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血压所致左心室肥厚与肥厚型心肌病体表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的鉴别要点 被引量:20
1
作者 马志玲 赵志敬 +3 位作者 胡海霞 刘丽文 邵虹 《心脏杂志》 CAS 2019年第3期295-301,共7页
目的 比较高血压所致左心室肥厚与肥厚型心肌病(HCM)患者体表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参数之间的差异,探讨体表心电图对二者鉴别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高血压致左心肥厚(H-LVH)患者,HCM患者及正常对照各49例。常规测量心电图中的P波... 目的 比较高血压所致左心室肥厚与肥厚型心肌病(HCM)患者体表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参数之间的差异,探讨体表心电图对二者鉴别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高血压致左心肥厚(H-LVH)患者,HCM患者及正常对照各49例。常规测量心电图中的P波时限、QTC时限,QRS波时限、异常q波数量、R波及S波振幅和STT与QRS波方向一致率,超声心动图中测量E/A、左室射血分数(LVEF)、室间隔厚度、左房内径(LA)、左心室收缩末期左右径(LVs左右径)、左心室舒张末期左右径(LVd左右径)、左心室收缩末期前后径(LVs前后径)、左心室舒张末期前后径(LVd前后径)、左心室收缩末期长轴(LVs长轴)、左心室舒张末期长轴(LVd长轴)等参数,比较3组之间的差异。结果 HCM组患者与H-LVH组患者比较,最大左心室室壁厚度显著增厚,LVEF显著升高(均P<0.05),而HCM每博排出量(SV)、LVs左右径、LVd左右径、LVs前后径、LVd前后径、LVd长径显著小于H-LVH(均P<0.05);心电图提示,HCM组患者II,III,AvfV1V2导联R波与S波电压之和,QTC时限显著高于H-LVH组患者(P<0.01);HCM患者异常Q波数量以及III、aVR导联ST-T与QRS波方向一致率显著高于HLVH组(P<0.01)。结论 超声心动图可从左心室最大室壁厚度及肥厚特征鉴别HCM患者和H-LVH患者;体表心电图鉴别二者需结合QRS波振幅之和,QTC时限,II、V4导联异常Q波数量及导联ST-T与QRS波方向在V2、V3、V6导联的一致率4个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致左心室肥厚 肥厚型心肌病 心电图 超声心动图
下载PDF
不同类型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左心室功能的超声定量评估 被引量:7
2
作者 康楠 王静 +7 位作者 刘丽文 艾红 杨帆 左蕾 李文霞 周梦垚 马志玲 《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829-836,共8页
目的采用多种超声技术探讨不同类型肥厚型心肌病(HCM )患者左心室结构、功能、心肌机械力学、血流动力学及同步性参数的特征.方法连续纳入2016年1月至2017年11月西京医院HCM诊疗中心就诊的成年 HCM 患者85例,根据运动负荷试验中左室流... 目的采用多种超声技术探讨不同类型肥厚型心肌病(HCM )患者左心室结构、功能、心肌机械力学、血流动力学及同步性参数的特征.方法连续纳入2016年1月至2017年11月西京医院HCM诊疗中心就诊的成年 HCM 患者85例,根据运动负荷试验中左室流出道峰值压差分为非梗阻性HCM 28例、隐匿梗阻性HCM 27例和梗阻性HCM 30例;此外,纳入 HCM 患者的健康家属16例作为对照组.采用运动负荷试验、二维斑点追踪成像(2D‐STI)以及组织多普勒成像(TDI)对入选研究对象静息和运动状态下左室功能各参数进行测量评估.结果①与对照组相比, HCM 各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 )明显减小,左室射血分数(LVEF )明显升高(均 P < 0 .05 );左室最大室壁厚度(MLVWT)和左室质量指数(LVMI)在梗阻性 HCM 最大,隐匿梗阻性和非梗阻性 HCM 次之,对照组最小(均 P <0 .05).②静息时,梗阻性 HCM左室整体纵向应变(GLS)、整体环向应变(GCS)、整体径向应变(GRS)和扭转(twist)均明显低于其他三组(均 P <0 .05);隐匿梗阻性和非梗阻性HCM左室GLS和twist较对照组减低(均 P <0 .05),但GCS和GRS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 .05).梗阻性HCM二尖瓣环收缩期位移和二尖瓣环收缩期速度(s′)最小,左室同步性参数收缩期达峰时间标准差(T s‐SD)和舒张早期达峰时间标准差(Te‐SD)最长(均 P <0 .05).梗阻性 HCM左室舒张功能指标包括二尖瓣环舒张早期速度(e′)、二尖瓣舒张早期血流速度与二尖瓣环舒张早期速度的比值(E/e′)和左房容积指数(LVAI)最差,隐匿梗阻性和非梗阻性 HCM 稍好,对照组最佳(均P<0 .001).③运动状态下,梗阻性 HCM 左室GLS 、 GCS 、 GRS 、 twist和二尖瓣环收缩期位移最小,隐匿梗阻性和非梗阻性 HCM 有所增加,对照组最大(均 P <0 .05);Ts‐SD和 Te‐SD在对照组最短,隐匿梗阻性和非梗阻性HCM有所延长,梗阻性HCM最长(均 P <0 .05).对照组运动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维斑点追踪成像 组织多普勒成像 肥厚型心肌病 运动负荷试验 心肌机械力学 同步性
