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7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四川类前陆盆地须家河组层序—岩相古地理特征 被引量:104
1
作者 郑荣才 戴朝成 +3 位作者 朱如凯 高红灿 耿威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84-495,共12页
通过对四川盆地的构造格局和盆—山耦合关系分析,确定该盆地属于类前陆盆地,晚三叠世须家河期具备以川中古隆起为中心的,由川西坳陷、川东北坳陷、渝东—川东南坳陷三个盆—山耦合次系统组成的"三坳围一隆"构造—沉积格局。... 通过对四川盆地的构造格局和盆—山耦合关系分析,确定该盆地属于类前陆盆地,晚三叠世须家河期具备以川中古隆起为中心的,由川西坳陷、川东北坳陷、渝东—川东南坳陷三个盆—山耦合次系统组成的"三坳围一隆"构造—沉积格局。以盆缘地表及盆地内钻井剖面的须家河组和香溪群地层划分、沉积相和层序地层分析、基准面旋回划分及区域等时对比为依据,将须家河组划分为全盆地范围内可追踪对比的2个超长期(SLSC1—SLSC2)和5个长期(LSC1—LSC5)基准面旋回层序。以此为基础,选择各长期旋回层序上升和下降半旋回相域为等时地层单元编制四川盆地层序—岩相古地理图。编图结果表明须家河组各时期岩相古地理面貌、相带展布规律和沉降—沉积中心及其迁移方向,严格受龙门山和米仓山—大巴山两造山带非同步的、但交替发育的逆冲推覆作用与"三坳围一隆"构造—沉积格局控制,盆—山间的耦合关系具有造山带隆升蚀顶与盆地横向生长、沉降、充填的物质循环平衡过程。这一独具特色的构造—沉积格局始终控制着须家河组各超长期、长期旋回层序的沉积充填作用,古地理面貌、生储盖组合特征和围绕川中古隆起为中心的油气成藏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类前陆盆地 上三叠统须家河组 盆-山耦合 构造-沉积格局 层序-岩相古地理
下载PDF
川西类前陆盆地晚三叠世须家河期构造演化及层序充填样式 被引量:101
2
作者 郑荣才 朱如凯 +3 位作者 高红灿 戴朝成 耿威 《中国地质》 CAS CSCD 2008年第2期246-255,共10页
晚三叠世须家河期.龙门山构造活动呈现明显的阶段性。须二段和须四段沉积期为龙门山逆冲推覆活动期,川西类前陆盆地沉积、沉降中心位于靠近盆缘冲断带一侧的前渊坳陷内,盆地两侧以储层发育和沉积极不对称为特征。在盆缘冲断带一侧,随着... 晚三叠世须家河期.龙门山构造活动呈现明显的阶段性。须二段和须四段沉积期为龙门山逆冲推覆活动期,川西类前陆盆地沉积、沉降中心位于靠近盆缘冲断带一侧的前渊坳陷内,盆地两侧以储层发育和沉积极不对称为特征。在盆缘冲断带一侧,随着龙门山造山带构造活动的增强,下切剥蚀力也不断增强,低位体系域相对发育.而高位体系域则因后期暴露剥蚀而保存不完整;在前陆隆起斜坡带一侧,表现为稳定的缓慢隆升,下切侵蚀作用较弱。故低位体系域缺失或不发育,而高位体系域则因后期剥蚀较弱而相对发育。须三段和须五段沉积期为龙门山逆冲推覆休眠期.川西类前陆盆地的沉积、沉降中心向前陆隆起方向迁移,盆地两侧沉积的不对称性也逐渐减弱.以发育区域性盖层和生油层为特征。其层序充填样式与活动期相似。但造山带前缘因构造剥蚀相对减弱而使沉积层序.尤其是高位体系域保存相对完整。而前陆隆起区则主要因沉积物供应不足而使层序发育相对不完整.只保留最大洪泛面附近的沉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西类前陆盆地 上三叠统 须家河组 构造演化 层序充填样式
下载PDF
Dewar手术与Wolter钢板及张力带钢丝内固定治疗肩锁关节脱位的生物力学比较 被引量:61
3
作者 林斌 郭志民 +5 位作者 周军 郭林新 练克俭 庄泽民 陈志伸 《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04年第5期320-322,共3页
