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城市湿地景观的生态设计 被引量:134
1
作者 王凌 《中国园林》 2004年第1期39-41,共3页
自然湿地生态系统对人类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城市规划中对湿地景观进行生态设计,能充分发挥湿地的生态和社会效益。保持湿地系统的生态完整性,植物的科学配置和岸线环境的设计,是城市湿地景观设计的重要因素。以美国圣保罗市安姆斯湖计... 自然湿地生态系统对人类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城市规划中对湿地景观进行生态设计,能充分发挥湿地的生态和社会效益。保持湿地系统的生态完整性,植物的科学配置和岸线环境的设计,是城市湿地景观设计的重要因素。以美国圣保罗市安姆斯湖计划、英国伦敦湿地中心和中国成都活水公园为例,介绍了城市景观与湿地生态意义的成功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规划 湿地景观 生态设计 风景园林 城市景观 活水公园
下载PDF
穿山甲种群概况及保护 被引量:22
2
作者 张立 李麒麟 +1 位作者 孙戈 《生物学通报》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4,F0004,共5页
穿山甲(Manis spp.)是我国Ⅱ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也是国际自然与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中定为濒危(EN)等级的物种。由于近20年来的乱捕滥猎和栖息地的丧失,该物种的野外种群数量急剧下降,直至枯竭的边缘。通过分析我国穿... 穿山甲(Manis spp.)是我国Ⅱ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也是国际自然与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中定为濒危(EN)等级的物种。由于近20年来的乱捕滥猎和栖息地的丧失,该物种的野外种群数量急剧下降,直至枯竭的边缘。通过分析我国穿山甲野外种群现状和保护中存在的问题,探讨该物种的保护策略,为相关国际公约和我国野生动物主管部门对该物种保护等级的调整提供依据,以期为科学制定我国野生穿山甲保护行动计划提供参考和保护决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穿山甲 濒危物种 保护现状 保护等级 保护行动计划
下载PDF
勐养保护区亚洲象微卫星位点筛选及种群遗传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16
3
作者 蔡清秀 林柳 +2 位作者 潘文婧 张立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26-134,共9页
本文以亚洲象肌肉样品提出的DNA为模板,从非洲象31个微卫星位点和5个已知亚洲象微卫星位点中筛选勐养亚洲象的微卫星位点,进而对在西双版纳勐养保护区3年采集到的191份亚洲象粪便样品中提出的DNA进行特异性PCR扩增、基因分型、检测位点... 本文以亚洲象肌肉样品提出的DNA为模板,从非洲象31个微卫星位点和5个已知亚洲象微卫星位点中筛选勐养亚洲象的微卫星位点,进而对在西双版纳勐养保护区3年采集到的191份亚洲象粪便样品中提出的DNA进行特异性PCR扩增、基因分型、检测位点信息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36个位点中有14个位点能在亚洲象肌肉样品提出的DNA中成功扩增,且经测序证实为微卫星位点。其中9个多态位点能在185份粪便样品DNA中稳定扩增。勐养种群中,3个位点可能偏离Hardy-Weubberg平衡,至少8个位点间无明显连锁存在,平均等位基因数3.78±1.72,平均期望杂和度0.32±0.06,平均观察杂和度0.36±0.02,平均多态信息含量0.28,说明这9个位点适用于勐养亚洲象的遗传学研究。根据微卫星位点的杂合度和等位基因频率,相比于其他亚洲象种群,勐养亚洲象种群遗传多样性较低且等位基因频率具有特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洲象 近缘种 微卫星位点 遗传多样性 粪便样品
下载PDF
酵母双杂合系统的改进和发展 被引量:4
4
作者 秦宝明 +1 位作者 米志勇 吴乃虎 《生物工程进展》 CSCD 1998年第4期2-9,共8页
