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禾本科-豆科间作模式中作物产量和氮素利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1
作者 俞霞 +2 位作者 李淑娟 杨文亭 黄国勤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2601-2609,共9页
禾本科-豆科间作是传统农业中主要间作模式之一。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粮食生产的巨大需求,科学家们进一步挖掘了禾本科-豆科间作模式作物产量优势和氮素吸收利用的机制。本文对近十年来禾本科-豆科间作模式对作物产量和氮素... 禾本科-豆科间作是传统农业中主要间作模式之一。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粮食生产的巨大需求,科学家们进一步挖掘了禾本科-豆科间作模式作物产量优势和氮素吸收利用的机制。本文对近十年来禾本科-豆科间作模式对作物产量和氮素利用的影响进行了归纳总结。从间作的时空生态位、种间竞争、根系互作、作物种类等角度,阐述了间作促进作物产量和氮素高效利用的有效机制;同时提出了禾本科-豆科间作模式中应加强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与全程机械化、智能化研究。以期为进一步研究和应用禾本科-豆科间作种植模式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作模式 作物产量 氮素吸收 土壤微生物
原文传递
考虑热网与需求响应的综合能源系统优化调度
2
作者 郭少康 程志江 +2 位作者 李领齐 陈星志 《电气传动》 2024年第9期62-70,共9页
针对需求响应不确定性给综合能源系统安全经济运行带来的挑战,提出一种考虑热管网传输与需求响应的多区域综合能源系统协同优化调度模型。首先,对热网的能量传输模型进行精细化建模;其次,对综合负荷采取需求响应策略,对可再生能源出力... 针对需求响应不确定性给综合能源系统安全经济运行带来的挑战,提出一种考虑热管网传输与需求响应的多区域综合能源系统协同优化调度模型。首先,对热网的能量传输模型进行精细化建模;其次,对综合负荷采取需求响应策略,对可再生能源出力不确定性采取信息间隙决策理论的方法来进行处理;最后,以综合能源系统的调度成本与碳排放惩罚最低为优化目标,综合考虑各类约束条件,提出了综合能源系统日前运行调度方案。通过算例分析,证明了所提模型能够提高系统的经济性和对可再生能源的消纳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区域综合能源系统 需求响应不确定性 热网耦合 可再生能源消纳
下载PDF
5年间作和施氮对甜玉米和大豆产量、农艺性状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潘语卓 +5 位作者 俞霞 陈忠平 颜廷献 周泉 梁效贵 杨文亭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822-832,共11页
为探讨种植模式和施氮水平对甜玉米(Zea mays L.var.Rugosa Bonaf.)和大豆[Glycine max(L.)Merr.]产量和农艺性状的影响,于2017—2021年连续5年在江西农业大学农业科技园开展大田定位试验,设置3个施氮量(N0,0 kg·hm^(-2);N1,150 kg... 为探讨种植模式和施氮水平对甜玉米(Zea mays L.var.Rugosa Bonaf.)和大豆[Glycine max(L.)Merr.]产量和农艺性状的影响,于2017—2021年连续5年在江西农业大学农业科技园开展大田定位试验,设置3个施氮量(N0,0 kg·hm^(-2);N1,150 kg·hm^(-2);N2,300 kg·hm^(-2))和3种种植模式(MC,甜玉米单作;MS,大豆单作;CS,甜玉米间作大豆),分别在甜玉米和大豆的成熟期测定产量和农艺性状。结果表明,5年施氮(N1和N2)都显著增加了甜玉米鲜穗产量,但N1和N2处理间5年都无显著差异。相同施氮下间作较单作模式下的甜玉米鲜穗产量5年都无显著差异。随着种植年份的增加,不施氮的间作模式下甜玉米鲜穗产量在2020和2021年较2017年显著降低。甜玉米间作大豆模式中,甜玉米施氮(N1和N2)对大豆鲜荚产量5年都无显著影响。施氮显著增加了甜玉米株高、茎粗和穗位高。相对N2,N1仅在2017和2020年分别显著降低了单作甜玉米的茎粗和间作甜玉米的穗位高。5年数据相关性分析表明,间作模式下的甜玉米鲜穗产量与株高相关性更强,单作模式下的甜玉米鲜穗产量与茎粗相关性更强。大豆鲜荚产量主要与单株总荚数、多荚数和单荚数呈显著正相关。综合来看,施氮能显著改善甜玉米间作大豆种植模式中的甜玉米鲜穗产量和农艺性状。过量施氮(300 kg·hm^(-2))未显著增加甜玉米鲜穗和大豆鲜荚产量。从节约成本和保护农田环境考虑,施氮量为150 kg·hm^(-2)的甜玉米间作大豆种植模式有利于甜玉米和大豆的可持续发展。本研究结果为进一步优化甜玉米间作大豆种植模式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玉米 间作 产量 农艺性状
