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6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工真皮联合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在瘢痕和皮肤深度创面整复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43
1
作者 刘洋 张宜澜 +7 位作者 黄亚兰 高兴 彭毅志 颜洪 奇志 张家平 吴军 彭代智 《中华烧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98-203,共6页
目的观察人工真皮联合bFGF应用于瘢痕和皮肤深度创面整复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0月-2015年4月笔者单位收治的符合人选标准的应用人工真皮修复创面的72例患者临床资料,创面类型为瘢痕切除后创面、无肌腱或骨外露深度烧伤创... 目的观察人工真皮联合bFGF应用于瘢痕和皮肤深度创面整复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0月-2015年4月笔者单位收治的符合人选标准的应用人工真皮修复创面的72例患者临床资料,创面类型为瘢痕切除后创面、无肌腱或骨外露深度烧伤创面、小面积肌腱或骨外露创面,共102个创面。根据是否联合应用bFGF,将创面分为人工真皮组60个和人工真皮+bFGF组42个。人工真皮组I期手术行瘢痕松解和切除或深度创面彻底清创,移植人工真皮,待人工真皮血管化完成时,行Ⅱ期手术移植自体刃厚皮修复创面。人工真皮+bFGF组的人工真皮先用bFGF浸泡30min后再移植,其余手术方法同人工真皮组。统计2组创面手术面积、人工真皮完全血管化时间、皮片存活情况及随访情况。对数据行t检验、Fisher确切概率法检验。结果(1)2组创面中瘢痕切除后、无肌腱或骨外露深度烧伤、小面积肌腱或骨外露创面手术面积相近(t值为-1.853~-0.200,P值均大于0.05)。人工真皮+bFGF组创面中瘢痕切除后、无肌腱或骨外露深度烧伤、小面积肌腱或骨外露创面人工真皮完全血管化时间分别为(15.6±2.9)、(14.7±2.7)、(20.3±4.g)d,较人工真皮组相应创面的(18.3±4.7)、(18.7±4.2)、(27.7±8.8)d平均分别缩短2.7、4.0、7.4d(t值为-2.779~-2.383,P值均小于0.05)。(2)人工真皮+bFGF组3种类型创面中,相同类型创面皮片存活为优者所占比例均高于人工真皮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大于0.05)。(3)术后随访1~48个月,2组创面植皮区和供皮区均无明显瘢痕生长。结论人工真皮联合bFGF能有效缩短人工真皮在瘢痕切除后创面和皮肤深度创面的血管化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瘢痕 烧伤 伤口愈合 真皮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新生血管化 生理性 深度皮肤创面
原文传递
重组腺病毒载体局部介导 CTLA_4Ig延长小鼠异体移植皮肤的存活 被引量:39
2
作者 高兴 吴军 +6 位作者 易绍萱 杨世昕 贺伟峰 周立新 张宁 陈希炜 张小蓉 《中华烧伤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1期37-39,共3页
目的寻求一种简单可行的延长异体移植皮肤存活的方法。方法将CTLA_4IgcDNA插入重组腺病毒载体柯氏质粒中,再通过同源重组构建CTLA_4Ig-重组腺病毒载体;观察该表达载体对体外培养的皮肤组织块的转染情况;并应用该... 目的寻求一种简单可行的延长异体移植皮肤存活的方法。方法将CTLA_4IgcDNA插入重组腺病毒载体柯氏质粒中,再通过同源重组构建CTLA_4Ig-重组腺病毒载体;观察该表达载体对体外培养的皮肤组织块的转染情况;并应用该载体转染皮肤移植物及局部创面,观察其对昆明小鼠→Balb c小鼠背部创面异体移植皮肤存活期的影响。结果CTLA_4Ig重组腺病毒载体能成功转染并达于体外培养的皮肤组织块中;局部应用CTLA_4Ig重组腺病毒载体使小鼠异体移植皮肤存活期延长至21d。结论用腺病毒载体局部转染CTLA_4Ig能有效延长异体移植皮肤的存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腺病毒载体 CTLA4IG 小鼠 异体移植 皮肤存活 烧伤
