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琯溪蜜柚幼果中柚皮苷含量变化规律 被引量:8
1
作者 胡阳 晏幸 +6 位作者 伍菱 李利君 杨远帆 杜希萍 淑燚 倪辉 李清彪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59-165,共7页
为探明琯溪蜜柚幼果作为柚皮苷提取原料的最优时期,利用高效液相色谱分析研究种植地海拔、果实发育期、果实部位、贮藏时间及加热干燥对琯溪蜜柚幼果中柚皮苷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海拔地区(668 m)种植的琯溪蜜柚幼果中柚皮苷含量高... 为探明琯溪蜜柚幼果作为柚皮苷提取原料的最优时期,利用高效液相色谱分析研究种植地海拔、果实发育期、果实部位、贮藏时间及加热干燥对琯溪蜜柚幼果中柚皮苷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海拔地区(668 m)种植的琯溪蜜柚幼果中柚皮苷含量高于低海拔地区(40 m)种植;随着发育期的增长,果实内部白囊与绿色表皮柚皮苷含量均呈下降趋势;同一时期采摘的幼果经贮藏由绿变黄的过程中柚皮苷含量不断升高;加热干燥处理会显著降低新鲜幼果柚皮苷含量。高海拔地区(668 m)种植的I期琯溪蜜柚幼果,经过贮藏完全变黄后柚皮苷含量最高,表皮和白囊柚皮苷质量分数分别达28.3%和26.5%。研究结果为科学利用琯溪蜜柚幼果为原料制备柚皮苷提供了实验依据,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蜜柚幼果 柚皮苷 贮藏 干燥
下载PDF
焙火工艺对白芽奇兰茶叶挥发性香气成分的影响
2
作者 马莹 刘谢缘 +3 位作者 王碧生 淑燚 李利君 倪辉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9期123-129,共7页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和香气活性值分析,研究特色乌龙茶白芽奇兰茶叶焙火前后香气成分的变化。结果表明,焙火前后白芽奇兰茶叶香气成分类别和含量发生了显著变化。焙火前白芽奇兰茶叶的主要香气贡献成分包括香叶醇、脱...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和香气活性值分析,研究特色乌龙茶白芽奇兰茶叶焙火前后香气成分的变化。结果表明,焙火前后白芽奇兰茶叶香气成分类别和含量发生了显著变化。焙火前白芽奇兰茶叶的主要香气贡献成分包括香叶醇、脱氢芳樟醇、顺式-香柠檬烯、苯乙醇、苯乙醛、顺式-茉莉酮和香叶基丙酮。焙火后白芽奇兰茶叶的主要香气贡献成分包括香叶醇、脱氢芳樟醇、顺式-茉莉酮、香叶基丙酮、顺式-香柠檬烯、苯乙醇、苯乙醛、藏红花醛、反式-2-癸烯醛、茶香酮、顺式-香柠檬烯、波斯菊萜、顺式-芳樟醇氧化物和2-戊基呋喃。白芽奇兰茶叶焙火后香气变化是由于低沸点物质挥发、α-紫罗兰酮转化、糖苷热分解、醇类物质氧化、脂质过氧化分解、萜醇类物质转化等,导致茶香酮、顺式-芳樟醇氧化物、2-戊基呋喃等关键香气成分的产生,藏红花醛、反式-2-癸烯醛和波斯菊萜的含量大幅度增加。本研究阐明了焙火工艺对白芽奇兰茶叶香气成分的影响,发现焙火工艺增添了香气活性成分从而改变乌龙茶的香气特征,且首次发现焙火工艺会导致茶香酮这种关键香气成分产生,对深入了解焙火工序对白芽奇兰茶叶和其他乌龙茶香气成分的影响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焙火 加工工艺 乌龙茶 香气成分 气相色谱-质谱法
下载PDF
白芽奇兰速溶茶粉加工过程中香气的变化 被引量:1
3
作者 林诗笛 蒋青香 +5 位作者 林琦 许勇泉 李利君 淑燚 倪辉 李清彪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8期239-248,共10页
