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龄肺癌患者袖状与全肺切除术后早期并发症分析 被引量:32
1
作者 潘旭 曹克坚 +1 位作者 陈文虎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31-334,共4页
目的比较接受支气管袖状切除与全肺切除的高龄肺癌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并对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方法收集78例70岁以上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接受支气管袖状切除手术55例(袖状切除组),接受全肺切除手术23例(全肺切除组),比较... 目的比较接受支气管袖状切除与全肺切除的高龄肺癌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并对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方法收集78例70岁以上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接受支气管袖状切除手术55例(袖状切除组),接受全肺切除手术23例(全肺切除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前资料、术中情况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分析与并发症发生相关的危险因素。结果两组患者术后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袖状切除组患者术后气管镜吸痰次数显著多于全肺切除组(P<0.05)。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术后呼吸道和心律失常并发症的发生与术式的选择无明显相关性(P>0.05),而术前肺功能指标一秒用力呼气量(FEV1)是高龄肺癌患者术后发生心律失常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5)。结论对于高龄肺癌患者,支气管袖状切除与全肺切除两种术式对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无明显影响;支气管袖状切除术术后更需重视气道管理;术前肺功能差是患者术后发生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袖状切除 全肺切除 并发症 高龄 肺癌
下载PDF
术前使用CT引导下Hook-wire定位肺部小结节的临床价值及肺小结节恶性病变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4
2
作者 赵扬 +2 位作者 澹台冀澂 谷志涛 胡定中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6年第12期130-134,共5页
目的探讨术前使用CT引导下Hook-wire定位肺部小结节的临床价值及肺小结节恶性病变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于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以及2016年1月至2016年8月于上海胸科医院收集的共100例使用术前CT引导... 目的探讨术前使用CT引导下Hook-wire定位肺部小结节的临床价值及肺小结节恶性病变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于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以及2016年1月至2016年8月于上海胸科医院收集的共100例使用术前CT引导下Hook-wire定位后行肺部小结节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Hook-wire定位技术的成功率、定位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并根据影像学资料对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灶类型、病灶最大直径、病灶形态等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再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肺小结节恶性病变的危险因素。结果 100例患者均成功定位,定位成功率为100%,无一例患者发生严重定位并发症,平均定位耗时(21.3±4.5)分钟。单因素分析发现:病灶类型为混合性磨玻璃样、病灶最大直径≥0.8 cm、有中心高密度、有分叶征、有血管穿行的小结节,其为恶性病变的可能性最高(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肺部小结节为恶性病变的危险因素为病灶类型为混合性磨玻璃样(OR=3.818,P=0.019)、病灶最大直径≥0.8 cm(OR=3.545,P=0.033)、有中心高密度(OR=4.091,P=0.011)及有血管穿行(OR=3.913,P=0.012)。结论术前使用CT引导下Hook-wire定位肺部小结节进行切除术,可明显缩短手术时间、提高检出率,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影像学表现中病灶类型为混合性磨玻璃样、病灶最大直径≥0.8 cm、有中心高密度及有血管穿行对鉴别肺部小结节的良/恶性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ook-wire定位技术 肺部小结节 CT
下载PDF
hedgehog信号通路的负调控基因在早期非小细胞肺癌中的甲基化状态及其意义 被引量:2
3
作者 孙晋枫 +6 位作者 林强 赵仰星 王韦 张红宇 何英华 余坚 《中国临床医学》 2013年第3期252-255,共4页
