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iR-206调节的血清IGF-1水平与2性糖尿病伴发帕金森病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王敏 +4 位作者 朱玲玲 王敬衔 李宇涵 周宇飞 张丽 《药物评价研究》 CAS 2017年第12期1735-1740,共6页
目的研究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水平在2型糖尿病(T2D)、帕金森病(PD)及T2D伴发PD(T2D-PD)患者之间的差异并探讨其转录后调控机制。方法收集T2D患者21例、PD患者20例、T2D-PD患者17例以及正常对照25例,应用ELISA法检测血清IGF-1... 目的研究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水平在2型糖尿病(T2D)、帕金森病(PD)及T2D伴发PD(T2D-PD)患者之间的差异并探讨其转录后调控机制。方法收集T2D患者21例、PD患者20例、T2D-PD患者17例以及正常对照25例,应用ELISA法检测血清IGF-1蛋白含量;实时荧光定量PCR(q RT-PCR)技术检测血清相关microRNAs的表达水平;miRanda分析软件预测miR-206可能靶向IGF-1 mRNA表达的作用位点。结果 T2D-PD患者血清IGF-1水平较PD组下降,但差异不显著,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不显著,而较T2D组显著升高(P<0.001);T2D-PD组血清miR-206相对含量显著低于T2D组(P<0.01),与正常对照组和PD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miRanda软件预测miR-206可以靶向性结合IGF-1 mRNA的3’-非编码区(3’-UTR),mir SVR评分为-1.285,PhastCons评分为0.6561。结论 miR-206介导的IGF-1表达增加可能是糖尿病伴发PD重要的病理生理机制,提示血清IGF-1水平可能成为糖尿病伴发PD早期临床诊断的关键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帕金森病 糖尿病伴发帕金森病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微小RNA(microRNAs) 转录后调节
原文传递
暴发性心肌炎2例心电图分析
2
作者 尧素琴 冯应君 +2 位作者 王婷 文娟 《实用心电学杂志》 2024年第4期423-427,共5页
暴发性心肌炎是心肌炎最为严重和特殊的类型,其起病急骤、病情进展迅猛,易导致心源性休克、致死性室性心律失常或缓慢性心律失常,死亡风险极高。暴发性心肌炎心电图酷似急性心肌梗死改变。本文对2例暴发性心肌炎的病例资料进行报道,讨... 暴发性心肌炎是心肌炎最为严重和特殊的类型,其起病急骤、病情进展迅猛,易导致心源性休克、致死性室性心律失常或缓慢性心律失常,死亡风险极高。暴发性心肌炎心电图酷似急性心肌梗死改变。本文对2例暴发性心肌炎的病例资料进行报道,讨论其临床心电图的动态演变特点,有助于早期诊断和疗效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炎 心电图 急性心肌梗死 心律失常
下载PDF
绝经期压力性尿失禁合并膀胱过度活动综合征的危险因素研究
3
作者 居锦芬 +2 位作者 李炜虹 吴艳 武茜 《临床误诊误治》 CAS 2024年第4期42-46,共5页
目的探讨绝经期压力性尿失禁(SUI)合并膀胱过度活动综合征(OAB)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9年10月—2022年10月收治的136例女性绝经期SUI为研究对象,依据膀胱过度活动综合征评分(OABSS)分为OAB(尿急评分≥2分,且总分≥3分)组25例和无OAB组... 目的探讨绝经期压力性尿失禁(SUI)合并膀胱过度活动综合征(OAB)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9年10月—2022年10月收治的136例女性绝经期SUI为研究对象,依据膀胱过度活动综合征评分(OABSS)分为OAB(尿急评分≥2分,且总分≥3分)组25例和无OAB组111例。比较2组相关临床资料、OABSS、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采用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绝经期SUI患者合并OAB的相关因素。结果OAB组OABSS、SAS和SDS评分均高于无OAB组(P<0.01)。OAB组与无OAB组在体质量指数(BMI)、妊娠次数、盆腔手术史、合并糖尿病、便秘史、焦虑和憋尿习惯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BMI>28 kg/m^(2)、妊娠次数≥2次、有盆腔手术史和有便秘史均为影响绝经期SUI合并OAB的独立危险因素(OR=2.208、2.307、2.651和2.686,P<0.05)。结论绝经期SUI患者合并OAB较为常见,临床需重点关注BMI>28 kg/m^(2)、妊娠次数≥2次、有盆腔手术史和有便秘史的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失禁 压力性 绝经期 膀胱过度活动综合征 危险因素 体质量指数 妊娠次数 便秘 焦虑
下载PDF
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不同左室几何构型的心电图特征
4
作者 文娟 冯应君 +7 位作者 叶培机 刘纯钢 黄艳 李泳恩 王婷 谭景 尧素琴 《临床心电学杂志》 2024年第4期266-270,274,共6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不同左心室几何构型的心电图特征。方法选取2018至2021年在粤北人民医院住院的100例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使用心脏彩超测定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室间隔厚度和左心室后壁厚度,并计算相对室壁厚度(RWT)、左心室心...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不同左心室几何构型的心电图特征。方法选取2018至2021年在粤北人民医院住院的100例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使用心脏彩超测定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室间隔厚度和左心室后壁厚度,并计算相对室壁厚度(RWT)、左心室心肌重量指数(LVMI),依据RWT及LVMI分为正常形态组(n=39)、向心性重构组(n=46)、向心性肥厚组(n=12)及离心性肥厚组(n=3)。