目的 研究Dewar手术、克氏针张力带和Wolter钢板内固定对肩锁关节活动的影响 ,为临床选择治疗方法提供依据。方法 成人新鲜上肢标本 8具 ,用MTS模拟上肢重力作用对标本进行加载 ,3D -Digtal激光扫描仪测量每个标本在正常状态 ,肩锁韧... 目的 研究Dewar手术、克氏针张力带和Wolter钢板内固定对肩锁关节活动的影响 ,为临床选择治疗方法提供依据。方法 成人新鲜上肢标本 8具 ,用MTS模拟上肢重力作用对标本进行加载 ,3D -Digtal激光扫描仪测量每个标本在正常状态 ,肩锁韧带切断、肩锁和喙锁韧带同时切断、克氏针张力带钢丝内固定、Wolter钢板内固定和Dewar手术后肩锁关节在各方向上的移位和旋转度。结果 肩锁关节在正常状态下在X、Y、Z轴的位移分别为 1 4 3± 0 1 9mm、 2 2 8± 0 34mm和 0 4 3± 0 2 6mm ,旋转度分别为 8 39°± 0 71°、 4 92°± 0 4 2°和 3 5 2°± 0 2 8° ,克氏针张力钢丝内固定术后肩锁关节各方向的活动和旋转几乎为 0 ,而Wolter钢板仍保留有一定的活动和旋转 ,但活动度和旋转度小于正常组 (P <0 0 5 ) ,而Dewar手术后肩锁关节的活动与旋转与正常组相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肩锁关节正常状态下存在微动 ,克氏针内固定使肩锁关节活动完全丧失 ,Wolter钢板内固定后肩锁关节仍有微动 ,但小于正常状态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WAR手术 WOLTER钢板 张力带 钢丝内固定 肩锁关节脱位 生物力学 临床资料
下载PDF
Wolter钢板螺丝钉内固定治疗肩锁关节脱位 被引量:55
4
作者 刘庆军 +3 位作者 郭林新 练克俭 郭延杰 林斌 《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02年第1期69-70,共2页
关键词 肩锁关节脱位 Wolter钢板螺丝钉 内固定 治疗
下载PDF
川东北类前陆盆地须家河组盆-山耦合过程的沉积-层序特征 被引量:46
5
作者 郑荣才 朱如凯 +2 位作者 戴朝成 高红灿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1077-1087,共11页
根据层序界面识别和沉积序列综合分析,将川东北地区须家河组划分为2个超长期和5个长期基准面旋回层序。此二个级别的层序结构和演化序列,较为清晰地反映了川东北前陆盆地晚三叠世须家河期盆-山耦合过程,特点为:须二段—须三段"下成... 根据层序界面识别和沉积序列综合分析,将川东北地区须家河组划分为2个超长期和5个长期基准面旋回层序。此二个级别的层序结构和演化序列,较为清晰地反映了川东北前陆盆地晚三叠世须家河期盆-山耦合过程,特点为:须二段—须三段"下成盆"期米仓山-大巴山造山带以低幅隆升为主,对应的川东北坳陷沉降幅度小,物源供给与可容纳空间增长率稳定和基本持平,以发育辫状河三角洲-湖泊沉积体系为主,其层序结构以上升与下降相域厚度近于相等的对称型为主,反映地层基准面相对稳定和均衡的盆-山耦合过程;须四段—须六段"上成盆"期米仓山-大巴山开始进入强烈逆冲推覆和构造隆升阶段,川东北前陆盆地坳陷幅度急剧加大,碎屑物供给量骤然和增多至远大于可容纳空间增长率,以发育冲积扇-扇三角洲-辫状河三角洲等粗碎屑岩为主的沉积体系为主,其层序结构以上升相域厚度大于下降相域的不完全对称型,在造山带前缘则以发育仅保留上升半旋回沉积记录的非对称型结构为主,反映地层基准面升、降变化大的非均衡盆-山耦合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东北 上三叠统须家河组 前陆盆地 盆-山耦合 基准面旋回 沉积序列 层序-岩相古地理
下载PDF
有限切开解剖型钢板固定治疗胫骨下段C型骨折 被引量:34
6
作者 柯希煌 练克俭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06年第4期318-319,共2页
关键词 胫骨下段粉碎性骨折 解剖型钢板 内固定治疗 C型骨折 有限切开 临床疗效 高能量损伤 软组织损伤 骨延迟愈合 操作难度
下载PDF
胸腰段脊柱爆裂型骨折机理及实验模型 被引量:34
7
作者 欧阳钧 +3 位作者 朱青安 徐朋 李忠华 钟世镇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282-285,共4页