原文传递
表达谱基因芯片筛选烧伤后增生性瘢痕相关基因的研究 被引量:30
3
作者 马兵 吴军 +4 位作者 易绍萱 高兴 贺伟峰 王珍祥 陈烯伟 《中华创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334-337,共4页
目的 应用基因芯片技术从基因水平初步了解烧伤后增生性瘢痕形成的机制。 方法 按一步法抽提 3例烧伤患者的增生性瘢痕及其自身正常皮肤组织的总RNA ,纯化mRNA ;将40 96种人类基因PCR产物用CartesianPixsys 75 0 0点样仪微矩阵列点... 目的 应用基因芯片技术从基因水平初步了解烧伤后增生性瘢痕形成的机制。 方法 按一步法抽提 3例烧伤患者的增生性瘢痕及其自身正常皮肤组织的总RNA ,纯化mRNA ;将40 96种人类基因PCR产物用CartesianPixsys 75 0 0点样仪微矩阵列点样于化学涂层的载玻片上 ,制成基因芯片 ;将等量的增生性瘢痕和患者自身正常皮肤组织mRNA分别逆转录合成荧光标记的cDNA混合物探针 ,与上述基因芯片杂交。经严格洗片后 ,用SanArray 30 0 0扫描仪扫描芯片荧光信号图像 ,计算机分析后比较两种组织中差异表达的基因。 结果 在 40 96种基因中 ,患者的增生性瘢痕及其自身正常皮肤组织间存在差异表达基因。在所检测的 3例临床标本中 ,共有差异表达基因 12 8条。 结论 包括细胞凋亡基因、免疫相关基因、细胞骨架和运动基因、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 增生性瘢痕 基因芯片 基因表达
原文传递
一氧化氮的免疫调节作用 被引量:30
4
作者 高兴 涂秋萍 《上海免疫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245-247,252,共4页
NO是一种具有免疫调节作用的无机小分子物质,它能直接影响机体的特异性及非特异性免疫功能,但更为重要的是,它还能调节多种免疫介质的合成。从而更为广泛地影响着机体的免疫机能。
关键词 一氧化氮 免疫调节
原文传递
一种用于大鼠肾移植模型的肾血管体外结扎方法 被引量:25
5
作者 黄赤兵 吴军 +2 位作者 方玉华 高兴 易绍萱 《上海实验动物科学》 2001年第2期82-84,共3页
为探讨以肾血管体外结扎取代肾移植受体大鼠原肾切除的可行性。对非移植组大鼠1 0只 ,间隔 2 0 d分别行左、右肾血管体外结扎 ,移植组大鼠 1 0只 ,肾移植术后 3~ 5 d体外结扎移植肾对侧原肾肾血管。结果发现非移植组大鼠结扎左侧肾血... 为探讨以肾血管体外结扎取代肾移植受体大鼠原肾切除的可行性。对非移植组大鼠1 0只 ,间隔 2 0 d分别行左、右肾血管体外结扎 ,移植组大鼠 1 0只 ,肾移植术后 3~ 5 d体外结扎移植肾对侧原肾肾血管。结果发现非移植组大鼠结扎左侧肾血管后均存活良好 ,结扎右侧肾血管后分别在 3~ 4d内死亡。移植组大鼠结扎原肾肾血管后 ,均存活良好。病理学检查显示两组大鼠原肾均呈广泛坏死。结果提示 ,肾血管体外结扎方法简便、效果可靠、创伤小 ,可取代肾移植受体大鼠原肾切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移植 大鼠 结扎 肾血管 动物模型
下载PDF
限制性液体管理策略对严重烧伤患者早期肺功能影响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29
6
作者 张家平 向飞 +10 位作者 童大力 奇志 袁志强 颜洪 李晓鲁 陈建 彭代智 高兴 彭毅志 黄跃生 吴军 《中华烧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65-169,共5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限制性液体管理策略(RFMS)对特蓖度大面积烧伤患者早期肺功能及其预后的影响、方法将笔并单位2010年6月-2011年11月收治的于体液回吸收期采月]RFMS治疗的I3例特重度烧伤患者没为治疗绀,另将2008年3月-2011年11月收治... 