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生草栽培对南丰蜜橘园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与功能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18
1
作者 肖力 杨慧林 +1 位作者 黄文新 付学琴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90-200,共11页
为探究橘园生草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与功能特征的影响,本研究以南丰蜜橘(Citrus reticulita Blanco cv.Kinokuni)为研究对象,设置行间播种白三叶草(Trifolium repens)、黑麦草(Lolium multiflorum)、自然生草和清耕4个处理,采用荧光定... 为探究橘园生草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与功能特征的影响,本研究以南丰蜜橘(Citrus reticulita Blanco cv.Kinokuni)为研究对象,设置行间播种白三叶草(Trifolium repens)、黑麦草(Lolium multiflorum)、自然生草和清耕4个处理,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和Illumina H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不同生草条件下南丰蜜橘园土壤微生物的群落结构与功能特征。结果表明,橘园生草有利于增加土壤有机质和氮、磷、钾的供应,改善土壤肥力。黑麦草处理显著提高了细菌群落ACE指数、真菌群落Chao1指数和Simpson指数,表明人工生草栽培可以提高微生物群落丰富度和多样性。橘园土壤中检测到24个细菌门类,其中变形菌门(30.94%~55.06%)、酸杆菌门(19.07%~33.14%)、绿弯菌门(7.54%~13.54%)和放线菌门(6.81%~13.41%)为优势菌门;检测到9个真菌门类,其中子囊菌门(44.94%~87.00%)、担子菌门(5.12%~12.99%)和被孢霉门(0.65%~13.46%)为优势菌门。主坐标分析结果表明,细菌和真菌群落组间差异大于组内差异。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有机质含量、速效磷含量、全钾含量、碱解氮含量和pH对细菌群落结构影响较大;有机质含量、速效磷含量、全磷含量、速效钾和全氮含量对真菌群落结构影响较大。综上,人工种植黑麦草和白三叶草不仅改善了土壤氮、磷、钾养分供应,而且显著提高了微生物群落丰富度和多样性,优化了土壤细菌和真菌群落结构,有利于促进南丰蜜橘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草栽培 南丰蜜橘 微生物群落结构 高通量测序
下载PDF
生草栽培对南丰蜜橘园土壤酶活性及氮循环功能微生物的影响 被引量:12
2
作者 肖力 杨慧林 +1 位作者 黄文新 付学琴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476-1484,共9页
为有效解决果园长期清耕带来的土壤侵蚀、土壤肥力下降、病虫害加重等负面危害,改善果园生态环境,推广先进的果园生态管理模式,以南丰蜜橘(Citrus reticulita Blanco cv. Kinokuni)为研究对象,设置行间播种白三叶草(Trifolium repens)... 为有效解决果园长期清耕带来的土壤侵蚀、土壤肥力下降、病虫害加重等负面危害,改善果园生态环境,推广先进的果园生态管理模式,以南丰蜜橘(Citrus reticulita Blanco cv. Kinokuni)为研究对象,设置行间播种白三叶草(Trifolium repens)、黑麦草(Lolium multiflorum)、自然生草和清耕对照4个处理,采用Illumina H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和荧光定量PCR技术,研究不同生草条件下橘园土壤酶活性及氮循环功能微生物的变化.结果表明,与清耕对照相比,橘园生草显著提高了土壤有机质、全钾、全磷、全氮、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改善了土壤肥力;生草显著提高了橘园土壤蔗糖酶、脲酶、过氧化物酶和蛋白酶活性,促进了土壤养分转化,增加土壤氮素供应.不同生草类型对土壤氮循环功能基因丰度产生了明显的影响,黑麦草处理增加了土壤AOA-amoA、AOB-amoA、nosZ和nirK基因丰度(P <0.05),分别比清耕对照提高了398.00%、163.00%、201.62%和100%;对土壤nirS基因丰度影响不显著.白三叶草处理增加了土壤AOA-amoA、AOB-amoA和nosZ基因丰度(P <0.05),分别比清耕对照提高了440%、119.06%和78.25%;对nirK和nirS基因丰度影响不显著.自然生草处理增加了土壤nosZ基因丰度(P <0.05),比清耕对照提高了122.16%;降低了nirK基因丰度(P <0.05),比清耕对照降低了68.18%;对AOA-amoA、AOB-amoA和nirS基因丰度影响不显著.橘园土壤氮循环微生物物种组成较为单一,氨氧化古菌(AOA)优势菌门为泉古菌门,白三叶草处理泉古菌门相对丰度比清耕对照提高了74.66%,而黑麦草和自然生草处理分别下降了33.37%和35.54%;氨氧化细菌(AOB)和nirK、nirS、nosZ型反硝化微生物优势菌种均为变形菌门.冗余分析(RDA)表明,橘园土壤有机质、全氮、全钾、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是影响土壤酶活性的主要环境因子;土壤有机质、总磷、速效磷、速效钾含量是影响土壤氮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草栽培 南丰蜜橘 土壤酶活性 氮循环微生物
