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准噶尔盆地腹部超压顶面附近碳酸盐胶结带的成因机理 被引量:23
1
作者 杨智 邹才能 +7 位作者 何生 何治亮 武恒志 曹锋 李奇艳 孟闲龙 王芙蓉 《中国科学(D辑)》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39-451,共13页
准噶尔盆地腹部超压顶面附近普遍存在碳酸盐胶结带,在分析超压顶面附近碳酸盐胶结物岩石学特征的基础上,重点挖掘了碳酸盐胶结物碳、氧同位素的地球化学信息,得出:(1)碳酸盐胶结物主要由含铁方解石、含铁白云石或铁白云石等组成;(2)碳... 准噶尔盆地腹部超压顶面附近普遍存在碳酸盐胶结带,在分析超压顶面附近碳酸盐胶结物岩石学特征的基础上,重点挖掘了碳酸盐胶结物碳、氧同位素的地球化学信息,得出:(1)碳酸盐胶结物主要由含铁方解石、含铁白云石或铁白云石等组成;(2)碳酸盐胶结物形成于深部较高的地温环境,受有机流体运移的影响;(3)碳酸盐胶结物中所对应的碳、氧离子呈现出自超压仓向上部泄压环境迁移的趋势.综合分析认为准噶尔盆地腹部超压顶面附近的碳酸盐胶结带是地史时期深部超压有机流体向上多次排放的自然产物,这一研究为碎屑岩超压盆地超压仓顶部碳酸盐胶结带的形成与超压流体排放可能具有的内在关联提供了新的研究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盐胶结带 成因机理 碳氧同位素 超压顶面附近 准噶尔盆地腹部 煤系地层
原文传递
蒙皂石粘土矿物不正常转化的研究——以准噶尔盆地为例 被引量:17
2
作者 王芙蓉 何生 +1 位作者 杨智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25-27,30,共4页
利用岩石薄片和X射线衍射资料,分析了准噶尔盆地腹部地区蒙皂石粘土矿物的不正常转化。该区庄1井、成1井和董1井在超压段内粘土矿物转化出现异常现象,蒙皂石以及伊/蒙混层的相对含量随深度增加有所增加,而伊利石的相对含量随深度增加有... 利用岩石薄片和X射线衍射资料,分析了准噶尔盆地腹部地区蒙皂石粘土矿物的不正常转化。该区庄1井、成1井和董1井在超压段内粘土矿物转化出现异常现象,蒙皂石以及伊/蒙混层的相对含量随深度增加有所增加,而伊利石的相对含量随深度增加有所减少。结合前人的研究资料,讨论了超压对粘土矿物转化的影响。超压能增加蒙皂石层间水的稳定性,阻碍超压仓与外界流体和离子的交换,使伊利石含量有所减少。同时,火山岩屑物质的大量存在可能导致在晚成岩阶段伊/蒙混层含量较高,蒙皂石的含量也有所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皂石 粘土矿物 伊利石 超压 火山岩屑
下载PDF
川南地区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储层纳米孔隙发育特征及其控制因素——以四川盆地南部长宁双河剖面为例 被引量:15
3
作者 蔡苏阳 +4 位作者 朱卫平 王晓龙 袁贺 陈吉 陈淑鹏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920-927,共8页
上奥陶统五峰组—下志留统龙马溪组页岩是四川盆地南部页岩气勘探开发的主要目的层之一。以川南长宁双河剖面为例,对该剖面41个露头样品进行了有机碳、矿物组成、二氧化碳和氮气吸附以及扫描电镜观测等分析测试,系统研究了奥陶系宝塔组... 上奥陶统五峰组—下志留统龙马溪组页岩是四川盆地南部页岩气勘探开发的主要目的层之一。以川南长宁双河剖面为例,对该剖面41个露头样品进行了有机碳、矿物组成、二氧化碳和氮气吸附以及扫描电镜观测等分析测试,系统研究了奥陶系宝塔组灰岩和五峰组页岩以及下志留统龙马溪组页岩纳米孔隙发育特征,探讨了影响纳米孔隙发育的主要因素。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富含有机质,矿物组成以生物成因石英和碳酸盐矿物为主,黏土矿物次之,含少量长石。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纳米孔隙以狭缝型为主,孔径主要分布在0.3~0.9 nm、40~50 nm和100~200 nm之间,以有机孔为主,其次为矿物基质孔。纳米孔隙发育主要受有机碳、石英和碳酸盐矿物含量控制,主要表现为总孔体积与TOC和石英含量显著正相关,与碳酸盐矿物含量显著负相关,与黏土矿物和长石含量相关性不大,这表明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内有机孔占据主导地位;奥陶系宝塔组碳酸盐矿物含量高,纳米孔隙极不发育,是上覆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储层的良好封闭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孔隙 页岩气 储层 五峰组—龙马溪组 双河剖面 四川盆地