目的回顾性分析限制性液体管理策略(RFMS)对特蓖度大面积烧伤患者早期肺功能及其预后的影响、方法将笔并单位2010年6月-2011年11月收治的于体液回吸收期采月]RFMS治疗的I3例特重度烧伤患者没为治疗绀,另将2008年3月-2011年11月收治的于体液回吸收期采用常规液体治疗的26例特重度烧伤患者设为对照组,2组按1:2比例配对。记录并比较2组患者伤后3-10d液体总入量、总出量与人出量差值,以及仇浆白蛋白水平;伤后3、5、7、10、14d肺氯合指数;伤后7-14d怖部和血液感染情况;伤后2周内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发生情况、其他脏器并发症发生情况和死亡情况:对计量资料行t检验和随机区组方差分析,计数资料行Fisher确切慨率法榆验。结果2组患者液体总入量伤后3-10d呈下降趋势。除伤后4d外,其余时相点2组液体总人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值为0.072-1.939,P值均大于0.05)。2组患者液体总出量伤后3-10d晕上升趋势,对照组于伤后10d达峰值.治疗组于伤后6d达峰值。伤后4-9d,治疗组液体总出量大于对照组(F值为0.001-3.026,P值均大于0.05):2组患者液体入出量差值呈下降趋势,对照组于伤后10d达低谷.治疗组于伤后6d达低谷。伤后3-7d治疗组液体入出最差值低于对照组,其中伤后4-6d组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值为4.799-8.031,P值均小于0.05)?伤后3-10d治疗组血浆白蛋白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其中伤后4、9、10d组问比较羞异有统计学意义(F值为5.691-10.551,P〈0.05或P〈0.01)。伤后3-14d治疗组肺氧合指数均高于对照组.其中伤后7、14d治疗组(分别为372±78、354±39)明湿高于对照组(分别为291±92、283±72.F值分别为5.184、8.683,P值均小于0.05)。伤后7-14d治疗组患者巾发生肺部和血液感染者分别为1、4例,少于对照组的9、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 水电解质平衡 肺水肿 肺氧合功能 限制性液体管理策略
原文传递
大鼠树突状细胞的体外分离、纯化、扩增及鉴定 被引量:20
7
作者 贺伟峰 吴军 +6 位作者 高兴 易绍萱 黄赤兵 陈希炜 郑峻松 马兵 雷晓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8期879-881,共3页
目的 探讨诱导及纯化大鼠树突状细胞 (Dendriticcells ,DC)的方法 ,为进一步研究树突状细胞的功能、特性及临床应用提供技术方法。方法 应用重组大鼠rGM CSF、IL 4在体外培养大鼠骨髓前体细胞获得大量DCs,经标抗大鼠OX62单抗免疫磁珠... 目的 探讨诱导及纯化大鼠树突状细胞 (Dendriticcells ,DC)的方法 ,为进一步研究树突状细胞的功能、特性及临床应用提供技术方法。方法 应用重组大鼠rGM CSF、IL 4在体外培养大鼠骨髓前体细胞获得大量DCs,经标抗大鼠OX62单抗免疫磁珠分离纯化后的DCs经形态学观察、表型检测、功能学实验鉴定。结果 大鼠骨髓来源的DC在体外培养 12~ 14d后完全成熟 ,99 3 6%培养纯化后DC表达大鼠特异性表面标志OX62 ;典型的成熟大鼠DC形态上类似于小鼠和人类的DC ,表型为MHCⅡ + + ,OX62 + + ,FcγR(CD3 2 ) + / -,CD80 + / -,CD86+ + ,体外功能分析显示该DC能够强烈刺激MLR并有效递呈可溶性抗原OVA刺激初始型T细胞的增殖。结论 成功地建立了体外大量扩增大鼠骨髓DC的方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分离 纯化 树突状细胞 异种移植 免疫耐受 培养粘附法 免疫磁株分离法 细胞移植 形态学 功能学
下载PDF
烧伤侵袭性真菌感染诊断与防治指南(2012版) 被引量:27
8
作者 高兴 +1 位作者 彭毅志 吴军 《中华烧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81-86,共6页
烧伤尤其是严重烧伤患者,是侵袭性真菌感染的高发人群。由于机体免疫功能紊乱、皮肤屏障破坏、气管切开插管、机械通气、广谱高效抗生素和肠外静脉营养的长期应用、有创监测措施的强化、
关键词 侵袭性真菌感染 严重烧伤患者 防治指南 感染诊断 机体免疫功能紊乱 肠外静脉营养 高发人群 皮肤屏障
