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80岁及以上老年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侵入性与保守治疗效果评价的回顾性分析
1
作者 陈阳 +2 位作者 关韶峰 曲新凯 韩文正 《老年医学与保健》 CAS 2024年第5期1280-1284,共5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比较80岁及以上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NSTEACS)患者侵入性治疗与保守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本研究回顾性纳入了220例于2019年1月—2021年12月间在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期间被诊断为不稳定性心... 目的本研究旨在比较80岁及以上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NSTEACS)患者侵入性治疗与保守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本研究回顾性纳入了220例于2019年1月—2021年12月间在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期间被诊断为不稳定性心绞痛或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患者,比较侵入性治疗组和保守治疗组患者的预后。主要终点为全因死亡率,次要终点为不良事件发生率,包括因非致死性心肌缺血、心律失常、心力衰竭或出血而再次入院。结果220例患者中,131例患者(59.5%)接受了早期侵入性治疗。相较于侵入治疗组,保守治疗组患者死亡率的风险比(HR)为5.52(95%CI:1.8016.92,P=0.0019),且保守治疗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更高(HR 2.96,95%CI:1.515.82,P=0.0057)。然而,在比较完全血运重建组与仅罪犯血管的血运重建组预后时,2组死亡率或不良事件发生率HR没有显著差异。结论对于80岁及以上的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早期侵入性治疗可以有效减少死亡率及因心肌缺血、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的再入院率。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策略的选择方面,可以考虑仅进行罪犯血管的血运重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不稳定性心绞痛 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保守治疗
下载PDF
定量血流储备分数指导的SYNTAX-Ⅱ评分对老年多支血管病变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
2
作者 王鸣 干倩 +11 位作者 张舒怡 徐逸婷 关韶峰 陈阳 容耀聪 张亮 李天奇 常锡峰 翁婷雯 曲新凯 韩文正 《老年医学与保健》 CAS 2024年第3期774-780,共7页
目的探讨定量血流储备分数(QFR)指导的SYNTAX-Ⅱ评分(QFR-SSⅡ)对老年多支血管病变患者完全血运重建后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1日—2022年12月31日在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接受冠脉造影证实多支血管病变且已完全行血运... 目的探讨定量血流储备分数(QFR)指导的SYNTAX-Ⅱ评分(QFR-SSⅡ)对老年多支血管病变患者完全血运重建后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1日—2022年12月31日在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接受冠脉造影证实多支血管病变且已完全行血运重建的老年患者(≥75岁),共120例。基于冠脉造影及临床因素进行SYNTAX-Ⅱ评分(SSⅡ),同时对于QFR<0.80病变进行校正指导后的SYNTAX-Ⅱ评分。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定义为2年随访的心源性死亡、心肌梗死及缺血驱动的再次血运重建。分析QFR-SSⅡ不同危险分层分组的MACE发生率及其对于MACE事件的预测价值。结果研究发现,通过ROC曲线分析,可采用≤28,>28且<38,≥38为危险分层标准。QFR-SSⅡ校正后,危险分层低危组比例由SSⅡ分层的28.33%上升至32.50%,中危组由55.83%降低至54.17%,高危组由15.84%降低至13.33%。QFR-SSⅡ标准下高危组的主要终点事件发生率要显著高于其他组(P=0.001)。QFR-SSⅡ(HR[95%CI]:1.066[1.019~1.115],P=0.006)及SSⅡ(HR[95%CI]:1.071[1.023~1.122],P=0.003)均对主要终点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结论无论SSⅡ或QFR-SSⅡ对多支病变患者预后均有良好的预测价值,QFR-SSⅡ通过优化生理学标准校正对老年多支血管病变患者治疗预后更具有指导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定量血流储备分数 SYNTAXⅡ评分 多支血管病变
下载PDF
定量血流分数在老年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非罪犯血管病变中的应用评价 被引量:2
3
作者 干倩 +3 位作者 韩文正 陈阳 曲新凯 关韶峰 《老年医学与保健》 CAS 2023年第2期210-214,共5页
