汽改性和球磨改性)对生物炭吸附去除污染物的影响。概括了生物炭对重金属离子和有机污染物的吸附机理,其中生物炭吸附去除重金属离子的相互作用包括静电吸附、离子交换、物理吸附、表面络合、共沉淀等,而吸附去除有机污染物的相互作用包括孔隙填充、疏水作用、π-π电子供体-受体作用、静电吸附、氢键作用。阐述了生物炭在环境治理中的应用,包括吸附重金属离子、吸附有机污染物和生物炭再生。最后指出生物炭在制备和应用方面的环境风险,为高效生物炭吸附剂的设计、应用和环境风险管控提供理论和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炭 制备条件 改性 吸附 环境风险
下载PDF
滇池流域表层沉积物溶解性有机质分布特征及其环境意义
9
作者 吕睿 赵好轩 +6 位作者 麦富生 杨健 王金鹏 杨传玺 邢俊峰 王乾 宜华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337-350,共14页
以滇池流域表层沉积物为研究对象,利用碳氮同位素和光谱学等分析方法探究滇池流域表层沉积物的理化性质及溶解性有机质(DOM)组成特征.结果表明:滇池湖中心表层沉积物中溶解态有机碳(DOC)含量明显高于湖岸带与河流,说明滇池表层沉积物DO... 以滇池流域表层沉积物为研究对象,利用碳氮同位素和光谱学等分析方法探究滇池流域表层沉积物的理化性质及溶解性有机质(DOM)组成特征.结果表明:滇池湖中心表层沉积物中溶解态有机碳(DOC)含量明显高于湖岸带与河流,说明滇池表层沉积物DOC主要来源于湖中本地有机碳的积累;δ^(13)C同位素结果证实滇池沉积物DOC主要为自生源.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结果表明滇池表层沉积物中有色溶解性有机质(CDOM)的含量呈现出从湖中心向湖岸带和河流逐渐递减的趋势,但是湖中心表层沉积物CDOM分子的芳香性和分子量低于河流与湖岸带,说明浮游植物初级生产是滇池流域表层沉积物有机质的重要来源.三维荧光光谱耦合平行因子分析(EEM-PARAFAC)模型解析出滇池流域表层沉积物DOM 3种荧光组分:自生源类腐殖质组分C1(Ex/Em=240/414 nm),类蛋白组分C2(Ex/Em=270/320 nm)和陆源类腐殖质组分C3(Ex/Em=270/506 nm).受人为活动干扰大的滇池东部位点DOM荧光强度显著高于西部湖滨带和河流位点.微生物活动来源类腐殖质C1组分在所有点位均占有较高的比例,说明滇池表层沉积物具有较高的微生物活性.综上,富营养化引起浮游植物的初级生产是滇池湖中表层沉积物DOC的主要来源,强烈的微生物活动和外源人为活动能够增强滇池表层沉积物DOM的积累和转化.滇池表层沉积物较高浓度的碳、氮和磷等生源要素可以通过沉积物再悬浮释放到上覆水中,造成水体的二次污染.研究结果可为滇池水环境保护与治理提供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解性有机质 滇池 表层沉积物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三维荧光光谱 PARAFAC
原文传递
水环境中微塑料吸附、释放溶解性有机质行为及其生态效应
10
作者 宜华 王前进 +5 位作者 吕睿 李晓雯 胥梦晨 周玉萍 李慧颖 刘长青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724-1731,共8页
溶解性有机质(DOM)是水生态系统中最活跃的化学组分之一,在水体碳循环和污染物迁移转化中起重要作用。微塑料(MPs)作为四大类新污染物之一,一方面可通过光老化降解释放塑料添加剂等有机物质,影响水体碳源及碳汇;另一方面可通过影响藻类... 溶解性有机质(DOM)是水生态系统中最活跃的化学组分之一,在水体碳循环和污染物迁移转化中起重要作用。微塑料(MPs)作为四大类新污染物之一,一方面可通过光老化降解释放塑料添加剂等有机物质,影响水体碳源及碳汇;另一方面可通过影响藻类和微生物的生长间接影响水体内源DOM的生成和转化,但目前关于这两个方面的研究非常有限。通过总结水环境中MPs与DOM的相互作用机制、影响因素和相关生态环境行为,对有关MPs与DOM环境行为方面的研究提出展望。虽然近年来有关水环境中MPs与DOM相互作用已有初步了解,但关于MPs如何影响DOM生成、迁移和转化等环境行为的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水环境中不同来源DOM与不同类型MPs的相互作用机制、影响因素及其生态效应还有待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解性有机质 微塑料 吸附 释放 微生物
下载PDF
Al在废旧及修复LiFePO4/C中的存在形式 被引量:3
11
作者 李荐 张敏超 +6 位作者 王利华 赵小勇 李花 宜华 池哲曦 田基德 申昆 《湖南有色金属》 CAS 2020年第6期42-48,共7页
