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华北地区两年三熟制形成问题再讨论
被引量:3
- 1
-
-
作者
王保宁
耿雪珽
-
机构
山东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
出处
《中国农史》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5-23,共9页
-
文摘
不同于人口压力促成华北地区两年三熟制的传统解释模型,本文认为魏晋时期华北地区以冬小麦-小豆-粟为茬口组合的两年三熟制,是人口下降与技术进步共同作用的结果。魏晋时期的因劳动力匮乏而形成的相对集约化农业扩大了对于精耕细作技术的内在需求,而"保墒抗旱"技术的逐步普及则推动出现了麦、粟双主粮作物结构,继而吸纳兼具肥料与食用功能的小豆,组成常态化的两年三熟制。
-
关键词
两年三熟制
“耕耙耱”
小豆
-
Keywords
two-year triple cropping system
plough-rake-harrow farming system
adzuki bean
-
分类号
S344
[农业科学—作物栽培与耕作技术]
-
-
题名利从江南来:明清时期华北地区的豆类作物更替
被引量:2
- 2
-
-
作者
王保宁
耿雪珽
-
机构
山东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
-
出处
《中国农史》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3-31,共9页
-
基金
山东省高等学校青创人才引育计划:山东师范大学“中外关系史创新团队”。
-
文摘
与传统的“人口压力——提高复种——引入大豆”阐释模式不同,本文认为人口压力不是华北大豆扩种的根本动因。明清时期江南经济发展大幅提升了农业生产的集约程度,扩大了豆饼的需求量,又通过运河贸易和近海贸易重塑了华北地区的农业生产模式。夏播大豆因培肥养地的耕作价值与榨油制饼的经济价值被纳入华北地区的耕作制度,种植规模逐渐扩大,促成了杂豆到大豆的豆类作物更替,形塑了新的两年三熟制。
-
关键词
豆饼
夏播大豆
两年三熟制
杂豆
-
Keywords
soybean cake
summer sown soybean
two-year triple cropping system
adzuki bean
-
分类号
S-09
[农业科学]
K207
[历史地理—历史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