原文传递
稻田土壤微生物群落对稻鳖共作模式的响应特征 被引量:9
3
作者 肖力 杨慧林 +4 位作者 赖政 赖胜 倪才英 陈晓玲 简敏菲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4期102-109,共8页
稻鳖共作是一种绿色、高效的生态农业种养模式,然而有关共作模式对稻田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与功能特征的影响及其驱动因子的研究鲜有报道。为此,该研究以水稻单作(RM)和稻鳖共作(RT)处理的稻田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Illumina高通量测序技... 稻鳖共作是一种绿色、高效的生态农业种养模式,然而有关共作模式对稻田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与功能特征的影响及其驱动因子的研究鲜有报道。为此,该研究以水稻单作(RM)和稻鳖共作(RT)处理的稻田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Illumina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土壤细菌和真菌群落结构的变化,并探讨土壤理化性质和微生物群落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1)稻鳖共作模式使土壤有机质(Soil Organic Matter,SOM)、总钾(Total Potassium,TK)、碱解氮(Alkali-hydrolyzale Nitrogen,AN)、有效磷(Available Phosphorus,AP)和速效钾(Available Potassium,AK)含量显著提高了17.82%、15.15%、13.80%、37.37%和21.57%(P<0.05)。2)稻鳖共作模式显著提高了土壤真菌群落的丰富度,改变了微生物群落结构。共作使土壤细菌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酸杆菌门(Acidobacteriota)、真菌子囊菌门(Ascomycota)和罗兹菌门(Rozellomycota)相对丰度分别增加了6.42%、1.16%、0.44%和2.96%,真菌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相对丰度降低了0.22%。3)共线网络分析表明,稻鳖共作增加了细菌微生物网络总节点数、边数、平均聚类数和模块化,增强了微生物网络复杂度,加强了群落间的联系;共作降低了真菌微生物网络节点数,但增加了正相互作用的微生物,增强了微生物间的协同合作。4)冗余分析(Redundancy Analysis,RDA)表明,土壤有机质、全钾和速效钾含量是影响细菌群落结构变化的主要环境因子,全钾、速效钾和有效磷含量是影响真菌群落结构变化的主要环境因子。综上,稻鳖共作有利于提高稻田土壤肥力,改变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并提高了微生物丰富度,使微生物群落间的联系更紧密。该研究为探究科学合理的稻田栽培模式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微生物 稻鳖共作 群落特征
下载PDF
稻虾种养新模式对稻田土壤肥力和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6
4
作者 赖政 肖力 +4 位作者 赖胜 杨慧林 倪才英 阳文静 简敏菲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788-1798,共11页
为探究稻虾种养新模式对稻田土壤肥力和微生物群落组成的影响,基于稻田土壤理化指标测定和16SrDNA扩增子高通量测序技术,比较稻虾种养新模式(NRS)、稻虾种养传统模式(TRS)和水稻单作模式(CK)对稻田土壤理化指标和微生物多样性和群落结... 为探究稻虾种养新模式对稻田土壤肥力和微生物群落组成的影响,基于稻田土壤理化指标测定和16SrDNA扩增子高通量测序技术,比较稻虾种养新模式(NRS)、稻虾种养传统模式(TRS)和水稻单作模式(CK)对稻田土壤理化指标和微生物多样性和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显示:与CK和TRS相比,稻虾种养新模式能显著提高土壤pH、有机质、有效磷、速效钾含量和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和丰富度。与CK相比,NRS稻田土壤细菌优势菌门中的酸杆菌门、绿弯菌门和疣微菌门相对丰度分别增加30.89%、36.38%和2.16%,变形菌门和脱硫菌门相对丰度分别降低17.96%和58.59%。与TRS相比,NRS稻田土壤细菌优势菌门中的脱硫菌门相对丰度增加14.93%,绿弯菌门、疣微菌门、变形菌门和酸杆菌门相对丰度分别降低39.29%、37.42%、16.27%和6.81%。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有机质、速效氮、有效磷、速效钾和pH是影响稻田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主要理化因子。以上研究表明,稻虾种养新模式有利于提升稻田土壤肥力,显著提高了稻田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和改善微生物群落结构;研究结果对稻虾种养新模式的示范推广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虾种养 土壤肥力 微生物群落结构
下载PDF