原文传递
烧伤休克期有关补液公式的临床应用与评价 被引量:24
9
作者 高兴 彭毅志 +8 位作者 庄颖 张立辉 周秘 程文广 吴军 张家平 袁志强 奇志 黄跃生 《中华烧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248-250,共3页
目的评价第三军医大学烧伤休克期补液公式(简称三医大公式)在大面积烧伤患者休克防治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05--2007年笔者单位收治的热力烧伤患者(烧伤总面积大于或等于30%TBSA、伤后8h内入院且无特殊疾患)共71例,分为成人组(46... 目的评价第三军医大学烧伤休克期补液公式(简称三医大公式)在大面积烧伤患者休克防治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05--2007年笔者单位收治的热力烧伤患者(烧伤总面积大于或等于30%TBSA、伤后8h内入院且无特殊疾患)共71例,分为成人组(46例)、小儿组(25例)。患者入院后即按照三医大公式进行液体复苏治疗,同时监测尿量、心率、血压等指标,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随时调整补液速度。记录并统计2组患者补液量、实际补液系数、尿量。结果71例患者均平稳度过休克期,未发生明显的因液体复苏引起的相关并发症。成人组伤后第1、2个24h及小儿组伤后第2个24h的实际补液量超过各自计划补液量的16%~38%。成人组第1、2个24h的实际补液系数大于公式所要求的补液系数。2组患者第1个24h尿量为1.1~1.2mL·kg^-1·h^-1左右;第2个24h成人组为(1.2±0.4)mL·kg^-1·h^-1,小儿组为(1.7±0.5)mL·kg^-1·h^-1。结论三医大公式是大面积烧伤患者休克期治疗的较好选择,在应用此公式时须强调进行个性化液体复苏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 补液疗法 第三军医大学烧伤休克期补液公式 个性化治疗 尿量
原文传递
严重烧伤早期行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的可行性及疗效随机对照临床试验 被引量:22
10
作者 刘峰 黄正根 +9 位作者 彭毅志 吴军 贺伟峰 袁志强 张家平 奇志 颜洪 彭代智 党永明 高兴 《中华烧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33-139,共7页
目的观察并初步评价在严重烧伤早期进行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笔者单位2013年1月-2015年7月收治且符合入选标准的41例严重烧伤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并结合患者个人意愿分为常规治疗组21例和血液净化组20例。... 目的观察并初步评价在严重烧伤早期进行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笔者单位2013年1月-2015年7月收治且符合入选标准的41例严重烧伤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并结合患者个人意愿分为常规治疗组21例和血液净化组20例。常规治疗组患者按照严重烧伤救治原则给予常规治疗;血液净化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人院后及时进行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透析滤过模式的血液净化治疗,持续至伤后72h。伤后1、2、3d,观察并记录患者的生命体征、补液量、尿量;采集患者股动脉血,检测乳酸、碳酸氢根、剩余碱,并计算氧合指数。伤后12、24、48、72h,采集患者股静脉血,检测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中性粒细胞、心肌型肌酸激酶同工酶、肌酸激酶、乳酸脱氢酶、AST、ALT(计算AST/ALT比值)、肌酐、尿素氮、血糖。随访记录患者伤后2个月内感染、脓毒症、MODS发生率和病死率。