下载PDF
VC与Matlab混合编程之DLL方法 被引量:3
4
作者 张勇刚 何生 《电脑开发与应用》 2004年第5期13-15,共3页
论述了如何通过 VC编写数据接口 ,通过封装了 Matlab算法的函数处理数据 ,重点突出了如何读取数据 ,如何在 Matlab中生成动态链接库及在 VC环境中的调用。该方法实现了数据的文件调入、算法的封装及结果的文件输出 ,发挥了 VC与 Matlab... 论述了如何通过 VC编写数据接口 ,通过封装了 Matlab算法的函数处理数据 ,重点突出了如何读取数据 ,如何在 Matlab中生成动态链接库及在 VC环境中的调用。该方法实现了数据的文件调入、算法的封装及结果的文件输出 ,发挥了 VC与 Matlab的优势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C Matlab MATCOM 动态链接库 m函数 程序设计 混合编程 数据接口 数据读取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塔中4石炭系油藏成藏过程再认识 被引量:8
5
作者 杨楚鹏 张宝民 +5 位作者 王飞宇 卢玉红 张海祖 廖泽文 耿安松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81-188,共8页
在塔里木盆地下古生界含油气系统中,塔中4石炭系油藏成藏过程具有代表性。对该油藏原油的分子以及碳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系统解剖,结合区域地质演化特征和烃类成藏过程中储集层沥青、包裹体的记录,对其成藏过程重新进行了评价。研... 在塔里木盆地下古生界含油气系统中,塔中4石炭系油藏成藏过程具有代表性。对该油藏原油的分子以及碳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系统解剖,结合区域地质演化特征和烃类成藏过程中储集层沥青、包裹体的记录,对其成藏过程重新进行了评价。研究揭示塔中地区存在两类烃源灶的分布,分别为中、上奥陶统烃源灶和中、下寒武统烃源灶,它们在不同地质历史时期的复合供烃造就了塔中4石炭系油藏;其中CⅠ油组属于原生性一次充注成藏,油源单一,后期几乎没有遭受任何地球化学作用的改造;CⅢ属于典型多源、多期充注、后期改造型油气藏,经历了较多的地球化学改造作用;CⅡ油藏与CⅢ油藏关系密切,部分油气为CⅢ油藏调整、改造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藏过程 石炭系 塔中4油田 塔里木盆地
下载PDF
沉积有机含氮化合物的成因及其分布综述 被引量:6
6
作者 何生 李水福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60-66,共7页
有机含氮化合物广泛存在于不同沉积环境形成的沉积有机质及其热演化产物中,查明其在石油地质体中的成因和分布,有利于油气二次运移方向和相对运移距离的确定。关于有机含氮化合物的成因和来源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①有机含氮化合物是干酪... 有机含氮化合物广泛存在于不同沉积环境形成的沉积有机质及其热演化产物中,查明其在石油地质体中的成因和分布,有利于油气二次运移方向和相对运移距离的确定。关于有机含氮化合物的成因和来源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①有机含氮化合物是干酪根深成作用阶段的产物。沉积有机质经生物改造作用后,其中的部分组成如蛋白质和含氮环的物质等进入干酪根中,在深成作用阶段干酪根被降解,有机含氮化合物以芳香多环化合物的形式释放出来;②地质体中的有机含氮化合物如卟啉等与生物体中的某些原始生化组分如叶绿素等在骨架上具有继承性,地质体中的有机含氮化合物是由生物体中的这些原始生化组成演化而来的;③在地质环境中通过环的开启和闭合作用而形成,这一形式机制已被人工合成反应和生物合成反应所证实;④基于地质体中芳香杂环化合物异构体分布的相似性以及自然界无机氮的分布特征,无机氮与有机分子结合而形成有机含氮化合物也是可能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有机含氮化合物 吡咯类化合物 吡啶类化合物 石油运移 深成作用
下载PDF
挥发作用对C_5—C_8轻烃指标的影响:模拟实验证据 被引量:5
7