以白芽奇兰茶叶制备速溶茶粉为对象,采用感官评价、气相色谱-质谱联用、香气活性值(odor activity value,OAV)等研究速溶茶粉加工过程中的香气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白芽奇兰速溶茶粉加工过程中各阶段样品的整体香气轮廓和香气成分类别具... 以白芽奇兰茶叶制备速溶茶粉为对象,采用感官评价、气相色谱-质谱联用、香气活性值(odor activity value,OAV)等研究速溶茶粉加工过程中的香气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白芽奇兰速溶茶粉加工过程中各阶段样品的整体香气轮廓和香气成分类别具有一定相似性,但在不同加工阶段的香气强度和香气成分含量差异较大;3-乙基-2,5-二甲基吡嗪、脱氢芳樟醇、水杨酸甲酯、藏花醛、香叶醇、吲哚、β-大马士酮、顺式茉莉酮、香叶基丙酮、反式橙花叔醇和茉莉酸甲酯是导致香气变化的关键成分。浸提工艺显著增加了藏花醛、香叶醇、吲哚、β-大马士酮和顺式茉莉酮等成分的OAV,碟式分离、反渗透浓缩和冷冻干燥显著降低了香叶醇、吲哚、β-大马士酮、顺式茉莉酮、茉莉酸甲酯、反式橙花叔醇、3-乙基-2,5-二甲基吡嗪和藏花醛等成分的OAV。超滤除去茶多酚复合物,促进香气成分的释放,导致香叶醇、吲哚、β-大马士酮、顺式茉莉酮和茉莉酸甲酯的OAV增加。本研究阐明白芽奇兰速溶茶粉加工过程中香气成分的变化规律,发现超滤处理促进香气成分的释放,为改良速溶茶粉的加工工艺提高速溶茶粉的香气品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速溶茶粉 加工工艺 香气轮廓 香气成分 气相色谱-质谱法
下载PDF
菌种对发酵红茶水溶液香气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5
4
作者 林琦 李利君 +6 位作者 伍菱 黄高凌 淑燚 倪辉 李清彪 张树文 黄幼林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0期151-158,共8页
为探究乳酸菌发酵、酵母菌发酵及醋酸菌发酵对茶叶水溶液风味的影响,通过感官评价和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分析3种发酵红茶水溶液的挥发性成分。结果表明:酵母菌、醋酸菌、乳酸菌使红茶水溶液的果香显著增加,而花香、... 为探究乳酸菌发酵、酵母菌发酵及醋酸菌发酵对茶叶水溶液风味的影响,通过感官评价和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分析3种发酵红茶水溶液的挥发性成分。结果表明:酵母菌、醋酸菌、乳酸菌使红茶水溶液的果香显著增加,而花香、甜香和青草香降低;此外,酵母菌、乳酸菌还显著降低红茶水溶液烘烤香,而醋酸菌显著增加红茶水溶液烘烤香。酵母菌发酵红茶水溶液鉴定出46种挥发性成分,与原红茶水溶液相比,增加了醇类物质(1605.93μg/L)、酯类物质(7715.82μg/L)和酸类物质(596.15μg/L),降低了醛类物质(69.48μg/L);醋酸菌发酵红茶水溶液鉴定出33种挥发性成分,与原红茶水溶液相比,增加了醇类物质(178.33μg/L)和酮类物质(14.15μg/L),降低了烯烃类物质(19.37μg/L);乳酸菌发酵红茶水溶液鉴定出32种挥发性成分,与原红茶水溶液相比,增加了醇类物质(90.70μg/L)、酯类物质(53.91μg/L)和酮类物质(19.82μg/L),降低了烯烃类物质(10.89μg/L)。本研究发现乳酸菌发酵可显著提高红茶水溶液的香味可接受程度,其主要原因是醇类物质、酯类物质,酮类物质等成分增加引起果香香气强度增加。该研究结果为运用发酵技术提高红茶产品的风味提供了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茶水溶液 发酵 挥发性成分 气相色谱-质谱法 感官评价
下载PDF
“十三五”期间我国茶叶深加工科技发展报告 被引量:2
5
作者 左小博 孔俊豪 +4 位作者 杨秀芳 刁春华 苏小琴 涂云飞 淑燚 《中国茶叶加工》 2021年第3期5-11,共7页
“十三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茶产业面临着生产成本不断上升、供求矛盾逐渐显现的结构性问题。茶叶深加工作为承载茶产业提档升级的重要途径,在茶产业高质量发展中的支撑作用日益凸显。文章系统梳理了“十三五”期... “十三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茶产业面临着生产成本不断上升、供求矛盾逐渐显现的结构性问题。茶叶深加工作为承载茶产业提档升级的重要途径,在茶产业高质量发展中的支撑作用日益凸显。文章系统梳理了“十三五”期间我国涉茶科技研究方面的主要进展,探讨了茶叶深加工科技创新中存在的短板和问题,提出了今后的工作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三五” 茶叶深加工 科技 进展
