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工源超低频电磁波技术及在首都圈地区的测量研究 被引量:44
1
作者 赵国泽 汤吉 +13 位作者 邓前辉 赵俊猛 王继军 陈小斌 詹艳 宣飞 A.K.SARAEV M.I.PERTEL A.B.KOTCHEROV M.M.KHARLMOV 鲁跃 刘允秀 张建新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2003年第U08期248-257,共10页
超低频 (SLF)电磁波技术利用地球物理和无线电物理相结合的原理 ,由人工产生大功率电磁波信号。在地面很大范围的许多测点同时测量该信号 ,可研究空间电磁场和地下电阻率结构 ,研究地震等引起的电磁场异常变化 ,探测地壳结构和地下资源... 超低频 (SLF)电磁波技术利用地球物理和无线电物理相结合的原理 ,由人工产生大功率电磁波信号。在地面很大范围的许多测点同时测量该信号 ,可研究空间电磁场和地下电阻率结构 ,研究地震等引起的电磁场异常变化 ,探测地壳结构和地下资源。在首都圈地区的观测表明 ,SLF信号的功率谱密度超过天然场源信号数倍以上 ,所得到的视电阻率数据精度远高于天然源方法 ,并有长时间的稳定性。在测量期间距测点约 12 0km发生的迁安 4 .2级地震与观测的电磁场异常和视电阻率的变化有较好的对应性 ,并对产生这些变化的可能的成因机制进行了探讨 ,推测它们是区域应力场和震源区局部构造综合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低频/极低频电磁波 电磁异常 电阻率 地震预测 资源探测
下载PDF
远震前的地电场潮汐波异常 被引量:29
2
作者 张学民 +1 位作者 郭学增 郭建芳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48-58,共11页
分析了5次远强震前河北省昌黎台、兴济台记录到的电场异常,发现该异常主要集中在震前2个月左右的时段内,具有很好的短临预报意义.震前电场呈现不同的异常特征,但与固体地球潮汐波变化关系密切,如半日、半月等潮汐波周期信号增强,引起电... 分析了5次远强震前河北省昌黎台、兴济台记录到的电场异常,发现该异常主要集中在震前2个月左右的时段内,具有很好的短临预报意义.震前电场呈现不同的异常特征,但与固体地球潮汐波变化关系密切,如半日、半月等潮汐波周期信号增强,引起电场变化幅度增大;或本该正常记录到的潮汐变化幅度突然减小或消失;以及高频信号增多并伴有跃变现象.分析异常产生机理认为,强震前的这种异常现象是震源区临震孕育过程中岩石弱化产生的电场异常,经自由空间或地壳传播到达地电台站后,与台站记录的电场潮汐波相叠加产生潮汐波增强或减弱现象.高频异常可能与台站下方岩石孔隙度、渗透率等介质性质的改变有关,反映了强震的远场动态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电场 电场潮汐波 半日周期 应变波 短临预报
下载PDF
2004年印尼8.7级强震前昌黎台的远场电性异常特征探讨 被引量:12
3
作者 张学民 +2 位作者 郭建芳 郭学增 韩和平 《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82-93,共12页
分析了在2004年12月26日印尼8.7级地震前河北昌黎台记录到的自然电位及电场异常,结果显示昌黎台自电位、电场正常时段观测到的半日、半月潮汐波周期变化在震前1个多月发生畸变,周期消失,变化幅度相应减小,震后快速恢复,且潮汐波记录比... 分析了在2004年12月26日印尼8.7级地震前河北昌黎台记录到的自然电位及电场异常,结果显示昌黎台自电位、电场正常时段观测到的半日、半月潮汐波周期变化在震前1个多月发生畸变,周期消失,变化幅度相应减小,震后快速恢复,且潮汐波记录比震前正常时段更加清晰。该台地电阻率的观测结果显示起始下降变化比较平缓,震前一周左右,变化加剧,出现多次阶变。究其原因,在强震发生前断层的蠕滑作用导致孔隙压力变化,产生一种可以在岩石中传播的应变波,由于台站下方岩土层对小应变信号具有很好的放大作用,所以记录到了这种小幅度的应变波,也就是远场的静态应变效应。随着地震临近,应力作用加强,远程应变波引起台站下方水位、水化学性质以及岩石孔隙度、渗透率等的改变,导致电阻率、电场大幅度的阶变,这反映了远场应变波的动态效应。当然就异常幅度而言,应变波的效应还嫌弱一些,因此昌黎台异常变化可能还叠加了震源区激发的电磁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尼8.7级地震 静态应变波 动态应变波 地电场 地电阻率
下载PDF
热水井数字化气汞观测影响因素讨论 被引量:10
4
作者 张素欣 王宝坤 +2 位作者 孙佩卿 张子广 《华北地震科学》 2006年第1期23-26,共4页
汞是地下流体预报地震的灵敏组分之一,高温承压自流井、温泉区自流井的水汞更是携带大量的地下信息,特别是水汞异常在地震之前的表现有目共睹。2001年首都圈范围内的一些水汞观测实现了数字自动记录。由于汞本身的物理化学特性以及观测... 汞是地下流体预报地震的灵敏组分之一,高温承压自流井、温泉区自流井的水汞更是携带大量的地下信息,特别是水汞异常在地震之前的表现有目共睹。2001年首都圈范围内的一些水汞观测实现了数字自动记录。由于汞本身的物理化学特性以及观测仪器的使用条件所限,经过近3年的观测发现,对于热水井的气汞数字化自动记录,捕汞管、供电系统、脱气装置、气路的冷却与除湿是保证气汞测项连续稳定,提高记录地下信息灵敏性的关键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水 脱气 气汞 冷却与除湿