作者 孙秀丽 万永刚 +2 位作者 刘照伟 董钟骏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060-1069,共10页
C5—C8轻烃指标在石油勘探开发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然而其易挥发的自然属性导致C5—C8轻烃指标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存在诸多不确定性。本研究利用塔中地区奥陶系海相凝析油在实验室内进行了原油挥发模拟实验,基于实验结果遴选和构建了受挥发... C5—C8轻烃指标在石油勘探开发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然而其易挥发的自然属性导致C5—C8轻烃指标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存在诸多不确定性。本研究利用塔中地区奥陶系海相凝析油在实验室内进行了原油挥发模拟实验,基于实验结果遴选和构建了受挥发作用影响较小的系列轻烃指标,具有较强的实用性。模拟实验结果显示挥发作用对C5—C8轻烃指标的影响程度受轻烃分子量和分子构型共同控制。nC5—nC8正构烷烃挥发量随正构烷烃碳数增加而逐步降低,不同分子构型C7化合物挥发量由高到低依次为:C7-支链烷烃>nC7>甲基环己烷>甲苯,二甲基环戊烷挥发量则大体相当。正(异)构烷烃与环烷烃比值和挥发速率相近的相同分子构型轻烃比值受挥发作用影响相对较小。原油挥发过程中,残留液态原油内C6—C8轻烃单体稳定碳同位素组成随挥发量增加逐步富集13 C,nC6—nC8正构烷烃稳定碳同位素组成变化程度随碳数增加逐渐降低。当C6—C8轻烃挥发量小于70%时,C6—C8轻烃稳定碳同位素组成变化不大,当其挥发量大于70%时,正构烷烃、异构烷烃和芳烃稳定碳同位素组成均产生1.0‰以上的较大变动,环烷烃稳定碳同位素组成则变化不大。受挥发作用影响较小的轻烃指标即正(异)构烷烃与环烷烃比值和环烷烃稳定碳同位素组成在塔中地区原油成熟度标定和原油类型划分方面取得了较为理想的应用效果,展现了良好的实用性和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轻烃 挥发作用 轻烃参数 稳定碳同位素组成 塔里木盆地
下载PDF
海相页岩芳烃演化规律及成熟度指示意义——来自西加拿大盆地二白斑组自然演化与热模拟样品的对比研究
8
作者 葛祝时 左兆喜 +2 位作者 郑伦举 黄海平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90-600,共11页
选取西加拿大盆地白垩系科罗拉多群二白斑组低成熟海相页岩进行地层孔隙热解生烃模拟实验,利用GC-MS对自然演化系列样品和热模拟系列样品内的芳烃进行了定量分析,系统对比自然演化与热模拟样品芳烃地球化学特征。结果表明:(1)自然系列... 选取西加拿大盆地白垩系科罗拉多群二白斑组低成熟海相页岩进行地层孔隙热解生烃模拟实验,利用GC-MS对自然演化系列样品和热模拟系列样品内的芳烃进行了定量分析,系统对比自然演化与热模拟样品芳烃地球化学特征。结果表明:(1)自然系列页岩三甲基萘和四甲基萘、菲和甲基菲绝对含量相对较高,且随着演化程度的增加而增加;热模拟系列页岩内菲和甲基菲绝对含量和变化趋势在较高的热演化程度下依然保持与自然系列相同,而三甲基萘和四甲基萘绝对含量相对较低且变化趋势不同,随成熟度增加表现为先增加后减少。(2)自然系列页岩三甲基萘指数(TMNR)值随埋深增加逐渐增大,而热模拟系列页岩TMNR值表现为先减小后增大;自然系列和热模拟系列页岩四甲基萘指数(TeMNR)值、甲基菲指数(MPI)值变化具有协同性,TeMNR值随成熟度的增加呈先减小后增大,MPI值随成熟度的增加而增加,表明菲系列化合物可有效指示热模拟和自然演化条件下页岩的成熟度。(3)热模拟实验在一定温度内能够较好地反演芳烃热演化历程,即:350℃之前热模拟页岩TMNR值与自然演化页岩的规律不同,350℃之后相同;425℃之前烷基菲相关参数与自然演化页岩的规律相同,超过425℃后与自然演化不同,这主要受温度达到临界值而导致芳烃演化机理改变以及升温速率和有机质赋存状态等因素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芳烃演化 成熟度 热模拟 海相页岩 白垩系 西加拿大盆地
下载PDF
“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地方本科高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以长江大学地球化学实验班为例 被引量:6
9
作者 《广东化工》 CAS 2020年第7期227-228,共2页