下载PDF
三级逆流提取茶叶的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淑燚 欧阳晓江 +2 位作者 陈添顺 岳鹏翔 袁弟顺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256-258,共3页
在速溶茶的加工中,提取是重要的一步,提取的温度、时间、加水比对速溶茶的风味、理化指标和得率具有很大的影响。本实验使用三级逆流提取几种红茶、绿茶和乌龙茶,每级提取结束后各自出液分别加工成速溶茶,取样进行感官审评和理化分析。... 在速溶茶的加工中,提取是重要的一步,提取的温度、时间、加水比对速溶茶的风味、理化指标和得率具有很大的影响。本实验使用三级逆流提取几种红茶、绿茶和乌龙茶,每级提取结束后各自出液分别加工成速溶茶,取样进行感官审评和理化分析。结果表明,三级逆流提取茶叶获得的每一级提取液的感官指标、主要成分含量和得率有明显的差异,这有利于使用相同的茶叶原料加工不同的速溶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逆流提取 速溶茶
下载PDF
绿茶萃取液酶解工艺双响应面法优化研究
7
作者 淑燚 《中国茶叶》 2022年第8期40-47,共8页
为降低绿茶萃取液的苦涩感和提高其鲜甜度,改善茶饮料的感官品质,采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法分析绿茶萃取液酶解过程中的主要影响因素;利用Box-Behnken响应面法,以感官评价和生化品质模糊综合评判值为双响应值,对主要影响因素进行双重工... 为降低绿茶萃取液的苦涩感和提高其鲜甜度,改善茶饮料的感官品质,采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法分析绿茶萃取液酶解过程中的主要影响因素;利用Box-Behnken响应面法,以感官评价和生化品质模糊综合评判值为双响应值,对主要影响因素进行双重工艺优化。经过单因素及双响应面优化试验得到最优酶解工艺,工艺参数为:酶添加量0.026%、酶解温度59℃、酶解时间47 min。酶解绿茶萃取液口感鲜爽、无苦涩味。通过FMEA和双响应面分析法优化绿茶萃取液的酶解工艺,显著改善了绿茶萃取液的风味口感和生化品质,可以为茶叶深加工前处理和提高茶饮料的感官风味提供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响应面 绿茶萃取液 酶解工艺 感官评价 生化品质
下载PDF
超声辅助提取对铁观音茶渣蛋白功能特性的影响
8
作者 郭凤仙 姚远 +2 位作者 淑燚 林娈 郑宗平 《泉州师范学院学报》 2021年第2期12-17,共6页
以铁观音茶渣为原料,考察超声辅助碱酶法提取对茶渣蛋白(TRP)的提取率、功能特性及抗氧化性的影响.采用响应面法优化超声辅助提取的工艺条件,确定超声功率300 W,提取温度52℃,提取时间60 min,此条件下TRP提取率73.22%.功能特性研究显示... 以铁观音茶渣为原料,考察超声辅助碱酶法提取对茶渣蛋白(TRP)的提取率、功能特性及抗氧化性的影响.采用响应面法优化超声辅助提取的工艺条件,确定超声功率300 W,提取温度52℃,提取时间60 min,此条件下TRP提取率73.22%.功能特性研究显示,超声辅助提取的TRP溶解性为81.12%、乳化性35.87 m^(2)/g、起泡性63.33%及泡沫稳定性39.68%,较未超声提取TRP分别提高了4.82%,41.44%,49.01%和60.91%.此外,超声辅助提取TRP的DPPH·和ABTS^(+)·清除率IC50值较未超声提取分别减小了12.73%和37.11%.因此,超声辅助提取提高了铁观音TRP在食品中的应用潜在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观音 茶渣蛋白 超声 功能特性 抗氧化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