对各组的心电图特征进行比较,分析LVMI、RWT与心电图参数的相关性。结果(1)向心性肥厚组的R_(Ⅰ)、R_(Ⅱ)、S_(aVR)、R_(aVL)、S_(V1)、S_(V2)、S_(V3)、R_(V5)、R_(V6)高于其余三组,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2)向心性肥厚组的QRS总振幅、R_(Ⅰ)+S_(Ⅲ)、R_(V5)+S_(V1)、R_(V6)+S_(V1)、R_(V6)+S_(V2)、R_(aVL)+SV_(3)、Cornell指数及SD+SV4均高于其余三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R_(Ⅰ)、S_(a VR)、R_(aVL)、S_(V1)、S_(V2)、S_(V3)、R_(V4)、R_(V5)、R_(V6)、R_(Ⅰ)+S_(Ⅲ)、R_(V5)+S_(V1)、R_(V6)+S_(V1)、R_(V6)+S_(V2)、R_(a VL)+SV_(3)、Cornell指数、SD+S_(V4)与LVMI呈正相关。R_(Ⅰ)、R_(Ⅱ)、R_(Ⅲ)、S_(a)V_(R)、R_(a VL)、R_(a VF)、S_(V1)、S_(V2)、S_(V3)、R_(V5)、R_(V6)、R_(Ⅰ)+S_(Ⅲ)、R_(V5)+S_(V1)、R_(V6)+S_(V1)、R_(V6)+S_(V2)、R_(a VL)+S_(V3)、SD+S_(V4)与RWT呈正相关;(4)向心性肥厚组具有ST-T改变的比例高于其余三组(P<0.05)。结论不同左心室几何构型有不同心电图表现,尤其是向心性肥厚患者具有更高的QRS电压及心肌缺血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高血压病 左心室几何构型 心电图特征
原文传递
AMI伴RBBB合并T波电交替患者室性早搏Lown分级的相关性分析
5
作者 文娟 冯应君 +5 位作者 叶培机 黄艳 李雯静 王婷 谭景 《临床心电学杂志》 2022年第5期334-338,342,共6页
目的 探讨微伏级T波电交替(Microvolt T Wave Alternans, MTWA)与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MI)合并右束支阻滞(Right Bundle Branch Block, RBBB)患者室性早搏Lown分级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64例PCI术后的AMI合并RBBB... 目的 探讨微伏级T波电交替(Microvolt T Wave Alternans, MTWA)与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MI)合并右束支阻滞(Right Bundle Branch Block, RBBB)患者室性早搏Lown分级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64例PCI术后的AMI合并RBBB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运用迪姆动态心电图分析软件时域法检测MTWA。采用单因素Logistic回归、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法评估MTWA与室性早搏Lown分级之间的相关性。根据动态心电图室性早搏Lown分级情况,分为Ⅲ级以下组(A组,44例)及Ⅲ级及以上组(B组,20例)。并通过倾向性评分匹配(PSM)的方式平衡两组患者临床特征的差异,对比两组间MTWA的阳性率。结果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与MTWA阴性患者相比,MTWA阳性患者有较高的室性早搏Lown分级(OR=182.065,95%CI:12.327~2689.091,p=0)。通过倾向评分(Propensity Score Matching, PSM)方法共对完成匹配12对,匹配后A组和B组的MTWA阳性率(0%vs. 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结论 微伏级T波电交替可作为预测AMI合并RBBB患者发生室性心律失常风险的指标,为此类患者提供防治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伏级T波电交替 急性心肌梗死 右束支阻滞 室性心律失常 倾向性评分匹配
原文传递
AMI伴或不伴RBBB时室早Lown分级与MTWA
6
作者 文娟 冯应君 +5 位作者 叶培机 黄艳 李雯静 王婷 谭景 《临床心电学杂志》 2022年第6期426-430,共5页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伴或不伴右束支阻滞患者的动态心电图室性早搏Lown分级与微伏级T波电交替(Microvolt T wave alternans,MTWA)的差异。方法选取2017-2021年在粤北人民医院住院并行PCI治疗的215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依据心电图是否合...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伴或不伴右束支阻滞患者的动态心电图室性早搏Lown分级与微伏级T波电交替(Microvolt T wave alternans,MTWA)的差异。方法选取2017-2021年在粤北人民医院住院并行PCI治疗的215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依据心电图是否合并右束支阻滞分为右束支组和非右束支组,其中右束支组64例,非右束支组151例。采用1:1倾向性评分匹配法匹配两组的基线资料以均衡组间协变量。匹配后对两组间的动态心电图室早Lown分级和MTWA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共53对完成倾向性评分匹配,经匹配两组间基线资料达到基本平衡。匹配后,右束支组室早Lown中、高危分级有28例(43.4%),高于非右束支组,10例(1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右束支组MTWA的阳性率为26.4%,非右束支组为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非右束支组相比,急性心肌梗死伴右束支阻滞患者的Lown中、高危分级及MTWA阳性率更高,发生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风险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右束支阻滞 室性早搏Lown分级 微伏级T波电交替 倾向性评分匹配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