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村庄内生型发展与乡村产业振兴实践——以云南省芒田村^((1))茶产业发展为例 被引量:36
1
作者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24-30,共7页
乡村产业发展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首要前提。外部诱发型发展模式具有其不足与缺陷,与之相比,内生型发展可以实现产业发展中的村民自主参与;同时,可以从村庄自身汲取有利发展的多种因素。云南民族地区的芒田村产业发展实践展示了欠发达农村... 乡村产业发展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首要前提。外部诱发型发展模式具有其不足与缺陷,与之相比,内生型发展可以实现产业发展中的村民自主参与;同时,可以从村庄自身汲取有利发展的多种因素。云南民族地区的芒田村产业发展实践展示了欠发达农村地区村庄内生型发展轨迹。在内生型发展中,需要转变政府和相关部门的职能与作用方式,需要发挥乡村精英的能人引领作用、匹配产业发展与乡村优势资源、发掘乡村传统的治理资源、搭建多利益主体合作的组织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产业振兴 内生型发展 村庄自主性 地方精英 茶旅经济融合 茶文化 旅游经济
下载PDF
城市社区垃圾分类的结构性困境及其突破 被引量:21
2
作者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3期59-65,共7页
社区垃圾分类对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意义重大,但我国城市社区垃圾分类取得成功的案例并不多见。本文将垃圾分类看作"自上而下"实行的一套制度,借助制度社会学的视角分析影响垃圾分类效果的外部因素。通过实地调查... 社区垃圾分类对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意义重大,但我国城市社区垃圾分类取得成功的案例并不多见。本文将垃圾分类看作"自上而下"实行的一套制度,借助制度社会学的视角分析影响垃圾分类效果的外部因素。通过实地调查发现:社区异质性和人口流动性引致的人口结构困境、"政府-物业"关系及其博弈形成的实施主体困境、自觉投放与实名监督效果差异引发的监督成本困境、年龄组居民环境行为差异为表征的环境"认知-行为"脱节困境共同构成了社区垃圾分类的结构性困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垃圾分类 制度社会学 结构性困境 环境行为
下载PDF
冷漠的大多数:基层环境治理中居民弱参与现象研究——基于“环境关联度”的视角 被引量:17
3
作者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5-34,共10页
中国当前基层环境治理中的居民弱参与现象突出。环境治理公众参与的不足造成了环境多元治理的主体缺位,影响了治理效果。环境治理公众参与的四个既有解释理论,即环境意识论、社会资本论、权力分配论和市场经济论都无法全面解释该问题。... 中国当前基层环境治理中的居民弱参与现象突出。环境治理公众参与的不足造成了环境多元治理的主体缺位,影响了治理效果。环境治理公众参与的四个既有解释理论,即环境意识论、社会资本论、权力分配论和市场经济论都无法全面解释该问题。以特定空间中人与环境的关系为出发点,提出“环境关联度”的概念,可以更有效地解释环境治理中公众参与不足的现象。环境关联度是一个地区的居民与其生活的地方自然环境的关系强度,可以分为利益关联、责任关联和情感关联三种类型。弱环境参与包括低利益关联—弱环境参与、低责任关联—弱环境参与、低情感关联—弱环境参与三种类型,需要针对不同的低关联类型产生的原因提出增强关联度的举措,从而改进公众环境参与不足的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弱参与 环境关联度 环境治理 公众参与 公共精神
下载PDF
折中治理:高风险约束情境下基层政府政策执行的策略研究——以G镇粉浆水治理为例 被引量:16
4
作者 王少康 《中国行政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63-71,共9页