“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地方本科高校如何进行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本文以湖北省属地方高校长江大学地球化学实验班为例,论述了一般地方本科高校在创新人才培养方面进行的有益改革和实践。明确自身专业优势和特色,精... “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地方本科高校如何进行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本文以湖北省属地方高校长江大学地球化学实验班为例,论述了一般地方本科高校在创新人才培养方面进行的有益改革和实践。明确自身专业优势和特色,精准定位,与重点高校差异竞争,制定切合实际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目标和方案;打造优良师资,对外引进和对内培养相结合,优化课程体系设置,探索“本-硕”贯通培养模式,健全选拔与淘汰机制,完善激励制度。通过上述系列举措以期为新时期一般地方本科高校特色专业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创造有利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一流”建设 拔尖创新人才 地方本科高校 地球化学专业
下载PDF
沉积盆地超压系统内油气的生成与保存 被引量:4
10
作者 孙永革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75-382,共8页
沉积盆地内的超压系统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封闭-半封闭体系,与油气生成、保存关系密切。超压系统内矿物介质、有机质、水相互作用过程以及有效应力对有机质演化的作用机理研究揭示了超压对有机质演化具有显著的阶段性和差异性,具体表现在:... 沉积盆地内的超压系统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封闭-半封闭体系,与油气生成、保存关系密切。超压系统内矿物介质、有机质、水相互作用过程以及有效应力对有机质演化的作用机理研究揭示了超压对有机质演化具有显著的阶段性和差异性,具体表现在:(1)压力的影响程度是有机质演化程度的函数;(2)超压/压力效应对有机质演化发生显著影响需要达到某一最小值,即门限值;(3)在有机质演化不同阶段发育的超压对生烃的影响不同;(4)同一超压系统内,不同类型有机质对超压的响应具有差异性。迄今,已经建立了超压/压力对有机质演化影响程度的定量化模型,包括化学动力学模型和热力学模型两类。化学动力学模型仍有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如压力影响的阀值、指前因子和活化能随反应时间的变化规律等,相对而言,热力学模型似乎更简单、易用,但其可靠性和普适性还有待时间的检验。由于异常高压对超压系统储层内原油的热裂解反应具有抑制效应,有利于深部高温高压储层内液态烃的保存,因此,含油气盆地深部高温高压地层已成为一个较为有利的石油勘探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压系统 有机质 原油 热解实验 镜质组反射率 动力学
下载PDF
川南龙马溪组页岩储层特征及主控因素 被引量:5
11
作者 蔡苏阳 +4 位作者 朱卫平 朱汉卿 陈吉 陈奇 蒋兴超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100-1110,共11页
以川南长宁页岩气示范区A井页岩气优质产层龙一1小层与非优质产层龙一2小层及龙二段为主要研究对象,从储层矿物组成、纳米孔隙发育特征和赋存载体组合样式及其主控因素等微观层面进行系统对比,进一步明确了两者的差异及相互关系。研究... 以川南长宁页岩气示范区A井页岩气优质产层龙一1小层与非优质产层龙一2小层及龙二段为主要研究对象,从储层矿物组成、纳米孔隙发育特征和赋存载体组合样式及其主控因素等微观层面进行系统对比,进一步明确了两者的差异及相互关系。研究结果显示:1)龙一1小层富含有机质、石英和黄铁矿,页岩孔径分布呈前峰型,纳米孔隙发育主要受TOC含量控制,有机孔是纳米孔隙主要类型,有机质颗粒充填于矿物粒间孔内,被石英和碳酸盐岩等脆性矿物包围,构成“纳米级气藏”;2)龙一2小层和龙二段相对富含黏土矿物和碳酸盐岩,页岩孔径分布以后峰型为主,纳米孔隙发育主要受黏土矿物含量控制,黏土矿物粒间孔/层间孔是纳米孔隙主要类型,黏土矿物颗粒内部充填纳米孔隙不发育的方解石和白云石,对页岩气运移起到有效阻滞。因此,非优质产层龙一2小层和龙二段实际上是下伏优质产层龙一1小层的有效盖层。川南龙马溪组页岩气选区需同时关注龙一1小层的储集能力和龙一2小层与龙二段等上覆地层的封闭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页岩气 龙马溪组 纳米孔隙 有机孔