鄱阳湖越冬白鹤肠道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功能预测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赖政 盛颖 +3 位作者 肖力 杨慧林 阳文静 简敏菲 《微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4302-4314,共13页
【目的】分析鄱阳湖越冬白鹤在人工生境中肠道微生物群落组成和代谢功能特征。【方法】利用16S rRNA基因高通量测序技术比较藕田和稻田2种不同人工生境鄱阳湖越冬白鹤肠道微生物群落组成和重建未观察到的状态(phylogenetic investigatio... 【目的】分析鄱阳湖越冬白鹤在人工生境中肠道微生物群落组成和代谢功能特征。【方法】利用16S rRNA基因高通量测序技术比较藕田和稻田2种不同人工生境鄱阳湖越冬白鹤肠道微生物群落组成和重建未观察到的状态(phylogenetic investigation of communities by reconstruction of unobserved states,PICRUSt)进行功能预测。【结果】稻田白鹤肠道微生物α多样性(Ace、Chao1、Shannon和Simpson指数)高于藕田白鹤,但未达到显著水平(P>0.05)。基于Binary-Jaccard距离矩阵的β多样性分析发现2种人工生境的白鹤肠道微生物群落结构差异显著(R2=0.312,P<0.05)。不同人工生境鄱阳湖越冬白鹤肠道微生物组成存在差异,藕田白鹤肠道微生物的优势菌属是土孢杆菌属、罗布西亚属和苏黎世杆菌属;稻田白鹤肠道微生物的优势菌属是乳酸杆菌属、里氏杆菌属和球菌属。线性判别分析[line discriminant analysis(LDA)effect size,LEfSe]分析发现乳杆菌科、乳酸杆菌属、苏黎世杆菌属等具有较强发酵代谢碳水化合物能力的微生物在2种人工生境下差异显著。PICRUSt功能预测表明鄱阳湖越冬白鹤肠道微生物与新陈代谢、基因信息处理、环境信息处理和人类疾病等功能相关,在level 1水平上,有5类代谢通路具有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两种人工生境中鄱阳湖越冬白鹤肠道微生物组成和群落特征差异较大,可能是由于同域觅食鸟类的种类、数量以及食物来源的不同。同时,PICRUSt功能预测揭示了不同人工生境中鄱阳湖越冬白鹤肠道微生物功能基因丰度的显著差异,表明白鹤可以通过调整自身肠道微生物组成来适应不同人工生境食物资源的变化带来的挑战。本研究对不同人工生境下白鹤肠道微生物的组成和功能潜力的研究结果可以为鄱阳湖越冬白鹤肠道微生物的研究提供一定依据,对于白鹤的保护和制定管理策略具有一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鹤 肠道微生物 高通量测序 功能预测 鄱阳湖
原文传递
OBE教育模式在微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中的实践与探索 被引量:2
6
作者 肖力 付学琴 +2 位作者 倪海燕 游清徽 邹龙 《萍乡学院学报》 2021年第6期98-102,共5页
验证性、机械性等传统教学模式仍然被当前我国大多数高校微生物学实验教学所采用,该模式存在实验题目固定、实验操作技能低、考核方式单一、学生参与度不高等问题。为此,文章提出在高校微生物学实验教学中融入OBE教育理念,构建成熟的OB... 验证性、机械性等传统教学模式仍然被当前我国大多数高校微生物学实验教学所采用,该模式存在实验题目固定、实验操作技能低、考核方式单一、学生参与度不高等问题。为此,文章提出在高校微生物学实验教学中融入OBE教育理念,构建成熟的OBE教学模式,完善科学的学习评价方式,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解决高校微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并培养创新意识,提高课程的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产出水平,为OBE理念在高校微生物学实验教学推广应用进行了有益的实践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BE教育模式 微生物学实验 教学改革
下载PDF
地芽孢杆菌(Geobacillus)YHL的全基因组测序及序列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陆紫云 查双龙 +3 位作者 刘江崟 马羊帅 肖力 杨慧林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47-155,共9页
该文采用Illumina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地芽孢杆菌(Geobacillus sp.YHL)进行全基因组测序,使用Velet软件进行组装,利用Glimmer软件对菌株进行基因预测,得到的蛋白质通过与COG、KEGG等数据库进行比对来获得相应的注释信息.利用多种绘图工具... 该文采用Illumina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地芽孢杆菌(Geobacillus sp.YHL)进行全基因组测序,使用Velet软件进行组装,利用Glimmer软件对菌株进行基因预测,得到的蛋白质通过与COG、KEGG等数据库进行比对来获得相应的注释信息.利用多种绘图工具对注释信息进行汇总及分析,获得了COG、KEGG等多种基础注释信息,对这些信息进行挖掘分析,研究结果发现:该菌株具有多种编码酶基因,包括糖苷水解酶、葡糖苷酶、木聚糖酶、淀粉酶、新普鲁兰酶、支链淀粉酶和脂肪酶,是一种嗜热的多酶编码菌,有一定的应用潜力.重点关注了在基因组中编码热应激蛋白基因,这些基因信息最终可以提供关于细菌的热适应机制的初步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热微生物 地芽孢杆菌 全基因组测序 基因组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