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术前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检查对胃癌根治术的指导价值 被引量:10
1
作者 谢锷 翁泽 +1 位作者 王小忠 黄耀奎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31-33,共3页
目的 探讨术前行腹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检查在胃癌根治术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将103例胃癌患者,根据本人意愿分成术前行MSCTA检查组57例(Ⅰ组)和未行MSCTA检查组46例(Ⅱ组),由同一组术者进行手术.结果 Ⅰ组患者经MSCTA检查... 目的 探讨术前行腹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检查在胃癌根治术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将103例胃癌患者,根据本人意愿分成术前行MSCTA检查组57例(Ⅰ组)和未行MSCTA检查组46例(Ⅱ组),由同一组术者进行手术.结果 Ⅰ组患者经MSCTA检查,发现有6例(10.5%)供胃血管发生变异 全组患者胃周主要血管的位置、走向及与病变的关系术中所见与MSCTA检查诊断符合率为100% Ⅰ组的手术时间[(206±23)min]比Ⅱ组[(257±32)min]短(95%CI:-22.452~-0.919,P=0.044) Ⅰ组供胃动脉解剖异常患者的手术时间[(190±50)min]比Ⅱ组术中发现异常的3例患者手术时间[(255±62)min]短(95%CI:-100.141~-3.193,P=0.048).而两组病例(包括供胃动脉解剖异常者)术中平均出血量、淋巴结清扫量、并发症发生率、术后住院天数、住院费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术前行MSCTA检查,对评估肿瘤血管及周围组织结构、防止因缺乏了解而误伤变异血管或组织器官可提供一定的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 根治手术
原文传递
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检查显示胃癌患者供胃动脉的价值 被引量:8
2
作者 谢锷 翁泽 +1 位作者 王小忠 黄耀奎 《现代医院》 2010年第12期70-72,共3页
目的分析68例胃癌患者术前进行腹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u ltislice Sp iral CT Angiog-raphy,MSCTA)检查的结果,探讨该检查在胃癌根治术前后显示供胃动脉解剖的诊断符合率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GE64排L ightSpeed VCT,对68例患者进行MS... 目的分析68例胃癌患者术前进行腹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u ltislice Sp iral CT Angiog-raphy,MSCTA)检查的结果,探讨该检查在胃癌根治术前后显示供胃动脉解剖的诊断符合率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GE64排L ightSpeed VCT,对68例患者进行MSCTA检查,显示供胃动脉、肿瘤血供以及肿瘤与血管的关系,并与手术结果进行对照。结果 经MSCTA检查,发现68例患者中供胃血管正常的有62例(91.2%),解剖发生变异的有6例(8.8%)。全部患者于胃癌根治治疗中顺利完成了手术,术后发现供胃血管正常的只有61例(89.7%),解剖发生变异的有7例(10.3%)。其术后的诊断符合率为98.5%(67/68)。结论 MSCTA检查在显示供胃动脉解剖和变异上有较高的符合率,通过对患者术前进行MSCTA检查,用以正确评估肿瘤血管及周围组织结构的信息,有利于对胃癌进行定位及分期诊断,对手术方案的选择、制订以及患者的处理有重要影响。这对提高转移淋巴结的清扫率;防止因缺乏了解而误伤变异血管及误伤某些组织或器官提供了保障;有利于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手术并发症,增加手术的安全和准确性,对指导手术的顺利完成,提高患者的根治水平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 检查 临床意义
下载PDF
多排螺旋CT诊断超急性期大面积脑梗死的临床价值分析 被引量:5
3
作者 袁丹 翁泽 陈日坚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5年第13期59-60,共2页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诊断超急性期大面积脑梗死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筛选260例超急性期大面积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收治入院后立即进行头颅CT检查,所有患者确诊为超急性期大面积脑梗死患者,分析所有患者CT影像结果并进行诊...