下载PDF
基于热网互联的电热系统多时间尺度优化调度 被引量:1
4
作者 李领齐 程志江 +2 位作者 郭少康 陈星志 《电气传动》 2023年第10期57-63,共7页
针对三北地区冬季供暖期间由于风热矛盾导致的弃风问题,提出了一种考虑风电消纳的电热联合系统调度策略。首先,在源侧通过热网互联的方式来解耦热电联产机组“以热定电”的约束,在负荷测考虑需求响应资源的参与来协助风电消纳;其次,分... 针对三北地区冬季供暖期间由于风热矛盾导致的弃风问题,提出了一种考虑风电消纳的电热联合系统调度策略。首先,在源侧通过热网互联的方式来解耦热电联产机组“以热定电”的约束,在负荷测考虑需求响应资源的参与来协助风电消纳;其次,分别在日前日内阶段以系统运行总成本最低和实时阶段以系统的调节成本最小为目标,综合考虑各类约束,构建电热联合系统的多时间尺度调度模型;最后,通过某地算例实验结果表明,所提调度策略可以有效地提高电热联合系统的风电消纳水平和经济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网互联 多时间尺度 需求响应 风电消纳
下载PDF
计及管储模型的电-气IES低碳协同运行策略 被引量:1
5
作者 程志江 +2 位作者 郭少康 李领齐 叶浩劼 《现代电子技术》 2023年第9期178-186,共9页
为解决综合能源系统风能利用率低、燃煤机组碳排放高的情况,考虑建立碳捕集-电转气协同运行模型,充分挖掘其对可再生能源消纳和碳减排的潜力。首先,建立系统内重要能源耦合设备的运行表达式以及各能源网络的约束平衡条件,通过气管道节... 为解决综合能源系统风能利用率低、燃煤机组碳排放高的情况,考虑建立碳捕集-电转气协同运行模型,充分挖掘其对可再生能源消纳和碳减排的潜力。首先,建立系统内重要能源耦合设备的运行表达式以及各能源网络的约束平衡条件,通过气管道节点压强、流量的关系推导出管储模型方程,关注其对系统运行经济性的影响;其次,利用分段线性化和二阶锥松弛技术将约束条件非线性部分作线性化处理,采用拉丁超立方抽样结合K氏距离法来描述风电功率的不确定性;接着,建立9节点电力和6节点天然气网络耦合的系统进行仿真计算,分析3种方案下系统运行的经济性、环境性,重点讨论限制电转气运行的关键因素;最后,通过风能利用、碳捕集运行、管储能力阐述多目标优化问题中的矛盾关系,结果表明所提模型对减少系统碳排放和提升风能利用率具有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能源系统 碳循环 管储模型 场景削减 非线性规划 碳捕集
下载PDF
甜玉米-大豆间作和施氮对红壤旱地田间杂草群落的影响
6
作者 徐刚 陈忠平 +5 位作者 俞霞 蔡如深 潘语卓 鲁美娟 杨文亭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880-1889,共10页
生物多样性是生态防控杂草的重要措施之一。本研究通过两年(2019—2020年)田间定位试验,对春季和秋季甜玉米苗期、孕穗期和收获期田间杂草的种类及密度进行了监测,探讨不同种植模式(甜玉米-大豆,CS;甜玉米单作,MC;大豆单作,MS)和施氮水... 生物多样性是生态防控杂草的重要措施之一。本研究通过两年(2019—2020年)田间定位试验,对春季和秋季甜玉米苗期、孕穗期和收获期田间杂草的种类及密度进行了监测,探讨不同种植模式(甜玉米-大豆,CS;甜玉米单作,MC;大豆单作,MS)和施氮水平(0 kg·hm^(-2),N0;150 kg·hm^(-2),N1;300 kg·hm^(-2),N2)对田间杂草种群和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两年共收集杂草15科34种。马唐(Digitaria sanguinalis)是所有处理中的优势种,在不同种植模式中占所有杂草密度的34.60%~54.95%。稗草(Echinochloa crusgalli)在CSN0中是优势种,占比24.52%。马松子(Melochia corchorifolia)在MCN1中是优势种,占比13.96%。狗尾草(Setaria viridis)在CSN1、MCN0和MCN2处理下为优势种,占比为11.26%、13.76%和17.27%。牛筋草(Eleusine indica)在CSN2、MCN1和MCN2处理下为优势种,占比为10.72%、10.81%和16.40%。相比不施氮,施氮降低了2019年春季CS及春季和秋季MC模式下杂草平均密度。多因素方差分析表明,甜玉米生育期对两年的杂草平均密度、2020年种类数、2019年密度-种类指数及2020年Simpson指数、Shannon指数和丰富度指数有显著影响;施氮显著影响了2019年的杂草密度-种类指数。去趋势排序分析表明,杂草群落组成的变化与甜玉米生长季节及生育期密切相关,而种植模式及施氮对杂草群落组成的影响规律不一致。综合来看,施氮降低了甜玉米田间杂草密度,间作种植能够部分抑制作物苗期杂草丰富度,施氮条件下的甜玉米间作大豆种植模式有利于防控杂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草防控 甜玉米 大豆 间作 施氮
原文传递
一种新型双面锥齿形行波超声电机的研究
7
作者 杨钧麟 陈晔 +1 位作者 牛艺静 《微电机》 2023年第12期9-12,16,共5页