目的:建立L1单椎体爆裂型骨折模型,探讨胸腰段脊柱爆裂型骨折机理及损伤后三维运动的变化情况。方法:收集7例新鲜成人T8~L5节段胸腰椎标本,在脊柱三维运动试验机上测试正常标本T12~L1及L1~L2节段的三维运动范围... 目的:建立L1单椎体爆裂型骨折模型,探讨胸腰段脊柱爆裂型骨折机理及损伤后三维运动的变化情况。方法:收集7例新鲜成人T8~L5节段胸腰椎标本,在脊柱三维运动试验机上测试正常标本T12~L1及L1~L2节段的三维运动范围。然后施以500J的能量撞击,撞击后拍摄X线正侧位片,并重复测试损伤后标本的三维运动范围。结果:7例标本的L1均产生爆裂型骨折。在T12~L1节段和L1~L2节段标本在前屈、后伸、左右侧弯和左右轴向旋转方向的运动范围和中性区均有显著性增大(P<0.01)。结论:我们所建立的单椎体爆裂型骨折模型为脊柱的实验研究提供了一个较为理想的方法。在胸腰椎爆裂型骨折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骨折 生物力学
原文传递
川西坳陷上三叠统须家河组砂体分布预测 被引量:29
8
作者 郑荣才 叶泰然 +2 位作者 戴朝成 高红灿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405-411,417,共8页
以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和技术方法为指导,通过基准面旋回结构、叠加样式的沉积动力学分析,结合地表露头、钻井岩心、测井、地震资料的综合研究,将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划分为4个长期层序、14个中期层序。以地震反射为约束,建立了四川盆... 以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和技术方法为指导,通过基准面旋回结构、叠加样式的沉积动力学分析,结合地表露头、钻井岩心、测井、地震资料的综合研究,将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划分为4个长期层序、14个中期层序。以地震反射为约束,建立了四川盆地及川西坳陷长、中期基准面旋回层序地层格架。采用层序-岩相古地理编图方法,以长、中期基准面旋回上升、下降相域为单元编制四川盆地、川西坳陷岩相古地理图。在三维地震区内,以短期旋回为单元,建立高分辨率层序地层格架。以长期和中期层序界面、湖泛面为单元建立地震低频模型,以此为约束条件进行地震岩性反演和编制短期旋回小层砂体厚度图和沉积微相图。在此基础上详细讨论了典型小层砂体的纵横向分布与基准面旋回升、降变化和湖进、湖退的关系,预测有利砂岩储层纵、横向分布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 自然伽马拟声波反演 岩相古地理 砂体分布预测 须家河组 川西坳陷
下载PDF
前路一期植骨内固定治疗上胸椎结核合并瘫痪 被引量:29
9
作者 丁真奇 康两期 +5 位作者 路迪生 练克俭 郭延杰 郭林新 刘晖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7期399-402,共4页
目的探讨经右侧胸腔一期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上胸椎结核合并瘫痪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自1999年1月~2002年6月共收治6例上胸椎结核合并瘫痪患者,男3例,女3例;年龄26~48岁,平均32.3岁.出现症状至入院时间为12~24个月,平均16.5个月,临床... 目的探讨经右侧胸腔一期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上胸椎结核合并瘫痪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自1999年1月~2002年6月共收治6例上胸椎结核合并瘫痪患者,男3例,女3例;年龄26~48岁,平均32.3岁.出现症状至入院时间为12~24个月,平均16.5个月,临床表现均有胸背痛及脊柱后凸畸形,脊柱后凸角为15°~30°,平均19°.T3~T5椎体破坏1例,T4,5 4例,T3~T61例.AIA分级:C级5例,D级1例.MRI示椎管内脓肿2例,椎旁脓肿4例,均压迫硬膜囊.术前常规使用异烟肼、链霉素、利福平和乙胺丁醇四联抗痨治疗2~3周,并纠正贫血及低蛋白血症.6例患者全部采用经右胸腔前路病灶清除、椎管减压、一期椎体植骨融合术,3例使用'K'形钢板内固定,3例使用Ventrofix系统内固定治疗.术后继续抗痨治疗9~12个月.结果手术时间为2.5~3.5 h,平均3 h,手术失血量800~220ml,平均1300ml,输血500~2000ml,平均1200ml.6例患者切口均一期愈合,无肺感染、呼吸衰竭等并发症.