原文传递
经皮心肌内室间隔射频消融术治疗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术后心电的变化
3
作者 刘莎 马志玲 +3 位作者 邵虹 高超 付国涛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24年第2期100-104,共5页
目的 通过动态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UCG)观察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HOCM)患者接受经皮心肌内室间隔射频消融术(PIMSRA)治疗术后1周、术后6个月心电变化以及结构改变是否对心电活动造成影响。方法 纳入2020年6月至2023年2月诊断为HOCM接受PI... 目的 通过动态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UCG)观察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HOCM)患者接受经皮心肌内室间隔射频消融术(PIMSRA)治疗术后1周、术后6个月心电变化以及结构改变是否对心电活动造成影响。方法 纳入2020年6月至2023年2月诊断为HOCM接受PIMSRA治疗的患者。收集其临床资料,既往史、危险因素、纽约心功能分级等;在术前、术后1周、术后6个月,分别采用24 h动态心电图评价心率、室性心律失常、室上性心律失常、ST段改变情况以及传导阻滞变化情况;采用经UCG测量室间隔厚度、左室流出道压差、左室射血分数、收缩期二尖瓣前叶前向运动(SAM征)。对上述指标在术前、术后1周、术后6个月的变化情况进行评估。结果 连续纳入99例患者,年龄(44.7±13.8)岁,67.7%为男性,41.4%患有心力衰竭。在接受PIMSRA后,与术前比较,在术后1周中最快心率比例显著减小,室性早搏(简称室早)总数、短阵室性心动过速(简称室速)、最大ST段抬高值比例显著升高;术后6个月,最快心率,室早总数、短阵室速、最大ST段抬高值相比术前无统计学差异;8例(8.1%)术后1周出现一过性传导阻滞和干扰性脱节(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4例、干扰性脱节及加速性交界性心律4例、室内传导阻滞1例),而术前、术后6个月均正常;1例(1.0%)出现永久性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与术前比较,在术后1周,6个月室间隔厚度,流出道压差均显著性减小(P<0.05),NYHA I级比率,SAM征阴性比率均呈现显著性增加(P<0.05),余指标未发现显著增加或减小。结论 PIMSRA术后1周室早总数增多,室性心律失常事件增高,消融部位ST段抬高值增加,8.1%患者术后1周出现各种一过性传导阻滞和干扰性脱节及交界性心律。1.0%患者术后出现永久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病学 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 经皮心肌内室间隔射频消融术 动态心电图 超声心动图
原文传递
肥厚型心肌病心电图表型与MYH7-H1717Q、MYLK2-K324E和KCNQ1-R190W基因突变的关系初探 被引量:6
4
作者 邵虹 张艳敏 +6 位作者 刘丽文 马志玲 左蕾 魏晓梅 孙超 陶凌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50-54,共5页
目的初探肥厚型心肌病一家系心电图表型与基因型的关系,观察肥厚型心肌病致病基因携带者早期的心电图改变。方法入选基因型明确的肥厚型心肌病一家系,3代共8名家庭成员,男性4例,女性4例。收集入选成员的临床资料,2次不同时间点12... 目的初探肥厚型心肌病一家系心电图表型与基因型的关系,观察肥厚型心肌病致病基因携带者早期的心电图改变。方法入选基因型明确的肥厚型心肌病一家系,3代共8名家庭成员,男性4例,女性4例。收集入选成员的临床资料,2次不同时间点12导联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等资料。分析家系成员的临床特点、心电图表型与基因型的关系。结果发现该家系成员共携带4种错义基因突变,分别为MYH7-H1717Q、MYLK2-K324E、KCNQ1-R190W和TMEM70-I147T。先证者携带全部4种基因突变,另有5名成员各携带2种突变。KCNQ1-H1717Q基因突变携带者校正QT间期(QTc)均显著延长,符合长QT综合征的心电图表现。MYLK2-K324E和KCNQ1-R190W基因突变携带者心电图表现为前侧壁或下壁导联可见q波和(或)ST段压低,T波低平、倒置。家系中携带致病基因,但超声心动图检查未发现心肌肥厚的成员,心电图表现为ST段压低,T波低平、倒置。仅带有TMEM70-I147T1个突变的携带者的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检查均未见异常。结论心脏离子通道和肥厚型心肌病相关致病基因的联合突变与肥厚型心肌病患者的心电图表型有关系。肥厚型心肌病致病基因携带者的心电图改变可早于超声心动图改变和临床症状。心电图异常或可作为肥厚型心肌病致病基因携带者进展成肥厚型心肌病的早期预警筛查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病 肥厚性 突变 心电描记术
