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超急性期心肌梗死患者心电图特点分析
- 1
-
-
作者
聂海华
李茂查
李阳
-
机构
湖南省会同县人民医院心电图室
湖南省会同县人民医院心内科
广东医科大学顺德妇女儿童医院内科
-
出处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4年第8期1282-1285,共4页
-
文摘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超急性期心电图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3年3月在湖南省会同县人民医院胸痛中心确诊的200例AMI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118例,女82例,年龄31~65(48.6±7.5)岁。分析AMI超急性期的心电图表现,比较AMI典型心电图图形和心肌坏死标志物指标异常出现的时间。采用配对t检验、McNemar-Bowker Pearson卡方检验。结果就诊即刻、30 min、1 h、2 h、3 h、4 h心律失常发生率依次为7.0%(14/200)、11.0%(22/200)、36.5%(73/200)、64.0%(128/200)、85.5%(171/200)、93.0%(186/200),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传导阻滞发生率依次为2.5%(5/200)、4.5%(9/200)、11.5%(23/200)、41.5%(83/200)、61.0%(121/200)、75.5%(151/200),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ST段下移发生率依次为37.0%(74/200)、90.0%(180/200)、81.5%(163/200)、77.5%(155/200)、40.0%(80/200)、5.5%(11/200),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T波低平发生率依次为40.5%(81/200)、48.5%(97/200)、60.0%(120/200)、83.5%(167/200)、42.0%(84/200)、15.0%(30/200),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AMI典型心电图图形出现时间(3.86±0.34)h滞后于心肌坏死标志物指标异常出现时间(2.75±0.22)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痛患者出现新发、频发心律失常、传导阻滞、ST段下移和T波低平改变均可能是超急性期AMI患者特有的心电图表现。
-
关键词
心肌梗死
超急性期
心电图
诊断价值
-
Keywords
Myocardial infarction
Hyperacute phase
Electrocardiogram
Diagnostic value
-
分类号
R542.22
[医药卫生—心血管疾病]
-
-
题名利用多媒体技术优化中学物理实验教学设计
- 2
-
-
作者
聂海华
-
机构
江西省上高中学
-
出处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教育》
2024年第9期0149-0152,共4页
-
文摘
科技发展和信息化教学的强烈要求,多媒体技术在中学物理实验课中的应用日益增多。为了揭示多媒体技术如何刷新物理实验教学,深度探索和实证研究多媒体技术及其在教育过程中的功能,以及调查物理实验教学的当前状况和挑战。采用实证研究作为探索路径,构建出以多媒体技术为依托的中学物理实验教学模式,并对比分析数据,观察在多媒体教学环境下,学生的知识成绩和学习兴趣的变化。得出的结果是,使用多媒体技术的中学物理实验教学,对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实验的可视化与直观性,以及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产生了十分明显的效果。最后,根据研究成果,提出了优化多媒体技术在中学物理实验教学中应用的策略。本研究结果对于推动中学物理实验教学的改革,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和科学素养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
关键词
多媒体技术
中学物理实验
教学设计
学习成效
科学素养
-
分类号
G62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初发1级高血压病人早期联合药物干预的临床价值
- 3
-
-
作者
李阳
聂海华
魏文峰
黄宏超
罗艺斌
茹仲轩
-
机构
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妇女儿童医院内科
会同县人民医院功能科
-
出处
《牡丹江医学院学报》
2018年第2期18-21,28,共5页
-
基金
佛山市科技局医学类攻关项目(2016AB003383)
佛山市卫计局课题(20170314)
顺德区经济和科技促进局课题(2016A001)
-
文摘
目的探讨早期、联合用药对初发1级高血压病人中长期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6年6月间在我院内科确诊的178例初发1级高血压病病人,按随机数字号分组。对照组(90例)采用单一长效降压药进行治疗,治疗组(88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一种或二种以上长效降压药物联合治疗。随访24周,观察治疗后两组病人的血压、颈动脉血管厚度、用药后不良反应及血管事件发生等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病人用药4周和8周后收缩压和舒张压水平以及血压下降幅度的差异均不显著(均P>0.05),12周(包括24周)后收缩压和舒张压水平以及血压下降幅度均有显著差异(均P<0.05),血压达到正常水平人数和达到理想水平的人数均明显多于对照组(均P<0.05);12周及24周后两组病人的IMT值差异不显著(P>0.05);整个治疗期间两组病人用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无新发或加重的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结论相对于单一用药而言,初发1级高血压病人早期、联合用药安全性好,更易达到血压控制的目的。
-
关键词
联合用药
干预
高血压病
疗效
-
Keywords
Drug Combination
Intervention
Hyperlension
Curative Effects
-
分类号
R259
[医药卫生—中西医结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