术后随访16~44个月,平均21个月;4例患者在术后4周内瘫痪完全恢复,2例3个月内完全恢复.所有患者血沉均恢复正常,胸背痛消失,植骨骨性融合,融合时间为3~8个月,平均4.6个月,无一例结核复发,术后脊柱后凸角平均矫正至16°.结论采用经右胸腔前路一期植骨内固定治疗上胸椎结核合并瘫痪是目前较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效果好、并发症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路一期植骨内固定 治疗 胸椎结核 瘫痪 并发症 脊髓压迫症
原文传递
自体富血小板血浆治疗Kellgren-Lawrence Ⅱ、Ⅲ级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30
10
作者 徐维臻 +4 位作者 林伟长 苏瑞龙 林万昌 谢黎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20年第4期407-409,共3页
目的观察膝关节腔内注射自体富血小板血浆治疗Kellgren-Lawrence Ⅱ、Ⅲ级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自2016-01—2018-01诊治的50例Kellgren-Lawrence Ⅱ、Ⅲ级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进行自体富血小板血浆膝关节腔内注射治疗,每... 目的观察膝关节腔内注射自体富血小板血浆治疗Kellgren-Lawrence Ⅱ、Ⅲ级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自2016-01—2018-01诊治的50例Kellgren-Lawrence Ⅱ、Ⅲ级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进行自体富血小板血浆膝关节腔内注射治疗,每2周注射1次,共注射3次。治疗结束后3、6、9、12个月采用IKDC评分、WOMAC评分及Lequesne指数评价疗效。结果 50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14.8(12~18)个月。治疗后3、6、9、12个月IKDC评分、WOMAC评分及Lequesne指数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Ⅱ级患者治疗后6、9、12个月WOMAC评分均低于Ⅲ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自体富血小板血浆膝关节腔内注射治疗Kellgren-Lawrence Ⅱ、Ⅲ级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安全有效,可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而且病变程度较轻的患者效果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自体富血小板血浆 关节腔内注射
原文传递
不稳定骨盆骨折内固定治疗的围手术期处理 被引量:28
11
作者 郭志民 丁真奇 +5 位作者 郭林新 练克俭 林斌 林坤山 洪加源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05年第1期27-28,共2页
目的 介绍不稳定性骨盆骨折内固定治疗的围手术期处理方法。方法  5 4例不稳定性骨盆骨折患者均采用该法进行围手术处理 ,其中行前路内固定 32例 ,后路内固定 2 2例 ,骨折类型 :C1型 35例 ,C2 型 8型 ,C3 型 11例。结果 本组 5 4例... 目的 介绍不稳定性骨盆骨折内固定治疗的围手术期处理方法。方法  5 4例不稳定性骨盆骨折患者均采用该法进行围手术处理 ,其中行前路内固定 32例 ,后路内固定 2 2例 ,骨折类型 :C1型 35例 ,C2 型 8型 ,C3 型 11例。结果 本组 5 4例随访时间 6个月~ 3年 ,平均 17个月。 4 5例骨盆骨折 3个月达骨性愈合 ,9例 4个月达骨性愈合。无感染、血管神经损伤等并发症。术中出血量 4 0 0~ 180 0ml,平均 75 0ml。手术时间 6 0~ 15 0min ,平均 95min。结论 良好的围手术期处理 ,可以提高疗效 ,明显减少不稳定性骨盆骨折内固定术中出血、复位困难和术后感染发生率 ,减少患者的伤残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稳定骨盆骨折 内固定 手术治疗 围手术期处理