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诊断超急性期大面积脑梗死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筛选260例超急性期大面积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收治入院后立即进行头颅CT检查,所有患者确诊为超急性期大面积脑梗死患者,分析所有患者CT影像结果并进行诊断。结果 260例超急性期脑梗死患者,其中231例患者平扫可见脑实质低密度表现,142例患者可见显著的局部脑肿胀征,72例患者可见单侧大脑中动脉血管高密度表现,3例患者CT影像未见异常;根据以上CT表现进行确诊,明确诊断超急性期大面积脑梗死患者185例,提示诊断72例,未见异常3例。CT确诊率与临床证实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多排螺旋CT诊断超急性期大面积脑梗死具有较高的诊断能力,扫描成像迅速且较为方便,具有临床应用及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排螺旋CT 超急性期 大面积脑梗死
下载PDF
双源CT双能量虚拟平扫在胆系结石检查中的价值 被引量:5
4
作者 林志畑 吴先衡 +2 位作者 林黛英 翁泽 杨江爽 《影像诊断与介入放射学》 2014年第3期216-219,共4页
目的:探讨双源CT在腹部增强扫描中双能量虚拟平扫检查胆系结石的价值。方法对100例(男55例,女45例,年龄37~81岁)怀疑胆系疾病的患者均行Simens双源CT上腹部常规平扫及双能量增强扫描,并利用Liver VNC软件处理得到虚拟平扫数据,... 目的:探讨双源CT在腹部增强扫描中双能量虚拟平扫检查胆系结石的价值。方法对100例(男55例,女45例,年龄37~81岁)怀疑胆系疾病的患者均行Simens双源CT上腹部常规平扫及双能量增强扫描,并利用Liver VNC软件处理得到虚拟平扫数据,由3名医师通过双盲法对两组图像进行胆系结石诊断,将两组图像的诊断结果及辐射剂量进行比较。结果100例患者中,有66例经手术证实存在胆系结石。常规平扫检出64例,检出率为96.97%;虚拟平扫检出62例,检出率为93.94%,两者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虚拟平扫与常规平扫单次辐射剂量CTDIvol分别为(12.54±1.83)mGy及(9.24±1.67) mGy,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虚拟CT平扫及常规CT平扫在检出胆系结石中具有很高一致性,双能量虚拟平扫对大部分胆系结石而言可基本取代上腹部常规平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道结石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虚拟平扫
下载PDF
双源CT双能量减影法与单源CT减影法在颅内动脉瘤诊断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翁泽 袁丹 +6 位作者 吴先衡 林黛英 林时勖 黄朝华 林志畑 林少帆 张鑫佳 《新医学》 2012年第3期189-191,F0003,共4页
目的:探讨双源CT双能量减影法与单源CT减影法诊断颅内动脉瘤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34例颅内动脉瘤患者(43个动脉瘤)的CT血管成像检查结果和DSA、手术资料,以其中行双源CT双能量减影法的15例结果为双源组,行单源CT减影法的19例结果为单源... 目的:探讨双源CT双能量减影法与单源CT减影法诊断颅内动脉瘤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34例颅内动脉瘤患者(43个动脉瘤)的CT血管成像检查结果和DSA、手术资料,以其中行双源CT双能量减影法的15例结果为双源组,行单源CT减影法的19例结果为单源组,比较两种方法诊断颅内动脉瘤的敏感度及放射线剂量。结果:双源组19个颅内动脉瘤中,诊断与DSA或手术所见符合17个,部位或瘤体大小不符3个,双源CT双能量减影法诊断颅内动脉瘤的敏感度为85%。单源组23个动脉瘤中,诊断与DSA或手术所见符合18个,部位或瘤体大小不符合5个,单源CT减影法诊断颅内动脉瘤的敏感度为78%。两种方法诊断颅内动脉瘤的敏感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发现漏诊。双源组15例患者的放射线剂量为(1 259±161)mGy cm,有效剂量(2.90±0.37)mSv;单源组19例患者的DLP检查平均放射线剂量为(2 605±425)mGy cm,有效剂量(5.99±0.98)mSv。双源组放射线剂量明显低于单源组(P<0.05)。结论:双源CT双能量减影法与单源CT减影法均能有效检出动脉瘤,但双源CT双能量减影法的放射线剂量相对较少,更具安全性,是诊断颅内动脉瘤诊断的较佳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血管造影 术前诊断
下载PDF
主动脉夹层的多层螺旋CT表现和诊断价值 被引量:3
6
作者 黄朝华 林时勖 +3 位作者 杨江爽 翁泽 杜光舟 林志钿 《影像诊断与介入放射学》 2010年第3期140-142,共3页
