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层螺旋CT小肠造影在小肠疾病中的应用 被引量:13
1
作者 丽莉 李海波 +1 位作者 孙划 王宏光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340-343,共4页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小肠造影(MSCTE)对小肠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对36例疑有小肠病变的患者行螺旋CT平扫及增强检查。检查前清洁肠道,肌注盐酸654-210~20mg以减少肠蠕动,口服足量等渗甘露醇水对比剂充盈肠管,结合多平面重组(MPR...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小肠造影(MSCTE)对小肠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对36例疑有小肠病变的患者行螺旋CT平扫及增强检查。检查前清洁肠道,肌注盐酸654-210~20mg以减少肠蠕动,口服足量等渗甘露醇水对比剂充盈肠管,结合多平面重组(MPR)或最大密度投影(MIP)观察。结果:经病理证实,病变组共20例:小肠肿瘤14例,其中腺癌4例,间质瘤6例,淋巴瘤2例,腺瘤和类癌各1例;Crohn’s病3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3例。余为正常组。结论:多层螺旋CT小肠造影双期增强扫描结合重建技术对小肠病变的定位、定性及肿瘤分期有较高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肿瘤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下载PDF
旋转DSA三维重建技术在肝脏肿瘤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9
2
作者 李海波 丽莉 郭群 《中国临床研究》 CAS 2015年第1期95-97,共3页
目的探讨旋转DSA三维重建技术在肝脏肿瘤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Philips Allura Xper FD20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系统对47例肝脏肿瘤患者行常规DSA及旋转DSA检查,并将旋转DSA图像传至3DRA工作站进行图像三维重建,运用多种后处... 目的探讨旋转DSA三维重建技术在肝脏肿瘤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Philips Allura Xper FD20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系统对47例肝脏肿瘤患者行常规DSA及旋转DSA检查,并将旋转DSA图像传至3DRA工作站进行图像三维重建,运用多种后处理软件显示血管及病灶。结果 47例患者中,旋转DSA三维重建技术均能较好的显示肿瘤供血血管与肿瘤之间的关系,在3DRA工作站上能清楚看到供血动脉的角度;有8例肝癌患者常规DSA无法清晰显示肿瘤供血动脉,行旋转DSA三维重建后,肿瘤供血动脉全部清晰显示;2例肝癌患者在大的主病灶周围有较小的子病灶,其供血动脉常规DSA观察不清,旋转DSA三维重建后显示清楚。结论旋转DSA三维重建技术在肝脏肿瘤介入治疗中有较大优势,在显示肿瘤与供血动脉关系上优于常规DSA,是对常规DSA的重要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转DSA 数字减影 血管造影术 三维重建技术 肝脏肿瘤
原文传递
口服甘露醇CT低剂量结肠造影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9
3
作者 丽莉 孙划 +1 位作者 田贵森 王宏光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675-677,共3页
目的:评价口服大剂量2.5%等渗甘露醇多层螺旋CT结肠造影(MSCTC)低剂量扫描的可行性和临床价值。方法:对36例疑有结肠病变患者,检查前清洁肠道,口服足量等渗甘露醇水对比剂充盈肠管,使用低张剂后,分别行螺旋CT标准剂量和低剂量增强扫描... 目的:评价口服大剂量2.5%等渗甘露醇多层螺旋CT结肠造影(MSCTC)低剂量扫描的可行性和临床价值。方法:对36例疑有结肠病变患者,检查前清洁肠道,口服足量等渗甘露醇水对比剂充盈肠管,使用低张剂后,分别行螺旋CT标准剂量和低剂量增强扫描。分析大肠病变的MSCTC表现,评价不同剂量扫描的图像质量及X线辐射剂量。结果:所有受试者成功完成MSCTC检查。以160mAs为参照,30mAs为低剂量扫描的MSCTC图像清楚显示:结直肠癌12例,淋巴瘤3例,结肠息肉6例,克隆病2例,溃疡性结肠炎3例,阑尾炎5例,其余5例正常。其图像质量虽略差于参照图像,但不影响病变的诊断。多平面重组(MPR)、最大密度投影(MIP)、仿真内窥镜(CTVE)成像质量在低剂量扫描时几乎不受影响,且X线辐射剂量明显降低。结论:MSCTC简便易行,30mAs低剂量CT扫描配合阴性甘露醇水对比剂的应用,全方位多维显示大肠病变,且X线辐射剂量明显降低,可完全满足结肠病变的筛查及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肿瘤 结肠疾病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甘露醇