本文基于政策执行的压力-抗力组合建构了基层政府的高、中、低不同等级的风险约束情境,试图探究不同风险约束情境对基层政府政策执行的影响以及消解高风险约束的策略。通过对G镇粉浆水治理案例的研究发现,风险情境转换是基层政府环境政... 本文基于政策执行的压力-抗力组合建构了基层政府的高、中、低不同等级的风险约束情境,试图探究不同风险约束情境对基层政府政策执行的影响以及消解高风险约束的策略。通过对G镇粉浆水治理案例的研究发现,风险情境转换是基层政府环境政策执行调整的重要影响因素,在不同等级的风险约束情境下,G镇粉浆水治理政策执行可以分为“巡查式”治理、“包保式”治理和“开口式”治理三个阶段。基于案例经验,提出“折中治理”的概念用于解释基层政府在高风险约束情境下政策执行的风险规避策略。作为风险规避策略的折中治理得以可能与政治机会结构、文化机会结构、技术机会结构和社会机会结构等因素有关。折中治理广泛存在于高风险约束情境下基层政府的政策执行实践中。作为一种权宜性风险规避策略,折中治理会产生一定的消极后果,需要消除基层政府具有负面效应的风险规避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政策 折中治理 风险规避 机会结构 基层政府
原文传递
生态人类学的本土开拓:刀耕火种研究三十年回眸——尹绍亭教授访谈录 被引量:12
5
作者 尹绍亭 《鄱阳湖学刊》 2016年第1期46-59,126,共14页
生态人类学是人类学的一门重要分支。扎根于中国田野中的生态人类学家们用独特的视角解读生态与文化的互动关系。尹绍亭教授是改革开放后国内最早从事生态人类学研究的著名学者。20世纪80年代,在全国对当代刀耕火种农业一边倒的批判声音... 生态人类学是人类学的一门重要分支。扎根于中国田野中的生态人类学家们用独特的视角解读生态与文化的互动关系。尹绍亭教授是改革开放后国内最早从事生态人类学研究的著名学者。20世纪80年代,在全国对当代刀耕火种农业一边倒的批判声音中,尹教授在大量调查的基础上,用文化适应的观点阐释了刀耕火种,并运用文化生态系统的方法进行研究,指出当代的刀耕火种农业是土著民族对生态环境适应的生计方式,揭示了其盛行和延续的文化生态原因,总结了刀耕火种丰富的传统知识和生态智慧,为农业文明和生态文明的传承,为学界和社会正确认识刀耕火种,为政府决策提供了有益的参考。紧扣时代脉搏,开拓创新,这是尹教授三十多年学术生涯的一贯追求。在刀耕火种研究的基础上,立足于生态人类学,拓展跨学科研究,在生态与文化多样性研究、文化生态村建设、生态环境史研究等方面,尹教授亦锐意探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这篇采访大致反映了尹教授的学术经历、治学思想、理论方法、研究特色以及孜孜以求、严谨踏实的学者风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人类学 生态环境史 文化多样性 治学思想 生态智慧 学者风范 生态文明 文化适应 生态村 学术经历
下载PDF
脱嵌式开发:农村环境问题的一个解释框架 被引量:12
6
作者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1-30,共10页
自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建立以来,农村地区资源开发引起的环境问题日益突出。文章基于云南省M县上世纪80年代以来形成的经济林产业和传统的刀耕火种农业对比的基础上,提出脱嵌式开发与嵌入式开发两种发展模式。嵌入式开发模式在历... 自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建立以来,农村地区资源开发引起的环境问题日益突出。文章基于云南省M县上世纪80年代以来形成的经济林产业和传统的刀耕火种农业对比的基础上,提出脱嵌式开发与嵌入式开发两种发展模式。嵌入式开发模式在历史上长时段内维持了资源开发和生态保护的平衡,而脱嵌式开发则是当下农村环境问题产生的重要原因。传统时期,个人和群体的生产行为嵌入于多元的文化、社会和生态之中。而在向市场经济转型阶段,以信仰祛魅、行为失范和生态知识式微为表征的脱嵌式开发逐渐摆脱外部因素的限制,把生产行为变为纯粹的成本—收益考量行为。脱嵌式开发这一研究框架的提出对环境治理的启示意义在于,需要在动态中形成新的稳态结构,将生产行为重新嵌入到文化、社会和生态限制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问题 脱嵌式开发 信仰体系 社会规范 生态知识
下载PDF
“留”或“走”——民族地区水库移民安置区比选研究 被引量:11
7
作者 陈阿江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98-104,共7页
