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清4项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26
1
作者 孟冈 王立志 《实用癌症杂志》 2015年第3期345-347,351,共4页
目的探讨甲胎蛋白异质体3(AFP-L3)、高尔基体蛋白73(GP73)和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GPC-3)及甲胎蛋白(AFP)联合检测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1SA)检测100例原发性肝癌(HCC)、100例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清AF... 目的探讨甲胎蛋白异质体3(AFP-L3)、高尔基体蛋白73(GP73)和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GPC-3)及甲胎蛋白(AFP)联合检测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1SA)检测100例原发性肝癌(HCC)、100例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清AFP-L3、GP73、GPC-3,同时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甲胎蛋白(AFP),同期选择100例门诊正常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对各指标表达情况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原发性肝癌血清AFP、AFP-L3、GP73、GPC-3含量均显著高于肝炎肝硬化组及健康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FP、AFP-L3、GP73、GPC-3联合检测的阳性率达86.0%,明显高于单项检测AFP(54.0%)、AFP-L3(55.0%)、GP73(48.0%)和GPC-3(43.0%)(P<0.05);且AFP、AFP-L3、GP73、GPC-3联合检测的敏感性均高于单一检测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其特异性显著低于AFP-L3、GP73单项检测(P<0.05)。结论联合检测血清AFP、AFP-L3、GP73、GPC-3含量可以提高对原发性肝癌的阳性诊断率,对早期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肿瘤标志物 早期诊断
下载PDF
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阿德福韦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疗效系统评价 被引量:13
2
作者 孟冈 王立志 《实用肝脏病杂志》 CAS 2015年第1期24-29,共6页
目的探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Peg-IFNα-2a)联合阿德福韦(ADV)治疗HBe 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通过检索2004年1月-2014年1月期间Pubmed、万方数据库(CECDB)、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中国学术期刊全... 目的探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Peg-IFNα-2a)联合阿德福韦(ADV)治疗HBe 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通过检索2004年1月-2014年1月期间Pubmed、万方数据库(CECDB)、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等有关Peg-IFNα-2a联合阿德福韦治疗HBe Ag的CHB患者的随机对照试验(RCT),对纳入文献的质量进行严格评价和资料提取,应用Stata/SE version 12.0软件对纳入研究进行系统评价。结果最终纳入7篇RCT,共529例患者,其中实验组261例(接受Peg-IFNα-2a联合ADV治疗),对照组268例(接受Peg-IFNα-2a治疗)。系统评价结果显示,相比单药治疗,经联合治疗48 w时CHB患者HBV DNA阴转率显著提高[OR=1.20,95%CI=(1.01,1.43)];48 w时CHB患者HBe Ag血清转换率显著提高[OR=1.24,95%CI=(1.02,1.52)],但联合治疗对ALT复常率的影响,系统评价显示结果存在显著偏倚[bias_P=0.012、bias_95CI=(1.442998,6.467852)],不具有推广性。结论 Peg-IFNα-2a联合ADV治疗HBe Ag阳性CHB患者能显著提高患者HBV DNA阴转率及HBe Ag血清转换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 阿德福韦酯 系统评价
下载PDF
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分型与疾病病情的关系 被引量:10
3
