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01-2020年江西省不同防治阶段新发麻风病例流行区域变化 被引量:2
1
作者 李晓琴 胡飞 +2 位作者 温琪 王腊梅 《疾病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03-407,共5页
目的 通过对2001-2020年江西省不同防治阶段新发麻风病例的分布特征及规律进行分析,为麻风病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以江西省各县(市、区)的空间数据库为基础,利用SaTScan 9.6软件对2001-2020年不同防治阶段新发病例按空间和时间-空间... 目的 通过对2001-2020年江西省不同防治阶段新发麻风病例的分布特征及规律进行分析,为麻风病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以江西省各县(市、区)的空间数据库为基础,利用SaTScan 9.6软件对2001-2020年不同防治阶段新发病例按空间和时间-空间两种扫描探测模式进行统计分析,并通过ArcMap 10.5软件将分析结果可视化。结果 2001-2020年江西省累计新发麻风病例801例,其中儿童病例占1.87%,多菌型占86.02%,2级畸残占20.35%,延迟期在12个月以内的占27.97%,发现方式以被动发现为主,占82.77%。2级畸残比在不同防治阶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032, P<0.05)。发现率从2001年的0.117 1/10万下降至2020年的0.017 3/10万,年平均发现率为(0.091 5/10万±0.038 7/10万)。“十年规划”期间年平均发现率低于“十五”(Z=-3.062,P<0.01)和“十一五”期间(Z=-3.062,P<0.01)。单纯空间扫描显示,3个时期均出现不同聚集程度的聚集区域,其中“十五”期间出现了1个一类和2个二类聚集区域,“十一五”期间出现1个二类聚集区域,“十年规划”期间分化为3个二类聚集区域,聚集范围呈现扩大化。时间-空间扫描显示,在2001-2020年期间共探测到2个一类聚集区域和1个二类聚集区域,主要位于江西省南部偏西,聚集年份集中在2004-2005年、2009-2010年、 2011-2015年。结论 2001-2020年江西省麻风病发现率逐年下降,在空间分布上聚集性程度逐年下降,但是聚集范围逐年扩大。今后的防治工作不仅要针对聚集区域,同时要重视因聚集范围不断扩大而覆盖的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风病 新发病例 聚集性 时空分析
原文传递
2001~2020年江西省麻风病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2
作者 李晓琴 王腊梅 +1 位作者 温琪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22年第16期71-73,共3页
目的:通过对2001~2020年江西省麻风病例进行流行病学特征及防治效果分析,为完善江西省防治麻风病策略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江西省辖区内2001~2020年所有新发现的麻风病病例,对其流行病学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01~2020年江西省新发... 目的:通过对2001~2020年江西省麻风病例进行流行病学特征及防治效果分析,为完善江西省防治麻风病策略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江西省辖区内2001~2020年所有新发现的麻风病病例,对其流行病学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01~2020年江西省新发现麻风病病例801例,发现率从2001年的0.1171/10万下降至2020年的0.0173/10万,下降85.23%,年均下降4.26%;主要分布在赣州市、吉安市,占全省的62.55%;儿童病例15例,最小4岁;男女比为2.87:1;职业以农民为主,占83.65%;菌型类别比为6.15:1;查菌阳性率为67.00%;2级畸残病例163例,占20.35%;以被动发现为主,占82.77%;92例复发病例,其中联合化疗后复发36例,占39.13%;2020年底发现病例92例,患病率从2001年的0.480/10万下降至2020年的0.199/10万,下降58.54%,年均下降2.93%;至2020年底江西省患病率>0.1/万的县(区)数为零。结论:江西省麻风病总体流行病学特征是下降趋势且处于低流行状态,但仍有儿童病例,2级畸残率占比较高,发现方式还是以被动发现为主。提示对于家庭聚集性流行需要引起关注,且需要增强以麻风可疑症状监测为主的早期发现措施,因地制宜地进行宣传,力争主动发现,从而进一步消除麻风病危害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风病 江西省 流行病学 特征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