下载PDF
低管电压联合低剂量、低流速对比剂扫描方法在256层CT冠状动脉成像中的应用 被引量:9
4
作者 丽莉 李海波 《中国临床研究》 CAS 2016年第2期217-220,共4页
目的探讨低管电压联合低剂量、低流速对比剂扫描方法在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中的应用及其可行性。方法对2014年5月至11月80例冠心病患者行CCTA。随机分成两组:A组采用70 ml对比剂剂量,注射速率5.0 ml/s,管电压120 k V,滤波反投影(B... 目的探讨低管电压联合低剂量、低流速对比剂扫描方法在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中的应用及其可行性。方法对2014年5月至11月80例冠心病患者行CCTA。随机分成两组:A组采用70 ml对比剂剂量,注射速率5.0 ml/s,管电压120 k V,滤波反投影(BFP)重建成像;B组采用50 ml对比剂剂量,注射速率4.0 ml/s,管电压100 k V,迭代重建算法重建成像。分别采用主观评价法和客观评价法对两组图像质量以及冠状动脉强化的平均值(SI4)、图像信号噪声比(SNR)、对比度噪声比(CNR)、背景噪声(BN)和辐射有效剂量(ED)进行评估。结果 A组图像质量评分为(3.75±0.25)分,B组为(3.73±0.24)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47,P>0.05)。A组SI4值(428.15±50.95)Hu,B组SI4值(435.90±58.90)Hu,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39,P>0.05);A组BN值(30.39±6.35)Hu,B组BN值(29.47±5.18)Hu,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686,P>0.05);A组SNR值(14.32±1.82)Hu,B组SNR值(14.04±2.22)Hu,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24,P>0.05);A组CNR值(11.78±1.49)Hu,B组CNR值(11.70±1.89)Hu,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08,P>0.05)。A组ED值为(8.09±0.41)m Sv,B组ED值为(4.77±0.29)m Sv,B组ED值明显低于A组(t=22.295,P<0.01)。结论低管电压联合低剂量、低流速对比剂扫描方法在保证图像质量的同时,减少了对比剂剂量,降低了辐射剂量,对于冠心病的筛查、术前评估、术后随访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成像 计算机X线体层摄影术 管电压 迭代重建 对比剂 低剂量 低流速
原文传递
16层螺旋CT低剂量扫描在胸部体检中的应用 被引量:5
5
作者 李海波 丽莉 李海峰 《中国临床研究》 CAS 2010年第3期227-228,共2页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低剂量(LDCT)扫描在胸部体检中的应用价值,以提高胸部疾病的检出率,降低X线辐射量。方法对有意进行胸部CT健康普查的356例体检者行低剂量扫描,扫描参数:管电压120kV,管电流量20mAs,扫描时间0.5s/圈,延时5s,层厚6mm,...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低剂量(LDCT)扫描在胸部体检中的应用价值,以提高胸部疾病的检出率,降低X线辐射量。方法对有意进行胸部CT健康普查的356例体检者行低剂量扫描,扫描参数:管电压120kV,管电流量20mAs,扫描时间0.5s/圈,延时5s,层厚6mm,探测器选择16mm×0.75mm,床速18mm/圈,螺距因子1.5。结果356例被检者LDCT扫描的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1)为1.17~2.34mGy,平均1.65mGy。在对356例被检者胸LDCT扫描中共检出各类胸肺部疾病42例,阳性率为11.80%。在征得被检者同意情况下对他们进行了胸常规扫描,CTDIvol为3.76~8.56mGy,平均5.49mGy,初步影像诊断结果与LDCT无差异。结论对高危人群或有需要的体检者行胸部LDCT扫描不仅能及时准确发现病灶,而且大幅度降低了X线辐射剂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部体检 低剂量 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原文传递