作者 孙文锦 +1 位作者 赵丽芹 王立志 《实用肝脏病杂志》 CAS 2013年第1期66-67,共2页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分型与疾病病情的关系。方法采用PCR微板核酸杂交ELISA技术检测299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V基因型,并分析其与HBV DNA定量和HBeAg阳性率的关系。结果本组患者HBV基因分型结果以C型143例最多,B型119例次之,其他类...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分型与疾病病情的关系。方法采用PCR微板核酸杂交ELISA技术检测299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V基因型,并分析其与HBV DNA定量和HBeAg阳性率的关系。结果本组患者HBV基因分型结果以C型143例最多,B型119例次之,其他类型少见;肝衰竭患者HBVC基因型(53.3%)显著高于B基因型(34.7%,P<0.05);C型患者HBV DNA定量(7.0±1.1lgcopies/ml)和HBeAg阳性率(68.5%)均明显高于B型(6.1±1.0lgcopies/ml和45.4%,P<0.05)。结论本组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分型以C型和B型居多,在肝衰竭患者HBV C型感染者多于B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HBV基因型 微板核酸杂交 聚合酶链反应
下载PDF
扶正化瘀胶囊结合常规疗法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104例 被引量:8
4
作者 《上海中医药杂志》 2014年第2期29-30,共2页
目的观察扶正化瘀胶囊对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影响。方法将204例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04例)和对照组(100例);两组均给予保肝和抗病毒等常规治疗,治疗组结合扶正化瘀胶囊口服,疗程24周。观察两组肝功能、乙肝病毒... 目的观察扶正化瘀胶囊对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影响。方法将204例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04例)和对照组(100例);两组均给予保肝和抗病毒等常规治疗,治疗组结合扶正化瘀胶囊口服,疗程24周。观察两组肝功能、乙肝病毒指标转阴情况及肝纤维化指标变化情况。结果两组肝功能指标复常率和乙肝病毒指标转阴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肝纤维化指标均明显降低(P<0.01),对照组降低不明显(P>0.05),且治疗组肝纤维化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扶正化瘀胶囊具有良好改善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肝纤维化 扶正化瘀胶囊
下载PDF
结核分枝杆菌感染者TB-IGRA试验检测IFN-γ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6
5
作者 孟冈 +1 位作者 孙文锦 王立志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5年第4期549-550,共2页
目的探讨结核分枝杆菌γ-干扰素(IFN-γ)在不同类型结核分枝杆菌感染者中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为结核分枝杆菌IFN-γ体外释放(TB-IGRA)定量试验的临床诊断提供依据。方法选择该院112例结核分枝杆菌感染住院患者为疾病组,其中痰涂菌阳... 目的探讨结核分枝杆菌γ-干扰素(IFN-γ)在不同类型结核分枝杆菌感染者中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为结核分枝杆菌IFN-γ体外释放(TB-IGRA)定量试验的临床诊断提供依据。方法选择该院112例结核分枝杆菌感染住院患者为疾病组,其中痰涂菌阳肺结核(活动性)患者55例;痰涂菌阴肺结核患者28例;痰涂菌阴肺外结核患者29例。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22例为健康对照组。采用TB-IGRA定量试验测定两组患者血浆中特异性IFN-γ水平,同时与血抗结核抗体、痰涂片抗酸染色及痰菌培养、结核菌素试验(TST)等方法进行比较。结果疾病组血浆IFN-γ水平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痰涂菌阳肺结核患者血浆IFN-γ水平均明显高于其他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B-IGRA定量试验对结核分枝杆菌感染者的敏感性达87.5%,准确率89.7%,经比较均高于其他诊断方法(P<0.05)。而特异性除TST方法除外,其他方法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核患者血浆IFN-γ浓度不受TST红肿硬结直径的影响。结论结核分枝杆菌感染者血浆IFN-γ水平普遍升高,特别是痰涂菌阳性肺结核患者升高明显,TB-IGRA定量试验对结核分枝杆菌感染诊断具有较高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Γ干扰素 结核分枝杆菌 痰涂片 肺结核
下载PDF
慢性丙型肝炎患者感染病毒基因型对抗病毒治疗应答的影响 被引量:6
6