"留"或"走",是民族地区水库移民关键且首要的抉择。而土地资源、区位因素、社会文化则是安置区选择的主要变量。民族地区的"土地资源"不能简单理解为"耕地",基于林地、草地、耕地等复合型资源... "留"或"走",是民族地区水库移民关键且首要的抉择。而土地资源、区位因素、社会文化则是安置区选择的主要变量。民族地区的"土地资源"不能简单理解为"耕地",基于林地、草地、耕地等复合型资源形成的生计方式既多样又复杂,需加以客观认识。选择优越的区位,既可以缓解人地紧张的矛盾,增加就业机会,也有助于改善移民的生活质量及促进社会发展。生产技能与生活习惯、民族、宗教等社会文化因素影响着环境容量,对移民安置地选择有举足轻重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置区 土地资源 区位 民族融合 宗教融合
下载PDF
安徽省美丽乡村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挑战与应对 被引量:10
8
作者 夏涛 《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2期8-13,共6页
中国农村的现代化和工业化在取得巨大成绩的同时也产生了一定的环境问题。美丽乡村建设是治理农村环境问题、推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抓手和重要载体,是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安徽省为例,对美丽乡村生态文明建设实践进行了... 中国农村的现代化和工业化在取得巨大成绩的同时也产生了一定的环境问题。美丽乡村建设是治理农村环境问题、推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抓手和重要载体,是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安徽省为例,对美丽乡村生态文明建设实践进行了总结,在评述实践成效和面临挑战的基础上,从共治体系、政策工具、建设资金、建设主体、制度体系等5个方面提出了对策建议,以期为提升美丽乡村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丽乡村 生态文明 环境治理 生态经济 公众参与
下载PDF
城郊村落水环境恶化的社会学阐释——下石村个案研究 被引量:10
9
作者 徐寅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2期41-44,共4页
在工业化与城市化的浪潮下,城郊村落发生了急剧变化。环境问题的产生即是表现之一,在此问题中,人扮演着关键角色。而在影响人行为的众多因素中,经济因素发挥着最主要的作用。通过对下石村水环境恶化状况的调查,基于对村民生产方式与谋... 在工业化与城市化的浪潮下,城郊村落发生了急剧变化。环境问题的产生即是表现之一,在此问题中,人扮演着关键角色。而在影响人行为的众多因素中,经济因素发挥着最主要的作用。通过对下石村水环境恶化状况的调查,基于对村民生产方式与谋生手段转变的分析,揭示水环境恶化背后深刻的文化逻辑。农业生产方式转变的文化逻辑在于科学的"无意识"和"私"的观念,谋生手段转变的文化逻辑在于"生态道德"与"池塘伦理"以及村庄的"生活面向"。研究发现,环境问题的治理,"治人"是本,只有改变人的价值观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环境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环境 下石村 经济因素 文化逻辑
下载PDF
隔离型自保:个体环境健康风险的市场化应对 被引量:9
10
作者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95-200,共6页
当前,中国已进入环境健康高风险期,公众的健康焦虑感愈发强烈。在多样化的环境健康风险应对策略中,个体通过市场化手段把自身同污染源隔离,进而实现自我保护的隔离型自保日益增加。居民健康焦虑的持续增加、购买力的增强以及环保产业的... 当前,中国已进入环境健康高风险期,公众的健康焦虑感愈发强烈。在多样化的环境健康风险应对策略中,个体通过市场化手段把自身同污染源隔离,进而实现自我保护的隔离型自保日益增加。居民健康焦虑的持续增加、购买力的增强以及环保产业的发展是隔离型自保措施产生的原因。但市场化的隔离型自保亦产生了严重的潜在后果,表现为环境不平等的再生产、污染漠视和精英抽离、环境问题的加剧、社会资源的浪费等等。隔离型自保仅是应对环境健康风险的权宜之计,还需要政府和社会多方努力从根本上消除环境健康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康焦虑 隔离型自保 环境健康风险 市场化应对 环境共同体
下载PDF
内生型发展:乡村产业绿色转型的社会基础考察 被引量:5
11
作者 《江苏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94-103,共10页
