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3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分子蒸馏技术的发展及研究现状 被引量:37
1
作者 喻健良 《化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70-74,共5页
分子蒸馏技术是近几十年发展起来的一种先进的液液分离技术。该文从其原理特点、装置结构类型、工业化应用及研究现状等方面 ,对分子蒸馏技术作一全面综述。
关键词 液液分离 分子蒸馏 综述 工业化应用
下载PDF
数据主权的兴起及其双重属性 被引量:40
2
作者 《中国法律评论》 2018年第6期196-202,共7页
一、“棱镜门”引发数据主权之争2013年6月,曾为美国中央情报局工作的爱德华·斯诺登向《卫报》和《华盛顿邮报》披露,美国国家安全局(NSA)和联邦调查局(FBI)于2007年启动了一个代号为“棱镜”的秘密监控项目,直接进入美国网际网路... 一、“棱镜门”引发数据主权之争2013年6月,曾为美国中央情报局工作的爱德华·斯诺登向《卫报》和《华盛顿邮报》披露,美国国家安全局(NSA)和联邦调查局(FBI)于2007年启动了一个代号为“棱镜”的秘密监控项目,直接进入美国网际网路公司的中心服务器里挖掘数据、收集情报,包括微软、雅虎、谷歌、苹果等在内的9家国际网络巨头皆参与其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权 美国中央情报局 《华盛顿邮报》 美国国家安全局 属性 联邦调查局 《卫报》 国际网络
原文传递
监察委员会与“八二宪法”体制的重塑 被引量:34
3
作者 《环球法律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05-114,共10页
监察体制改革是事关全局的重大政治体制改革,涉及到"八二宪法"的大量修改,由此可能造成"八二宪法"体制的重塑。"八二宪法"体制的核心政治原则是"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与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监察体制改革是事关全局的重大政治体制改革,涉及到"八二宪法"的大量修改,由此可能造成"八二宪法"体制的重塑。"八二宪法"体制的核心政治原则是"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与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但这一核心政治原则在宪法上并未充分法权化,这是监察体制改革的宪制背景和基础。"八二宪法"第三章"国家机构"中的中央国家机构实际上分为两类:一类是党和国家一体化的国家主席和中央军事委员会,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产生,但不对其负责和报告工作;另一类是党和国家非一体化的"一府两院",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其负责并报告工作。党的纪律检查委员会与监察委员会合署办公使得监察委员会同时具有这两类国家机构的属性,既是党和国家一体化的,又对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负责和报告工作。监察委员会的监察权最终来源于人民的赋权,同时又要坚持党的统一领导。因此,监察委员会的设立使得作为政治原则的"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得以一定程度的法权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署办公 监察委员会 党的领导 人民当家做主 依法治国
原文传递
中华民族与中国认同——论宪法爱国主义 被引量:27
4
作者 《政法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3-19,共17页
族群(ethnic group)是一个自生自发的历史文化共同体,通常以共同的历史、语言与文化来界定,而民族(nation)是一个人为建构的政治法律共同体,通常以主权国家和公民身份来界定,族群构成民族的一个文化单元,而民族是一个或多个族群在政治... 族群(ethnic group)是一个自生自发的历史文化共同体,通常以共同的历史、语言与文化来界定,而民族(nation)是一个人为建构的政治法律共同体,通常以主权国家和公民身份来界定,族群构成民族的一个文化单元,而民族是一个或多个族群在政治上的联合。中华民族建立在大清所遗留的多元文化与族群关系之上,自始就呈现出文化与族群上的多元性,其一体性是在中国的民族国家建构与自由且平等的公民身份的实现中逐步实现的,从而构成一个整合起来的政治法律共同体。在此意义上,所谓民族国家,实即国民国家,一个经由宪法而组织起来的公民联合体。中国认同,即中华民族的自我认同,也因此必然表现为以宪法为核心的法律认同,一种宪法爱国主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族群 民族 中华民族 国家认同 宪法爱国主义