下载PDF
寒武系古流体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对页岩气保存的指示意义——以中扬子地区寒武系页岩气发现井宜地2井为例 被引量:2
12
作者 刘安 陈孝红 +5 位作者 黄惠兰 包汉勇 危凯 曾雄伟 王传尚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2573-2584,共12页
保存条件是中扬子地区页岩气富集的关键因素之一,宜地2井是中扬子地区寒武系页岩气发现井,通过对该井全井段岩芯裂缝古流体的地球化学分析,探讨了寒武系古流体成因和对水井沱组页岩气保存条件的指示意义。结果认为:(1)覃家庙组膏岩层之... 保存条件是中扬子地区页岩气富集的关键因素之一,宜地2井是中扬子地区寒武系页岩气发现井,通过对该井全井段岩芯裂缝古流体的地球化学分析,探讨了寒武系古流体成因和对水井沱组页岩气保存条件的指示意义。结果认为:(1)覃家庙组膏岩层之上方解石脉缺少Fe^(2+)、Mn^(2+),且δ^(13)C和δ^(18)O值较围岩偏负,指示其形成于氧化的环境,石牌组方解石脉δ^(13)C偏负,黄铁矿脉δ^(34)S值与膏盐相似,表明其成因与热化学硫酸盐还原作用(TSR)密切相关;水井沱组脉体δ^(13)C和δ^(18)O与围岩相似,形成于封闭的环境。(2)方解石脉包裹体群SO_(4)^(2-)、Ca^(2+)、Mg^(2+)含量整体上由覃家庙组向上向下分别递减,钠氯系数以水井沱组最低,整体上向上升高,表明覃家庙组是高盐度卤水的主要来源,水井沱组受外来流体影响弱;包裹体水溶液δD和δ^(18)O也指示娄山关组、石牌组方解石脉成因分别与大气水、TSR相关。(3)古流体地球化学研究表明宜昌地区页岩气保存条件整体较好,页岩气散失的主要通道是垂直裂缝,页岩气保存条件好与膏盐盖层发育、后期构造破坏弱、脉体对裂缝的及时封闭以及白垩系盖层等因素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寒武系 页岩气 古流体 地球化学 保存条件 宜昌地区
下载PDF
渝东南地区五峰-龙马溪组页岩储层纳米孔隙发育特征及影响因素——以重庆石柱剖面为例 被引量:4
13
作者 蔡苏阳 +3 位作者 朱卫平 陈奇 陈吉 王晓龙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5期10603-10612,共10页
孔隙结构特征是页岩气富集与保存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以渝东南地区重庆石柱剖面五峰-龙马溪组页岩为研究对象,综合有机碳含量、矿物组成、孔径分布和孔隙类型等方面对研究区页岩储层进行了系统表征,进一步明确了影响页岩储层纳米孔隙... 孔隙结构特征是页岩气富集与保存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以渝东南地区重庆石柱剖面五峰-龙马溪组页岩为研究对象,综合有机碳含量、矿物组成、孔径分布和孔隙类型等方面对研究区页岩储层进行了系统表征,进一步明确了影响页岩储层纳米孔隙发育的主要因素,并探讨了其实际地质意义。结果表明,重庆石柱剖面五峰组和龙马溪组龙一1小层页岩内有机碳含量高,达到4.8%,矿物成分以石英为主,黏土矿物次之,且含少量的长石和碳酸盐岩。页岩孔径分布呈双峰型,主要分布于0.3~0.9 nm的微孔和60~100 nm及200~300 nm的宏孔。五峰-龙马溪组页岩内有机孔极为发育,黏土矿物层间孔、石英及方解石粒内溶蚀孔和黄铁矿晶间孔均有发育,这些孔隙为页岩气的保存与富集提供了储集空间。其中微孔和介孔控制着比表面积大小,介孔和宏孔对孔体积的贡献显著。研究区页岩纳米孔隙发育主要受有机碳含量和矿物组成控制,具体体现在:页岩内有机碳含量与孔体积和比表面积呈现良好的正相关,尤以微孔和介孔最为明显。黏土矿物和碳酸盐岩与微孔和介孔体积具有正相关,石英含量与孔体积呈负相关,突出表现在与微孔、介孔体积强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孔 页岩储层 影响因素 渝东南地区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腹部超压顶面附近原油地化特征 被引量:2
14
作者 杨智 何生 +1 位作者 张勇刚 《深圳大学学报(理工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331-343,共13页