对数据行X2检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t检验、Wilcoxon检验,并进行Bonferroni校正。结果41例患者均顺利完成试验,无脱落病例。(1)伤后1~3d,2组患者生命体征、补液量和尿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值为-1.64~1.48,P值均大于0.05)。(2)与常规治疗组比较,血液净化组患者乳酸水平仅于伤后2、3d显著降低(z值分别为-2.37、-2.46,P值均小于0.05),碳酸氢根、剩余碱水平仅于伤后3d显著降低(t值均为-2.51,P值均小于0.05)。血液净化组患者伤后3d氧合指数为(370±98)mmHg(1mmHg=0.133kPa),显著高于常规治疗组的(305±81)mmHg(t=2.27,P〈0.05)。(3)伤后12~72h,2组患者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中性粒细胞、肌酸激酶、乳酸脱氢酶、AST、ALT、AST/ALT比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值为-1.47~1.19,Z值为-1.58~-0.03,P值均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 血液透析滤过 可行性研究 治疗结果 随机对照试验
原文传递
创面修复临床治疗机构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20
11
作者 吴军 高兴 《中华烧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37-39,共3页
随着社会的发展,各种创伤、老年性疾病、代谢性疾病日益多发,并往往伴随着各种各样的创面问题。据统计,全世界有约1%的人口被持续性的创面问题所困扰,约5%的医疗费用花费在创面修复上。创面尤其是慢性难愈性创面发病率呈逐年增高... 随着社会的发展,各种创伤、老年性疾病、代谢性疾病日益多发,并往往伴随着各种各样的创面问题。据统计,全世界有约1%的人口被持续性的创面问题所困扰,约5%的医疗费用花费在创面修复上。创面尤其是慢性难愈性创面发病率呈逐年增高趋势。在美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疗结构 专业人才 创面修复 创面治疗中心
原文传递
一种改良的静脉吻合技术用于大鼠肾移植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13
12
作者 黄赤兵 吴军 +2 位作者 高兴 易绍萱 陈希炜 《重庆医学》 CAS CSCD 2002年第8期666-667,共2页
目的 建立一种简便、可靠的大鼠肾移植静脉吻合方法。方法 以封闭群Wistar大鼠作为供、受体 ,将供体左肾与远近下腔静脉一并摘取 ,从腔静脉远端向近端插入支架管并伸入受体左肾静脉内 ,在支架管支撑下缝合供体下腔静脉与受体肾静脉 ;... 目的 建立一种简便、可靠的大鼠肾移植静脉吻合方法。方法 以封闭群Wistar大鼠作为供、受体 ,将供体左肾与远近下腔静脉一并摘取 ,从腔静脉远端向近端插入支架管并伸入受体左肾静脉内 ,在支架管支撑下缝合供体下腔静脉与受体肾静脉 ;按常规行动脉吻合及尿路重建。结果  2 6例静脉吻合均在 5 5~ 6mim内顺利完成 ,肾静脉吻合口即时通畅率达 10 0 % ,术后病理检查未发现吻合口血栓形成。结论 新的静脉吻合方法简便、可靠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吻合 大鼠 肾移植
下载PDF
中国烧伤专科手术分级评估方法专家共识(2019版) 被引量:20
13
作者 陈炯 +4 位作者 刘琰 袁志强 高兴 吴军 彭毅志 《中华烧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769-771,共3页
