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6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01年~2004年我国解脲脲原体分离和耐药情况分析 被引量:37
1
作者 罗迪 周晓琳 +2 位作者 何定阳 黄应表 吴良才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224-226,共3页
目的 分析我国公开发表文献的UU临床分离和耐药情况及实验缺陷。方法以“解脲脲原体”和“药物敏感性”为关键词,检索CBMDise上2001年1月~2004年12月县级以上医院发表的论文并分析。结果共11l篇论文,各地UU分离及耐药率差别较大,绝... 目的 分析我国公开发表文献的UU临床分离和耐药情况及实验缺陷。方法以“解脲脲原体”和“药物敏感性”为关键词,检索CBMDise上2001年1月~2004年12月县级以上医院发表的论文并分析。结果共11l篇论文,各地UU分离及耐药率差别较大,绝大多数使用IST检测。2001年~2004年,全国UU平均分离率依次为36.4%,35.02%,34.98%,40.10%(2001年~2002年和2003年~2004年,P〈0.05;2002年~2003年,P〉0.05)。阿齐霉素、左氧沙星、罗红霉素及四环素有较高耐药率且逐年上升。从2002年到2004年,耐药率较高的前三位均为红霉素、氧氟沙星及四环素,交沙霉素有较高敏感性。实验中缺乏标准株,实验方法也不统一。结论UU临床分离呈上升趋势,对大部分药物有较高耐药率,实验方法的标准有待制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脲脲原体 分离 药物敏感性
下载PDF
西咪替丁的免疫调节作用 被引量:18
2
作者 张斌 刘静野 罗迪 《中国药房》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60-62,共3页
关键词 免疫调节作用 西咪替丁 组胺H2受体拮抗药 上消化道出血 胃酸分泌 临床应用 五肽胃泌素 消化性溃疡
原文传递
马拉色菌性毛囊炎99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0
3
作者 罗迪 何定阳 周晓琳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28-29,共2页
目的 研究马拉色菌性毛囊炎(PF)的临床表现及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2004年6月1日~2005月6月30日间初诊者的详细资料并进行分析。结果PF可见于任何年龄,但好发于中青年,以16~25岁较多。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但以炎热季节较多。皮疹主... 目的 研究马拉色菌性毛囊炎(PF)的临床表现及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2004年6月1日~2005月6月30日间初诊者的详细资料并进行分析。结果PF可见于任何年龄,但好发于中青年,以16~25岁较多。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但以炎热季节较多。皮疹主要分布于背、胸及颈部。69.7%的患者起病初自行使用含激素软膏,其中使用皮炎平者达54.54%。使用含激素药物后皮疹表现为先减轻再加重。PF还可以合并痤疮、脂溢性皮炎等疾病。经酮康唑或伊曲康唑治疗后,所有患者均治愈。结论 在广州地区,PF可见于任何年龄、任何季节。以中青年发病较常见。酮康唑、伊曲康唑等可以治愈该病,激素类药物不宜单独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拉色菌性毛囊炎
下载PDF
Marshall-White综合征12例分析 被引量:11
4
作者 罗迪 何定阳 +1 位作者 黄应表 刘隽华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33-134,共2页
12例Marshall-White综合征中男8例,女4例,平均年龄(24.42±3.88)岁。表现为四肢呈对称性暗红或淡红色,夹杂直径为0.2~2.0cm的白斑,如大理石样,下垂、加压或者屈曲肢体时红斑、白斑对比更明显,平卧或抬高患肢至心脏水平或压迫时红... 12例Marshall-White综合征中男8例,女4例,平均年龄(24.42±3.88)岁。表现为四肢呈对称性暗红或淡红色,夹杂直径为0.2~2.0cm的白斑,如大理石样,下垂、加压或者屈曲肢体时红斑、白斑对比更明显,平卧或抬高患肢至心脏水平或压迫时红斑消退。笔者认为Marshall-White综合征中的白斑是局部血管收缩的结果或系正常皮肤,而红斑是血管扩张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RSHALL-WHITE综合征
下载PDF
2001-2007年黄埔医院水痘患者流行病学资料分析 被引量:10
5
作者 罗迪 张斌 +4 位作者 谭妙莲 刘静野 吴良才 何定阳 张海燕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1252-1254,共3页