准噶尔盆地腹部已发现石油集中分布在超压顶面上下有限区域内.聚焦超压顶面附近油藏原油地球化学特征和分布规律,发现中下二叠统湖相暗色泥岩和侏罗煤系是主要源岩,来源于两套源岩层的原油具有明显不同的地化特征.各构造单元不同来源的... 准噶尔盆地腹部已发现石油集中分布在超压顶面上下有限区域内.聚焦超压顶面附近油藏原油地球化学特征和分布规律,发现中下二叠统湖相暗色泥岩和侏罗煤系是主要源岩,来源于两套源岩层的原油具有明显不同的地化特征.各构造单元不同来源的原油分布特点不同,盆1井西凹陷超压顶面之上均有源自中下二叠统烃源岩的原油,而超压仓内主要有源自中二叠统烃源岩的原油;昌吉凹陷西段超压顶面附近主要是源自中二叠统烃源岩的原油,含有部分混源油;东道海子北凹陷和昌吉凹陷东段石油主要为超压仓内的煤成石油.系统研究分析了准噶尔盆地腹部超压顶面附近石油地化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特征 石油分布 石油成藏 超压顶面附近 准噶尔盆地腹部 侏罗系
下载PDF
雪峰隆起西缘页岩气构造保存条件的古流体评价 被引量:3
15
作者 刘安 蔡全升 +6 位作者 陈孝红 李海 彭中勤 苗凤彬 李培军 黄惠兰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161-1173,共13页
古隆起周缘页岩生烃时间晚、热演化程度低,已成为中扬子地区油气勘探的重要领域。本文对雪峰古隆起西缘典型井JD1井寒武系页岩脉体系统采样并开展流体地球化学与包裹体分析,从构造保存的角度探讨了影响研究区页岩气富集的主控因素。研... 古隆起周缘页岩生烃时间晚、热演化程度低,已成为中扬子地区油气勘探的重要领域。本文对雪峰古隆起西缘典型井JD1井寒武系页岩脉体系统采样并开展流体地球化学与包裹体分析,从构造保存的角度探讨了影响研究区页岩气富集的主控因素。研究结果认为(1)牛蹄塘组页岩方解石脉FeO、MnO组分自下而上增高,方解石脉δEu也整体具有向上增加的趋势,与牛蹄塘组页岩Fe、Mn元素含量、δEu值自下而上呈降低的趋势刚好相反,表明下部古流体的还原性弱于上部。(2)包裹体群组分中CH_(4)含量、包裹体类型比例中甲烷包裹体比例都指示牛蹄塘组上部页岩的含气饱和度高于下部,显示下部裂缝系统是页岩与外界气水交换的通道。(3)以包裹体类型、均一温度和纯CH_(4)包裹体压力计算为基础,揭示了牛蹄塘组在中侏罗世处于超压状态,压力系数最大为1.4;中‒晚侏罗世牛蹄塘组下部水溶液沿破碎带侵入页岩时的埋深为4~4.8 km,致使页岩含气饱和度明显降低、含水饱和度明显上升。雪峰古隆起形成时间早,但是在缺少刚性基底保护的条件下,印支期以来构造变形强度大,大型断裂发育使之碎片化,大型断裂与牛蹄塘组底部破碎带形成了连通的疏导体系并持续开启,成为页岩气散失的直接通道,导致该区构造保存条件差,不利于页岩气的富集成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雪峰古隆起 页岩气 构造保存 古流体 包裹体 含气饱和度
下载PDF
油藏底水与隔夹层对原油生物降解程度的控制效应 被引量:1
16
作者 江凯禧 何文祥 +4 位作者 彭丽 陈祖 郭清正 向念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846-1857,共12页
系统剖析流花11-1礁灰岩油藏储层烃类的生物降解特征,揭示油藏底水与隔夹层对原油生物降解程度具有显著控制效应,这使得油藏原油生物降解程度及其分布预测更加复杂化.研究发现,流花11-1油藏具有统一的油水界面,油源类型单一,原油成熟度... 系统剖析流花11-1礁灰岩油藏储层烃类的生物降解特征,揭示油藏底水与隔夹层对原油生物降解程度具有显著控制效应,这使得油藏原油生物降解程度及其分布预测更加复杂化.研究发现,流花11-1油藏具有统一的油水界面,油源类型单一,原油成熟度较高且分布较窄,可能为短期快速充注所形成的油藏.原油普遍遭受生物降解,降解程度均小于6级.垂向上,隔夹层虽可引起局部储层烃类降解程度的倒转,但单井油柱生物降解等级仍以储层与油水界面的距离为主要控制因素,表现为降解程度由顶部向底部呈明显梯度变化,油藏底水控制效应明显.横向上,油藏降解程度的差异主要由隔夹层控制下储层内原油与活跃底水的接触程度不同导致.在隔夹层密集发育区流体运动受阻,进而使微生物营养物质供应不足,代谢物质交换不畅,原油降解程度相对较低.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了油藏底水与储层非均质性对原油生物降解程度的控制效应模型,并探讨了该方法在稠油油藏开发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降解 隔夹层 降解倒转 底水控制 稠油开发 石油地质.