2009年初原卫生部印发的《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第38条明确指出,医疗机构应当建立手术分级管理制度,之后《医疗机构手术分级管理办法(试行)》于2012年公布实施,但至今尚未看到国家层面的手术分级目录正式出台。因此本共识编写组... 2009年初原卫生部印发的《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第38条明确指出,医疗机构应当建立手术分级管理制度,之后《医疗机构手术分级管理办法(试行)》于2012年公布实施,但至今尚未看到国家层面的手术分级目录正式出台。因此本共识编写组组织了国内众多知名专家学者,以原卫生部《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第38条原则的三大要素——风险系数、复杂程度、技术难度为基本准则,通过对手术患者的烧伤指数、手术面积、手术修复方法及麻醉风险4个指标(每个指标分4个等级分值)进行科学评分,累计总分后区分4个级别手术,共同制订了《中国烧伤专科手术分级评估方法专家共识(2019版)》,期望为政府部门尽快出台或进一步完善国家层面手术分级目录提供专业的学术参考,为具有国家战略储备意义的烧伤学科的稳定发展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 中国 手术分级 评估方法
原文传递
烧伤患者真菌感染分析 被引量:15
14
作者 高兴 彭毅志 +10 位作者 聂志宏 张晓兵 庄颖 袁志强 张立辉 周秘 程文广 吴军 张家平 奇志 黄跃生 《中华烧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91-93,共3页
目的了解烧伤患者真菌感染情况。方法2003年1月-2006年12月,笔者单位共收治3909例烧伤患者。根据临床表现,对其中怀疑有真菌感染的467例患者,采集血液、痰液、气道灌洗液、动静脉导管、尿管、尿液、大便、创面分泌物等标本2271份,... 目的了解烧伤患者真菌感染情况。方法2003年1月-2006年12月,笔者单位共收治3909例烧伤患者。根据临床表现,对其中怀疑有真菌感染的467例患者,采集血液、痰液、气道灌洗液、动静脉导管、尿管、尿液、大便、创面分泌物等标本2271份,行真菌培养、鉴定及药物敏感试验。1例患者多个标本培养结果为同一真菌时计为1个阳性标本。并以创面分泌物、大便、尿液、痰液及气道灌洗液、动静脉导管或尿管、血液标本为升序,仅计最高级别标本为阳性;如同时查出2种以上不同真菌时,按不同标本计算。结果在送检的2271份标本中,有61份标本真菌培养阳性,阳性率2.69%。3909例患者中有36例(38份阳性标本)发生真菌感染,总阳性病例发生率为0.92%。36例真菌培养阳性患者中烧伤面积大于80%TBSA18例,50%~79%TBSA12例,30%~49%TBSA4例,小于30%TBSA2例。其真菌培养阳性时间为:烧伤后1周内发生2例,第2周发生6例,第3周发生16例,3周后发生12例。在36例真菌感染患者中有8例死亡,病死率为22.22%。在38份阳性标本中,培养检出最多的为热带假丝酵母菌及白色念珠菌。所检出的真菌除光滑球样酵母菌耐药较严重外,其他真菌对多数抗真菌药物如两性霉素B、氟康唑、伊曲康唑等敏感。念珠球样酵母菌对所有药物敏感,热带假丝酵母菌对氟康唑、酮康唑、5-氟胞嘧啶等敏感性较好。结论烧伤患者常有真菌感染,当临床怀疑有真菌感染时,应进一步检查确诊,并尽早开始抗真菌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 细菌感染和真菌病 微生物敏感性试验
原文传递
严重烧伤患者Meek植皮术后皮片存活情况的影响因素及其预测价值 被引量:17
15
作者 张鹏 原莉莉 +4 位作者 宋华培 向飞 高兴 黄跃生 《中华烧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43-249,共7页
目的探讨严重烧伤患者Meek植皮术后皮片存活情况的影响因素及其预测价值。方法2013年1月—2019年12月,陆军军医大学(第三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115例符合入选标准的严重烧伤且行Meek植皮治疗的患者(男95例、女20例,年龄1~74岁),对... 目的探讨严重烧伤患者Meek植皮术后皮片存活情况的影响因素及其预测价值。方法2013年1月—2019年12月,陆军军医大学(第三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115例符合入选标准的严重烧伤且行Meek植皮治疗的患者(男95例、女20例,年龄1~74岁),对其进行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将患者分为皮片存活率≥70%的皮片存活良好组(68例)和皮片存活率<70%的皮片存活不良组(47例)。