下载PDF
牛骨胶原牛骨形成蛋白局部注射治疗骨折不连接12例 被引量:20
12
作者 丁真奇 康两期 +3 位作者 郭延杰 练克俭 郭林新 《中华创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216-217,共2页
目的 观察牛骨胶原和牛骨形成蛋白 (BMP)复合后 ,局部注射于骨折端治疗骨不连的治疗效果。 方法 在X线机电视屏引导下 ,用小针刀在骨折端制造新鲜创伤后 ,局部注入 5~ 10ml牛骨胶原 牛BMP液。临床治疗 12例。 结果  11例在 3~ ... 目的 观察牛骨胶原和牛骨形成蛋白 (BMP)复合后 ,局部注射于骨折端治疗骨不连的治疗效果。 方法 在X线机电视屏引导下 ,用小针刀在骨折端制造新鲜创伤后 ,局部注入 5~ 10ml牛骨胶原 牛BMP液。临床治疗 12例。 结果  11例在 3~ 6个月获得临床骨折愈合 ,无并发症发生。 结论 牛骨胶原 牛BMP液骨折端局部注射治疗骨不连 ,是一种简单、有效且安全性高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原 骨折不愈合 骨形成蛋白 局部注射
原文传递
富血小板血浆与透明质酸钠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26
13
作者 +6 位作者 刘晖 丁真奇 练克俭 郭林新 刘大鹏 曾佳森 陈江进 《中华关节外科杂志(电子版)》 CAS 2017年第1期90-93,共4页
目的关节腔内注射自体富血小板血浆(PRP)与透明质酸钠(SH),观察并比较其疗效。方法于2012年2月至12月,漳州市解放军第175医院骨科收治的81例Kellgren-Lawrence(KL)分级标准为Ⅱ、Ⅲ级膝关节骨关节炎的患者,年龄48~60岁,平均(52.6±3... 目的关节腔内注射自体富血小板血浆(PRP)与透明质酸钠(SH),观察并比较其疗效。方法于2012年2月至12月,漳州市解放军第175医院骨科收治的81例Kellgren-Lawrence(KL)分级标准为Ⅱ、Ⅲ级膝关节骨关节炎的患者,年龄48~60岁,平均(52.6±3.6)岁;男性27例,女性53例;左膝38例,右膝43例。K-L分级标准,Ⅱ级47例,Ⅲ级34例,按就诊顺序序贯随机平行分为SH组(40例)和PRP组(41例),分别采用SH和PRP关节腔内注射进行治疗。治疗前和治疗后3、6、9、12个月对患者进行随访并进行美国西部Ontario与Mc Master大学骨关节炎指数(WOMAC)评分评估,两组间各时间点WOMAC评分比较采用t检验,两组内各时间点WOMAC评分比较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12个月进行膝关节磁共振检查,评价关节腔内积液的吸收情况。结果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PRP组WOMAC评分[(48.42±4.95)分,(25.38±5.12)分]和SH组[(47.17±5.12)分,(25.17±5.09)分]比较,t值分别为-0.625和0.41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6、9、12个月PRP组WOMAC评分[(21.44±4.73)分,(20.54±4.46)分,(16.53±7.35)分]和SH组[(25.87±5.16)分,(27.22±4.21)分,(29.63±8.21)分]比较,PRP组低于SH组,t值分别为-2.765、-3.447和-4.65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12个月复查磁共振,可见PRP组的关节积液吸收例数高于SH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膝关节腔内注射自体PRP,临床效果优于透明质酸钠,中长期疗效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 骨关节炎 富血小板血浆 透明质酸
原文传递