目的研究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黄埔院区最近7年水痘患者的流行病学情况。方法统计2000年12月-2007年5月间门急诊就诊的水痘患者资料,用卡方检验、趋势检验分析了发病年龄的变化,用圆分析法分析了每年的发病集中日期。结果共统计了136... 目的研究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黄埔院区最近7年水痘患者的流行病学情况。方法统计2000年12月-2007年5月间门急诊就诊的水痘患者资料,用卡方检验、趋势检验分析了发病年龄的变化,用圆分析法分析了每年的发病集中日期。结果共统计了1363例患者,男女平均比例为1.36:1;水痘的发病年龄仍集中在2~10岁,但在各年间的构成比并不相同(P〈O.01),且是逐年降低(P〈0.01);≥18岁患者的构成比在各年间也是不同的(P〈0.01),呈逐年增加(P〈O.01);发病的季节仍为冬春季节,集中日期为每年的2、3月份。结论黄埔地区的水痘仍是以2~10岁的患者较多,但其构成比逐年下降,而≥18岁的成年人发病逐年增加,水痘多发生于冬春季,尤其是春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痘 流行病学 资料分析
下载PDF
播散型带状疱疹1例 被引量:8
6
作者 刘静野 罗迪 +2 位作者 何定阳 吴良才 张海燕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23-124,共2页
关键词 播散型 带状 临床资料 右上肢 水疱 头面部 疼痛 丘疹
下载PDF
皮肤毛发移行疹 被引量:7
7
作者 吴蕙慧 罗迪 《中华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374-375,共2页
匐形疹(creeping eruption)是某些寄生虫(如钩虫、线虫、绦虫、吸虫等)的幼虫、蝇蛆、疥螨等在皮肤中潜行、挖掘隧道,引起周围皮肤炎症,形成隆起的匐行性线状损害。
关键词 皮肤炎症 移行 毛发 人体皮肤 匐形疹 寄生虫 匐行性 损害
原文传递
尖锐湿疣p53及Bcl-2蛋白表达的研究 被引量:7
8
作者 罗迪 翁智胜 +1 位作者 陈志和 周敏能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231-232,共2页
关键词 尖锐湿疣 P53蛋白 BCL-2蛋白
下载PDF
银屑病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被引量:6
9
作者 黄美兴 朱璐 +1 位作者 吴蕙慧 罗迪 《今日药学》 CAS 2018年第9期640-645,共6页
银屑病是一种常见的、免疫异常的、具有遗传倾向的慢性、炎症性疾病,其发病原因至今尚未清楚。为进一步研究银屑病的发病机制及治疗方法,学者们建立了多种不同的银屑病动物模型。笔者总结了常见的银屑病动物模型,并分析了这些模型的优... 银屑病是一种常见的、免疫异常的、具有遗传倾向的慢性、炎症性疾病,其发病原因至今尚未清楚。为进一步研究银屑病的发病机制及治疗方法,学者们建立了多种不同的银屑病动物模型。笔者总结了常见的银屑病动物模型,并分析了这些模型的优势与局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屑病 动物模型 综述
原文传递
不同培养时间与培养基pH值对体外实验中喹诺酮类抗解脲脲支原体药物敏感性的影响 被引量:6
10
作者 罗迪 周晓琳 +3 位作者 余敏君 何定阳 尹卫国 吴移谋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1048-1050,共3页
目的研究不同培养时间及培养基pH值对左氧氟沙星、司帕沙星及加替沙星在体外抗解脲脲支原体(Uu)MIC的影响。方法用微量液体倍比稀释法,测定了35株临床Uu对3种药物在pH值6.0、6.5、7.0的培养基中,分别培养24、36、48、60 h时的MIC并统... 目的研究不同培养时间及培养基pH值对左氧氟沙星、司帕沙星及加替沙星在体外抗解脲脲支原体(Uu)MIC的影响。方法用微量液体倍比稀释法,测定了35株临床Uu对3种药物在pH值6.0、6.5、7.0的培养基中,分别培养24、36、48、60 h时的MIC并统计分析。结果60 h的MIC与48 h相同,pH值〉6.5时,Uu对加替沙星100.0%敏感;司帕沙星耐药率较高;在不同pH值时,培养时间由24 h延长到36 h及48 h,左氧氟沙星、司帕沙星及加替沙星的MIC分别可增加1-32、1-8及1-16倍(各组P〈0.05),耐药率也逐渐升高;pH值由6.0升高到6.5及7.0时,在不同培养时间,司帕沙星及加替沙星的MIC均可降低1-8倍(各组P〈0.05),耐药率均逐渐降低;而左氧氟沙星的MIC50、MIC90及耐药率均升高。结论体外实验中,司帕沙星及加替沙星的MIC随培养时间延长而升高,随培养基pH值升高而降低;左氧氟沙星的MIC随培养时间延长及pH值升高而升高;加替沙星有良好的抗Uu活性;培养48 h可以作为测定MIC的终点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脲脲支原体 喹诺酮类 MIC PH值 培养时间
下载PDF
肺炎支原体对大环内酯类耐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1
作者 喻延 罗迪 《中国医药》 2007年第9期575-576,共2页
支原体(Mycoplasma)是现知可以在非生命培养基中独立生活、自行繁殖的最小微生物,没有细胞壁,也不能合成胞壁的前体如胞壁酸核和二氨基庚氨酸,具有多形、可变及易溶解等特性,可以被细菌滤器过滤,对干扰细胞壁的抗生素如青霉素类... 支原体(Mycoplasma)是现知可以在非生命培养基中独立生活、自行繁殖的最小微生物,没有细胞壁,也不能合成胞壁的前体如胞壁酸核和二氨基庚氨酸,具有多形、可变及易溶解等特性,可以被细菌滤器过滤,对干扰细胞壁的抗生素如青霉素类、头孢类天然抵抗,而对喹诺酮类、四环素类、氨基糖甙类及大环内酯类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肺炎支原体 耐药
下载PDF
1996~1997年305例淋病患者合并感染交原体及沙眼衣原体分析 被引量:7
12