统计2组患者入院后行第1次Meek植皮术时的性别,年龄,体重指数,Ⅲ度烧伤面积,烧伤指数,合并吸入性损伤情况,伤后手术时间,术前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水平、白蛋白水平、中性粒细胞、血红蛋白水平、血小板计数,术后第1、3、5天血小板计数。对上述指标行组间独立样本t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χ^(2)检验。对2组患者性别、年龄、体重指数、Ⅲ度烧伤面积、烧伤指数、合并吸入性损伤情况、伤后手术时间行1∶1倾向评分匹配(PSM)消除基线资料差异后,对2组剩余患者再次行上述指标统计与检验。选择行1∶1 PSM后2组比较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影响严重烧伤患者Meek植皮术后皮片存活的独立危险因素。绘制独立危险因素对行1∶1 PSM后严重烧伤患者Meek植皮术后皮片存活不良预测的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及最佳阈值与最佳阈值下的敏感度、特异度。将行1∶1 PSM后的患者分为独立危险因素>最佳阈值组和独立危险因素≤最佳阈值组,采用χ^(2)检验对比Meek植皮术后皮片存活不良发生率,计算Meek植皮术后皮片存活不良的相对危险度。结果行1∶1 PSM前,2组患者性别、年龄、体重指数、合并吸入性损伤情况、伤后手术时间、术前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水平、术前白蛋白水平、术前中性粒细胞、术前血红蛋白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皮片存活不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 血小板计数 预测 Meek植皮
原文传递
基因重组融合蛋白B7-CD28共刺激阻断剂对大鼠移植肾存活的影响 被引量:14
16
作者 黄赤兵 吴军 +5 位作者 易绍萱 高兴 张琳 陈希伟 周立新 贺伟峰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7期553-555,共3页
目的 观察基因重组融合蛋白B7 CD2 8共刺激阻断剂CTLA 4Ig对大鼠移植肾存活的影响。 方法 肾移植术后第 2天每只用药组大鼠腹腔内注射CTLA 4Ig 0 5mg ,观察移植肾存活时间 ;术后第 2 0天 ,测定受体对供体及无关大鼠的单向混合淋巴... 目的 观察基因重组融合蛋白B7 CD2 8共刺激阻断剂CTLA 4Ig对大鼠移植肾存活的影响。 方法 肾移植术后第 2天每只用药组大鼠腹腔内注射CTLA 4Ig 0 5mg ,观察移植肾存活时间 ;术后第 2 0天 ,测定受体对供体及无关大鼠的单向混合淋巴细胞反应 (MLR) ,并观察移植肾病理改变。 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 ,用药组移植肾存活时间显著延长 [(4 2 6± 6 4)d ,(8 2± 1 2 )d ,P <0 0 0 1) ]。术后第 2 0天 ,用药组移植肾仅有散在淋巴细胞浸润 ;受体对供体的MLR明显低于正常对照[(5 832± 6 74)cpm、(134 86± 2 16 6 )cpm ,P <0 0 0 1) ],而受体对无关大鼠的MLR与正常对照相比无显著差异 (P >0 0 5 )。 结论 CTL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移植 抗体依赖细胞细胞毒性 动物实验 基因重组融合蛋白 B7-CD28共刺激阻断剂
原文传递
CTLA4Ig基因转染猪皮异种移植的体外实验研究 被引量:13
17
作者 郑峻松 吴军 +4 位作者 马兵 高兴 易绍萱 贺伟峰 陈希炜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7期762-764,共3页