作者 孟冈 王立志 《实用肝脏病杂志》 CAS 2014年第2期188-189,共2页
目的探讨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与抗病毒治疗后病毒学应答之间的关系。方法 113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接受聚乙二醇干扰素(PEG-IFNα-2a)联合利巴韦林治疗48周。采用Simmonds基因分型法进行HCV基因分型。结果在113例患者中,基因1型88例(78.0%)... 目的探讨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与抗病毒治疗后病毒学应答之间的关系。方法 113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接受聚乙二醇干扰素(PEG-IFNα-2a)联合利巴韦林治疗48周。采用Simmonds基因分型法进行HCV基因分型。结果在113例患者中,基因1型88例(78.0%),非基因1型25例(22.0%);非基因1型患者快速病毒学应答率(RVR)明显高于基因1型患者(80%对48.8%,P<0.05);非基因1型患者持续病毒学应答率(SVR)明显高于基因1型患者(80.0%对64.8%,P<0.05);低病毒载量患者RVR明显高于高病毒载量患者(78.9%对46.7%,P<0.05)。结论 HCV基因型和HCV RNA复制水平对PEG-IFNα-2a联合利巴韦林抗病毒治疗的疗效有一定的影响,提示HCV基因分型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丙型肝炎 HCV基因型 聚乙二醇干扰素 利巴韦林 治疗
下载PDF
硫普罗宁治疗抗结核药所致肝损害55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6
7
作者 《中原医刊》 2006年第7期74-75,共2页
目的 为了解硫普罗宁(商品名凯西莱)静脉注射剂对抗结核药所致肝损害的治疗效果。方法 采用统计学随机数字袁方法对55例抗结核药所致肝损害病人进行治疗(年龄在25—60岁之间)。对照药品为国产甘草酸二铵(甘利欣),葡萄糖醛酸内酯... 目的 为了解硫普罗宁(商品名凯西莱)静脉注射剂对抗结核药所致肝损害的治疗效果。方法 采用统计学随机数字袁方法对55例抗结核药所致肝损害病人进行治疗(年龄在25—60岁之间)。对照药品为国产甘草酸二铵(甘利欣),葡萄糖醛酸内酯(肝太乐)。用法:硫普罗宁0.3g加入5%葡萄糖液(5%GS)250ml静脉滴注共1个月。甘利欣30ml加5%GS250ml,肝太乐(1.33g)加入5%GS250ml(ivgtt)共1个月。观察:①用药前后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血清总胆红素(TBiL)的变化。②硫普罗宁用于抗结核药所致肝损害治疗的不良反应。结果 ①硫普罗宁治疗药物性肝损害其ALT、AST、TBiL,下降幅度快于甘草酸二铵、葡萄糖醛酸内酯(P〈0.05),提示其对肝细胞膜的修复或保护作用可能优于甘利欣、肝太乐。②硫普罗宁治疗结核药所致肝损害仅少数病例出现丘疹样皮疹,停药后消失。结论 ①硫普罗宁治疗抗结核药所致肝损害,其肝细胞膜修复或保护肝细胞作用优于甘利欣、肝太乐。②硫普罗宁治疗抗结核药所致肝损害有效、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结核药物 肝损害 硫普罗宁 治疗应用
下载PDF
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持久免疫控制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孟冈 王立志 《中国实用医刊》 2014年第13期73-75,共3页
目的观察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PEG—IFNa-2a)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的疗效,探讨持久免疫控制的临床研究。方法76例CHB患者(HBeAg阳性43例,HBeAg阴性33例)使用PEG—IFNα-2a皮下注射,每次180恤g,每周1次,基本疗程为48周。治... 目的观察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PEG—IFNa-2a)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的疗效,探讨持久免疫控制的临床研究。方法76例CHB患者(HBeAg阳性43例,HBeAg阴性33例)使用PEG—IFNα-2a皮下注射,每次180恤g,每周1次,基本疗程为48周。治疗结束后随访48周。观察治疗结束时及结束后24、48周的应答情况。结果治疗48周时,HBeAg阳性组治疗患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复常率(90.6%)高于HBeAg阴性组(77.4%);治疗48周时,HBVDNA转阴率78.1%,高于HBeAg阴性组(54.8%);从治疗结束至随访48周,HBeAg阳性患者的持续应答率为37.2%,HBeAg阴性患者的持续应答率为87.9%,阴性组显著高于阳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EG—IFNα-2α具有免疫调节和抗病毒的双重作用,48周时HBeAg血清学转换率和HBV—DNA阴转率与治疗前血清ALT水平相关,停药后具有持续应答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 HBEAG HBV—DNA
原文传递
108例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合并自发性腹膜炎的早期诊断和治疗 被引量:5