乡村产业绿色转型是外部宏观制度条件和乡村微观动力因素之间双向互动的结果。将影响产业绿色转型的乡村微观动力因素统称为社会基础。基于云南三个乡村产业绿色转型案例,从地方产业精英、地方“生态—资源”知识、乡村社会资本三个社... 乡村产业绿色转型是外部宏观制度条件和乡村微观动力因素之间双向互动的结果。将影响产业绿色转型的乡村微观动力因素统称为社会基础。基于云南三个乡村产业绿色转型案例,从地方产业精英、地方“生态—资源”知识、乡村社会资本三个社会基础因素入手,探讨乡村社会基础对产业绿色转型的作用及其机理。研究发现,产业绿色转型中乡村社会基础的作用体现在激发产业绿色转型中乡村经营主体的内生动力、匹配产业绿色发展的要素供给和地方资源、化解产业绿色转型中经营主体面临的困境、探索各具特色的乡村绿色产业“内生型发展”路径。研究结论对于打通乡村产业绿色转型“最后一公里”的政策意义在于,发掘乡村内生性要素,提升内外要素适配度;“点—线—面”梯度推进,扩大绿色转型示范效果,培育地方产业精英;最大程度利用现有基础缩减产业绿色转型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转型 社会基础 地方知识 乡村精英 社会资本
下载PDF
少数民族地区水利水电工程移民问题探讨 被引量:8
12
作者 陈阿江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5年第1期42-47,90-91,共6页
西部少数民族地区是我国水利水电开发的重点区域。少数民族地区移民的特殊性对移民安置的实施提出了挑战。综合利用文献和田野经验,在梳理少数民族地区移民安置主要研究领域的同时,分析了研究的前沿科学问题。已有研究主要围绕少数民族... 西部少数民族地区是我国水利水电开发的重点区域。少数民族地区移民的特殊性对移民安置的实施提出了挑战。综合利用文献和田野经验,在梳理少数民族地区移民安置主要研究领域的同时,分析了研究的前沿科学问题。已有研究主要围绕少数民族地区移民的搬迁补偿、移民安置、移民适应、移民融合等问题。后续研究中,需要关注少数民族人地关系与生计、少数民族宗教信仰与文化习俗及其恢复补偿、少数民族移民可持续发展研究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数民族 水利水电工程 移民安置 社会融合 地方性知识
下载PDF
公共性理论视域下农村环境治理提升路径研究——基于安徽省L县3村治理经验的调查 被引量:7
13
作者 夏涛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4期62-70,共9页
公共性是现代社会治理的实然范畴和重要品质,也是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重要价值取向与实现路向。农村地区作为我国基层治理的重要阵地,提升环境治理成效对于推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具有现实意义。本研究基于对安徽省L县3村环境治理经验的... 公共性是现代社会治理的实然范畴和重要品质,也是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重要价值取向与实现路向。农村地区作为我国基层治理的重要阵地,提升环境治理成效对于推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具有现实意义。本研究基于对安徽省L县3村环境治理经验的考察,从公共性角度将农村环境治理现状归纳为公共空间治理失范、基层治理体系悬浮、公众参与集体冷漠、传统乡土意识式微等多种表现类型。多维探析发现,农村环境治理成效不佳与公共规范弱化、公共组织缺位、公众参与不足、公共精神衰落等因素相关。因此,需要健全公共治理规范制度,强化基层组织建设,成就多元共治格局,引导公众有序参与,同时重唤乡村家园意识,复归传统公德精神,多措并举,共同促进农村环境治理效能切实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性 农村环境治理 公共空间 公众参与 多元共治
下载PDF
现代性与农村生态危机:“断裂”的视角(1949—2012)——基于云南省M县四村田野调查 被引量:7
14
作者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7-24,共8页