目的 评价定量血流分数(quantitative flow ratio, QFR)指导老年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acute ST 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 STEMI)非罪犯血管病变(non-culprit lesion, NCL)血运重建的价值。方法 前瞻性入选STEMI合并... 目的 评价定量血流分数(quantitative flow ratio, QFR)指导老年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acute ST 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 STEMI)非罪犯血管病变(non-culprit lesion, NCL)血运重建的价值。方法 前瞻性入选STEMI合并多支病变(multivessel disease, MVD)老年患者,行急诊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PCI)后,将相关影像离线传输至QFR工作站进行分析,并根据急性期QFR结果决定是否择期对NCL进行血运重建,QFR≤0.80则处理NCL, QFR>0.80则进行强化药物治疗,择期干预时造影后再次行QFR测定,比较NCL急性期和择期造影时QFR结果的差异,所有入选患者通过电话和门诊随访,记录所有患者在术后1年时的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ac events, MACE),包括:全因死亡,再发心梗,靶病变再次血运重建。结果 108例患者入选并完成了离线QFR检查,30例QFR≤0.80的患者的32支NCL血管行择期PCI治疗,75例QFR>0.80的患者接受强化药物治疗。对接受择期PCI的30例患者的32个病变血管,在择期介入时QFR检查结果和急诊时测得的QFR结果高度相关和一致(0.73±0.08)vs(0.73±0.09),r=0.94,平均差值(0.01±0.06)。以QFR≤0.80为标准,以定量冠脉造影(quantitative coronary angiography, QCA)直径狭窄≥70%来确定病变的功能性意义,其准确性仅75.9%。入选患者中107例(99.1%)完成了1年临床随访,QFR≤0.80患者中,1例患者(3.0%)发生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1例患者(3.0%)行靶血管再次血运重建,QFR>0.80患者中,2例(1.3%)患者行靶血管再次血运重建。结论 QFR在急性心肌梗死急性期评价NCL病变的功能性意义是可行且准确的,QFR≤0.80来决定NCL是否干预是合理且安全的指标。在有限选择的人群当中,QFR可能成为日常指导老年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非罪犯病变血运重建的安全可靠的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定量血流分数 急性心肌梗死 多支病变
下载PDF
国产多极消融导管对醋酸脱氧皮质酮诱导高血压模型猪下丘脑炎症反应及交感活性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3
4
作者 韩文正 干倩 +3 位作者 王鸣 曲新凯 关韶峰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20年第5期435-440,共6页
目的探讨国产多极消融导管对醋酸脱氧皮质酮(DOCA)诱导高血压模型猪下丘脑炎症反应及交感活性的抑制作用.方法研究入选12头3月龄的实验动物猪分为三组,分别为DOCA诱导的高血压模型+RDN消融组、DOCA诱导的高血压模型+假手术组和正常对照... 目的探讨国产多极消融导管对醋酸脱氧皮质酮(DOCA)诱导高血压模型猪下丘脑炎症反应及交感活性的抑制作用.方法研究入选12头3月龄的实验动物猪分为三组,分别为DOCA诱导的高血压模型+RDN消融组、DOCA诱导的高血压模型+假手术组和正常对照组,每组4头.DOCA诱导的高血压模型消融组采用自主研发的国产Spark多极消融导管对其进行肾动脉去神经消融术.术后1个月随访三组实验动物的平均动脉压(MAP),通过Elisa方法和荧光免疫组化方法分析下丘脑炎性因子、交感兴奋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DOCA高血压模型消融组术后MAP显著降低[(141.25±2.60)mm Hg比(120.38±2.46)mm Hg,P<0.001];DOCA诱导高血压模型消融组与DOCA诱导高血压模型假手术组比较,下丘脑白介素-6(IL-6)水平[(9.60±1.81)ng/ml比(4.52±0.32)ng/ml,P=0.009]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10.92±0.51)pg/ml比(1.37±1.02)pg/ml,P<0.001]显著降低;下丘脑c-Fos蛋白表达比例[(8.03±0.69)%比(15.75±1.47)%,P=0.011]及Fos-B蛋白的表达比例[(16.70±0.49)%比(37.52±0.70)%,P<0.001)]与假手术组比较,RDN消融组均显著降低.结论国产Spark多极消融导管进行肾动脉去神经消融术后能够有效降低DOCA诱导的高血压模型猪的平均动脉压.同时对于该模型的中枢下丘脑炎症反应及交感神经兴奋性均具有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肾动脉去神经术 交感神经 FOS蛋白 炎症反应
下载PDF
不同剂量苯酚去肾交感神经术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血压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王鸣 韩文正 +3 位作者 关韶峰 方唯一 曲新凯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17年第11期1036-1039,I0002,共5页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苯酚去。肾交感神经术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血压影响。方法选用12周龄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肾动静脉局部涂抹不同剂量的苯酚,按照给药剂量分为4组:假手术组、0.5ml苯酚组、1.0m1苯酚组和1.5ml苯酚组。大鼠适应性饲养1...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苯酚去。肾交感神经术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血压影响。方法选用12周龄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肾动静脉局部涂抹不同剂量的苯酚,按照给药剂量分为4组:假手术组、0.5ml苯酚组、1.0m1苯酚组和1.5ml苯酚组。大鼠适应性饲养1周,监测血压,1周后行苯酚化学腐蚀神经术,术后4周处死大鼠,采血,肾动脉及肾神经组织送检。采用ELISA法测定血浆去甲肾上腺素含量,肾动脉采用HE、Masson、PAS染色,肾神经采用免疫组化酪氨酸羟化酶染色及神经丝蛋白染色。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术后4周,1.0ml苯酚组血压显著降低[(163.60±5.87)mmHg比(193.70±6.07)mmHg,P〈0.01],血浆去甲肾上腺素含量显著降低[(50.50±31.01)ng/L比(197.50±35.27)ng/L,P〈0.01];HE染色,肾动脉轻度损伤,神经中度损伤(3.46±0.30比0.44±0.30,P〈0.01),酪氨酸羟化酶低表达(0.51±0.30比2.58±0.30,P〈0.01),神经丝蛋白高表达(2.27±0.30比0.09±0.10,P〈0.01)。结论1.0ml苯酚化学腐蚀神经术能够有效损伤。肾神经,显著降低血压,且不造成肾动脉狭窄,其机制可能与肾交感神经酪氨酸羟化酶活性低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去肾交感神经 高血压 苯酚 酪氨酸羟化酶