9
作者 王立志 +1 位作者 孟冈 孙文锦 《肝脏》 2015年第2期106-108,共3页
目的探讨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合并自发性腹膜炎(SBP)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法将慢加急性肝衰竭108例患者分成3组:A组38例,患者病毒性重症肝炎,尚无SBP指征。B组36例,重症肝炎患者治疗过程中疗效欠佳(反复腹水生长或腹水控制不理想)。C组34... 目的探讨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合并自发性腹膜炎(SBP)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法将慢加急性肝衰竭108例患者分成3组:A组38例,患者病毒性重症肝炎,尚无SBP指征。B组36例,重症肝炎患者治疗过程中疗效欠佳(反复腹水生长或腹水控制不理想)。C组34例,治疗过程中出现发热、腹痛、腹肌紧张,腹膜刺激征阳性,腹水迅速增长,利尿剂无效。分别观察各组患者PCT、CRP及内毒素的水平变化,腹水培养的阳性率、耐药率及临床治疗转归率。结果 3组患者PCT、CRP及内毒素水平检测,C组与A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同C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细菌性腹膜炎的发生分别为A组10例(26.32%),B组25例(69.44%)及C组32例(94.12%)。腹水培养的阳性病原菌为41株,39株耐药。抗感染治疗后,67例细菌性腹膜炎好转36例(53.73%),治愈15例(22.39%),死亡16例(23.88%)。结论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出现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发病率较高,早期发现可以控制病情,提高治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加急性肝衰竭 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 治愈 早期诊断
下载PDF
腹腔积液细胞DNA倍体及miRNA-21联合检测对肝细胞癌诊断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5
10
作者 孟冈 +1 位作者 王立志 孙文锦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5年第1期93-98,共6页
目的评估联合检测腹腔积液细胞DNA倍体与微小RNA-21(miRNA-21)表达诊断肝细胞癌(HCC)的效能。方法将2012年1月1日-2014年1月1日鄂州市中心医院所收治临床表现伴有腹腔积液的患者纳入研究,HCC患者分入试验组,非HCC患者分入对照组。比较... 目的评估联合检测腹腔积液细胞DNA倍体与微小RNA-21(miRNA-21)表达诊断肝细胞癌(HCC)的效能。方法将2012年1月1日-2014年1月1日鄂州市中心医院所收治临床表现伴有腹腔积液的患者纳入研究,HCC患者分入试验组,非HCC患者分入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相关危险因素指标的差异性,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进一步提取独立敏感指标,绘制相应指标的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UC)及约登指数(YI)。结果两组患者组间资料单因素比较显示:性别(男性比例)、吸烟史、HBV阳性、上腹部CT疑似阳性、卡氏功能量表(KPS量表)、ALT、甲胎蛋白(AFP)、异常凝血酶原(APT)、α-L-岩藻糖苷酶(AFU)、腹水细胞miRNA-21、腹水细胞DNA异倍体阳性共计11项指标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吸烟史、AFP、APT、腹水细胞miRNA-21、腹水细胞DNA异倍体是诊断HCC的敏感指标。腹水细胞miRNA-21与DNA异倍体的AUC分别为0.742与0.801;吸烟史、AFP与APT三者联合断HCC的AUC为0.852,YI为0.5992。吸烟史、AFP、APT腹水细胞miRNA-21与DNA异倍体五项指标联合诊断的AUC增至0.869、YI增至0.6222。结论腹水细胞DNA异倍体与miRNA-21是诊断HCC的独立危险因素,单项指标检测即具有良好的诊断价值,将其联用能够显著增大HCC的诊断价值,对于该病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临床意义,是当前HCC诊断体系的良好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 腹水 DNA 微RNAS 诊断
下载PDF
拉米夫定联合膦甲酸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4
11
作者 江杰 朱小英 +1 位作者 王立志 《实用肝脏病杂志》 CAS 2005年第3期153-154,共2页
