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淇县现存的石窟和造像碑 被引量:1
1
作者 吕品 青岩 《中原文物》 1986年第1期26-34,133,共10页
淇县在河南省的北部,西依巍巍太行,东临潺潺淇水,历史悠久,文物荟萃。殷代曾是纣王的别都,周时称朝歌邑,汉置朝歌县,隋改卫县,元代为淇州,是古代经济文化较为发达的地区。近年来全县经过细致的文物普查。
关键词 造像碑 石窟 经济文化 淇县 太行山 历史悠久 供养人 观世音 文物 河南省
原文传递
河南淇县靳庄发现一座唐墓 被引量:2
2
作者 青岩 《考古》 1984年第12期1140-1141,共2页
河南淇县高村公社靳庄大队位于县城东北9.5公里处。1982年7月,靳庄大队社员在村西北约0.5公里的台地上发现一座小型唐代砖墓(图一)。这里东傍淇河,西望太行,淇浚公路由东向西北通过,墓葬周围地势平坦。淇县文管所清理了此墓,编为一号墓... 河南淇县高村公社靳庄大队位于县城东北9.5公里处。1982年7月,靳庄大队社员在村西北约0.5公里的台地上发现一座小型唐代砖墓(图一)。这里东傍淇河,西望太行,淇浚公路由东向西北通过,墓葬周围地势平坦。淇县文管所清理了此墓,编为一号墓,现将清理情况简要报导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淇县 唐墓 河南 墓葬 腹径 西北 发现 清理 唐代 路由
原文传递
淇县石佛寺田迈造像 被引量:1
3
作者 曹桂岑 青岩 《中原文物》 1979年第4期13-15,共3页
田迈造象位于河南淇县东北九公里石佛寺村石佛寺小学内。清代顺治《淇县志》记载:“石佛寺在县东北十八里吴里社,魏永熙二年创建,明洪武三年重修”。田迈造象通高2.95米。碑身高2.75米、宽1.25米、厚0.17米。座高0.20、宽1米。造像石刻... 田迈造象位于河南淇县东北九公里石佛寺村石佛寺小学内。清代顺治《淇县志》记载:“石佛寺在县东北十八里吴里社,魏永熙二年创建,明洪武三年重修”。田迈造象通高2.95米。碑身高2.75米、宽1.25米、厚0.17米。座高0.20、宽1米。造像石刻整体呈莲瓣形,顶略残缺,现简介于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像碑 佛寺 淇县 身材矮小 东北 菩提树 菩萨 侍者 石刻 莲花
原文传递
淇县赵沟发现两批战国铜器 被引量:1
4
作者 青岩 《中原文物》 1984年第2期117-118,共2页
1981年11月和1982年1月,淇县桥盟公社赵沟大队社员在村南台地上起土时,挖出两座战国土坑墓(编为1号墓和2号墓)共出土铜器十五件。现分别介绍如下: 1号墓: 鼎1件。通高27.5、口径19、腹深15.5厘米,重3公斤。侈长方附耳,子母口,圆腹,圆底... 1981年11月和1982年1月,淇县桥盟公社赵沟大队社员在村南台地上起土时,挖出两座战国土坑墓(编为1号墓和2号墓)共出土铜器十五件。现分别介绍如下: 1号墓: 鼎1件。通高27.5、口径19、腹深15.5厘米,重3公斤。侈长方附耳,子母口,圆腹,圆底,瘦长蹄形足,腹饰凸弦纹一道。盖顶平较浅呈覆盘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战国铜器 淇县 子母 公社 半圆形 底径 马衔 战国墓 口径 对称环
原文传递
河南淇县征集的一批宋元铜镜
5
作者 青岩 《考古》 1987年第3期283-285,共3页
河南淇县文物保管所十分重视流散文物的保护管理工作,近几年来征集到一批宋元铜镜,现将其中部分介绍如下。1.宋代铜镜八枚亚字形镜 1枚。背饰小纽。
关键词 元代铜镜 管理工作 宋元 淇县 河南 宋代 文物 直径 高浮雕 弦纹
原文传递
河南淇县花窝遗址试掘 被引量:11
6
作者 青岩 《考古》 1981年第3期279-281,共3页