作者 罗迪 陈志和 +2 位作者 翁智胜 彭洁雯 梁燕燕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370-371,共2页
关键词 淋病 并发症 支原体感染 沙眼衣原体感染
下载PDF
寻常型银屑病皮损中磷酸化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与白介素-17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5
13
作者 卢井发 罗迪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2年第28期27-29,共3页
目的研究寻常型银屑病皮损中磷酸化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phosphorylated signal transducer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3,P-Stat3)与白介素-17(Interleukin-17,IL-17)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实验组23例,对照组14例。两组均采用... 目的研究寻常型银屑病皮损中磷酸化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phosphorylated signal transducer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3,P-Stat3)与白介素-17(Interleukin-17,IL-17)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实验组23例,对照组14例。两组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寻常型银屑病皮损组织和正常皮肤组织中P-Stat3与IL-17的表达。结果实验组银屑病皮损中P-Stat3和IL-17均高于对照组(Z值分别为-5.043和-4.324,均P<0.01),并且与PASI评分呈正相关(分别为rs=0.713和rs=0.797,均P<0.001),P-Stat3和IL-17呈正相关(rs=0.762,P<0.001)。结论 P-Stat3和IL-17在银屑病皮损中明显升高,且与疾病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屑病 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 白介素-17
下载PDF
黏液水肿性苔藓 被引量:5
14
作者 肖子娥 罗迪 《中华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235-237,共3页
黏液水肿性苔藓(lichen myxedematosus.LM)又称丘疹性黏蛋白沉积症(papular mucinosis)、硬化性黏液水肿(scleromyxedema)。临床以局限性或全身性苔藓样丘疹及硬皮病样改变,病理以皮肤中纤维母细胞增殖、酸性黏多糖过度沉积为... 黏液水肿性苔藓(lichen myxedematosus.LM)又称丘疹性黏蛋白沉积症(papular mucinosis)、硬化性黏液水肿(scleromyxedema)。临床以局限性或全身性苔藓样丘疹及硬皮病样改变,病理以皮肤中纤维母细胞增殖、酸性黏多糖过度沉积为特征。它是临床上比较少见的一种慢性进展性代谢障碍性疾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液水肿性苔藓 黏蛋白沉积症 硬化性黏液水肿 代谢障碍性疾病 酸性黏多糖 硬皮病样 细胞增殖 丘疹性 苔藓样 全身性
原文传递
2010-2018年广州市黄埔区某院手足口病和水痘流行病学分析 被引量:4
15
作者 刘隽华 吴蕙慧 +3 位作者 赵玉昆 李雨静 李晖婷 罗迪 《热带医学杂志》 CAS 2019年第7期922-925,共4页
目的分析广州市黄埔区某院2010-2018年手足口病以及水痘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当地制定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收集了2010-2018年间医院各个科室所报告的所有手足口病以及水痘患者资料,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以及χ2检验,分析其流行... 目的分析广州市黄埔区某院2010-2018年手足口病以及水痘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当地制定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收集了2010-2018年间医院各个科室所报告的所有手足口病以及水痘患者资料,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以及χ2检验,分析其流行病学特征。结果 2010-2018年共收集手足口病患者8 392例,其中男5 253例,女3 139例,男女比例为1.67∶1,各年依次报告病例1 135、1 060、892、981、1 071、987、1 050、820和396例,最常见发病年龄为1~3岁,每年该年龄段构成比与其他年龄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62.07,P<0.001);一年四季均有发病,以5-7月份为高发期,不同年份之间的不同月份之间的病例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 956.68,P<0.001)。2010-2018年共收集水痘患者共2 775例,其中男1 563例,女1 212例,男女比例为1.29∶1,各年依次报告病例为259、384、211、270、374、248、305、413和311例,18岁以上发病的患者逐年增加,发病高峰为4-6月和11月-次年1月,分别占总发病数的25.0%和24.8%,各年间的不同月份之间的病例构成比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92.04,P<0.001)。结论广州市黄埔区某院就诊手足口病患者仍以低龄儿童较多,水痘的发病年龄有变大趋势,应当在预防控制上引起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足口病 水痘 流行病学