256层螺旋CT iDose4技术在BMI指导下降低冠脉成像辐射剂量的可行性 被引量:5
6
作者 丽莉 李海波 +2 位作者 褚丽娟 吴桂春 田贵森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81-384,共4页
目的:探讨256层螺旋CT iDose4技术结合体重指数(BMI)指导下的低剂量技术对改善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图像质量及降低辐射剂量的可行性。方法:对74例怀疑冠心病患者行CCTA,随机分成两组:A组采用固定电流、电压的回顾性心电门控模式,... 目的:探讨256层螺旋CT iDose4技术结合体重指数(BMI)指导下的低剂量技术对改善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图像质量及降低辐射剂量的可行性。方法:对74例怀疑冠心病患者行CCTA,随机分成两组:A组采用固定电流、电压的回顾性心电门控模式,滤波反投影(BFP)重建成像;B组采用BMI适应性低电压、低电流的回顾性心电门控模式,高级迭代重建-iDose4重建成像。然后对两组图像信号噪声比、对比度噪声比和有效剂量进行评估。结果:A组及B组的信号噪声比分别为(16.15±3.76)和(16.65±3.4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91,P>0.05)。A组及B组的对比度噪声比分别为(13.76±3.61)和(14.22±3.2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71,P>0.05)。A组及B组的有效剂量分别为(8.15±0.44)mSv和(4.18±0.72)mS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55,P<0.05)。结论:256层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中,与常规剂量、FBP重建比较,iDose4重建技术与BMI指导下的低剂量技术的有效结合,在不降低图像质量的前提下,均衡控制不同个体射线剂量,射线剂量较常规降低约49%,同时降低了对比剂浓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迭代重建 冠状动脉 辐射剂量
下载PDF
十六层螺旋CT增强扫描病人的护理 被引量:4
7
作者 刘晓杰 丽莉 《医用放射技术杂志》 2006年第8期34-35,共2页
十六层螺旋CT增强扫描,即采用高压注射器快速注射法,将某一剂量的碘浓度造影剂加压快速注入静脉,在造影剂经血循环大量注入靶器官的供血动脉时开始扫描的方法。增强后显示病变组织与正常组织的吸收差别增加,以提高诊断准确率。虽然... 十六层螺旋CT增强扫描,即采用高压注射器快速注射法,将某一剂量的碘浓度造影剂加压快速注入静脉,在造影剂经血循环大量注入靶器官的供血动脉时开始扫描的方法。增强后显示病变组织与正常组织的吸收差别增加,以提高诊断准确率。虽然十六层螺旋CT增强扫描给临床诊断带来诸多方便,但造影剂作为过敏源,在造影中引起不良反应不容忽视。据统计报道,无论何种造影剂,与之有关的死亡率为1/205000次检查(主要是血管内给药)。现在临床常选用离子型造影剂和非离子型造影剂,虽然非离子型造影剂,人体耐受性高,安全可靠性高、粘稠度低,但是检查需要,静脉注射的速度必须快,并且造影剂在短期内就需要达到较高的浓度,由于存在着个体差异,有极少数特异体质的病人可能发生轻重不同的不良反应,严重的会发生过敏性休克甚至突然死亡,从这个角度谈谈十六层螺旋CT增强扫描病人的护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CT增强扫描 非离子型造影剂 病人 护理 临床诊断 不良反应 静脉注射 高压注射器 诊断准确率 人体耐受性
原文传递
256层螺旋CT小肠造影在小肠间质瘤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4
8
作者 丽莉 刘玲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3年第17期64-65,共2页