四种载体吸附自体骨髓细胞移植成骨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9
14
作者 练克俭 +2 位作者 丁真奇 郭林新 郭延杰 《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00年第2期118-120,共3页
目的 比较骨基质海绵 ,羟基磷灰石 ,明胶海绵及海螵蛸结合自体骨髓细胞在兔肌肉中的成骨作用。方法 应用骨基质海绵 ,羟基磷灰石 ,明胶海绵及海螵蛸结合自体骨髓细胞经过孵育后 ,植入兔股部肌肉内 ,分别于不同时间通过X线及组织学观... 目的 比较骨基质海绵 ,羟基磷灰石 ,明胶海绵及海螵蛸结合自体骨髓细胞在兔肌肉中的成骨作用。方法 应用骨基质海绵 ,羟基磷灰石 ,明胶海绵及海螵蛸结合自体骨髓细胞经过孵育后 ,植入兔股部肌肉内 ,分别于不同时间通过X线及组织学观察 ,计算机图像分析 ,评价各不同组织的成骨情况。结果  12周时 ,骨基质海绵组成骨能力最强 ,羟基磷灰石组次之 ,海螵蛸组成骨能力最弱 ,明胶海绵组无成骨能力。结论 骨基质海绵吸附自体骨髓是修复骨折及骨缺损的较好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体骨髓细胞移植 成骨作用 载体 骨基质海绵
下载PDF
激素性股骨头坏死骨代谢变化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3
15
作者 洪加源 郭林新 +4 位作者 康两期 练克俭 丁真奇 郭延杰 《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01年第5期365-368,I002,共5页
目的 观察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生化指标的变化 ,探讨骨代谢变化在激素性股骨头坏死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健康成年雄性新西兰大白兔 30只 ,随机分为模型组和对照组 ,采用臀肌注射大剂量醋酸氢化泼尼松进行造模。每隔 2周分别测定股骨头羟... 目的 观察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生化指标的变化 ,探讨骨代谢变化在激素性股骨头坏死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健康成年雄性新西兰大白兔 30只 ,随机分为模型组和对照组 ,采用臀肌注射大剂量醋酸氢化泼尼松进行造模。每隔 2周分别测定股骨头羟脯氨酸 (HOP)、氨基已糖 (HOM )、钙 (Ca)及血清钙、钙磷的含量 ,并计算出HOM /HOP、Ca/HOP的比值及血清钙磷乘积 ,同时观察股骨头X线和组织学的变化。结果 模型组羟脯氨酸、氨基已糖、钙含量及HOM/HOP、Ca/HOP比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 0 5 ,P <0 0 1) ,血清钙、钙磷乘积亦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 0 1,P <0 0 0 1) ;X线示模型组股骨头及周围骨小梁变稀疏 ;组织学显示模型组骨陷窝空缺数明显增多 ,骨小梁稀疏细长 ,髓腔内充满增大的脂肪细胞。结论 大剂量激素可引起股骨头骨细胞早期坏死 ,大剂量激素引起股骨头骨代谢变化是骨坏死综合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头坏死 大剂量激素 骨代谢 实验研究
下载PDF
U形切口双钢板固定治疗股骨远端C3.3型骨折 被引量:22
16
作者 林达生 陈长青 +1 位作者 练克俭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683-686,共4页