原文传递
数据安全法的体系定位 被引量:27
5
作者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73-83,共11页
在整个法律体系内,《数据安全法》是以宪法为上位法的全国人大制定的"基本法律"之外的一般法律;在安全法体系内,《数据安全法》与《国家安全法》《网络安全法》属于同一层级并行的法律,分别规范数据安全、主权安全、网络安全... 在整个法律体系内,《数据安全法》是以宪法为上位法的全国人大制定的"基本法律"之外的一般法律;在安全法体系内,《数据安全法》与《国家安全法》《网络安全法》属于同一层级并行的法律,分别规范数据安全、主权安全、网络安全。《数据安全法》是数据安全领域的最高法,并不依附于或从属于《国家安全法》或《网络安全法》;在《数据安全法》与规范数据或信息的其他法律的关系上,特别是与《个人信息保护法》的关系上,鉴于《数据安全法》是规范数据安全的专门法律,因此凡是与数据或信息安全有关的规范,均应纳入《数据安全法》中。《数据安全法》应跳出《国家安全法》和《网络安全法》的框架,立足于数据法体系和安全法体系进行体系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安全 国家安全 网络安全 个人信息保护 体系定位
下载PDF
论监察权的宪法性质——兼论八二宪法的分权体系 被引量:22
6
作者 《中国法律评论》 2018年第1期109-118,共10页
监察机关和监察权的宪法性质,是一个尚未充分理论化探讨的重大问题。新的分权理论和实践表明,在依据权力性质将权力分为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之外,有一种理论和制度倾向是依据功能创设新型权力,在权能上可以兼具立法、行政、司法的部... 监察机关和监察权的宪法性质,是一个尚未充分理论化探讨的重大问题。新的分权理论和实践表明,在依据权力性质将权力分为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之外,有一种理论和制度倾向是依据功能创设新型权力,在权能上可以兼具立法、行政、司法的部分权能,目的是为了实现特定的功能。传统的元首权和军事权可以在此维度上理解,而各国日趋重视的反贪腐权力则是比较典型的此类分权形态。八二宪法并非严格按照立法、行政、司法三种形态进行权力分工的,而是在中央层面上分设七个国家机构来分享国家权力。这个复杂的权力分工体系的特殊之处在于,部分权力是党政合一的,部分权力是党政分立的。监察委员会由于与党的纪律检查委员会合署办公,因此监察权同样是党政合一的,具有双重属性,从而使监察委员会有别于"一府两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监察权 功能性分权 合署办公 党政合一 一府两院
原文传递
八二宪法的生成与结构 被引量:20
7
作者 《华东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76-88,共13页
一、历史的叠加 无论就正文而言,还是就修正案而言,八二宪法都是历史的叠加。当然,任何一部宪法都可谓是历史的产物,都不可能是真正意义上的“创世记”,但八二宪法的特殊之处在于,它不是一段一以贯之的历史的自然的和连续的展开... 一、历史的叠加 无论就正文而言,还是就修正案而言,八二宪法都是历史的叠加。当然,任何一部宪法都可谓是历史的产物,都不可能是真正意义上的“创世记”,但八二宪法的特殊之处在于,它不是一段一以贯之的历史的自然的和连续的展开,而是充满诸多断裂与矛盾的历史的叠加。层层累积的历史意味着,八二宪法内部必然是多重的复合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结构 宪法 一以贯之 历史 叠加 修正案
下载PDF
慕课(MOOC)时代的通识教育 被引量:14
8
作者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5期105-112,共8页
通识教育是古典自由教育的现代延续,旨在培养负责任的人、现代社会的公民和高素质专业人才,但是由于大学教育的特殊性,通识教育的理念与实践之间,总是存在巨大的鸿沟。慕课(MOOC)的出现为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新的契机,通识教育可以将一部... 通识教育是古典自由教育的现代延续,旨在培养负责任的人、现代社会的公民和高素质专业人才,但是由于大学教育的特殊性,通识教育的理念与实践之间,总是存在巨大的鸿沟。慕课(MOOC)的出现为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新的契机,通识教育可以将一部分课程开在慕课上,并利用慕课资源开展翻转课堂,从而最大程度地实现通识教育从知识的传授到人的培养的转型。随着慕课的进一步成熟,慕课学堂和学分课程将会进一步丰富通识教育资源,从而建立起数字化时代的通识教育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识教育 自由教育 慕课 翻转课堂 慕课学堂