下载PDF
晋冀蒙交界地区震前地电阻率异常分析与研究 被引量:9
5
作者 张学民 《华北地震科学》 2002年第1期16-24,共9页
本次研究发现 ,晋冀蒙交界中强地震前的地电阻率异常存在如下几种特征 :1地震前震中区地电阻率异常出现时间短 ,幅度小 ;2主震之后的中强余震异常明显 ,幅度比较大 ,在低值持续或者年变消失 ;3外围地区异常出现较早 ,异常形态明显 ,并... 本次研究发现 ,晋冀蒙交界中强地震前的地电阻率异常存在如下几种特征 :1地震前震中区地电阻率异常出现时间短 ,幅度小 ;2主震之后的中强余震异常明显 ,幅度比较大 ,在低值持续或者年变消失 ;3外围地区异常出现较早 ,异常形态明显 ,并伴随长趋势变化的转折。本文在综合分析该区域异常特征的基础上 ,利用引进九五攻关软件中的月速率方法对这类异常进行了有效的分析 ,形成了一套适用于晋冀蒙地区的地电分析预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电阻率 震中区 外围区 月速率 地震前兆
下载PDF
大地电场铅电极的研制 被引量:6
6
作者 任佳 王长江 +2 位作者 秦占梅 康有明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04年第5期30-34,共5页
张家口地震中心台经过多次试验 ,成功研制了大地电场铅电极 ,采用新型的电极孔成孔方法及埋设技术进行了试验观测 ,从实验数据中可以明显看到地电场的日变形态。该电极具有制作工艺合理、电极差较小、稳定性能较好、噪声低、使用寿命长... 张家口地震中心台经过多次试验 ,成功研制了大地电场铅电极 ,采用新型的电极孔成孔方法及埋设技术进行了试验观测 ,从实验数据中可以明显看到地电场的日变形态。该电极具有制作工艺合理、电极差较小、稳定性能较好、噪声低、使用寿命长、易于保存和使用方便等特点 ,不仅可以满足大地电场长期定点观测的要求 ,还可以用于地电阻率观测 ,亦可作为地震电磁扰动观测中的电极传感器。铅电极应用前景广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铅电极 成孔方法 检查装置
下载PDF
泄流量对动水位观测影响的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张瑞芳 +3 位作者 曾永 冯振玮 朱田阳 路正 《华北地震科学》 2008年第4期17-20,共4页
利用深井动水位观测资料预报地震,已经被国内外地震学家进行深入研究,并得到了许多珍贵的震例资料。从多年的观测实践认识到,观测装置系统对动水位记录地震信息量是关键环节,泄流量的调节也是提高动水位观测质量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 动水位 泄流量 观测质量
下载PDF
应用PLC实现浮选药剂流量的控制 被引量:2
8
作者 王克俭 《煤矿自动化》 1998年第1期16-18,共3页
提出定压箱—电磁阀方式控制浮选药剂流量的方法,介绍由C200H的多点I/O模块及其它模块实现的软、硬件原理。
关键词 选煤 浮选药剂 流量 控制 PLC
下载PDF
河北省地震信息网络系统应用论文 被引量:1
9
作者 高景春 蒋春花 +7 位作者 李永庆 田建国 杜锡武 王立军 冯录刚 张从珍 李雪英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00年第3期1-2,共2页
为提高地震数据信息交换、管理和服务水平 ,1997年中国地震局决定在首都圈地区率先进行地震信息网络系统建设 ,并作为全国地震信息网络系统的示范工程。河北省地震信息网络作为首都圈地震信息网络系统的一部分 ,是我国首批进行建设并较... 为提高地震数据信息交换、管理和服务水平 ,1997年中国地震局决定在首都圈地区率先进行地震信息网络系统建设 ,并作为全国地震信息网络系统的示范工程。河北省地震信息网络作为首都圈地震信息网络系统的一部分 ,是我国首批进行建设并较早投入运行的区域地震信息网络之一。该网络系统实现了区域地震行业信息网的基本功能 ,能够提供 WEB,E- mail,ftp,Proxy和拔号访问等各种通用的 Intranet服务 ,开展了多种地震数据信息共享 ,进行了分布式数据库等各种应用研究。本系列文章讨论了该网络系统的总体构成、技术特点 ,总结了项目实施经验 ,介绍了应用研究的一些技术成果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信息网络 地震数据服务 数据库 河北
下载PDF
河北新泽_5井数字化观测装置的改进与分析
10
作者 张子广 刘俊明 +5 位作者 张素欣 黄占平 尹宏伟 韩文英 梁丽环 《山西地震》 2005年第2期25-27,共3页
介绍了河北新泽5井石油探测井的概况,分析了2002年12月中旬该井数字化观测和模拟观测失真的原因。提出了对数字化观测仪器改进的方案。采取把数字探头安装到主井管中,将探头置于一个特制的套管内,对主副井管内的原油进行了清理等办法,... 介绍了河北新泽5井石油探测井的概况,分析了2002年12月中旬该井数字化观测和模拟观测失真的原因。提出了对数字化观测仪器改进的方案。采取把数字探头安装到主井管中,将探头置于一个特制的套管内,对主副井管内的原油进行了清理等办法,使新泽5井水位数字化和模拟观测恢复正常。得出此法对河北新泽5井而言是可行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井水水位 数字化观测 模拟观测 套管