原文传递
盆地模拟双语教学实践与探索
17
作者 《教育教学论坛》 2020年第33期210-212,共3页
为培养石油地质领域创新人才,进行了盆地模拟双语教学实践与探索。该文在深入理解双语教学的本质和内涵的基础上,综合学生专业能力和英语水平,拟定了课程建设目标。理论教学方面,通过优选教材,优化课程教学内容,以学生为中心,循序渐进,... 为培养石油地质领域创新人才,进行了盆地模拟双语教学实践与探索。该文在深入理解双语教学的本质和内涵的基础上,综合学生专业能力和英语水平,拟定了课程建设目标。理论教学方面,通过优选教材,优化课程教学内容,以学生为中心,循序渐进,因材施教,采用交叉渗透型教学模式,重视过程考核,进一步强化了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和英语应用能力,并适当引入了学科领域前沿知识,以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实践教学方面,注重学生对全英文盆地模拟系统软件实践操作能力的提升,培养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综合运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语教学 盆地模拟 石油地质 教学质量
下载PDF
页岩纳米级孔隙在有机质熟化过程中的演化特征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10
18
作者 李楚雄 +1 位作者 陈奇 蒋兴超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901-909,共9页
有机质热演化程度是控制页岩纳米级孔隙形成演化的主要因素之一。利用室内含水封闭热解系统对松辽盆地长岭凹陷嫩江组二段湖相页岩开展了生烃全过程模拟实验(Ro=0.61%~4.01%),并对处于不同热演化阶段的样品进行了索氏抽提,基于抽提前后... 有机质热演化程度是控制页岩纳米级孔隙形成演化的主要因素之一。利用室内含水封闭热解系统对松辽盆地长岭凹陷嫩江组二段湖相页岩开展了生烃全过程模拟实验(Ro=0.61%~4.01%),并对处于不同热演化阶段的样品进行了索氏抽提,基于抽提前后有机碳含量、N2吸附和矿物组成等地球化学分析结果,研究了有机质成熟过程中纳米级孔隙形成演化特征及影响因素。页岩在模拟实验后BJH孔体积和BET比表面积均大幅增加,其变化范围分别为0.00673~0.10161 cm^3/g和0.60~15.75 m^2/g。成熟—高熟阶段干酪根热降解和残留烃热裂解促使纳米级孔隙快速发育,过熟阶段随着有机质生烃能力减弱,纳米级孔隙发育速率变缓;生油高峰期液态烃生成并充注在纳米级孔隙内,抑制了纳米级孔隙形成。油气生成和排出过程对纳米级孔隙发育起主导作用,固体焦沥青在不断富集的同时其本身发育纳米级有机孔隙,黏土矿物的伊利石化和石英溶蚀均有利于纳米级孔隙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模拟实验 纳米级孔隙 成熟度 生排烃 固体焦沥青 页岩 松辽盆地
下载PDF
吐哈盆地胜北洼陷中侏罗统致密砂岩储层孔隙发育特征及控制因素 被引量:6
19
作者 陈淑鹏 蔡苏阳 +2 位作者 梁云 胡前泽 《地质科技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89-200,共12页