1949年以来我国农村的发展与现代性因素的扩张密切相关。传统与现代"断裂"是生态危机重要的分析视角。本文通过对云南省M县的田野调查,阐释生态危机产生的社会机制。研究表明,"中心化"的现代资源管理制度代替地方... 1949年以来我国农村的发展与现代性因素的扩张密切相关。传统与现代"断裂"是生态危机重要的分析视角。本文通过对云南省M县的田野调查,阐释生态危机产生的社会机制。研究表明,"中心化"的现代资源管理制度代替地方依靠传统社会规范和信仰禁忌的社区自主管理制度、以追求产量为目标的汉区农耕知识和现代科技知识先后取代地方传统的农耕方式和地方知识、以市场为导向的绿色产业通过"自然资本化"逻辑取代传统生存导向型农业是生态危机的主要原因。需要对现代性和断裂予以深刻反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性 断裂 生态危机 地方性知识 自然资本化
下载PDF
农业面源污染的“类点源化治理” 被引量:7
15
作者 夏涛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1年第6期73-84,112,共13页
农业面源污染是当前我国环境治理的重要内容,但因其具有分散性、隐蔽性和难以监测性等特点成为治理难点。近年来,我国一些地区的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取得了良好成效,云南省大理市桥镇就是其中的代表。通过分析桥镇地区烤烟种植治理案例发现... 农业面源污染是当前我国环境治理的重要内容,但因其具有分散性、隐蔽性和难以监测性等特点成为治理难点。近年来,我国一些地区的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取得了良好成效,云南省大理市桥镇就是其中的代表。通过分析桥镇地区烤烟种植治理案例发现,种植区域集中化、经营主体统一化、监督形式内部化、防控手段一体化是其重要的治理经验。在总结案例经验的基础之上,本文提出面源污染“类点源化治理”的治理思路,即通过将特定区域内农业经营者生产行为管理从“一对多”缩减到“一对少”或者“一对一”,通过生产组织化实现农业生产者的主动自我监督,将复杂的农业面源污染治理转化为较容易控制的“类点源污染”治理问题,克服以往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工具治理效果不佳的缺陷。农业面源污染“类点源化治理”符合当前我国农业的产业绿色化、农地规模化、生产组织化趋势,具有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面源污染 负外部性 类点源化治理 生产组织化
下载PDF
跨社区生态补偿机制的实践困境与构建策略 被引量:7
16
作者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57-63,共7页
目前学界对小地域空间内跨社区环境治理研究较少。生态补偿是治理跨界环境问题的重要手段,市场主导的跨社区生态补偿机制与政府主导的跨行政区生态补偿机制在补偿主体、补偿模式上有明显差别。基于云南M县的田野调查,探讨上下游村庄围... 目前学界对小地域空间内跨社区环境治理研究较少。生态补偿是治理跨界环境问题的重要手段,市场主导的跨社区生态补偿机制与政府主导的跨行政区生态补偿机制在补偿主体、补偿模式上有明显差别。基于云南M县的田野调查,探讨上下游村庄围绕水问题的跨社区生态补偿机制的构建。实践探索中的跨社区生态补偿存在补偿资金不足、补偿意愿较低、协商机制不健全和支付主体分散的困境。结合已有成功实践,从补偿定价机制、补偿协商机制、补偿支付方式、村庄治理能力建设等4个方面提出跨社区生态补偿机制的建构对策。跨社区生态补偿机制可以为我国大地域空间市场化、多元化生态补偿机制的构建积累有益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补偿 社区 市场化 环境服务 上下游
下载PDF
农村规模化养殖业污染及其治理困境——基于巢湖流域贝镇生猪养殖的田野调查 被引量:7
17
作者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1期50-59,共10页
近年来我国规模化养殖业发展迅速,但是规模化养殖业污染却愈发严峻,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农村养殖业污染具有三重背景:规模化养殖业引致的环境风险积聚、循环断裂和粪便处理"失范"、城乡二元结构下的农村环境治理薄弱。以巢... 近年来我国规模化养殖业发展迅速,但是规模化养殖业污染却愈发严峻,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农村养殖业污染具有三重背景:规模化养殖业引致的环境风险积聚、循环断裂和粪便处理"失范"、城乡二元结构下的农村环境治理薄弱。以巢湖流域贝镇为例,通过田野调查发现规模化养殖业污染情况较为严重。规模化养殖业的治理困境在于:企业主的短期经济理性、政府管理部门的"失灵"、污染企业深度嵌入地方社会以及居民的"污染无意识"。在此基础上,对规模化养殖业污染有针对性地提出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规模养殖 循环断裂 面源污染 治理困境