花窝遗址,是一处新石器时代早期文化遗址。一九七九年三月下旬发现,同年夏作了试掘,开挖5×5米探方一个,清理灰坑四个。遗址位于淇县城东北约15公里,高村公社吕庄大队,花窝村东北0.5公里许的岗地上,淇河紧靠遗址东部由北向南流去。... 花窝遗址,是一处新石器时代早期文化遗址。一九七九年三月下旬发现,同年夏作了试掘,开挖5×5米探方一个,清理灰坑四个。遗址位于淇县城东北约15公里,高村公社吕庄大队,花窝村东北0.5公里许的岗地上,淇河紧靠遗址东部由北向南流去。花窝遗址与世界有名的大赉店遗址隔河相望。高出地面2—3米,高出河床约20米(图一)。遗址南宽北窄,成一刀把形,据初步探测估计总面积约一万九千平方米。但在遗址的地面上很少发现陶片和烧土等物。在断崖上也很少发现陶片和烧土。现在遗址的中部有一条水渠由北向南通过。为了弄清遗址的内涵,在遗址范围内,有重点地进行了一次钻探,我们根据钻探的情况,在遗址南部水渠东,水塔西开了一个5×5米的探方,这次试掘面积虽小,但收获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遗址 新石器时代早期 淇县 陶片 发现 文化层 烧土 钻探 生产工具 水渠
原文传递
河南淇县发现西汉石磨 被引量:8
7
作者 青岩 蔡学文 《考古》 1983年第10期949-949,共1页
1982年12月上旬,淇县土产公司在东院基建工程中,距地表0.4米深处发现一盘石磨。石磨刚出土时,上下扇东西散放,两扇间相隔约25厘米,在填土中,还发现了有碎陶片。为了进一步了解情况,淇县文化馆,在出土石磨周围作了详细的调查。经过实地调... 1982年12月上旬,淇县土产公司在东院基建工程中,距地表0.4米深处发现一盘石磨。石磨刚出土时,上下扇东西散放,两扇间相隔约25厘米,在填土中,还发现了有碎陶片。为了进一步了解情况,淇县文化馆,在出土石磨周围作了详细的调查。经过实地调查,得知出土地点位于淇县城西北0.5公里,为一高台地,地面上和破土的断壁上发现有大量的汉代陶片,可以看出器形的有壶、瓮、盆、罐及瓦等。这说明该地是一处汉代文化遗址。据此推断,石磨也应是汉代遗物。石磨为白沙岩质,色白夹紫,光泽晶莹,磨齿清晰。磨体呈圆形,通高19.5、直径55、盘厚为13.5厘米。上盘面凹背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磨 淇县 基建工程 西汉 汉代 出土 文化遗址 实地调查 发现 文化馆
原文传递
河南淇县出土一件北魏铜双耳釜 被引量:4
8
作者 青岩 《考古》 1984年第3期277-277,共1页
1978年3月,河南淇县高村公社社员在杨晋庄村西南约1公里处修三八干渠时,距地表约1米深处出土一件铜双耳釜。据参加挖渠的有关干部、社员介绍:铜双耳釜刚出土时,口朝西北斜放,器内塞满泥土,在该釜东约4米远的同一地层中,还发现了三枚五... 1978年3月,河南淇县高村公社社员在杨晋庄村西南约1公里处修三八干渠时,距地表约1米深处出土一件铜双耳釜。据参加挖渠的有关干部、社员介绍:铜双耳釜刚出土时,口朝西北斜放,器内塞满泥土,在该釜东约4米远的同一地层中,还发现了三枚五铢铜钱,因锈蚀过甚,出土即碎。铜双耳釜,半圆耳,直口,鼓腹,足分四瓣,倒置呈石榴形。口部残伤,有修复痕迹,范痕明显,外部满布烟炱。通高18、口径10.5、最大腹径14.3厘米(图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耳 出土 淇县 北魏 河南 社员 口部 地层 干渠 石榴
原文传递
河南淇县鲍屯发现一件晚商青铜觯 被引量:1
9
作者 青岩 《考古》 1984年第9期851-851,共1页
1977年夏,淇县庙口公社鲍屯四队社员在村西北古河滩挖砂时,在距地表2.5米深处发现一件商代青铜觯。此河滩原为思德河故道,面积宽广,鲍屯村就建在其上。地层情况是:上有1米左右的黄土,下为0.3米厚的小石子夹砂层,再下为大河流石和积砂。... 1977年夏,淇县庙口公社鲍屯四队社员在村西北古河滩挖砂时,在距地表2.5米深处发现一件商代青铜觯。此河滩原为思德河故道,面积宽广,鲍屯村就建在其上。地层情况是:上有1米左右的黄土,下为0.3米厚的小石子夹砂层,再下为大河流石和积砂。据此分析,这里不会有商代遗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铜 淇县 河南 夹砂层 小石子 发现 古文化遗址 河滩 黄土 地层