原文传递
家族性肥厚型心肌病肌小节基因突变携带者早期心电图特征 被引量:6
5
作者 许丹 刘丽文 +4 位作者 邵红 拓胜军 孙超 王玉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17年第4期372-375,共4页
目的探讨家族性肥厚型心肌病(hypertrophic cardiomyopathy,HCM)肌小节基因突变携带者的早期心电图特征。方法携带肌小节突变基因但无左心室肥厚的HCM一级亲属34例为基因阳性表型阴性组(G+/P-组),未携带肌小节突变基因的亲属43例为对照... 目的探讨家族性肥厚型心肌病(hypertrophic cardiomyopathy,HCM)肌小节基因突变携带者的早期心电图特征。方法携带肌小节突变基因但无左心室肥厚的HCM一级亲属34例为基因阳性表型阴性组(G+/P-组),未携带肌小节突变基因的亲属43例为对照组,比较2组经胸12导联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指标;绘制ROC曲线,计算R波诊断HCM肌小节基因突变携带者的效能。结果G+/P-组和对照组收缩压[(110±10)、(109±11)mm Hg]、舒张压[(75±8)、(76±8)mm Hg]、心率[(74±13)、(73±11)次/min]、左心室最大室壁厚度[(9.4±1.1)、(8.9±1.0)mm]、左室射血分数[(59±4)%、(59±4)%]及舒张早期血流速度峰值/舒张晚期血流速度峰值(E/A)(1.5±0.5、1.7±0.6)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G+/P-组和对照组P波时间[(81±16)、(80±18)ms]、PR间期[(138±15)、(145±18)ms]、QRS间期[(88±13)、(90±9)ms]、T波时间[(186±33)、(182±25)ms]、QT间期[(381±27)、(372±33)ms]及QTc间期[(406±21)、(404±17)ms]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G+/P-组V1导联R波(RV_1)振幅[(0.57±0.48)mV]、V2导联R波(RV_2)振幅[(0.99±0.59)mV]、RV_1+RV_2+RV_3振幅之和[(2.71±1.53)mV]均高于对照组[(0.26±0.20)、(0.63±0.41)、(1.84±1.01)mV](P<0.05);G+/P-组和对照组RV_3[(1.15±0.60)、(0.96±0.50)mV]、RV4[(1.46±0.66)、(1.40±0.54)mV]、RV5[(1.33±0.47)、(1.32±0.46)mV]、RV6[(1.11±0.41)、(1.07±0.28)mV]及SV1+RV5振幅[(2.18±0.65)、(2.29±0.65)mV]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RV_1诊断HCM肌小节基因突变携带者的AUC为0.721(95%CI:0.602~0.840,P=0.001),最佳截断值为0.425mV,灵敏度为50.0%,特异度为88.4%;RV_2诊断HCM肌小节基因突变携带者的AUC为0.714(95%CI:0.593~0.835,P=0.000),最佳截断值为0.825mV,灵敏度为64.7%,特异度为81.4%。结论家族性HCM肌小节基因突变携带者早期心电图呈特征性改变,表现为RV_1、RV_2以及RV_1+RV_2+RV_3振幅之和均明显增高,且早于心肌肥厚的形态学改变,RV_1和RV_2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厚型心肌病 家族性 基因突变 携带者 经胸12导联心电图 超声心动图
原文传递
经皮心肌内室间隔射频消融术治疗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心脏功能的全面评估:六个月的随访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常康 王静 +7 位作者 杨帆 康楠 左蕾 周梦垚 李文霞 王博 刘丽文 《中华医学超声杂志(电子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409-415,共7页