目的探讨256层螺旋CT小肠造影对小肠间质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小肠间质瘤病例13例。所有病例均作CT小肠造影(口服足量等渗甘露醇水对比剂充盈肠管后行多期增强扫描)。采用多平方面重组(MPR)、最大密度投影... 目的探讨256层螺旋CT小肠造影对小肠间质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小肠间质瘤病例13例。所有病例均作CT小肠造影(口服足量等渗甘露醇水对比剂充盈肠管后行多期增强扫描)。采用多平方面重组(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及血管生成(AVA)后处理技术显示肿瘤及其周围组织结构,供血动脉及门静脉侧枝循环、动静脉瘘等影像表现。结果发生于十二指肠2例,空肠7例,回肠4例。良性4例,潜在恶性6例,恶性3例。CT表现:腔外型4例,腔内型3例,腔内外型6例。多为类圆形或分叶状肿块,直径2—8em。平扫通常密度均匀,也可不均匀,大者可有中心或偏侧坏死区。增强动脉期明显不均匀强化,静脉期持续明显强化,肿瘤供血动脉均得以显示,5例见门静脉侧枝循环,2例出现动静脉瘘。结论256层螺旋CT小肠造影结合后处理重建功能对小肠间质瘤的定位,定性及肿瘤术前分期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肠间质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PPP模式投资项目财务风险分析及应对策略探讨 被引量:4
9
作者 丽莉 《财会学习》 2022年第29期18-20,共3页
伴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广大人民群众对于公共服务类的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有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伴随着我国政府职能的逐步转变,使得政府在推进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的角色定位也面临着转型,在这样的背景下,PPP模式得到了比较快速的发... 伴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广大人民群众对于公共服务类的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有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伴随着我国政府职能的逐步转变,使得政府在推进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的角色定位也面临着转型,在这样的背景下,PPP模式得到了比较快速的发展。PPP模式作为一种新兴的融资与管理模式,成为融合政府公共服务职能与社会资本参与的重要途径,极大推动了我国基础设施的建设水平。但不容忽视的问题在于,企业在参与PPP项目的过程中,可能由于自身的管理水平、政策变动等原因而面临着一定的财务风险,这不仅会给企业的长期经营发展带来一定的困难,也会给PPP项目建设造成一定的障碍。因此,本文结合PPP模式的特点对企业面临的财务风险进行分析,同时进一步探讨具体的应对策略,以促进企业参与PPP项目的水平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PP模型 财务风险 应对策略
下载PDF
肺硬化性血管瘤的CT诊断(附7例报告) 被引量:3
10
作者 丽莉 李海波 刘玲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40-141,共2页
肺硬化性血管瘤(sclemsing hemangioma of the lung.SHL)是较少见的肺内良性肿瘤,临床大部分无症状,少数有咳嗽、胸痛、咯血。本文对7例经手术及穿刺活检病理证实的SHL病例的CT表现进行分析,提高认识。
关键词 肺硬化性血管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检查技术对小肠肿瘤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2
11
作者 李海波 丽莉 吴桂春 《吉林医学》 CAS 2008年第21期1876-1877,共2页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对小肠肿瘤的检查方法和表现特点。方法:回顾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原发性小肠肿瘤19例,均行螺旋CT增强检查和三位重组技术观察,检查前口服足量等渗甘露醇水对比剂。结果:良性肿瘤7例,其中间质瘤6例,腺瘤1例。恶性肿...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对小肠肿瘤的检查方法和表现特点。方法:回顾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原发性小肠肿瘤19例,均行螺旋CT增强检查和三位重组技术观察,检查前口服足量等渗甘露醇水对比剂。结果:良性肿瘤7例,其中间质瘤6例,腺瘤1例。恶性肿瘤12例:腺癌8例,间质瘤1例,淋巴瘤2例,类癌1例。结论:多层螺旋CT以口服等渗甘露醇充盈肠腔并作增强双期扫描结合重建技术,对小肠肿瘤的定位、定性、及肿瘤分期有较高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肠肿瘤 螺旋计算机 临床应用 CT检查技术