原文传递
河南淇县高村发现泰始九年铭文神兽镜
10
作者 青岩 《考古》 1985年第4期352-352,共1页
1983年1月,河南淇县高村砖厂工人在厂东北掘土时,距地表0.4米深处发现泰始九年铭文神兽镜。此镜光洁如新,镜面微弧,镜背下凹。扁圆钮,圆座。镜背纹饰以锯齿纹为界分为两区,内区饰高浮雕人物、神兽及四枚环状乳;外区饰半圆方形带,每一方... 1983年1月,河南淇县高村砖厂工人在厂东北掘土时,距地表0.4米深处发现泰始九年铭文神兽镜。此镜光洁如新,镜面微弧,镜背下凹。扁圆钮,圆座。镜背纹饰以锯齿纹为界分为两区,内区饰高浮雕人物、神兽及四枚环状乳;外区饰半圆方形带,每一方形中有铭文四字,共五十六字:"泰始九年三月七日张氏作青同竟甚大工青且明泰九年作明如日月光上有东王父泰元西王母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兽镜 铭文 镜背纹饰 淇县 河南 圆方形 西王母 高浮雕 发现 外区
原文传递
河南淇县发现两方金代官印
11
作者 青岩 《考古》 1982年第5期455-455,共1页
河南省淇县高村公社冯庄大队在平整土地时,发现大小不同的两方金代铜质官印。一印为正方形,边长6.6、厚1.3、印钮通高4.4厘米。钮呈梯形柱状。印钮左右两边记有阴刻楷书铭文"正大五年四月,恒山公府造"。印侧刻:"提控所... 河南省淇县高村公社冯庄大队在平整土地时,发现大小不同的两方金代铜质官印。一印为正方形,边长6.6、厚1.3、印钮通高4.4厘米。钮呈梯形柱状。印钮左右两边记有阴刻楷书铭文"正大五年四月,恒山公府造"。印侧刻:"提控所归字印"柄端刻一"上"字。印文为阳刻九叠篆书"提控所归字印"六字(图一,2)。另一方印也为正方形,边长6.1、厚1.4、印钮通高4.4厘米。钮呈梯形。印背右刻楷书:"正大五年四月",左刻:"桓山公府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代 平整土地 官印 正方形 淇县 河南省 楷书 边长 梯形 发现
原文传递
河南淇县发现一面东汉画像铜镜
12
作者 曹桂岑 青岩 《文物》 1980年第7期41-41,共1页
1977年春淇县高村公社二郎庙村的社员在村北平整土地时,发现一面铜镜,直径19厘米。镜面弧形;背面下凹,外饰三角纹、平行线纹、波浪纹,中有铭文:"尚方作竟(镜)真大巧,上有仙人不知老。"内有四乳,四乳之间有四幅画像。半圆形镜钮。
关键词 平整土地 铜镜 淇县 波浪纹 汉画像 发现 大巧 镜面 公社 半圆形
原文传递
金代磁州窑系卧女瓷枕
13
作者 青岩 《文物》 1985年第10期83-83,共1页
1983年12月,河南淇县北阳乡北阳村农民挖砂时,在一座残古墓里发现卧女瓷枕一件,当即转交县文物保管所收藏。瓷枕长35、宽15.5、高12.5厘米。瓷胎细腻坚硬,白釉彩绘。整体为一卧女形象。卧女头后有发髻,面部丰满,细眉如月,微微含笑。上... 1983年12月,河南淇县北阳乡北阳村农民挖砂时,在一座残古墓里发现卧女瓷枕一件,当即转交县文物保管所收藏。瓷枕长35、宽15.5、高12.5厘米。瓷胎细腻坚硬,白釉彩绘。整体为一卧女形象。卧女头后有发髻,面部丰满,细眉如月,微微含笑。上身穿窄袖褐黄衫,领饰珍珠,衫上绘桃花枝叶。下着白色窄裤。两臂斜屈,左手支头,右手置腮下。两腿弯曲,作卧息状。神态自然悠闲,造型优美大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州窑 瓷枕 金代 花枝叶 彩绘 收藏 白釉 瓷胎 文物 挖砂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