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两千年来中国经济重心变迁的量化分析——基于人口和城市数据的代用分析 被引量:9
1
作者 龚胜生 肖克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587-1597,共11页
基于历史文献及统计年鉴中的人口和城市数据,采用历史时间断面方法和现代GIS空间分析方法,对过去2 000 a来(公元2—2015年)中国经济重心的变迁轨迹进行量化研究,结果表明:1)中国经济重心总体上是趋向东南迁移,唐代以前主要向西南移动,... 基于历史文献及统计年鉴中的人口和城市数据,采用历史时间断面方法和现代GIS空间分析方法,对过去2 000 a来(公元2—2015年)中国经济重心的变迁轨迹进行量化研究,结果表明:1)中国经济重心总体上是趋向东南迁移,唐代以前主要向西南移动,北宋以后主要向东南移动,中国经济的空间分异先以由南北差异为主,后以东西差异为主;"沈(阳)-兰(州)-西(双版纳)弧线"东南侧的经济发展过程与格局很大程度上可代表整个中国的经济发展过程与格局。2)中国经济重心变迁与其人口重心、城市重心的变迁关系十分密切,3类重心分布区域正是古称"中原"的地区,且3类重心始终位于几何中心的东部,中国东、西部的经济差异由来久远,且相对稳定。3)中国经济重心变迁受人口格局和城市格局变化的双重制约,随着时间推移,单位人口的经济当量趋于降低,单位城市的经济当量趋于上升,城市经济格局对总体经济格局的影响日益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重心 人口重心 城市重心
下载PDF
1946年上海市霍乱流行的时空分布及社会响应
2
作者 石国宁 李孜沫 +1 位作者 王晓伟 肖克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9期74-86,共13页
1946年我国发生区域性霍乱大流行,上海市尤为严重。依据当时的报刊资料对此次上海市霍乱流行的时空分布、发生原因及社会各界的响应进行分析。时间分布上,该年上海市的霍乱历时六月余,发现霍乱患者4415人,死亡353人,7月份为疫情集中暴发... 1946年我国发生区域性霍乱大流行,上海市尤为严重。依据当时的报刊资料对此次上海市霍乱流行的时空分布、发生原因及社会各界的响应进行分析。时间分布上,该年上海市的霍乱历时六月余,发现霍乱患者4415人,死亡353人,7月份为疫情集中暴发期;空间传播上,疫情最先发生于旧公共租界地区,并以此为中心,向四周扩展,进而蔓延至整个上海市,属于典型的近程传播;空间分布上,疫情最严重的是沪西地区,其次是旧公共租界、南市和旧法租界地区;疫情发生后,社会各界积极响应,其中,政府是此次霍乱防控的主导力量,社会团体和个人也参与其中,最终扑灭了霍乱疫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946年 上海市 霍乱 时空分布 社会响应
下载PDF
中国自杀死亡的时空特征及其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3
作者 龚胜生 李春明 肖克 《热带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760-1776,共17页
通过Python技术从互联网获取自杀死亡案例数据,采用数理统计分析方法和地理空间分析方法,对2000—2018年中国自杀死亡案例的时空特征及案例自杀率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中国自杀死亡案例数总体呈上升趋势;一年之中,夏季5... 通过Python技术从互联网获取自杀死亡案例数据,采用数理统计分析方法和地理空间分析方法,对2000—2018年中国自杀死亡案例的时空特征及案例自杀率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中国自杀死亡案例数总体呈上升趋势;一年之中,夏季5—6月为自杀死亡高发期,冬季2—3月为自杀死亡低发期;一月之中,1、10、20日为自杀死亡高发日;一天之中,77.2%的自杀死亡案例发生在T 06:00—19:00,T 09:00和T 15:00为自杀死亡高峰时点。2)中国90.98%的自杀死亡案例数分布在人口稠密的东南半壁;案例自杀率东南半壁高于西北半壁,南方地区高于北方地区,东部、中部、西部呈梯度下降;大兴安岭至云贵高原、秦巴山区至大别山区、苏北海岸至海南岛,案例自杀率相对较高。3)中国绝大部分地区属于自杀率低等级区,但低等级区有向高等级区转变的趋势;研究期内自杀热点区有由东向西扩散趋势,京津唐、长三角、珠三角地区始终都是自杀热点区。4)中国自杀死亡的时空特征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十分密切。市域尺度上,案例自杀率与人均GDP、城镇化率都呈显著的正相关性,经济因素对自杀率的影响在东南沿海要大于西北内陆。文章得到的重要启示是:贫富差距是导致人心理失衡发生自杀事件的重要因素,只有共同富裕的新发展道路才是人民的幸福之路和健康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杀死亡案例 案例自杀率 网络自杀数据 时空特征 经济发展 中国
下载PDF
唐代州县等第的时空变化及其地理意义
4
作者 龚胜生 肖克 《历史地理研究》 CSSCI 2023年第3期8-30,155,共24页
州县等第是反映州县政治地位和人口、经济规模的重要指标。对唐代339个州、1607个县等第的时空分异进行历史计量和GIS分析,得到若干结论。(1)唐代府与辅、雄等州,赤、畿、次赤、次畿等县数量相对稳定,上、中、下各等州县数量变动频繁;... 州县等第是反映州县政治地位和人口、经济规模的重要指标。对唐代339个州、1607个县等第的时空分异进行历史计量和GIS分析,得到若干结论。(1)唐代府与辅、雄等州,赤、畿、次赤、次畿等县数量相对稳定,上、中、下各等州县数量变动频繁;唐后期升等州县数多于降等州县数,开元至元和间变动最为剧烈。(2)州县等第空间分异“北高南低”,关中平原有最高值;时间变化“北降南升”,长江中下游地区两湖平原、鄱阳湖平原、太湖平原上升最显著。(3)国都附近州县等级受政治因素影响最大,边疆要塞、交通咽喉州县等级受军事因素影响最大,其他州县等级主要受经济因素尤其人口规模影响,绝大多数是人口增减导致。(4)州县等第变化反映了安史之乱后全国政治、人口、城市、经济重心的东移南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州县等第 时空变化 地理意义 唐代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