目的观察拉米夫定联合膦甲酸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116例慢性乙型肝炎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60例,口服拉米夫定100mg每日1次,疗程为12月,同时静脉滴注膦甲酸钠3.0每日1次,疗程为56天,对照组56例仅口服拉米夫定,方... 目的观察拉米夫定联合膦甲酸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116例慢性乙型肝炎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60例,口服拉米夫定100mg每日1次,疗程为12月,同时静脉滴注膦甲酸钠3.0每日1次,疗程为56天,对照组56例仅口服拉米夫定,方法、疗程与治疗组相同。结果治疗结束后治疗组HBeAg阴转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拉米夫定联合膦甲酸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能明显提高HBeAg阴转率,且无明显毒性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拉米夫定 膦甲酸钠 临床观察 HBEAG 显著性差异 治疗组 对照组 临床疗效 每日1次 静脉滴注 毒性反应 阴转率 疗程 口服
下载PDF
结核性胸膜炎患者并发结核性脑膜炎的早期诊断体会 被引量:4
12
作者 孟冈 +1 位作者 王立志 黄晴 《临床内科杂志》 CAS 2014年第12期836-838,共3页
目的 通过对结核性胸膜炎患者并发结核性脑膜炎的临床分析,提高其早期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 对139例结核性胸膜炎初治患者并发结核性脑膜炎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取6HRZ(E) S/30HRE抗结核治疗方案,并观察3、6、12、24、36个月(... 目的 通过对结核性胸膜炎患者并发结核性脑膜炎的临床分析,提高其早期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 对139例结核性胸膜炎初治患者并发结核性脑膜炎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取6HRZ(E) S/30HRE抗结核治疗方案,并观察3、6、12、24、36个月(疗程末)临床症状好转率、脑脊液(常规+生化)实验室检查指标、肺部和头颅MRI检查结核病灶吸收好转率和后遗症.结果 139例结核性胸膜炎患者中,胸腔积液量300~500 ml 65例,胸腔积液量500~ 800 ml 38例,胸腔积液> 800 ml 36例.3种不同胸腔积液量患者结核性脑膜炎发生率分别为15.38%(10/65)、36.84%(14/38)和75.00% (27/36);疗程末临床症状好转率分别为94.5%、82.5%和72.7%,脑脊液(常规+生化)实验室检查指标的好转率分别为85.2%、75.6%和70.3%;肺部和头颅MRI检查结核病灶吸收好转率分别为97.1%、82.5%和77.7%.胸腔积液量300 ~ 500 ml的患者未出现后遗症,38例胸腔积液量500~ 800 ml的患者中,有6例(15.79%)患者出现不同程度脑实质损害和脑神经功能障碍,癫痫、失语及半身偏瘫等后遗症;36例胸腔积液>800 ml患者中,有6例(16.67%)患者出现死亡,死因为脑疝、脑梗死和呼吸循环衰竭.结论 结核性胸膜炎患者出现结核性脑膜炎的发生率、误诊和延误诊断率较高,早期诊断和治疗能明显提高治愈率,减少后遗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性胸膜炎 结核性脑膜炎 诊断 预后
原文传递
HBsAg定量对HBeAg阴性患者PEG-IFN治疗应答的预测 被引量:4
13
作者 孟冈 王立志 《肝脏》 2014年第12期949-951,共3页
目的评估HBsAg定量对HBeAg阴性患者聚乙二醇化干扰素α-2a(PEG-IFNα-2a)治疗应答的预测。方法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采用PEG-IFNα-2a每次180ug,皮下注射,每周1次,治疗48周。Architect HBsAg定量检测系统测定治疗前、后12、24、48... 目的评估HBsAg定量对HBeAg阴性患者聚乙二醇化干扰素α-2a(PEG-IFNα-2a)治疗应答的预测。方法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采用PEG-IFNα-2a每次180ug,皮下注射,每周1次,治疗48周。Architect HBsAg定量检测系统测定治疗前、后12、24、48周时血清HBsAg定量,并分析血清HBsAg动态定量与治疗应答相关性。结果完成48周疗程65例,其中有46例(70.8%)在48周疗程结束时获得病毒学应答;随访24周,有25例(38.5%)患者获得持续病毒学应答(SVR);21例复发。获得SVR患者HBsAg基线水平低于非SVR患者(P<0.05)。治疗12、24周血清HBsAg水平及下降幅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4周血清HBsAg定量水平<1500 IU/mL,下降幅度≥1 lgIU/mL的患者SVR率高(P<0.05)。结论采用PEG-IFNα-2a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HBeAg阴性患者早期血清HBsAg下降对于获得SVR具有高度的预测价值,进行血清HBsAg定量检测有助于优化PEG-IFN的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BsAg 定量 聚乙二醇化干扰素Α-2A HBEAG 阴性 CHB
下载PDF
慢加急性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血浆脂联素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4