目的采用运动负荷超声结合二维斑点追踪技术评价经皮心肌内室间隔射频消融术(PIMSRA)后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HOCM)患者的心功能、心肌机械力学、血流动力学以及运动耐量等方面的变化,为术式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提供更全面的数据支持。方法选... 目的采用运动负荷超声结合二维斑点追踪技术评价经皮心肌内室间隔射频消融术(PIMSRA)后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HOCM)患者的心功能、心肌机械力学、血流动力学以及运动耐量等方面的变化,为术式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提供更全面的数据支持。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8年7月在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肥厚型心肌病诊治中心接受PIMSRA治疗的成年HOCM患者28例。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在PIMSRA术前1周内和术后6个月进行半卧位踏车运动负荷试验,获得静息和运动达峰状态下常规超声心动图和二维斑点追踪超声参数,采用配对t检验、χ^2检验以及Fisher精确概率检验对比手术前后的变化。结果与术前相比,术后患者前、后间隔厚度、最大左心室壁厚度以及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减低,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增大,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心功能分级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841、6.045、8.699、4.399、-3.165,χ^2=15.567,P均<0.05);且无论在静息还是运动达峰状态下,术后患者左心室流出道(LVOT)内径增宽,左心室流出道压力阶差(LVOT-PG)和左心室流出道速度时间积分(LVOT-VTI)明显减低,二尖瓣收缩期前向运动(SAM)严重程度降低,二尖瓣反流面积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静息状态:t=-6.581、6.319、6.256,χ^2=23.905,t=2.379;运动达峰状态:t=-5.351、6.197、5.866,χ^2=15.286,t=2.747,P均<0.05)。术后患者左心室舒张功能较术前明显好转,二尖瓣环舒张早期速度(e')增大,二尖瓣舒张早期血流速度与二尖瓣环舒张早期速度的比值(E/e')比值、左心房内径(LAD)和左心房容积指数(LAVI)明显减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077、2.237、2.376、2.861,P均<0.05)。与术前相比,常规超声反映左心室收缩功能的指标,如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二尖瓣环收缩期速度(s')和二尖瓣环收缩期位移(MAPSE)在静息状态下无明显变化,在运动达峰状态下MAPS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负荷超声 二维斑点追踪技术 经皮心肌内室间隔射频消融术 心功能 心肌机械力学
原文传递
体表心电图在经皮心肌内室间隔射频消融术治疗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中的作用 被引量:4
7
作者 马志玲 邵虹 +3 位作者 雷常慧 刘丽文 郭兰燕 《心脏杂志》 CAS 2020年第3期267-271,276,共6页
目的评价体表心电图在经皮心肌内室间隔射频消融(PIMSRA)术治疗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HOCM)中的作用。方法纳入2017年4月至2018年11月在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肥厚型心肌病诊治中心接受PIMSRA治疗的HOCM患者46例,对其心电图多参数进行回顾... 目的评价体表心电图在经皮心肌内室间隔射频消融(PIMSRA)术治疗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HOCM)中的作用。方法纳入2017年4月至2018年11月在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肥厚型心肌病诊治中心接受PIMSRA治疗的HOCM患者46例,对其心电图多参数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体表心电图评价术前和术后1周、1个月和3个月、6个月QRS波时限(aVF、V1),R+S波电压之和(aVF、V1、V2、V3),ST段抬高或下移(V1、V2、V3、V5),SV1+RV5电压之和,以及部分患者随访2年的心律失常事件的计数统计。结果与术前比较,术后6个月V1、V2导联R波与S波电压之和较术前显著减低;术后1周V1、V2导联ST段较术前显著抬高。与术后1周比较,术后3个月、6个月V1、V2导联ST显著性回落。从术前、术后1周、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各ECG参数趋势图变化中发现,aVF导联、V1、V2导联R波与S波电压之和均呈下降趋势;V1、V2、V3导联ST段术后一周快速抬高后,呈渐进式下降。2例患者术后出现新的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4例患者术后1年,心律失常转为正常窦性心律,无1例患者术后出现新的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结论PIMSRA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HOCM新技术,ECG在术前、术中、术后起到重要的指导和监测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病 肥厚性 消融技术 体表心电图