下载PDF
个体化扫描预案的设定在256层CT冠状动脉造影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海波 丽莉 李四海 《中国临床研究》 CAS 2015年第2期238-240,共3页
目的探讨在256层CT冠状动脉造影中个体化扫描预案设定的方法及其应用价值。方法将标准体重[18.5〈体质指数(BMI)〈23.9]患者根据心率分为3组设定扫描预案,即心率≤62次/min(bpm)32例,62 bpm〈心率〈72 bpm 45例,72 bpm≤心率〈90 bp... 目的探讨在256层CT冠状动脉造影中个体化扫描预案设定的方法及其应用价值。方法将标准体重[18.5〈体质指数(BMI)〈23.9]患者根据心率分为3组设定扫描预案,即心率≤62次/min(bpm)32例,62 bpm〈心率〈72 bpm 45例,72 bpm≤心率〈90 bpm 37例。所有组探测器选择128×0.625,重建层厚0.9 mm,重建增量0.45 mm,管电压120 k V,管电流量700 m As。心率≤62 bpm时,Pitch选择0.18,机架旋转0.33s/圈,选择心动周期的75%重建;62 bpm〈心率〈72 bpm时,Pitch选择0.18,机架旋转0.27s/圈,选择心动周期的40%、45%、70%重建;心率≥72 bpm时,Pitch选择0.16,机架旋转0.27 s/圈,选择心动周期的40%、75%重建。造影剂总量(ml)=患者体重(kg),注射速率5~6 ml/s,同样速率追加注射22 m性理盐水。BMI〉24肥胖者,管电压120 k V,管电流量900 m As,Pitch选择0.16,机架旋转0.27 s/圈,选择心动周期的40%、45%、70%重建,造影剂注射速率6 ml/s,造影剂总量≤100 ml。BMI〈18.4者,管电压100 k V,管电流量500 m As,Pitch选择0.18,机架旋转0.27s/圈,选择心动周期的40%、45%、70%重建,造影剂总量(ml)=患者体重(kg),注射速率5 ml/s。由两位高年资医生比较不同心率组间及不同BMI间的图像质量,采用4分法对图像质量进行评分。结果心率≤62 bpm组、62 bpm〈心率〈72 bpm组和72 bpm≤心率≤90 bpm组图像优良率分别为100%、95.6%和89.2%;BMI〉24组图像优良率86.7%,BMI〈18.4组图像优良率87.5%。结论个体化扫描预案的设定在256层CT冠状动脉造影中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冠状动脉造影 心电门控 个体化扫描 图像质量
原文传递
C臂CT技术在介入治疗肝细胞癌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海峰 丽莉 +1 位作者 穆永胜 李海波 《中国临床研究》 CAS 2015年第6期795-797,共3页
目的探讨C臂CT技术在肝细胞癌介入治疗方面的应用及其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5月经临床明确诊断的62例行经动脉化疗栓塞(TACE)治疗的肝细胞癌患者于TACE过程采用C臂CT技术扫描。观察肝内病灶的检出情况,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 目的探讨C臂CT技术在肝细胞癌介入治疗方面的应用及其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5月经临床明确诊断的62例行经动脉化疗栓塞(TACE)治疗的肝细胞癌患者于TACE过程采用C臂CT技术扫描。观察肝内病灶的检出情况,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及其他治疗前的影像学检查资料进行对比,评价C臂CT技术在介入治疗肝细胞癌方面的应用价值。结果 62例肝细胞癌患者,C臂CT技术扫描检出病灶81个,其中2例患者较256层CT多检出3个病灶,3例患者较3.0T磁共振多检出5个病灶,1例患者较DSA多检出1个病灶;62例肝细胞癌患者中,70个病灶供血动脉显示清晰、满意,对使用微导管超选择插管治疗有重要帮助。发现病灶滋养动脉异常者2例。碘油沉积达到Ⅰ型标准的占64.5%(40/62),Ⅱ型占17.7%(11/62),Ⅲ型占11.3%(7/62),Ⅳ型占6.5%(4/62)。其中43例(69.4%,43/62)较常规DSA能提供更多的影像信息,如病灶供血动脉的清晰显示及其栓塞情况、走行异常动脉的分辨、碘油沉积情况等,但所有患者C臂CT扫描图像均有不同程度伪影。结论 C臂CT技术在介入治疗肝细胞癌方面有助于肝内病灶的检出、病灶供血动脉的清晰显示、正确评价碘油沉积情况,对肝细胞癌的介入治疗有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臂电子计算机X线断层扫描 经动脉化疗栓塞术 肝细胞癌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原文传递