下载PDF
世界历史的中国时刻 被引量:14
9
作者 高全喜 姚中秋 +17 位作者 许章润 何怀宏 任锋 泮伟江 许纪霖 任剑涛 单纯 黄卉 张千帆 邱立波 陈明 王焱 康子兴 李筠 明辉 田飞龙 《开放时代》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4-69,共66页
2012年12月15日举行的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首届知行思想年会提出了"世界历史的中国时刻"之命题。此议由姚中秋教授首倡,高全喜教授合作推出,其立意在于呈现中华民族在世界历史中由"刺激反应"转向"文明参与"... 2012年12月15日举行的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首届知行思想年会提出了"世界历史的中国时刻"之命题。此议由姚中秋教授首倡,高全喜教授合作推出,其立意在于呈现中华民族在世界历史中由"刺激反应"转向"文明参与"的经验、过程、思想、制度及综合而成之"中国时刻"的可能性。该主题以"同情之理解"同时面对世界历史与中国经验,以文明自觉与世界责任的饱满意识深入解析中国文明的本体结构及其世界历史化的基本经验,努力赋予中国历史以整体性和世界性,以重新解释与勾连中国文明及其现代存在对于世界历史的构成性意义。基于上述体认,本刊辑录其研讨内容,以助力中国学术界此一思想盛举。以下内容已经发言者校阅,本刊略有删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中国 世界历史 专题 人的全面发展 制度平台 文化主体性 自我意识 普遍性
原文传递
宪法中的“中国”——对民族国家与人民共和国意象的解读 被引量:12
10
作者 《文化纵横》 2010年第6期75-81,共7页
1982年宪法序言13个段落1648字,"中国"一词共出现26次,但含义却不尽相同,时而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简称,时而涵盖中华民国甚至晚清政府,时而又意指时间上无远弗届的作为整体的中国。为什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宪法呈现出如此之... 1982年宪法序言13个段落1648字,"中国"一词共出现26次,但含义却不尽相同,时而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简称,时而涵盖中华民国甚至晚清政府,时而又意指时间上无远弗届的作为整体的中国。为什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宪法呈现出如此之多的中国意象?这些中国意象之间又具有怎样的关联?如此的写作又具有怎样的政法蕴含?厘清这些问题需要建立一个坐标体系。宪法序言中界分出四种中国意象,即"封建的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中华民国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所有这些具体的中国意象首尾相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国家建设 中国人民 宪法序言 中华人民共和国 多民族国家 中国意象 文化中国 中华民族 中华民国 人民民主专政
原文传递
数字守门人的概念源流与法理基础 被引量:4
11
作者 《荆楚法学》 2024年第1期69-82,共14页
平台反垄断已经成为全球性问题,但《反垄断法》并不足以完全应对,因为平台反垄断已经不只是经济领域的反托拉斯(antitrust),还是针对平台私权力的反垄断(antimonopoly)。欧盟颁布的《数字市场法》在《反垄断法》之外,创设了事前和事中... 平台反垄断已经成为全球性问题,但《反垄断法》并不足以完全应对,因为平台反垄断已经不只是经济领域的反托拉斯(antitrust),还是针对平台私权力的反垄断(antimonopoly)。欧盟颁布的《数字市场法》在《反垄断法》之外,创设了事前和事中监管平台私权力的数字守门人制度,代表着平台反支配的最新立法趋向,中国和美国也正在建立各自的数字守门人制度。传统上的守门人往往是监管机构的私人执行者,但《数字市场法》赋予守门人新的内涵和义务,并将守门人制度建立在新布兰代斯学派提出的新公用事业理论之上,从而将公用事业从一种模式更新为一种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台 反垄断 守门人 公用事业