酵母双杂合系统是在1989年由StanleyFields和Ok-kyuSong等提出并初步建立的[1],该系统是在酿酒酵母(Sacharomycescerevisiae)中研究蛋白质间相互作用的一种非常有效的分子生物... 酵母双杂合系统是在1989年由StanleyFields和Ok-kyuSong等提出并初步建立的[1],该系统是在酿酒酵母(Sacharomycescerevisiae)中研究蛋白质间相互作用的一种非常有效的分子生物学方法。近几年来随着人们对该系统的广泛应用,这一系统得到了不断的完善及改进,同时也衍生出单杂合系统,三杂合系统等一系列相关的技术。这些技术在不同研究领域中的广泛应用有力地推动了蛋白质与DNA,蛋白质与RNA,以及多种蛋白质分子间相互作用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酵母 蛋白质 相互作用 杂合系统
下载PDF
中国虎的概况 被引量:6
5
作者 《生物学通报》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5,F0004,共6页
虎是世界上最大的猫科动物。曾广泛分布在亚洲13个国家。但由于栖息地的丧失、猎物数量减少以及人类的捕杀,其野生种群已经从一个世纪前的超过10万只锐减到目前的3000~5000只。中国境内分布着4个野生亚种,对于世界范围的老虎保护有着... 虎是世界上最大的猫科动物。曾广泛分布在亚洲13个国家。但由于栖息地的丧失、猎物数量减少以及人类的捕杀,其野生种群已经从一个世纪前的超过10万只锐减到目前的3000~5000只。中国境内分布着4个野生亚种,对于世界范围的老虎保护有着重要作用。建立连接破碎化栖息地的生物走廊带、杜绝由于虎制品贸易消费而造成的疯狂盗猎、有效地保护好老虎残存的自然栖息地及其中的有蹄类猎物种群是维持老虎野外种群持续生存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群数量 分布 保护现状
下载PDF
中国绘画中的生命与自然——“盛世修典:中国历代绘画大系成果展”的跨学科对话
6
作者 李洋 樊祎雯 +6 位作者 朱青生 朱万章 刘华杰 郑岩 刘晨 马思伟 《艺术学研究》 2023年第6期49-59,共11页
文运同国运相牵,文脉同国脉相连。由浙江大学、浙江省文物局编纂出版的“中国历代绘画大系”共收录海内外263家文博机构的纸,绢(含帛、绫),麻等材质的中国绘画藏品12405件(套),涵盖绝大部分传世的国宝级绘画珍品,包括《先秦汉唐画全集... 文运同国运相牵,文脉同国脉相连。由浙江大学、浙江省文物局编纂出版的“中国历代绘画大系”共收录海内外263家文博机构的纸,绢(含帛、绫),麻等材质的中国绘画藏品12405件(套),涵盖绝大部分传世的国宝级绘画珍品,包括《先秦汉唐画全集》《宋画全集》《元画全集》《明画全集》《清画全集》,共计60卷226册,是迄今为止同类出版物中藏品收录最全、出版规模最大的中国绘画图像文献集成。“大系”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批准、高度重视、持续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运 成果展 国宝级 编纂出版 出版物 跨学科对话
下载PDF
虎毛色多样性的遗传演化 被引量:2
7
作者 陆道炜 徐霄 《生物学通报》 CAS 2022年第1期1-6,共6页
虎是世界上最大的猫科动物,也是豹属(虎、狮、豹、美洲豹、雪豹)中唯一具条纹而不是斑点的物种。虎以黄底黑纹的野生型标志性毛皮为世人所熟知,此外,有白虎、金虎、雪.虎、黑虎等具毛色多态型,其遗传起源及科学和保育价值则长期存在疑... 虎是世界上最大的猫科动物,也是豹属(虎、狮、豹、美洲豹、雪豹)中唯一具条纹而不是斑点的物种。虎以黄底黑纹的野生型标志性毛皮为世人所熟知,此外,有白虎、金虎、雪.虎、黑虎等具毛色多态型,其遗传起源及科学和保育价值则长期存在疑问和争议。最近10年基因组学技术的发展,定位了Slc45a2、Corin、Taqpep等参与和调控色素通路并导致虎毛色变异的基因,揭示了其对物种生存和适应的潜在影响。虎毛色多样性遗传机制的揭示,为虎的保护及圈养繁殖提供了科学佐证,也为通过非模式生物研究动物适应性演化进行了积极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色 遗传多样性 适应性
下载PDF
基因组时代的新视野:东南亚哺乳动物类群在第四纪冰河时期多样性的起源与分化 被引量:1
8
作者 苗林 《生物多样性》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40-50,共11页