C臂CT扫描技术在子宫肌瘤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4
作者 朱成哲 丽莉 +1 位作者 穆永胜 李海波 《中国临床研究》 CAS 2015年第10期1371-1373,共3页
目的探讨C臂CT扫描技术在子宫肌瘤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3月至2014年4月经临床明确诊断的58例子宫动脉栓塞术患者做C臂CT扫描。观察子宫肌瘤的检出情况,明确子宫肌瘤供血动脉的走行方向,与其他治疗前的影像学检查资料进... 目的探讨C臂CT扫描技术在子宫肌瘤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3月至2014年4月经临床明确诊断的58例子宫动脉栓塞术患者做C臂CT扫描。观察子宫肌瘤的检出情况,明确子宫肌瘤供血动脉的走行方向,与其他治疗前的影像学检查资料进行比对,评价C臂CT技术在介入治疗子宫肌瘤方面的应用价值。结果 C臂CT扫描发现58例子宫肌瘤均由两侧子宫动脉同时供血,其中3例右侧优势供血,4例左侧优势供血。实质期有52例(89.7%)瘤体染色均一、浓密;6例(10.3%)瘤体染色表现浅淡不均,在工作站上以冠、矢、轴位观察,有部分瘤体未染色。58例患者治疗2个月后均进行术后随访,月经量均有减少,32例患者3个月后月经完全恢复正常,余26例患者6个月后逐渐恢复正常。21例贫血者3个月后化验指标正常,1例术后发生一过性月经紊乱,月经6个月后正常。本组病例有48例(82.8%)发生下腹及盆腔疼痛,经对症处理后疼痛逐渐消失。胃肠道反应3例(5.2%),症状轻微,未经处理自行消失。4例出现排便困难,3例出现尿潴留,均对症处理后恢复正常。治疗后2~6个月复查B超,瘤体均有缩小,缩小率平均为66.5%。结论 C臂CT技术在行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子宫肌瘤方面有助于病灶的检出以及病灶供血动脉的清晰显示,对子宫肌瘤的介入治疗有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臂CT 介入治疗 子宫肌瘤
原文传递
16层螺旋CT检查技术对小肠疾病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
15
作者 丽莉 孙划 李四海 《中国临床研究》 CAS 2011年第4期321-322,共2页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对小肠疾病的检查方法和表现特点。方法回顾分析经手术或病理证实的原发性小肠肿瘤20例,小肠非肿瘤性疾病11例,均行螺旋CT增强检查和三维重组技术观察,检查前口服足量等渗甘露醇水对比剂。结果术后粘连性肠梗阻3例,...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对小肠疾病的检查方法和表现特点。方法回顾分析经手术或病理证实的原发性小肠肿瘤20例,小肠非肿瘤性疾病11例,均行螺旋CT增强检查和三维重组技术观察,检查前口服足量等渗甘露醇水对比剂。结果术后粘连性肠梗阻3例,十二指肠憩室5例,C rohn病3例。良性肿瘤8例,其中间质瘤6例,腺瘤1例,错构瘤1例。恶性肿瘤12例,其中腺癌8例,间质瘤1例,淋巴瘤2例,类癌1例。结论 16层螺旋CT口服等渗甘露醇充盈肠腔并作增强双期扫描结合重建技术,对小肠病变的定位、定性及肿瘤分期有较高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小肠病变
原文传递
冠状动脉CTA在心脏体检中的应用价值
16
作者 李海峰 丽莉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5年第5期195-196,共2页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CTA在心脏体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Philips Brilliance 256层螺旋CT(i CT)进行冠脉血管成像,对90例心脏体检患者,排除禁忌症,进行呼吸训练,控制心率,并行冠状动脉三维重建,评价患者冠状动脉各分支显示情况及狭窄程...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CTA在心脏体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Philips Brilliance 256层螺旋CT(i CT)进行冠脉血管成像,对90例心脏体检患者,排除禁忌症,进行呼吸训练,控制心率,并行冠状动脉三维重建,评价患者冠状动脉各分支显示情况及狭窄程度。结果冠状动脉CTA对冠状动脉主干及近段显示清晰,远段显示一般,冠状动脉狭窄检出率高。结论冠状动脉CTA可作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疾患的筛选手段,以及冠状动脉术后复查的首选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CTA 冠心病 心脏体检