下载PDF
利用心电散点图分析病窦综合征表现的复杂心律失常一例 被引量:3
8
作者 邵虹 刘文通 +2 位作者 向晋涛 马志玲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20年第4期396-398,共3页
患者女性,54岁,因心慌、胸闷,行24 h长程心电图记录。24 h时间RR散点图呈多层分布,Lorenz-RR散点图呈多层分布,两种散点图均有大量散在散点分布,以"慢性"散点线条或团块分布为主,为复杂心律失常。采用散点图及逆向技术,通过... 患者女性,54岁,因心慌、胸闷,行24 h长程心电图记录。24 h时间RR散点图呈多层分布,Lorenz-RR散点图呈多层分布,两种散点图均有大量散在散点分布,以"慢性"散点线条或团块分布为主,为复杂心律失常。采用散点图及逆向技术,通过分解、叠加等技巧对分时(1 h)具有典型特征散点图进行心电图观察、解读,诊断为病窦综合征(慢-快型),起源的节律共有5种∶窦性起源(窦性心律)、房性起源(房性早搏、房性并行心律)、交界性起源(交界性早搏、交界性自主节律)。5种节律互相作用而引起快速心律失常和缓慢心律失常,以及混合性二联律和脱节等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病学 病窦综合征 复杂心律失常 心电散点图
原文传递
采用Liwen术式射频消融治疗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异常Q波的改变及其机制 被引量:1
9
作者 马志玲 +6 位作者 邵虹 卜令程 李小波 杨卫平 高宏鹏 雷常慧 刘丽文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21年第1期12-17,共6页
目的探讨肥厚型心肌病体表心电图(ECG)异常Q波形成的机制。方法纳入2016年6月至2020年3月在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肥厚型心肌病诊治中心接受Liwen术式治疗的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HOCM)患者172例,对存在异常Q波的28例患者术前、术后1周ECG... 目的探讨肥厚型心肌病体表心电图(ECG)异常Q波形成的机制。方法纳入2016年6月至2020年3月在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肥厚型心肌病诊治中心接受Liwen术式治疗的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HOCM)患者172例,对存在异常Q波的28例患者术前、术后1周ECG,行心率、12导联Q波时限及振幅、RV5+SV1振幅、碎裂QRS波计数、PR时限、电轴的测量及分析。结果与术前比较,术后1周心率、Q波在Ⅰ、Ⅱ、aVL、V3、V4、V5、V6导联时限,Q波在Ⅰ、Ⅱ、aVL、aVF、V3、V4、V5、V6导联振幅,PR时限、RV5+SV1振幅之和、碎裂QRS波的计数较术前均显著性减小;患者电轴、Q波V1、V2导联时限和振幅术前、术后无显著性变化。结论异常Q波形成可能是由于室间隔增厚引起的自左向右的心室初始除极向量增大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病学 肥厚型心肌病 消融技术 体表心电图
原文传递
提高心电图识图能力的探索和实践
10
作者 邵虹 马志玲 +1 位作者 魏小梅 《医学信息(医学与计算机应用)》 2014年第25期22-22,共1页
心电图(electrocardiogram,ECG)广泛应用于各种疾病的辅助诊断、手术麻醉和危重患者抢救的监护、用药的临床观察等方面。临床上心电图对心律失常和心肌梗死的诊断作用,目前尚无其他方法,能替代这一快捷,经济的检查方法。因此,心电图学... 心电图(electrocardiogram,ECG)广泛应用于各种疾病的辅助诊断、手术麻醉和危重患者抢救的监护、用药的临床观察等方面。临床上心电图对心律失常和心肌梗死的诊断作用,目前尚无其他方法,能替代这一快捷,经济的检查方法。因此,心电图学是极其重要的基础桥梁课程,是临床医生必须掌握的技能之一。但是由于心电生理知识的理论性过强,非常抽象,要求逻辑性思维和形象思维太强,,因此也是整个诊断学教学和临床教学的难点之一[1]以致学生往往难以理解,望而生畏[2]。我院是教学单位,作者从事心电图的带教工作多年。在多年的心电图带教工作中,不断吸取他人先进经验,认识到心电图诊断水平的提高关键在于识图能力的提高,摸索出一些提高识图能力的教学经验,使带教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电图 识图能力 临床医生 带教工作 诊断学教学 逻辑性思维 诊断作用 形象思维 心律失常 心肌梗死 危重患者 手术麻醉 生理知识 临床教学 临床观察 教学经验 教学单位 检查方法 辅助诊断 理论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