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忘知之知”——试析庄子的“真知” 被引量:2
1
作者 《常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3期5-9,共5页
哲学上关于"真"或真实问题的讨论,一般都归属于知识论的范畴。尽管先秦时期的庄子对认知意义上的"知"是持怀疑和否定的态度,但我们却不能因此就认为,庄子哲学里完全没有关于"真知"的思想,只不过庄子所主... 哲学上关于"真"或真实问题的讨论,一般都归属于知识论的范畴。尽管先秦时期的庄子对认知意义上的"知"是持怀疑和否定的态度,但我们却不能因此就认为,庄子哲学里完全没有关于"真知"的思想,只不过庄子所主张的"真知"并非西方认知意义上的"知",而是一种"忘知之知"的大智慧。在庄子看来,人们若只站在各自有限的角度,把自然万物当成和自我主体相对立的客体来进行区别,而不顾及对象事物本身周流不息的自然情状,那么所形成的观点就只能是有限的。故他认为只有从"道"的角度来对对象世界进行观照,即"以道观之",才能获得忘知之知的"真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子 真知 本真之道 忘知之知
下载PDF
天人感应的审美具象化——论庄子的“真人”思想 被引量:1
2
作者 《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10年第6期103-107,共5页
《庄子》中有多处论及"真人"的地方,而其最根本的特性就在于,此"真人"是一种天人感应的审美具象化。尽管在庄子哲学那里还没有十分明确地提出"天人感应"的说法,但是类似的思想在《庄子》中却无处不在。... 《庄子》中有多处论及"真人"的地方,而其最根本的特性就在于,此"真人"是一种天人感应的审美具象化。尽管在庄子哲学那里还没有十分明确地提出"天人感应"的说法,但是类似的思想在《庄子》中却无处不在。天人相应思想传神地体现在"真人"能与天地万物相通共感的诸多品性中,而"真人"则又是以具体感性形象出现的。万物禀"道"以生,"道"借万物彰显盎然生意,正是此"本真之道"确立了"真人"形象得以落实的逻辑起点。而这种"真人"境界的获得,则必须将对诸如有无、死生存亡等终极问题的抽象追问转化为具体的感性体验过程。这样最终落成的"真人"则表现出心灵的自在悠游而又具有感性生动的审美形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子 《大宗师》 真人 天人感应 审美具象化
下载PDF
审美自由的“天地境界”——论“吾与点也”的审美意蕴
3
作者 《柳州师专学报》 2010年第2期5-8,共4页
《论语》中有关"吾与点也"的叙述,涉及到如审美感兴、美感共通、身体美学、美善统一、审美境界等美学学科的诸多重要问题。以审美自由的视角对其进行考察,分别从审美感兴和审美境界两个方面阐述了这段对话中所蕴含着的美学意蕴。
关键词 审美感兴 审美自由 境界 意蕴
下载PDF
庄子与柏拉图的真实观比较——庄子诗性真实的现代意义
4
作者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2期56-60,共5页
庄子关于真实的思想主要体现在"真性"、"真知"和"真人"这三个层面;而柏拉图的真实观则可以从感性真实、理性真实和神性真实三种维度来理解。文章通过比较他们的真实观,指出柏拉图的真实观在有助于推动科... 庄子关于真实的思想主要体现在"真性"、"真知"和"真人"这三个层面;而柏拉图的真实观则可以从感性真实、理性真实和神性真实三种维度来理解。文章通过比较他们的真实观,指出柏拉图的真实观在有助于推动科学思维的同时,也为主客二分等一系列问题埋下隐患;而庄子的真实观尽管于理性认知方面存在相对缺失,但其特有的诗性气质,将有助于消解现代化过程中所遇到的种种问题,诸如:科技至上、工具理性以及心灵空虚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子 柏拉图 真实 现代意义
下载PDF
忘情之情——庄子“真情”思想研究
5
作者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13期13-15,22,共4页
庄子强调人的真实状态,真性情是个体真实状态的一个重要方面。在《庄子》中有关"真情"的论述大致可以归纳为三个层次,即性情、欲情和真情。性情指的是万事万物遵循"道"的衍化生成而自然呈现出来的天性,即庄子所谓的... 庄子强调人的真实状态,真性情是个体真实状态的一个重要方面。在《庄子》中有关"真情"的论述大致可以归纳为三个层次,即性情、欲情和真情。性情指的是万事万物遵循"道"的衍化生成而自然呈现出来的天性,即庄子所谓的"性命之情"。而诸如感官欲求、权势名位、利益功用之类的欲望之情,则会出于功利欲望的目的来任意破坏万物这种禀自"道"的自然天性。庄子十分推崇个体心灵不以欲望心智去伤害割裂事物的自然天性,复归于原初纯粹的性情之情,从而获得"恒物之大情"的真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子 真情 本真之道 性命之情
下载PDF
作为艺术和真理的摄影
6
作者 (译) 刘清平(校) 《外国美学》 2012年第1期383-391,共9页
摄影与艺术我们在谈到摄影以及它在尝试进入艺术领域方面所取得的成功时,不应该忘记下面一点:人们有关摄影的古典解释,不但被发生在摄影自身历史之中的某些事件(诸如彩色摄影尤其是数码摄影的出现等)所动摇,而且也被发生在摄影之外的某... 摄影与艺术我们在谈到摄影以及它在尝试进入艺术领域方面所取得的成功时,不应该忘记下面一点:人们有关摄影的古典解释,不但被发生在摄影自身历史之中的某些事件(诸如彩色摄影尤其是数码摄影的出现等)所动摇,而且也被发生在摄影之外的某些事件所动摇,这些事件曾推动着摄影最初朝着美术(the fine arts)的方向靠近,随后又主要是朝着视觉艺术的方向靠近——因为后两者也开始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事件 视觉艺术 方向 艺术 摄影
原文传递
试点推行“红色E+”打造“智慧党建”
7
作者 李毅 《四川党的建设》 2018年第5期65-65,共1页
2017年以来,隆昌市充分运用“互联网+”手段,将党建工作、基层治理与现代信息技术深度融合,试点推行“红色E+”城市智慧党建模式,将社区服务从公共区域延伸到居民家庭。
关键词 党建工作 智慧 试点 现代信息技术 党建模式 居民家庭 社区服务 互联网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