下载PDF
先天性巨输尿管合并单纯肾囊肿及肾结石1例报告
17
作者 丽莉 李四海 《中外医用放射技术》 2001年第9期93-94,共2页
关键词 先天性巨输尿管 单纯 肾囊肿 肾结石
原文传递
浅议会计制度和税收法规之间的关系
18
作者 丽莉 《中国集体经济》 2013年第33期53-54,共2页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会计制度和税收法规不断完善和发展,会计制度和税收法规之间的关系经历了从统一到分立,再到协调的阶段。随着各自体系的建立和完善,两者间的差异逐步扩大,这对于企业的税收影响重大,在税收核算中如何协调两者之...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会计制度和税收法规不断完善和发展,会计制度和税收法规之间的关系经历了从统一到分立,再到协调的阶段。随着各自体系的建立和完善,两者间的差异逐步扩大,这对于企业的税收影响重大,在税收核算中如何协调两者之间的关系,做到动态的平衡是亟需考虑的问题。本文从会计制度和税收法规之间的关系、税会模式、造成差异的原因出发,进而提出协调会计和税法之间关系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会计制度 税收法规 差异 建议
下载PDF
256层螺旋CT心电门控成像在诊断先天性心脏病中的临床应用
19
作者 田新华 刘建华 +2 位作者 弓婷婷 丽莉 孙勇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931-934,F0003,共5页
目的:探讨256层螺旋CT心电门控成像在诊断先天性心脏病中的临床应用,阐明前瞻性心电门控成像与回顾性心电门控成像的图像质量与射线剂量的关系。方法:对60例怀疑先天性心脏病的患者进行心脏CT造影成像,将60例患者分为2组:前瞻性心电门... 目的:探讨256层螺旋CT心电门控成像在诊断先天性心脏病中的临床应用,阐明前瞻性心电门控成像与回顾性心电门控成像的图像质量与射线剂量的关系。方法:对60例怀疑先天性心脏病的患者进行心脏CT造影成像,将60例患者分为2组:前瞻性心电门控成像组和回顾性心电门控成像组,每组30例。然后对2组图像的血管强化程度、阶梯伪影、图像整体评价和有效剂量进行评估。结果:前瞻性心电门控成像组及回顾性心电门控成像组图像血管强化程度评分分别为2.8±0.3和2.7±0.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图像阶梯伪影评分分别为3.0±0.9和3.1±0.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图像整体评分分别为3.0±0.8和3.1±0.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前瞻性心电门控成像组及回顾性心电门控成像组的有效剂量分别为(5.24±0.52)mSv和(16.68±1.49)mS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同回顾性心电门控成像比较,前瞻性心电门控成像心脏CT造影在图像质量满足诊断的情况下,射线剂量降低约68.6%,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辐射剂量 先天性心脏病
下载PDF
农业生物防治技术对于病虫害防治的作用
20
作者 王坤 董伟萍 丽莉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农业科学》 2022年第2期154-156,共3页
概述了农业生物防治技术的作用,介绍了现阶段我国农业生产中常用的几种生物防治技术,包括运用天敌、杀虫活性植物、微生物制剂、植物疫苗、特异性昆虫控制剂、微孢子虫防治病虫害等;从构建微生态系统、多品种混种、应用生物工程技术、... 概述了农业生物防治技术的作用,介绍了现阶段我国农业生产中常用的几种生物防治技术,包括运用天敌、杀虫活性植物、微生物制剂、植物疫苗、特异性昆虫控制剂、微孢子虫防治病虫害等;从构建微生态系统、多品种混种、应用生物工程技术、综合运用生物防治技术、合理使用生物农药等角度,列举了生物防治技术应用于病虫害防治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 生物防治技术 病虫害防治 策略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