东南亚地区东起菲律宾群岛,西至印度次大陆,北及中国中部,南至巽他群岛,涵盖了世界上25个最重要的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之中的6个,具有极其重要的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战略意义。该地区复杂的地质地貌和气候历史使其动植物的种类和数量都... 东南亚地区东起菲律宾群岛,西至印度次大陆,北及中国中部,南至巽他群岛,涵盖了世界上25个最重要的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之中的6个,具有极其重要的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战略意义。该地区复杂的地质地貌和气候历史使其动植物的种类和数量都极为丰富。经典的生物地理分界线华莱士线和克拉地峡将该地区进一步划分出包括部分巽他群岛和马来半岛在内的南部巽他区和北部印度支那区两个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主要基于形态学的生物地理学研究认为巽他区和印度支那区通过马来半岛陆地相连,并且第四纪大部分时间海平面下降形成大陆桥,直到一万年前该地区的众多岛屿仍与大陆连接,促进了哺乳动物的种群迁徙与基因交流,因此物种种群间的差别将很细微。然而近来分子遗传学研究表明,由于其他生态因素制约,哺乳动物的迁移能力可能比以往认为的低,大陆桥的存在并不一定导致迁徙的发生,许多种群的隔离早在200万年前便已形成,并且没有因为后来冰川期海平面降低而恢复种群交流,而距今7.3万年前发生的苏门答腊多巴超级火山爆发也可能进一步影响了物种间和物种内多样性的形成和分化。通过已有的东南亚哺乳动物种群遗传学研究结果,我们认为物种间或种群间的差异主要表现为三个层次:巽他区种群与印度支那区种群间约百万年尺度的分化,巽他区不同岛屿种群间约数十万年尺度的分化,以及发生于晚更新世的分化事件。已有的东南亚种群遗传学研究主要采用线粒体及核基因多位点数据进行分析,而种群基因组学分析则使得获得详尽的种群历史动态成为可能,并使我们可以进一步了解东南亚哺乳动物类群所经历的物种形成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南亚 生物地理学 哺乳动物 种群基因组学 第四纪
原文传递
中国及其他分布区域野生虎的系统地理学和遗传起源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9
作者 Jae-heup Kim +5 位作者 Warren E.Johnson Dale G.Miquelle 黄世强 潘文石 James L.D.Smith Stephen J.O'Brien 《Zoological Research》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41-448,共8页
世界野生虎(Pantheratigris)传统上被划分为8个亚种,其中3个亚种已于20世纪灭绝,而剩余种群的生存仍然受到偷猎、栖息地丧失和片断化的威胁。作为唯一栖息着4个现存虎亚种的国家,中国在世界虎的保护事业中负有重要责任,然而其野生和圈... 世界野生虎(Pantheratigris)传统上被划分为8个亚种,其中3个亚种已于20世纪灭绝,而剩余种群的生存仍然受到偷猎、栖息地丧失和片断化的威胁。作为唯一栖息着4个现存虎亚种的国家,中国在世界虎的保护事业中负有重要责任,然而其野生和圈养虎的分类地位却仍然不确定。最近一项研究(Luoetal,2004)从所有现存野生虎分布地区(包括中国)采集了134份“基准样品”(即原产野外或有确定地域起源的个体生物样品),对虎的系统地理学、种群结构以及遗传起源进行了全面分析。所用的分子标记包括四千碱基对的线粒体DNA、30个核基因组微卫星位点,以及MHC-DRB基因。研究结果表明,虽然虎的整体遗传多态性较低,但是种群分化程度很高,它们被划分为6个,而不是5个现存亚种(1)西伯利亚虎(P.t.altaica);(2)苏门答腊虎(P.t.sumatrae);(3)孟加拉虎(P.t.tigris);(4)华南虎(P.t.amoyensis);(5)印支虎(P.t.corbetti);(6)新定义的亚种马来虎,暂命名为P.t.Jacksoni。由于所研究样本量有限,目前暂定的华南虎亚种还需进一步确定。现有华南虎圈养种群包括遗传关系相距较远的两支一支与印支虎(P.t.corbetti)无异;而另一支则与其他种群均相距甚远,可能代表了真正的华南虎(P.t.amoyensis)。利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对中国动物园中圈养虎的遗传起源调查亟待进行,以确认该圈养种群整体的遗传独特性或者非独特性。换言之,这将是确认华南虎是否仍然存在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地理学 中国 亚种分化 遗传起源
下载PDF
北美灰熊返乡受阻
10
作者 本杰明·卡西迪 姜梦鸾(翻译) (翻译) 《环球科学》 2024年第13期48-57,共10页
北喀斯喀特山脉的一项灰熊重引入计划,揭开了公众对人熊冲突的深切恐惧。斯科特·斯凯勒(Scott Schuyler)知道,纽黑勒姆镇的这一夜注定不会轻松。在这个偏远小镇的社区中心,数十位科学家、政府官员和居民齐聚一堂,讨论人类该如何与... 北喀斯喀特山脉的一项灰熊重引入计划,揭开了公众对人熊冲突的深切恐惧。斯科特·斯凯勒(Scott Schuyler)知道,纽黑勒姆镇的这一夜注定不会轻松。在这个偏远小镇的社区中心,数十位科学家、政府官员和居民齐聚一堂,讨论人类该如何与顶级捕食者共存。纽黑勒姆由西雅图市城市之光电力公司(Seattle City Light)所有和运营,毗邻美国北喀斯喀特国家公园(North Cascade National Park)。很久以前,这家公司在附近的斯卡吉特河(Skagit River)建造了一系列水坝,为华盛顿州最大的城市(即西雅图市)发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公司 华盛顿州 灰熊 西雅图市 斯科特 捕食者 返乡