目的 探索重组腺病毒载体 (Recombinantadenovirus ,rAdv)介导CTLA4Ig基因转染猪皮异种移植免疫耐受的分子机制。方法 构建CTLA4Ig重组腺病毒载体 ,转染猪树突状细胞 (DendriticCell,DC) ,以猪表皮细胞匀浆液为刺激原 ,观察DC递呈猪... 目的 探索重组腺病毒载体 (Recombinantadenovirus ,rAdv)介导CTLA4Ig基因转染猪皮异种移植免疫耐受的分子机制。方法 构建CTLA4Ig重组腺病毒载体 ,转染猪树突状细胞 (DendriticCell,DC) ,以猪表皮细胞匀浆液为刺激原 ,观察DC递呈猪表皮抗原刺激人T细胞增殖、活化及信号转导的影响 ;同时 ,以CTLA4Ig rAdv转染小鼠DC细胞 ,观察该DC膜表面分子CD40、CD80表达。结果 CTLA4Ig转染DC能显著抑制人外周血T淋巴细胞增殖能力 (P <0 .0 1)和T细胞肌醇磷脂信号系统转导活性 ,IL 2分泌亦受到明显抑制 (P <0 .0 5 ) ;转染CTLA4Ig的小鼠DC膜表面分子CD80表达降低 (P <0 .0 5 )。结论 腺病毒介导CTLA4Ig基因转染猪皮能诱导人外周血T淋巴细胞免疫耐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LA4IG 异种移植 免疫耐受 信号转导 皮肤移植
下载PDF
内源性一氧化氮台成的调节 被引量:12
18
作者 高兴 黄文华 《国外医学(临床生物化学与检验学分册)》 1996年第1期10-12,37,共4页
多种生物多种细胞都能合成产生一氧化氮(NO),NO具有许多功能。多种因素都能影响内源性NO的合成。对内源性NO合成的调节主要是通过对NO合成酶的调节。本文就新近文献对内源性NO生物合成的调节综述如下。
关键词 内源性 一氧化氮 生物合成 调节
下载PDF
烧伤后脏器并发症的发生与防治 被引量:15
19
作者 高兴 《中华烧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565-567,共3页
脏器并发症是引起烧伤及其他重症患者死亡的最主要直接原因,烧伤后2个最重要的始动致病因素是应激与皮肤屏障功能破坏,它们直接决定着烧伤患者脏器并发症的发生发展与预后。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与脓毒症是烧伤后引起脏器并发症的主要病因... 脏器并发症是引起烧伤及其他重症患者死亡的最主要直接原因,烧伤后2个最重要的始动致病因素是应激与皮肤屏障功能破坏,它们直接决定着烧伤患者脏器并发症的发生发展与预后。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与脓毒症是烧伤后引起脏器并发症的主要病因,如何有效预防与治疗严重烧伤后脏器并发症还有很多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 系统性炎症反应综合征 脓毒症 脏器并发症
原文传递
多粘菌素B拮抗内毒素的体外作用研究 被引量:9
20
作者 吕根法 卫国 +3 位作者 郭毅斌 肖光夏 郑江 高兴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4期1252-1254,共3页
目的 探讨多粘菌素B(PMB)对内毒素 (LPS)的亲合、中和能力 ,以及体外抑制LPS作用的时效和量效关系。方法 应用鲎试剂动态浊度法测定PMB对LPS的中和能力 ;应用生物传感器技术测定PMB与LipidA的亲和力 ;并测定PMB对LPS刺激的人PBMC释放T... 目的 探讨多粘菌素B(PMB)对内毒素 (LPS)的亲合、中和能力 ,以及体外抑制LPS作用的时效和量效关系。方法 应用鲎试剂动态浊度法测定PMB对LPS的中和能力 ;应用生物传感器技术测定PMB与LipidA的亲和力 ;并测定PMB对LPS刺激的人PBMC释放TNF α、IL 6的抑制作用。结果 PMB具有较强的LPS中和能力 ,其IC50 约为 4 3 5± 0 91μmol L ;与LipidA具有很高的亲和力 ,其解离平衡数 (kineticdissociationconstant,KD) =1 11× 10 - 8mol L ;10 μg ml的PMB能够明显抑制 10 0ng mlLPS刺激的人PBMC释放TNF α、IL 6的释放 (P <0 0 5 ) ,并具有明显的量效关系 ;在LPS刺激PBMC前应用PMB ,细胞因子释放的抑制率达 95 %以上 ,但在LPS刺激后 10min ,PMB即失去了对细胞因子的抑制作用 (P >0 0 5 )。结论 PMB具有较强的内毒素结合及中和能力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粘菌素B 内毒素 肿瘤坏死因子-Α 白细胞介素-6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