原文传递
哈贝马斯论全球化时代的国家构建--以后民族民主和宪法爱国主义作为考察重点 被引量:10
12
作者 《环球法律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51-58,共8页
本文通过梳理哈贝马斯对民族国家、后民族结构和欧洲一体化的论述,阐述了哈贝马斯为全球化时代的国家建构开出的药方,即后民族民主与宪法爱国主义,并剖析哈贝马斯方案所暗含的前提和所遭遇的困境,以及对中国统一和国家建构具有的参考意义。
关键词 民族国家 后民族结构 全球化 欧洲一体化 宪法爱国主义
原文传递
国家主席、元首制与宪法危机 被引量:10
13
作者 《中外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349-366,共18页
本文旨在探讨1949年以来国家元首制在中国宪法上的呈现方式与跌宕变迁,并借助韦伯的支配社会学和一般意义上的政体类型学,解释新中国的宪法更迭与宪法危机。元首制问题在新中国宪法史上主要表现为国家主席问题,其核心是如何将卡里斯玛... 本文旨在探讨1949年以来国家元首制在中国宪法上的呈现方式与跌宕变迁,并借助韦伯的支配社会学和一般意义上的政体类型学,解释新中国的宪法更迭与宪法危机。元首制问题在新中国宪法史上主要表现为国家主席问题,其核心是如何将卡里斯玛式的革命领袖转化为宪法体制上的国家元首,以及政体类型学上的法权安排。从1949年体制中的"委员会制下的主席身份"到"五四宪法"中的二元政体结构,制宪者试图将韦伯意义上的卡里斯玛和官僚制结合起来,但这一不稳定的结构使得卡里斯玛可以轻易地废除官僚体制,从而演变成"七五宪法"和"七八宪法"中的卡里斯玛一元体制。在后卡里斯玛时代,国家元首制在"八二宪法"中经历了从分权制到"三位一体"的不成文宪法变迁,最终以宪法惯例的方式稳定下来。国家元首问题是贯穿历次宪法危机的主线,需要历史主义的梳理和规范主义的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元首 国家主席 卡里斯玛 接班人 三位一体 宪法危机
原文传递
人民主权是一种法权结构与公民行动 被引量:9
14
作者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5-12,共8页
革命意味着人民的出场,而立宪则意味着人民的隐退,由此决定建国这一历程是人民主权这一动力机制与宪政这一秩序机制的奇妙结合。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展现出并进一步强化了两种不同的革命、立宪与建国传统,从而揭示出两种传统背后... 革命意味着人民的出场,而立宪则意味着人民的隐退,由此决定建国这一历程是人民主权这一动力机制与宪政这一秩序机制的奇妙结合。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展现出并进一步强化了两种不同的革命、立宪与建国传统,从而揭示出两种传统背后隐含的人民主权的不同观念结构,具体表现在人民的实体说和拟制说、人民主权的公意基础和同意基础以及"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和"一切权力来源于人民"这三组对比关系中。两种不同的人民主权的历史传统和观念结构,展现出完全不同的政法蕴涵,并最终表明人民主权本质上是一种法权结构与公民行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民主权 公意 同意
原文传递
哈贝马斯论域中的法律与道德 被引量:6
15
作者 《比较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21-133,共13页
关键词 现代法律 哈贝马斯 道德 论域 后形而上学 合法性 自然法
原文传递
我国水环境监测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被引量:8
16
作者 陈清 《低碳世界》 2017年第16期14-15,共2页
本文主要论述了我国水环境监测工作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以及总结了相关的对策。
关键词 水环境 水环境监测 污染物
下载PDF
最高国务会议与“五四宪法”的二元政体结构 被引量:6
17
作者 《政法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21-32,共12页