目的分析主动脉夹层的MSCT表现,评价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在主动脉夹层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经64层螺旋CT诊断及临床证实的AD成像资料,运用多平面重建、最大密度投影和容积成像等后处理方法显示真腔、假腔和内膜片。结... 目的分析主动脉夹层的MSCT表现,评价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在主动脉夹层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经64层螺旋CT诊断及临床证实的AD成像资料,运用多平面重建、最大密度投影和容积成像等后处理方法显示真腔、假腔和内膜片。结果 50例AD均清楚地显示主动脉全程及其主要分支,均能辨别真腔、假腔、内膜片及撕破口部位,其中DebakeyⅠ型15例,DebakeyⅡ型6例,DebakeyⅢ型29例。主动脉弓三大分支受累5例;腹腔干受累9例;肠系膜上动脉受累10例;右肾动脉受累8例,左肾动脉受累12例;右侧髂总动脉受累7例,左侧髂总动脉受累13例,双侧髂总动脉均受累5例;合并动脉瘤或瘤样扩张4例;合并假腔内血栓形成10例;合并主动脉壁钙化23例。结论多层螺旋CT能为主动脉夹层的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提供准确的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夹层 多层螺旋CT 血管成像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在肺动脉疾病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3
7
作者 黄朝华 陈瑟燕 +2 位作者 杨江爽 翁泽 林顺发 《实用医学影像杂志》 2011年第1期16-18,25,共4页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对探测肺动脉疾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60例经临床或病理证实的肺动脉疾病患者均经MSCT肺动脉成像检查,对所有患者的影像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60例患者肺动脉CTA的图像质量完全满足诊断需要。研究证...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对探测肺动脉疾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60例经临床或病理证实的肺动脉疾病患者均经MSCT肺动脉成像检查,对所有患者的影像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60例患者肺动脉CTA的图像质量完全满足诊断需要。研究证实,60例中38例为肺动脉栓塞,6例中央型肺癌侵犯肺血管,3例为肺动静脉瘘,5例为肺动脉高压,8例肺动脉成像未见异常。结论 MSCT的三维肺血管图像可立体、直观地显示肺血管的解剖结构及其与周围组织的空间关系,能及时发现和诊断肺动脉疾病,指导肺栓塞的治疗及评价疗效,也可为中央型肺癌制定手术方案提供准确的影像学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动脉疾病 多层螺旋CT 血管成像 图像后处理
下载PDF
胸腺肿瘤及肿瘤样病变的CT诊断相关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翁泽 袁丹 林黛英 《中外医疗》 2021年第19期185-187,共3页
目的探讨胸腺肿瘤及肿瘤样病变的CT诊断相关观察。方法方便选取该院2016年3月—2020年3月收治的胸腺肿瘤及肿瘤样病变患者62例,62例患者均接受CT诊断以及病理诊断,探究CT诊断胸腺肿瘤及肿瘤样病变的临床意义。结果62例患者的临床特征进... 目的探讨胸腺肿瘤及肿瘤样病变的CT诊断相关观察。方法方便选取该院2016年3月—2020年3月收治的胸腺肿瘤及肿瘤样病变患者62例,62例患者均接受CT诊断以及病理诊断,探究CT诊断胸腺肿瘤及肿瘤样病变的临床意义。结果62例患者的临床特征进行对比,其中胸腺癌占比29.04%、胸腺瘤占比30.65%、胸腺淋巴瘤占比16.13%,胸腺类癌占比3.22%、侵袭性胸腺癌占比16.13%、异位胸腺瘤占比3.22%、颈部胸腺囊肿占比1.61%。50例胸腺肿瘤及肿瘤样病变患者的病理分型显示,异位胸腺瘤位于心室前方、左前下纵膈;颈部胸腺囊肿位于颈部至胸廓入口左侧甲状腺下方。50例胸腺肿瘤及肿瘤样病变患者的CT诊断结果显示,其中有18例患者属于胸腺癌、6例胸腺瘤、9例胸腺淋巴瘤,2例胸腺类癌、10例侵袭性胸腺癌、2例异位胸腺瘤、1例颈部胸腺囊肿。仅有1例胸腺淋巴瘤未诊断出,诊断准确率高达98.39%。结论CT诊断胸腺肿瘤及肿瘤样病变,能够清晰的观察到肿瘤周围结构,及时发现胸腺肿瘤及肿瘤样病变,为临床诊断提供可靠的依据,该诊断方法准确率高度接近病理诊断,可作为胸腺肿瘤及肿瘤样病变患者首选的诊断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腺肿瘤 肿瘤样病变 CT诊断 临床意义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三种图像后处理技术在肺栓塞诊断中的应用评价 被引量:1
9
作者 黄朝华 杨江爽 +3 位作者 翁泽 吴先衡 陈瑟燕 林时勖 《实用医技杂志》 2012年第8期800-802,共3页
