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09—2017年甘肃省陇南市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被引量:16
1
作者 王小军 蔡玉成 +5 位作者 申明星 刘海军 贾续珍 碧桃 高强 杨海鹏 《疾病预防控制通报》 2019年第1期18-21,82,共5页
目的了解2009—2017年甘肃省陇南市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科学有效的防控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疫情资料来源于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2009—2017年甘肃省陇南市手足口病的流行特征。结果 2009—2... 目的了解2009—2017年甘肃省陇南市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科学有效的防控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疫情资料来源于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2009—2017年甘肃省陇南市手足口病的流行特征。结果 2009—2017年陇南市共报告手足口病7 247例,年平均报告发病率为30.80/10万,其中两当县最高(109.41/10万)、礼县最低(8.80/10万);每年发病基本呈现单峰分布、4—7月高发,报告发病率男性(34.79/10万)高于女性(26.44/10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3.32,P<0.001);以散居儿童和托幼儿童为主,5岁及以下儿童占90.12%,报告发病率5岁及以下儿童(375.59/10万)高于6岁及以上人群(3.29/10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4.15,P<0.001);以EV71病原为主、占46.75%,不同年度优势毒株交替出现。结论甘肃省陇南市手足口病时间、地区和人群分布均有一定的特征;在高发季节对重点地区应加强监测、做好宣传教育,提高适龄儿童预防EV71疫苗的接种率,降低手足口病发病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足口病 流行病学特征 病原学
原文传递
2014-2018年甘肃省陇南市流行性乙型脑炎病例死亡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王小军 蔡玉成 +6 位作者 申明星 刘海军 贾续珍 张海燕 碧桃 童波波 冯瑞霞 《中华地方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742-746,共5页
目的了解甘肃省陇南市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病例死亡的影响因素。方法导出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乙脑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中,2014-2018年发病且现住址为陇南市的乙脑病例资料。设计"陇南市流行性乙型脑炎个案调查表"... 目的了解甘肃省陇南市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病例死亡的影响因素。方法导出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乙脑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中,2014-2018年发病且现住址为陇南市的乙脑病例资料。设计"陇南市流行性乙型脑炎个案调查表",对纳入调查的病例采用回顾性研究,收集其人口学资料、就诊信息、发病信息、临床分型及慢性基础性疾病患病情况等,分析乙脑病例的特征及影响其死亡的相关因素。结果2014-2018年陇南市共报告乙脑病例260人,完成调查259人。其中,年龄≥60岁的病例70人(27.0%),重型和极重型病例67人(25.9%),患有慢性基础性疾病病例55人(21.2%)。259名乙脑病例中,死亡46人,病死率为17.8%。经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年龄≥60岁[比值比(OR)=2.667,95%置信区间(CI):1.140~6.237],重型和极重型(OR=2.762、61.820,95%CI:1.053~7.091、5.149~742.239),患有慢性基础性疾病(OR=2.489,95%CI:1.038~5.964)是乙脑病例死亡的危险因素。结论陇南市乙脑病例死亡的影响因素有年龄、临床分型和患有慢性基础性疾病。因此要重点关注60岁以上、临床分型为重型和极重型、患有慢性基础性疾病的病例,加强重点人群乙脑疫苗的预防接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行性乙型脑炎 死亡病例 影响因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