下载PDF
磁变仪标度值自动测定电路的改进
11
作者 田树德 +4 位作者 马光 李卫国 高登平 王树兴 吴俊花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06年第4期118-121,共4页
介绍了改进后的磁变仪标度值自动测定电路的主要特性、电路工作原理和使用注意事项,提供了电路原理图。
关键词 磁变仪 标度值 自动测定 改进
下载PDF
河北省地震信息网络WEB站点的设计与实现——河北省地震信息网络系统应用论文(4)
12
作者 田建国 王立军 +1 位作者 李永庆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00年第3期22-27,共6页
关键词 河北 地震信息网络 WEB站点 地震数据 设计
下载PDF
Tidal wave anomalies of geoelectrical field before remote earthquakes
13
作者 张学民 +1 位作者 郭学增 郭建芳 《Acta Seism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CSCD 2007年第1期51-62,共12页
In this paper, geoelectrical field anomalies at Changli and Xingji station in Hebei Province were analyzed before five remote earthquakes. It was found that the anomalies mainly occurred two or three months before ear... In this paper, geoelectrical field anomalies at Changli and Xingji station in Hebei Province were analyzed before five remote earthquakes. It was found that the anomalies mainly occurred two or three months before earthquakes, which is of importance to short-term and impendent earthquake prediction. There exhibited different characteristics in geoelectrical field anomalies, but they were closely related to tidal waves, for example, the increasing in ampli- tude at semidiurnal and semimonthly periods of tidal waves; the decreasing or disappearing in amplitude of tidal waves that should have been recorded normally at that time; while there accompanied incremental signals with high frequency, such as jump variations. It was thought that the formation mechanism of the geoelectrical anoma- lies before strong earthquakes resulted from stress-strain resonance effects when rock was weakened during the preparation process in seismic area, and then signals of electric field propagated to remote stations in free space or crust, and superposed on the geoelectric field tidal waves recorded at the stations, leading to increasing or decreasing in amplitude of geoelectrical tidal waves. The high frequency signals may be related to the variation of rock porosity, permeability and so on beneath the stations, as a result of the dynamic effects of remote earthquak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eoelectrical field geoelectrical tidal waves semidiurnal period strain wave imminent seismic prediction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