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属不同种的分类,早年是以形态特征进行划分的,近代则以细胞学、地理生态分布及其可交配程度三者相结合为依据。同工酶技术的发展,迅速被利用在研究植物不同种属间亲缘关系及起源上。B.L.Johnson and M.M.Thein(1970)用蛋白质电泳法对...棉属不同种的分类,早年是以形态特征进行划分的,近代则以细胞学、地理生态分布及其可交配程度三者相结合为依据。同工酶技术的发展,迅速被利用在研究植物不同种属间亲缘关系及起源上。B.L.Johnson and M.M.Thein(1970)用蛋白质电泳法对棉花系统发育中的亲缘关系进行过研究,从而补充了棉属进化的理论;吴小月(1983)曾对四个栽培棉种的酯酶和过氧化物同工酶作过分析;孙传渭等(1989)和钱思颖(1985)系统分析比较了棉属不同种及品种的种子酯酶同工酶。1987年,我们开展了种子酯酶同工酶的分析工作,其目的想从酶的角度探讨棉属种的关系。展开更多
本文对棉属(Gossypium)二倍体野生种5个组的代表种即 B_1(G.anomalum),C_1(G.sturtianum),E_1(G.stocksii),F(G.longicalyx)和 G(G.bickii)的核型进行了分析。提出分布于非洲南北的 B 组野生种为最原始的类型,以此为中心呈辐射状分化和...本文对棉属(Gossypium)二倍体野生种5个组的代表种即 B_1(G.anomalum),C_1(G.sturtianum),E_1(G.stocksii),F(G.longicalyx)和 G(G.bickii)的核型进行了分析。提出分布于非洲南北的 B 组野生种为最原始的类型,以此为中心呈辐射状分化和迁移,形成了现今的特殊的地理分布。展开更多
文摘棉属不同种的分类,早年是以形态特征进行划分的,近代则以细胞学、地理生态分布及其可交配程度三者相结合为依据。同工酶技术的发展,迅速被利用在研究植物不同种属间亲缘关系及起源上。B.L.Johnson and M.M.Thein(1970)用蛋白质电泳法对棉花系统发育中的亲缘关系进行过研究,从而补充了棉属进化的理论;吴小月(1983)曾对四个栽培棉种的酯酶和过氧化物同工酶作过分析;孙传渭等(1989)和钱思颖(1985)系统分析比较了棉属不同种及品种的种子酯酶同工酶。1987年,我们开展了种子酯酶同工酶的分析工作,其目的想从酶的角度探讨棉属种的关系。
文摘本文对棉属(Gossypium)二倍体野生种5个组的代表种即 B_1(G.anomalum),C_1(G.sturtianum),E_1(G.stocksii),F(G.longicalyx)和 G(G.bickii)的核型进行了分析。提出分布于非洲南北的 B 组野生种为最原始的类型,以此为中心呈辐射状分化和迁移,形成了现今的特殊的地理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