最高国务会议是"五四宪法"中专属于国家主席的一种会议机制,最高国务会议表面上议而不决,但由于特殊的人员构成以及毛泽东在当时巨大的人格魅力和政治权威,最高国务会议反而成为超越常规国家机构、党的机构以及政治协商组织... 最高国务会议是"五四宪法"中专属于国家主席的一种会议机制,最高国务会议表面上议而不决,但由于特殊的人员构成以及毛泽东在当时巨大的人格魅力和政治权威,最高国务会议反而成为超越常规国家机构、党的机构以及政治协商组织的超级国家权力机关,是一种统合一切的事实上的最高国家权力机关,是"五四宪法"中国家主席制度的枢机所在。毛泽东作为国家主席,内在于"五四宪法"体制之中,并与全国人大、国务院、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组成常规政体结构。毛泽东作为革命领袖,即卡里斯玛担当者,又超乎在宪法之外,通过最高国务会议超越常规国家权力机关,由此形成"五四宪法"独特的二元政体结构。"五四宪法"是韦伯意义上的法理型统治和卡里斯玛统治的结合,内在地包含着毁灭自身的因素,为日后因接班人问题导致的宪法危机埋下了伏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四宪法” 毛泽东 最高国务会议 卡里斯玛 二元政体结构
原文传递
《共同纲领》与新中国的不成文宪法(1949-1954) 被引量:6
18
作者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09-121,共13页
统一战线与政治协商会议各有各的历史传统,它们是在1948-1949年新的政治协商会议筹备过程中逐步被认知并结合起来的,从而使得统一战线获得政治协商会议这种组织形式,而政治协商会议也因此获得了新的基础与性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 统一战线与政治协商会议各有各的历史传统,它们是在1948-1949年新的政治协商会议筹备过程中逐步被认知并结合起来的,从而使得统一战线获得政治协商会议这种组织形式,而政治协商会议也因此获得了新的基础与性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具有双重属性,既作为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又作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临时代行机关,这种双重属性决定了"三大文件"不同的性质与功能。《政协组织法》和《共同纲领》本质上是党派间的政治合意,是政协作为统一战线组织形式的自我立法,《政府组织法》建构了中央人民政府,在内容上更接近于现代成文宪法,是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作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临时代行机关的政治决断。"三大文件"虽然具有不同的属性和功能,但共同构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法权基础,成为1949-1954年间中国的"不成文宪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统一战线 政治协商 共同纲领 不成文宪法
原文传递
如何对学生开放实验室 被引量:5
19
作者 《教学仪器与实验(中学版)》 2005年第8期43-45,共3页
关键词 开放实验室 学生 理科实验室 实验室功能 活动场所 科学素养 课程改革 基础教育 教学服务
下载PDF
重述中国:从过去看见未来 被引量:7
20
作者 姚大力 鲁西奇 +12 位作者 关凯 李磊 梁治平 任剑涛 包刚升 孙歌 王人博 赵汀阳 刘擎 周林刚 李筠 施展 《探索与争鸣》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10-112,共3页
当今世界正处于前所未有的大变局中。在这历史转换之机,《探索与争鸣》"优秀青年学人支持计划"第二期于今年1月31日在北京举行。围绕外交学院副教授施展的新著《枢纽——3000年的中国》提出的"重述中国"的主题,编... 当今世界正处于前所未有的大变局中。在这历史转换之机,《探索与争鸣》"优秀青年学人支持计划"第二期于今年1月31日在北京举行。围绕外交学院副教授施展的新著《枢纽——3000年的中国》提出的"重述中国"的主题,编辑部和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邀请历史学、民族学、哲学、文学、政治学、法学等诸多学科的国内相关领域知名学者,展开了热烈的讨论。诚如刘吉在本书序言中所说,"旧的世界观国家观正在瓦解,新的世界观国家观正在走上前台,引导全球秩序的新格局。对于这种新格局的认识,需要有新的理论努力和勇气"。抚今思昔,展望未来。重述中国,是为了从过去看见未来,从世界发现中国。本着百家争鸣以及正确区分学术问题与政治问题的原则,本刊将与会学者们的观点汇集于此,由于本次研讨内容广泛,而杂志篇幅有限,只能刊发津要,全文将以别册形式同期发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历史 枢纽 重述 边疆 历史哲学 学术性格 历史叙事 认知方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