吐哈盆地中侏罗统致密砂岩储层是非常规致密油气勘探开发的主要目的层。以胜北洼陷8口井中侏罗统致密砂岩样品为主要研究对象,从储层岩石学特征、成岩作用、物性、孔隙结构等方面系统刻画了研究区中侏罗统致密砂岩储层特征,探讨了影响... 吐哈盆地中侏罗统致密砂岩储层是非常规致密油气勘探开发的主要目的层。以胜北洼陷8口井中侏罗统致密砂岩样品为主要研究对象,从储层岩石学特征、成岩作用、物性、孔隙结构等方面系统刻画了研究区中侏罗统致密砂岩储层特征,探讨了影响储层孔隙发育的主要因素。研究结果表明胜北洼陷中侏罗统低孔-特低渗致密砂岩储层以长石岩屑砂岩为主,岩屑砂岩次之;该储层遭受了强烈的压实作用,矿物胶结、交代和溶蚀现象明显,孔隙类型以次生长石溶蚀孔为主,同时发育矿物残余粒间孔、石英粒内溶蚀孔、黏土矿物层间孔和微裂缝等;储层内5~50 nm孔喉最为发育,然而储层物性则主要受50 nm~1μm和100~800μm孔喉发育程度控制,主要体现在两者孔喉体积与孔隙度和渗透率呈良好的正相关关系。储层物性与石英和长石含量呈正相关关系,与黏土矿物和碳酸盐矿物含量呈负相关关系,其原因一方面是该储层遭受了强烈压实,石英颗粒破裂导致其内微裂缝较发育,刚性石英含量增加有利于保存部分原始粒间孔,其内溶蚀孔也较发育,含有机酸的烃类流体运移至中侏罗统地层内促使长石发生了大规模溶蚀,形成大量次生长石溶蚀孔,孔径50 nm~1μm和100~800μm孔喉相对发育,储层物性因此得以改善;另一方面黏土矿物和碳酸盐矿物多以胶结物形式充填在原始粒间孔和次生微裂缝内,方解石交代长石降低了长石溶蚀的增孔效应,不利于孔径50 nm~1μm和100~800μm孔喉发育和储层物性改善。因此,研究区储层孔隙发育与早期原始沉积环境和后期成岩作用关系密切,压实作用、长石溶蚀和自生矿物胶结对储层孔隙发育及物性具有关键控制效应。该研究对吐哈盆地胜北洼陷中侏罗统致密砂岩油气有利勘探区分布预测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吐哈盆地 胜北洼陷 致密砂岩 孔隙 压实作用 长石溶蚀
下载PDF
高演化页岩纳米孔隙在过熟阶段的形成演化特征及主控因素:中扬子地区寒武系水井沱组页岩含水热模拟实验 被引量:8
20
作者 刘安 +3 位作者 李楚雄 陈奇 蒋兴超 蔡苏阳 《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2160-2171,共12页
我国中-上扬子地区海相寒武系页岩现今普遍处于过熟阶段,该套页岩储层内地质流体活动相对频繁,然而其对页岩储层孔隙发育影响程度及作用机制尚不清楚.选取中扬子宜昌黄陵隆起区演化程度相对较低的寒武系水井沱组页岩样品进行了封闭体系... 我国中-上扬子地区海相寒武系页岩现今普遍处于过熟阶段,该套页岩储层内地质流体活动相对频繁,然而其对页岩储层孔隙发育影响程度及作用机制尚不清楚.选取中扬子宜昌黄陵隆起区演化程度相对较低的寒武系水井沱组页岩样品进行了封闭体系含水热模拟实验,获得了热成熟度介于Ro=2.26%~4.01%之间的页岩储层样品,对这些页岩样品进行了碳-硫和矿物组成、氮气吸附和扫描电镜观测等分析.实验结果显示:随有机质演化程度增加,页岩TOC变化不明显,硫、无机碳和粘土矿物含量持续减少,长石含量持续增加,在Ro≥2.7%时,石英含量显著降低,透辉石含量显著增加.这表明实验条件下,高演化页岩生排烃能力相对较弱,黄铁矿、碳酸盐岩、粘土矿物和石英均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溶蚀,与此同时,形成了长石和透辉石等矿物.地质流体作用下,高演化页岩内纳米孔隙发育主要受黄铁矿、碳酸盐岩、粘土矿物和石英等矿物溶蚀控制,矿物溶蚀有利于页岩内介孔,尤其宏孔发育,宏观上表现为矿物含量与总孔和宏孔体积之间具有显著负相关关系;矿物生成对页岩内微孔发育不利,对介孔和宏孔发育较有利,这是矿物溶蚀占据主导地位的进一步体现;烃类生成和排出对高演化页岩纳米孔隙发育影响较小,这与该阶段页岩生排烃能力较弱相吻合.随矿物溶蚀或有机质演化程度增加,微孔丰度、体积和比表面积逐渐降低,并逐步向介孔和宏孔转化,表现为微孔体积和比表面积与介孔和宏孔体积和比表面积呈负相关.该研究成果对于进一步深入认识地质流体作用下高演化页岩储层内纳米孔隙发育机理及主控因素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储层 热模拟实验 纳米孔隙 矿物溶蚀 孔隙体积 石油地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