下载PDF
国产冠状动脉介入手术机器人在分叉病变中的临床应用与探讨
6
作者 王鸣 关韶峰 +7 位作者 干倩 谢晓亮 刘市祺 侯增广 方唯一 曲新凯 韩文正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2022年第8期613-621,共9页
目的 评估自主研发的冠状动脉介入手术机器人多器械协同工作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在离体模型血管通路中标记右冠状动脉近段至左心室后侧支及后降支计时点,比较人工操作(人工组)与介入手术机器人多器械递送操作(机器人组)通过分叉部... 目的 评估自主研发的冠状动脉介入手术机器人多器械协同工作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在离体模型血管通路中标记右冠状动脉近段至左心室后侧支及后降支计时点,比较人工操作(人工组)与介入手术机器人多器械递送操作(机器人组)通过分叉部位的器械到位率、器械装配时间、总时间;在动物实验中对冠状动脉造影图像标记左主干开口至左前降支远段及左回旋支远段计时点,比较人工组与机器人组通过分叉部位的器械到位率、器械装配时间、总时间、手术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人工组与机器人组在体外模型的器械到位率均为100%。在体外模型中,人工组导丝通过分叉时间、导丝装配时间、器械装配时间、器械到位时间、操作总时间均显著优于机器人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两组导丝操控时间[(21.90±3.19)s比(27.50±14.89)s,P=0.27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动物实验中,两组小型猪术中均无器械操作相关并发症发生。人工组在导丝操控时间[(27.90±13.73)s比(51.00±22.86)s,P=0.014]、导丝通过分叉时间[(16.80±7.01)s比(89.80±48.08)s,P <0.001]、导丝装配时间[(12.10±6.54)s比(85.20±46.95)s,P <0.001]、器械装配时间[(38.50±5.33)s比(114.50±40.12)s,P<0.001]、器械到位时间[(49.90±6.97)s比(121.30±39.43)s,P<0.001]、操作总时间[(133.20±19.06)s比(376.60±101.85)s,P <0.001]均显著优于机器人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本研究首次应用多器械协同冠状动脉介入机器人在体外模型及在体动物实验中与人工操作进行比较,证实了国产冠状动脉介入机器人在多器械协同递送中的可靠性及安全性,对未来应用冠状动脉介入机器人开展复杂病变介入操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入手术机器人 分叉病变 多器械协同递送
下载PDF
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通过改善心肌微循环减少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研究
7
作者 王鸣 +2 位作者 韩文正 曲新凯 关韶峰 《老年医学与保健》 CAS 2019年第2期135-138,200,共5页
目的探讨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在心肌缺血/再灌注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14只巴马小型猪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n=7,对照组,n=7),采用经皮球囊封堵冠状动脉建立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再灌注前实验组给予20 mg/kg NAD(+)。再灌注后2 h及... 目的探讨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在心肌缺血/再灌注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14只巴马小型猪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n=7,对照组,n=7),采用经皮球囊封堵冠状动脉建立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再灌注前实验组给予20 mg/kg NAD(+)。再灌注后2 h及4周后分别行心肌核素显像记录心肌灌注总静息评分(summed rest score,SRS)及节段室壁运动距离。4周后行病理分析评估毛细血管密度。结果实验组心肌缺血程度较对照组轻(P=0.017),具有更低的SRS(P=0.036)。术后4周随访心功能,实验组心尖部缺血心肌,包括节段17(5.95±2.18)mm vs(1.66±1.90)mm,P=0.016,节段15(8.88±3.57)mm vs (3.68±2.97)mm,P=0.048),节段14(9.43±3.67)mm vs (1.90±1.73)mm,P=0.004)及节段13(5.28±2.72)mm vs (1.24±0.60)mm,P=0.014),较对照组运动能力更佳。此外,病理检测提示实验组较对照组微循环密度更高(1.16±0.38)%vs(0.83±0.54)%,P=0.019)。结论外源性补充NAD(+)通过促进血管生成,改善冠脉微循环,减少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改善心肌灌注及心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缺血 缺血/再灌注损伤 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 微循环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