14
作者 王立志 孙文锦 +1 位作者 汪燕 《实用肝脏病杂志》 CAS 2014年第2期133-135,共3页
目的:探讨慢加急性乙型肝炎肝衰竭(hepatitis B virus-related acute-on chronic liver failure,HBV-A-CLF)患者血浆脂联素(adiponectin,ADPN)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纳入 HBV-ACLF 患者82例,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浆脂联... 目的:探讨慢加急性乙型肝炎肝衰竭(hepatitis B virus-related acute-on chronic liver failure,HBV-A-CLF)患者血浆脂联素(adiponectin,ADPN)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纳入 HBV-ACLF 患者82例,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浆脂联素水平;依据患者住院30 d 的预后情况将患者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计算终末期肝病模型(model for end-stage liver disease,MELD)评分;采用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探讨血清 ADPN 水平和 MELD 评分评估 HBV-ACLF 患者预后的价值。结果24例早期、30例中期和28例晚期 HBV-ACLF 患者血浆 ADPN 水平分别为(0.68±0.15)ng/ml,(0.76±0.17) ng/ml 和(0.89±0.18)ng/ml,随病程进展呈逐渐升高(F=12.30,P〈0.01);30例生存患者性别、年龄、AST、ALT、白细胞、HBV DNA 载量等与52例死亡患者无显著性差异,但生存患者血清 ADPN和 MELD 评分分别为(0.7±0.2)ng/ml 和(26.3±6.4),均显著低于死亡患者[(0.82±0.18)ng/ml 和(37.9±8.1), P〈0.01];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血浆 ADPN 水平(OR=1.23,95%CI:1.12~1.34,P〈0.01)、MELD 评分(OR=1.43,95%CI:1.22~1.65,P〈0.01)、血清白蛋白(OR=1.18,95%CI:1.11~1.26,P〈0.01)及 AST/ALT 比值(OR=1.06,95%CI:1.01~1.11,P〈0.01)是影响 HBV-ACLF 患者近期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HBV-ACLF 患者血浆 ADPN 水平与肝功能损害程度有关,其水平升高提示患者近期预后不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功能衰竭 乙型肝炎 脂联素 预后
下载PDF
痰热清注射液治疗流行性腮腺炎疗效观察 被引量:3
15
作者 孙文锦 王立志 《医药论坛杂志》 2009年第9期77-78,共2页
目的观察痰热清注射液治疗流行性腮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78例我住院的流行性腮腺炎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46例,对照组32例,两组均进行常规治疗。对照组予以利巴韦林静脉滴注,按10~15kg/(kg.d),1次/d;治疗组予以痰热清注射液静... 目的观察痰热清注射液治疗流行性腮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78例我住院的流行性腮腺炎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46例,对照组32例,两组均进行常规治疗。对照组予以利巴韦林静脉滴注,按10~15kg/(kg.d),1次/d;治疗组予以痰热清注射液静脉滴注,按0.5~1m l/(kg.d),1次/d。两组用药疗程均为7d。结果两组疗效比较无显著差异,但治疗组腮腺肿痛消退时间、退热时间均较对照组短,差异有显著性。结论痰热清注射液具有抗菌、抗病毒、降热、止痉等作用,还对多种病毒有抑制作用。无明显不良作用,是一种理想的抗病毒药物,可作为流行性腮腺炎治疗的首选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痰热清注射液 流行性腮腺炎 临床疗效
原文传递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Toll样受体9及其下游信号分子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2
16
作者 王立志 +2 位作者 汪燕 王运东 孙文锦 《中国实用医刊》 2015年第1期4-6,共3页