目的探讨U形切口双钢板固定治疗股骨远端C3.3型骨折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 2006年7月-2009年2月,收治股骨远端C3.3型骨折11例。男7例,女4例;年龄27~55岁,平均43岁。车祸伤8例,高处坠落伤3例。左侧6例,右侧5例。开放骨折5例,闭合骨折... 目的探讨U形切口双钢板固定治疗股骨远端C3.3型骨折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 2006年7月-2009年2月,收治股骨远端C3.3型骨折11例。男7例,女4例;年龄27~55岁,平均43岁。车祸伤8例,高处坠落伤3例。左侧6例,右侧5例。开放骨折5例,闭合骨折6例。受伤至入院时间30min~7d。入院予骨牵引3~8d后行U形切口双钢板固定术,同时取自体髂骨或异体骨植骨治疗。结果手术时间105~150min,平均128min;术中出血量290~380mL,平均344mL。术后1周2例出现局部皮缘浅层坏死,经对症处理后愈合;其余切口均Ⅰ期愈合。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36个月,平均22个月。X线片复查示骨折于术后3~6个月愈合,平均4.4个月。末次随访时按Merchan等疗效评定标准进行膝关节功能评定:优4例,良5例,可1例,差1例,优良率为81.8%。结论采用U形切口双钢板固定治疗具有术野显露清晰、手术操作简便、骨折解剖复位及固定牢靠等优点,是治疗股骨远端C3.3型骨折的有效方法之一,但应严格掌握手术指征及操作规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远端骨折 C3.3型骨折 手术入路 双钢板固定
原文传递
中性粒细胞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对老年高血压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20
17
作者 何婧瑜 赵芯晨 +2 位作者 华琦 王晶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4-7,共4页
目的探索中性粒细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NHR)对老年高血压合并急性左心力衰竭(心衰)患者30 d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急诊科收治的老年高血压合并急性左心衰患者162例,根据血清NHR三分... 目的探索中性粒细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NHR)对老年高血压合并急性左心力衰竭(心衰)患者30 d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急诊科收治的老年高血压合并急性左心衰患者162例,根据血清NHR三分位水平分为低水平组(NHR<3.73),中水平组(3.73≤NHR<5.86)和高水平组(NHR≥5.86),每组54例,30 d随访时,记录MACE,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用多因素Cox回归分析,ROC曲线分析。结果30 d随访时,低水平组MACE发生率低于中水平组和高水平组(7.41%vs 12.96%和27.78%,P=0.012);Kaplan-Meier生存曲线示,高水平组MACE发生时间早,发生率最高(P_(log rank)=0.013)。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示,NHR是患者30 d发生MACE的独立预测因素(OR=1.185,95%CI:1.044~1.344,P=0.008)。ROC曲线分析示,NHR有预测24、48和72 h心衰好转及30 d发生MACE的价值(P<0.05,P<0.01)。结论NHR对老年高血压合并急性左心衰患者病情转归及30 d发生MACE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心力衰竭 肌钙蛋白I 中性白细胞 脂蛋白类 HDL
下载PDF
齿状突骨折直接螺丝钉固定方法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7
18
作者 杨双石 刘景发 +6 位作者 朱青安 卢海俊 卢智勇 欧阳钧 李忠华 钟世镇 《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1996年第4期227-230,共4页