目的:研究hedgehog信号通路的负调控基因生长停顿特异蛋白1(growth arrest specific1,GAS1)、人类hedgehog相互作用蛋白(human hedgehog interacting protein,HHIP)和patched1(PTCH1)在早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甲基化状态并初步探讨... 目的:研究hedgehog信号通路的负调控基因生长停顿特异蛋白1(growth arrest specific1,GAS1)、人类hedgehog相互作用蛋白(human hedgehog interacting protein,HHIP)和patched1(PTCH1)在早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甲基化状态并初步探讨此3个基因对早期NSCLC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Ⅰ期NSCLC患者85例(NSCLC组)并以同期住院的23例非肿瘤性肺部疾病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methylation-specific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MSP)检测GAS1、HHIP和PTCH1在5个NSCLC细胞株A549、NCI-H1299、NCI-H460、LTEP-a-2、SPC-A-1中的甲基化状态及其在NSCLC组患者的肺癌组织中、对照组的肺部病变组织中的甲基化状态;分析3个基因诊断Ⅰ期NSCLC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hedgehog信号通路的3个负调控基因除在NCI-H1299中均呈去甲基化状态外,在其他4个肺癌细胞株中均有1~2个基因呈甲基化状态。GAS1、HHIP和PTCH1在NSCLC组的甲基化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AS1用于临床Ⅰ期NSCLC诊断时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69.41%、69.57%;HHIP分别为49.41%、82.61%;PTCH1则分别为34.12%、100.0%。结论:PTCH1、HHIP和GAS1在Ⅰ期NSCLC中存在显著的异常甲基化,提示hedgehog的异常激活可能参与了NSCLC的发生和发展。对3个基因在早期NSCLC患者血浆游离DNA中甲基化状态的进一步研究可望为NSCLC的早期诊断提供新的肿瘤分子学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早期 HEDGEHOG信号通路 甲基化
下载PDF
nm23基因表达与胃癌生物学行为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林炳煌 王进胜 《肿瘤防治研究》 CAS CSCD 2001年第3期184-185,共2页
目的 检测与分析 nm2 3基因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 ,从而探讨其与胃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 80例胃癌切除标本 nm2 3基因及 PCNA蛋白表达 ,采用卡方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nm2 3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 目的 检测与分析 nm2 3基因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 ,从而探讨其与胃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 80例胃癌切除标本 nm2 3基因及 PCNA蛋白表达 ,采用卡方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nm2 3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 6 0 % (4 8/ 80 ) ,原发癌与转移癌组织中 nm2 3蛋白表达无明显差异 (P>0 .0 5 ) ,在低分化及伴有淋巴结转移胃癌中 ,nm2 3表达明显降低 (P<0 .0 5 )。nm2 3蛋白表达与 PCNA表达有关 ,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0 .0 5 )。 结论nm2 3蛋白表达在胃癌淋巴结转移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对评估胃癌生物学行为有一定意义 ,可能成为判断预后的肿瘤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免疫组织化学 NM23基因 基因表达 生物学行为
下载PDF
食管癌淋巴管生成研究进展
5
作者 方文涛 陈文虎 《国际肿瘤学杂志》 CAS 2005年第1期50-53,共4页
食管癌预后较差 ,易发生淋巴结转移。肿瘤发生淋巴结转移与肿瘤的淋巴管生成及淋巴管生成因子的表达有关。近年来 ,随着人们对人类肿瘤淋巴管生成的逐渐关注 ,关于食管癌淋巴管生成及淋巴结转移的研究逐渐成为食管癌相关研究的热点。
关键词 食管肿瘤 淋巴转移 内皮生长因子 新生血管化 病理性
原文传递
nm23基因表达与胃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
6
作者 林炳煌 王进胜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01年第5期398-400,共3页
目的:检测与分析nm23基因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从而探讨其与胃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80例胃癌切除标本nm23基因及PCNA蛋白表达,采用卡方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nm23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60%(48/8... 目的:检测与分析nm23基因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从而探讨其与胃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80例胃癌切除标本nm23基因及PCNA蛋白表达,采用卡方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nm23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60%(48/80),原发癌与转移癌组织中nm23蛋白表达无明显差异(P>0.05),在低分 化及伴有淋巴结转移胃癌中,nm23表达明显降低(P<0.05)。nm23蛋白表达与PCNA表达有关,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nm23蛋白表达在胃癌淋巴结转移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对评估胃癌生物学行为有一定意义,可能成为判断预后的肿瘤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M23 胃癌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