下载PDF
空间生产视角下线上二手消费空间的建构——基于闲鱼平台的研究
18
作者 陈瑞梓 《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125-134,共10页
当下的中国,随着互联网商业模式的发展,线上二手消费日渐火爆。在对阶层消费论、多元价值论和文化转型论反思的基础上,通过空间生产论视角对线上二手消费空间建构路径进行阐释进而重新审视线上二手消费现象。以闲鱼平台为例,线上二手消... 当下的中国,随着互联网商业模式的发展,线上二手消费日渐火爆。在对阶层消费论、多元价值论和文化转型论反思的基础上,通过空间生产论视角对线上二手消费空间建构路径进行阐释进而重新审视线上二手消费现象。以闲鱼平台为例,线上二手消费空间的建构主要由交易实践、符码建构和主体体验三方面构成。闲鱼平台从隐喻消解、秩序确立和信任建构三个维度促成了二手物品交易实践的展开。理性符码、共享符码和美德符码是闲鱼平台符码景观的重要组成。闲鱼平台的主体体验包括消费认同体验、情感互动体验和趣缘社交体验。交易空间、时尚空间和关系空间的叠加构成了线上二手消费的真实空间样态。通过展示线上二手消费的空间合理性和空间建构路径,分析线上二手消费的成因,期望克服阶层消费论、多元价值论和文化转型论等既有二手消费研究单维度的解释路径,以及对二手消费空间情境关注不足的缺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手消费 闲鱼 空间生产 消费空间 空间符码
下载PDF
塑造绿色新常态:社会实践论视角下的农业绿色转型
19
作者 《江淮论坛》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4-61,共8页
农业绿色转型及其常态化运行是社会学的重点研究对象。系统论、个体论和多层次论对农业绿色转型的机理阐释都有一定局限,社会实践论具有整合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宏观与微观,揭示农业绿色实践的动态性、关系性、过程性等优势,成为农业... 农业绿色转型及其常态化运行是社会学的重点研究对象。系统论、个体论和多层次论对农业绿色转型的机理阐释都有一定局限,社会实践论具有整合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宏观与微观,揭示农业绿色实践的动态性、关系性、过程性等优势,成为农业绿色转型研究的分析范式。文章以芒田村生态茶的成功推广为案例,阐述农业绿色实践新常态塑造的内在机理。实践元素链接、实践规范塑造和实践复合体构建是塑造农业绿色新常态的动力机制,以乡村能人、地方知识、社会资本、地域文化等为代表的乡村社会基础是农业绿色新常态塑造的关键因素。社会实践论视角下的农业绿色新常态塑造需要探索绿色农业实践的意义赋能、优化农业绿色实践的物质供给、推进绿色农业实践的技能培育、塑造绿色农业的实践规范、打造绿色农业的实践复合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 绿色转型 社会实践论 乡村社会基础 新常态
下载PDF
“品牌化+数字化”双轮驱动模式下的农业绿色转型实践及其价值——芜湖大米案例研究
20
作者 王少康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34-46,共13页
现代农业导致了严重的双重负外部性——环境问题和食品安全问题,农业高质量发展与绿色转型迫在眉睫。以芜湖大米品牌的绿色化实践为例,探讨了在农业品牌化和数字化双轮驱动下,农业绿色转型何以可能以及有何实践价值。基于此研究,得出结... 现代农业导致了严重的双重负外部性——环境问题和食品安全问题,农业高质量发展与绿色转型迫在眉睫。以芜湖大米品牌的绿色化实践为例,探讨了在农业品牌化和数字化双轮驱动下,农业绿色转型何以可能以及有何实践价值。基于此研究,得出结论:“品牌化+数字化”推动农业绿色转型的内在逻辑在于从农业生产者层面克服了其面临的动力困境、规范困境、技术困境和市场困境;品牌嵌绿、数字增绿是“品牌化+数字化”双轮驱动农业绿色转型的重要实践经验,也是以农业高质量发展推进农业环境负外部性治理的重要手段;农业生产从“肥药跑步机”到“品质跑步机”的动力转型为农业绿色转型增添了动能。得到政策启示:打造以“创农业品牌”为目标的产业共同体是具有操作性的农业绿色转型运作模式,“以品牌化促数字化”是推动农业绿色转型的可行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品牌化 数字化 绿色转型 品质跑步机 农业高质量发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