原文传递
荒漠猫的演化遗传、分类和保护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1
作者 刘珂 韩思成 +1 位作者 遇赫 《生物多样性》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46-54,共9页
荒漠猫(Felis bieti)是中国特有的野生猫科动物,也是世界上最鲜为人知的猫科动物之一,在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中列为易危(Vulnerable,VU),在我国被列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本文对荒漠猫的野外分布现状、分类学地位、遗传多样性... 荒漠猫(Felis bieti)是中国特有的野生猫科动物,也是世界上最鲜为人知的猫科动物之一,在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中列为易危(Vulnerable,VU),在我国被列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本文对荒漠猫的野外分布现状、分类学地位、遗传多样性、演化史以及致危因素等近期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和展望,以期为荒漠猫的保护提供科学依据。荒漠猫定名于1892年,其分类学地位长期存在争议。形态学证据支持其独立物种的划分,但分子遗传学研究则表明荒漠猫与亚洲野猫(Felissilvestris ornata)等野猫亚种之间的演化距离相当,建议将其归为野猫亚种(F.s.bieti)。然而研究也表明包括荒漠猫在内的各野猫支系之间的分歧时间已有100万年以上,因此解决野猫类群分类学争议的另一种可能是将所有野猫亚种提升为物种水平,从而维持荒漠猫的独立物种地位,不过这需要对所有野猫类群在全基因组层面深入全面地分析。最新的基因组学研究揭示荒漠猫与亚洲野猫(F.s.ornata)存在着古老的基因交流,与青藏高原同域家猫之间存在近期且广泛的基因渗透。该遗传杂交信号以荒漠猫到家猫为主并局限于荒漠猫分布区,时间尺度对应于20世纪中叶,可能与藏区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家猫种群在当地的增长有关。该发现也意味着青藏高原增长的家猫种群对于同域分布的野猫产生的遗传影响将是亟需关注的问题。IUCN最新评估结果显示,荒漠猫明确分布区域仅限于青藏高原东部,包括青海东部、四川西北部、甘肃西南部以及紧邻青海的西藏东南部局部区域。荒漠猫当前面临着包括鼠药施用造成的二次毒害、毛皮贸易、开发建设造成的栖息地的丧失和碎片化、路撞以及与同域家猫杂交等在内的直接或潜在威胁。对荒漠猫开展更全面的调查和深入的研究以及评估并制定有效的保护管理措施,是保护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荒漠猫 遗传演化 基因交流 分类 野外分布 致危因素 保护
原文传递
华北京津冀地区兽类新纪录——香鼬
12
作者 韩思成 陆道炜 +5 位作者 蒙皓 梁子锋 刘炎林 宋大昭 李晟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61-364,共4页
香鼬(Mustela altaica Pallas,1811)属食肉目(Carnivora)鼬科(Mustelidae)鼬属(Mustela),是分布于东亚和中亚的一种小型食肉动物,主要以小型啮齿动物为食,其典型栖息地为海拔1 500~4 000 m的森林、森林草原、高山草甸及灌丛或多岩石的... 香鼬(Mustela altaica Pallas,1811)属食肉目(Carnivora)鼬科(Mustelidae)鼬属(Mustela),是分布于东亚和中亚的一种小型食肉动物,主要以小型啮齿动物为食,其典型栖息地为海拔1 500~4 000 m的森林、森林草原、高山草甸及灌丛或多岩石的山地等环境(高耀亭等,1987;Smith和解焱,2009)。亚洲有分布纪录的国家包括不丹、塔吉克斯坦、印度、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蒙古、尼泊尔、巴基斯坦、俄罗斯以及中国(Abramov,201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 京津冀 燕山 新纪录 香鼬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