为了提高面内行波旋转超声电机输出力矩及超声电机运行时转子的稳定性,提出了一种基于面内三阶弯曲模态的双面锥齿形行波旋转超声电机。电机由双面锥齿形定子与双内锥面转子组成,实现了双面驱动。通过有限元软件建立了定子的参数化模型... 为了提高面内行波旋转超声电机输出力矩及超声电机运行时转子的稳定性,提出了一种基于面内三阶弯曲模态的双面锥齿形行波旋转超声电机。电机由双面锥齿形定子与双内锥面转子组成,实现了双面驱动。通过有限元软件建立了定子的参数化模型进行仿真分析,确立了定子的结构参数、工作模态频率及振型。制作了原理样机,测试了定子的振动特性和样机的输出性能。实验结果表明:当激励电压峰-峰值为300 V,激振频率为22.665 kHz时,电机的堵转力矩为3.087 N·mm,最高空载转速为160 r/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转超声电机 双面驱动 行波 面内弯曲模态
下载PDF
黑麦草和苕子混合翻压还田对土壤酶活性和养分的短期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潘语卓 邱泽龙 +7 位作者 王伟虎 康健龙 万潮政 石蕊 陆艺引 鲁美娟 杨文亭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6期230-239,共10页
种植覆盖作物是优化种植结构、实现化肥减量增效的有效途径之一。深入了解覆盖作物翻压腐解对土壤养分、酶活性的影响,有助于优化作物种植的氮素管理。采用室内培养模拟试验,研究覆盖作物种类[空闲(CK)、黑麦草单播(R)、苕子单播(H)、... 种植覆盖作物是优化种植结构、实现化肥减量增效的有效途径之一。深入了解覆盖作物翻压腐解对土壤养分、酶活性的影响,有助于优化作物种植的氮素管理。采用室内培养模拟试验,研究覆盖作物种类[空闲(CK)、黑麦草单播(R)、苕子单播(H)、黑麦草/苕子混播(RH)]和种植模式[种植甜玉米(C)和不种植甜玉米]对覆盖作物翻压腐解前期(0~21 d)土壤养分、土壤酶活性动态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1)与对照相比,覆盖作物翻压还田处理显著提高了土壤β-葡萄糖苷酶活性、碱解氮含量和速效钾含量。土壤β-葡萄糖苷酶活性、碱解氮含量在不同覆盖作物处理之间存在显著差异,苕子翻压处理的β-葡萄糖苷酶活性、碱解氮含量在覆盖作物翻压4~14 d时均优于混播、黑麦草处理,且混播处理的碱解氮含量显著高于黑麦草处理。(2)在种植甜玉米的条件下,苕子处理的碱解氮含量在覆盖作物翻压21 d时较覆盖作物翻压4、7 d时均有显著下降,黑麦草/苕子混播处理的碱解氮含量在腐解前期无显著差异。(3)与不种甜玉米相比,种植甜玉米的处理显著降低了苕子和混播处理在覆盖作物翻压7 d时的土壤β-葡萄糖苷酶活性和β-葡萄糖苷酶-脲酶活性比,但显著提高了混播处理在覆盖作物翻压21 d时的土壤β-葡萄糖苷酶活性和β-葡萄糖苷酶-脲酶活性比。(4)苕子翻压后,土壤脲酶活性与土壤有机质含量、pH值及碱解氮含量存在显著相关性,混播翻压后土壤酶活性与有效磷含量、速效钾含量的相关性显著增加。综上所述,覆盖作物翻压能够在短期内提高土壤速效养分含量和β-葡萄糖苷酶活性,苕子翻压后的土壤碱解氮含量显著高于黑麦草,黑麦草和苕子混合翻压腐解能够保持合理的碱解氮浓度,并延长其有效性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覆盖作物 土壤β-葡萄糖苷酶 土壤脲酶 土壤养分
下载PDF
人脸识别在支付系统中的研究
9
作者 宓茜 潘伟伟 +3 位作者 何武林 雷俊文 丁进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科研》 2016年第12期105-105,共1页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计算机网络的迅速发展,网络系统的安全性和保密性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身份认证技术在现在的信息时代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而目前比较传统的和常用的身份认证的技术主要有通过物品(如证件、ATM卡等)来识别和通过知识(...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计算机网络的迅速发展,网络系统的安全性和保密性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身份认证技术在现在的信息时代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而目前比较传统的和常用的身份认证的技术主要有通过物品(如证件、ATM卡等)来识别和通过知识(如用户名+密码)来识别,这些都是借助身体之外的物品,一旦这些身份认证的东西被人遗漏了或者被其他人偷到,其身份就非常容易被别人取代或者冒充。这样对身份认证的技术的安全性、准确性和可靠性就提出了更加高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脸识别 支付系统 问题 创新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