目的比较不同重建层厚的各种图像后处理技术对肺动脉栓子的显示及诊断价值。方法收集40例经多层螺旋CT肺动脉成像检查并经临床及实验室检查确诊的肺动脉栓塞(PE)图像资料,利用原始数据分别行层厚0.625、1.25、2.5、5.0 mm重建图像,然后... 目的比较不同重建层厚的各种图像后处理技术对肺动脉栓子的显示及诊断价值。方法收集40例经多层螺旋CT肺动脉成像检查并经临床及实验室检查确诊的肺动脉栓塞(PE)图像资料,利用原始数据分别行层厚0.625、1.25、2.5、5.0 mm重建图像,然后运用多平面重组(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及容积成像(VR)3种图像后处理方法对于在不同层厚的各级肺动脉显示及其栓子分布情况进行观察分析。结果本组40例PE均为双肺多发肺栓塞,共累及各级肺动脉分支409处,范围从肺动脉主干至亚段动脉。40例PE中,对亚段动脉栓子检出率,0.625、1.25、2.5 mm MPR图像和MIP图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 mm MPR、5 mm MIP及VR图像对亚段动脉栓子显示较0.625、1.25、2.5 mm MPR及MIP图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肺栓塞的诊断主要依靠薄层横断图像,对亚段动脉栓子的观察至少要用2.5 mm重建层厚的MPR或MIP图像,两者任选择一项即可。而1.25 mm层厚对亚段动脉栓子不易漏诊,且能大大地提高观察者阅片速度,故1.25 mm层厚的MPR或MIP为最佳成像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栓塞 胆固醇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放射性核素血管显像术 图像处理 计算机辅助
下载PDF
64排螺旋CT三维重建成像在髋关节外伤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0
作者 翁泽 袁丹 林黛英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1年第16期195-196,共2页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三维重建成像在髋关节外伤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月我院收治的60例髋关节外伤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平均分为CT组和X线组,每组30例患者。CT组患者进行排螺旋CT三维...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三维重建成像在髋关节外伤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月我院收治的60例髋关节外伤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平均分为CT组和X线组,每组30例患者。CT组患者进行排螺旋CT三维重建成像技术进行诊断,X线组患者进行X线平片进行诊断。在诊断结束后对比两组检查法的诊断准确率,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CT组诊断前柱骨折7例、后柱骨折5例、髋臼前壁骨折4例、髋臼后壁骨折8例、复合骨折6例,误诊及漏诊0例,诊断准确率100%显著高于X线组的83.3%(P<0.05)。结论:64排螺旋CT三维重建成像在髋关节外伤患者的诊断中有明确的临床价值,能够提高诊断准确率,对髋关节处碎骨显示比较完全,能够为医生提供丰富的治疗依据,减少误诊和漏诊,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建议进行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4排螺旋CT 三维重建成像 髋关节外伤 应用价值
下载PDF
双源CT在肺段动脉栓塞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
11
作者 翁泽 袁丹 林黛英 《影像技术》 CAS 2021年第4期24-27,共4页
目的:探讨双源CT在肺段动脉栓塞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纳入2015年2月-2020年2月收治的肺段动脉栓塞患者60例,所有患者均接受64排螺旋CT、双源CT检查,双源CT设为研究组,64排螺旋CT设为对照组,对比64排螺旋CT与双源CT之间的诊断差异。结... 目的:探讨双源CT在肺段动脉栓塞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纳入2015年2月-2020年2月收治的肺段动脉栓塞患者60例,所有患者均接受64排螺旋CT、双源CT检查,双源CT设为研究组,64排螺旋CT设为对照组,对比64排螺旋CT与双源CT之间的诊断差异。结果:CT检查显示肺段动脉栓塞的影像学图像可分为直接与间接征象。直接征象:其血管充盈时明显出现缺损;间接征象:患者的肺部纹理出现明显局限性。若患者存在血管栓塞,则造影剂周围环绕较为明显,其轨道征象会受到切面影响,表现为中心性血管充盈缺损。在检查过程中,若发现患者血管壁附着血栓,则造影剂呈现不规则性充盈,出现血管内向心性充盈缺损。若肺动脉血管远端未见造影剂,且血管处这段未出现规律性,则表示为完全栓塞。研究组共有58例患者确诊为肺段动脉栓塞,真阳性58例、真阴性2例,假阳性1例、假阴性2例。与对照组的诊断准确率、特异性、敏感性相比,其结果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肺段动脉栓塞诊断中选择双源CT,诊断准确率较高,与64排螺旋CT诊断相比,一次扫描可获得平扫、增强及碘图等多种数据,较常规肺动脉成像更利于栓塞的检出,其诊断准确率、特异性、敏感性无显著差异,且该诊断方法无创,患者接受程度高,可作为肺段动脉栓塞首选的诊断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4排螺旋CT 双源CT 肺段动脉栓塞 诊断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