锂电池正极材料回收方法中,物理修复相对于湿法冶金回收法具有工艺流程短、环保处理成本低、经济附加值高等优点。但在机械粉碎正极极片获得正极材料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引入Al杂质,影响回收再生材料的物化性能,文章旨在研究Al杂质在... 锂电池正极材料回收方法中,物理修复相对于湿法冶金回收法具有工艺流程短、环保处理成本低、经济附加值高等优点。但在机械粉碎正极极片获得正极材料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引入Al杂质,影响回收再生材料的物化性能,文章旨在研究Al杂质在物理法修复材料中的存在形式及其影响。文章首先研究杂质Al对商用LiFePO4/C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然后通过焙烧修复过程前后表征结果的对比,揭示了Al在回收及修复材料中的分布规律与存在形式。电化学性能测试表明,商用LiFePO4/C材料中Al含量越高,电池的放电比容量越低、倍率和循环性能越差,但对其自放电基本无影响。对含Al的废旧LiFePO4/C材料进行修复,采用XPS、SEM、Mapping研究发现,Al均匀分布在Fe和P的周围,回收和修复的LiFePO4/C材料中均有Al3+,其存在形式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废旧LiFePO4/C材料 物理法修复 杂质 电化学性能
下载PDF
沥青包覆改性对废旧石墨负极材料结构与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2
作者 宜华 李荐 王利华 《轻金属》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53-58,共6页
为实现对退役锂离子电池中废旧石墨负极材料的有效回收再生,以沥青作为改性剂对废旧石墨进行修复改性。采用液相浸渍法,在废旧石墨表面包覆质量分数为1%~10%的沥青,经过1200℃下1 h的高温热处理制备沥青热解碳/石墨复合材料。采用XRD、... 为实现对退役锂离子电池中废旧石墨负极材料的有效回收再生,以沥青作为改性剂对废旧石墨进行修复改性。采用液相浸渍法,在废旧石墨表面包覆质量分数为1%~10%的沥青,经过1200℃下1 h的高温热处理制备沥青热解碳/石墨复合材料。采用XRD、拉曼、BET、XPS、SEM、电化学测试系统等检测分析方法研究了沥青包覆涂层对修复材料的微观结构及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沥青热解碳均匀地包覆在石墨颗粒表面。这种修复改性使得材料的石墨化度发生了变化;材料平均比表面积降低;晶面间距变大;电化学性能也得到明显提高。其中1%包覆量改性的石墨负极材料在0.1C下的首圈不可逆容量损失只有17.9 mAh/g,首次充放电效率达到96%,在0.1C下经过250圈充放电循环后容量保持率为9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旧石墨 修复改性 沥青 电化学性能
下载PDF
微塑料与植物来源溶解性有机质的相互作用研究
13
作者 祁丽桦 颜廷梁 +2 位作者 文传琦 沈姝坤 宜华 《山东化工》 CAS 2022年第23期28-31,共4页
溶解性有机质(DOM)是广泛存在于各种天然水体中的一类具有复杂结构组成和环境行为的有机混合物,其行为与生态系统有机碳循环密切相关。微塑料作为一种全球性的新型污染物,具有残骸难以降解、在水环境中可长期保存等特点,已经引起人们广... 溶解性有机质(DOM)是广泛存在于各种天然水体中的一类具有复杂结构组成和环境行为的有机混合物,其行为与生态系统有机碳循环密切相关。微塑料作为一种全球性的新型污染物,具有残骸难以降解、在水环境中可长期保存等特点,已经引起人们广泛关注。目前,国内外对于微塑料污染物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微塑料丰度、赋存状态以及其对水生生物的毒性研究方面,仅少量研究涉及关于微塑料与DOM、行为与效应之间的关系。本实验以典型微塑料和外源输入DOM(芦苇提取)为研究对象,进行微塑料与DOM的共培养,研究微塑料对DOM的吸附和释放作用。通过分析DOM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及三维荧光光谱法的结果表明,微塑料在水体富集过程中会吸附水体中的DOM,引起水体中类腐殖酸和类蛋白荧光物质总量的减少。并且水体中微塑料主要吸附植物来源DOM中的类色氨酸T和类腐殖质C组分并释放腐殖质类物质,吸附效果与微塑料浓度相关。本实验的研究结果对了解微塑料污染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解性有机质 微塑料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三维荧光光谱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