目的 通过检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Toll样受体9(TLR9)及其下游信号分子的表达水平,探讨TLR9及其下游信号分子在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慢性乙型肝炎患者22例,健康对照者18例.肝素抗凝血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目的 通过检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Toll样受体9(TLR9)及其下游信号分子的表达水平,探讨TLR9及其下游信号分子在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慢性乙型肝炎患者22例,健康对照者18例.肝素抗凝血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TLR9及其下游信号分子MYD88、IRAK1、TRAF6、NF-κB的mRNA的相对表达水平.结果 与健康对照者相比,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TLR9及其下游信号分子MYD88、IRAK1、TRAF6、NF-κB的mRNA表达水平明显降低,分别为健康志愿者的0.298、0.478、0.398、0.421和0.663倍,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LR9信号通路重要信号分子的表达水平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显著降低,提示TLR9信号通路异常引起免疫紊乱在乙型病毒性肝炎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有望成为未来治疗乙型肝炎的重要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TOLL样受体9 表达 TOLL LIKE RECEPTOR 9
原文传递
湖北鄂州地区HBV基因分型与α-干扰素抗病毒的疗效关系 被引量:1
17
作者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2年第23期142-143,共2页
目前乙肝病毒基因型分为8个,不同基因型问有8%以上的差异,基因型有明显的地理区域性分布。为明确本地区HBV基因型分布以及HBV基因变异及抗病毒疗效之间的关系,本研究拟采用PCR微板核酸杂交EL1SA技术探讨鄂州地区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分... 目前乙肝病毒基因型分为8个,不同基因型问有8%以上的差异,基因型有明显的地理区域性分布。为明确本地区HBV基因型分布以及HBV基因变异及抗病毒疗效之间的关系,本研究拟采用PCR微板核酸杂交EL1SA技术探讨鄂州地区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分型与应用a-干扰素进行抗病毒治疗之间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病毒 乙型 基因型 基因变异 Α-干扰素
下载PDF
丙型肝炎个体化规范治疗的应答指导治疗策略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孟冈 王立志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3年第23期143-144,148,共3页
众多有关PEG—IFNα-2a干扰素治疗应答相关因素的研究结果表明,血清HCV—RNA载量和病毒基因型是患者能否取得持续性应答(SVR)的预测因子,而患者的个体差异需要进行个体化治疗。应答指导治疗(RGT)策略包括治疗因素(应答快慢、应... 众多有关PEG—IFNα-2a干扰素治疗应答相关因素的研究结果表明,血清HCV—RNA载量和病毒基因型是患者能否取得持续性应答(SVR)的预测因子,而患者的个体差异需要进行个体化治疗。应答指导治疗(RGT)策略包括治疗因素(应答快慢、应答程度)、病毒因素(病毒基因型、病毒载量)、宿主因素(年龄、人种)。本研究探讨RGT对丙肝个体化规范治疗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型肝炎病毒 应答指导 Α-2A干扰素 基因 利巴韦林
下载PDF
凯西莱联合γ-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30例 被引量:3
19
作者 朱小英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CAS 2005年第4期244-244,共1页
关键词 肝炎肝纤维化 慢性乙型肝炎 注射用凯西莱 干扰素治疗 慢性肝病 联合 病理学基础 乙型病毒性 TFN-γ
下载PDF
单用痰热清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发作60例临床评价 被引量:1
20
作者 《临床医学》 CAS 2005年第7期87-87,共1页
目的对痰热清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进行临床疗效评价。方法以前瞻性随机分组方式将120例患者分为痰热清(单用)和抗生素联合用药两组各60例作平行对照。结果痰热清组总有效率90%,明显高于联合用药组70%,P<0.05。结论单用痰热清治疗慢... 目的对痰热清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进行临床疗效评价。方法以前瞻性随机分组方式将120例患者分为痰热清(单用)和抗生素联合用药两组各60例作平行对照。结果痰热清组总有效率90%,明显高于联合用药组70%,P<0.05。结论单用痰热清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发作,副作用少,疗效好,可作为一线经验治疗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痰热清 慢性阻塞性肺病 急性发作 中药制剂 血气分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