采用45具成人干燥骨枢椎标本测量齿状突外径;采用10具新鲜尸体的寰枢椎骨韧带标本,对直径3.5mm的单枚及双枚加压螺丝钉和自制的齿状突加压螺丝钉就齿状突骨折直接螺丝钉固定的方法进行前、后水平方向剪切刚度、扭转刚度测量.结果:齿状... 采用45具成人干燥骨枢椎标本测量齿状突外径;采用10具新鲜尸体的寰枢椎骨韧带标本,对直径3.5mm的单枚及双枚加压螺丝钉和自制的齿状突加压螺丝钉就齿状突骨折直接螺丝钉固定的方法进行前、后水平方向剪切刚度、扭转刚度测量.结果:齿状突颈部外径最小冠状径及矢状径分别是8.93mm、10.47mm.三种螺丝钉固定方法都能提供骨折固定后相似的稳定性.研究表明:齿状突骨折后行内固定治疗宜根据CT检查的结果,选用直径4.0~4.5mm的单枚松质骨加压螺丝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枢椎 齿状突骨折 固定
下载PDF
四川类前陆盆地须家河组层序充填样式与油气分布规律 被引量:20
19
作者 戴朝成 郑荣才 +2 位作者 朱如凯 高志勇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817-1828,共12页
通过对四川类前陆盆地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地表剖面、钻井岩芯和测井资料的沉积相和层序分析,结合区域地质背景和油气地质特征,对须家河组沉积层序、充填样式和油气分布规律进行分析,将须家河组划分为两个超长期旋回层序(SLSC1和SLSC2),分... 通过对四川类前陆盆地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地表剖面、钻井岩芯和测井资料的沉积相和层序分析,结合区域地质背景和油气地质特征,对须家河组沉积层序、充填样式和油气分布规律进行分析,将须家河组划分为两个超长期旋回层序(SLSC1和SLSC2),分别对应于"须下盆"和"须上盆"2个盆-山耦合次系统的成盆构造活动期,5个长期旋回层序(LSC1—LSC5),分别对应于5个区域性湖进—湖退沉积旋回。在此基础上,选择长期基准面上升和下降半旋回为等时地层单元编制全盆地地层等厚图和岩相古地理图,结果表明:须家河组二段和三段沉降-沉积中心位于川西坳陷,须四段开始向川东北方向迁移,须五段—须六段迁移至川东北坳陷;不同的沉积演化阶段和前缘坳陷具有不同的层序充填样式和油气分布规律;伴随"须下盆"和"须上盆"2个盆-山耦合次系统的沉降-沉积中心和优越的生、储、盖组合条件自川西坳陷向川东北坳陷迁移,油气藏分布也具有自南向北再折向北东方向迁移和围绕前陆隆起带发育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类前陆盆地 上三叠统须家河组 盆-山耦合系统 充填样式 油气分布规律
下载PDF
股骨干骨折并内侧皮质缺损重建的生物力学研究 被引量:17
20
作者 康两期 丁真奇 +6 位作者 赵卫东 刘晖 郭林新 练克俭 路迪生 郭延杰 《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03年第7期455-457,共3页
目的 采用同种异体骨板重建股骨干内侧皮质缺损并进行生物力学评价。方法 6具新鲜股骨标本,在内侧造成皮质缺损后,测定正常股骨组(对照组),钢板固定组(实验组1),钢板加骨板固定组(实验组2),钢板加骨板加内侧骨块复位组(实验组3)的垂直压... 目的 采用同种异体骨板重建股骨干内侧皮质缺损并进行生物力学评价。方法 6具新鲜股骨标本,在内侧造成皮质缺损后,测定正常股骨组(对照组),钢板固定组(实验组1),钢板加骨板固定组(实验组2),钢板加骨板加内侧骨块复位组(实验组3)的垂直压缩,三点弯曲及抗扭转能力,比较不同内固定方法在相同载荷下的位移。结果 本实验三项指标间,对照组和实验组3间的垂直压缩、三点弯曲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实验组1、2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旋转角度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压力侧骨缺损单纯用钢板内固定效果最差,而用异体骨板加钢板固定强度明显优于单纯钢板固定,骨块复位加骨板、钢板固定优于单纯骨板及钢板固定。结论 应用异体骨板重建股骨干内侧皮质缺损,可较好的恢复股骨干内侧皮质的完整性,增加钢板内固定的成功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干骨折 内侧皮质缺损重建 生物力学 钢板固定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