原文传递
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解脲支原体 被引量:5
16
作者 陈志和 罗迪 赖小敏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2001年第4期103-103,107,共2页
目的 ;探讨间接免疫荧光法 (IIF)检测临床标本中解脲支原体的敏感性及特异性。方法 :用IIF检测了临床培养分离的 5 0例样本 ,并分别用IIF及培养法对 71例临床标本进行检测并比较了两种方法。结果 :IIF对 5 0例临床分离标本的检出率为 10... 目的 ;探讨间接免疫荧光法 (IIF)检测临床标本中解脲支原体的敏感性及特异性。方法 :用IIF检测了临床培养分离的 5 0例样本 ,并分别用IIF及培养法对 71例临床标本进行检测并比较了两种方法。结果 :IIF对 5 0例临床分离标本的检出率为 10 0 % ,而对临床标本的特异性是 92 .3% ,敏感性为 75 % ,但IIF与培养法检测比较没有统计学差异 (P >0 .10 )。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接免疫荧光法 检测 解脲支原体 IIF 泌尿生殖系感染
下载PDF
培养时间及培养基pH对大环内酯类抗解脲脲原体MIC的影响 被引量:3
17
作者 罗迪 周晓琳 +3 位作者 余敏君 尹卫国 吴移谋 何定阳 《中国艾滋病性病》 CAS 2007年第1期42-44,47,共4页
目的研究不同培养时间及培养基pH值,对红霉素、阿奇霉素及交沙霉素在体外抗解脲脲原体(Uu)最低抑菌浓度(MIC)的影响。方法用微量液体倍比稀释法,测定了35株临床Uu标本在pH值为6.0、6.5及7.0的培养基中,分别培养24、36、48及60小时时的M... 目的研究不同培养时间及培养基pH值,对红霉素、阿奇霉素及交沙霉素在体外抗解脲脲原体(Uu)最低抑菌浓度(MIC)的影响。方法用微量液体倍比稀释法,测定了35株临床Uu标本在pH值为6.0、6.5及7.0的培养基中,分别培养24、36、48及60小时时的MIC,并计算MIC90。研究培养时间时以24小时为基础,而研究不同pH则以6.0为基础。结果培养60小时的MIC与48小时相同。pH值由6.0升高到7.0,在不同的培养时间内,红霉素、阿奇霉素及交沙霉素的MIC可以分别降低1-16、2-32及2-32倍,其中MIC90降低的倍数分别为4-8、4-8、2-4倍,各组MIC的降低均有显著性差异(P<0.005)。当培养时间由24小时延长到48小时,在不同pH值的培养基中,三种抗生素的MIC分别可以增加1-32、1-8及1-16倍,其中MIC90分别升高4-8、2-4、2-4倍,各组MIC的升高有显著性差异(P<0.005)。结论体外实验中,当pH在6.0-7.0之间,培养时间在48小时内,红霉素、阿奇霉素及交沙霉素的MIC随培养基pH升高而显著降低,随培养时间延长而显著增加。培养时间超过48小时,MIC不再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脲脲原体 药物敏感性 PH 培养时间
下载PDF
近10年淋病及非淋菌性尿道炎病原体混合感染流行病学资料分析 被引量:3
18
作者 彭洁雯 罗迪 +3 位作者 翁智胜 彭慧敏 易江华 廖梦怡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09年第8期593-594,共2页
在1998-2007年间,淋球菌混合支原体或衣原体单一病原体感染中,以合并UU多见,其次为CT;在合并支原体与衣原体的混合感染中又以UU合并CT较多。各年度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NGU的单一病原体中以CT较多,其次为UU。NGU混合感染以... 在1998-2007年间,淋球菌混合支原体或衣原体单一病原体感染中,以合并UU多见,其次为CT;在合并支原体与衣原体的混合感染中又以UU合并CT较多。各年度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NGU的单一病原体中以CT较多,其次为UU。NGU混合感染以UU+CT最多。UU+MH和UU+MH+CT混合感染较少见。各年度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淋病和NGU中,存在较高的多种病原体混合感染的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球菌性尿道炎 非淋菌性尿道炎 病原体 感染/混合
下载PDF
小剂量甲氨蝶呤治疗湿疹15例报告 被引量:3
19
作者 黄应表 刘隽华 +3 位作者 罗迪 何定阳 吴良才 张海燕 《岭南皮肤性病科杂志》 2008年第5期273-275,共3页
目的:观察小剂量甲氨蝶呤治疗湿疹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经常治疗无效的15例湿疹患者予小剂量甲氨呤治疗,记录其皮损面积及瘙痒程度的变化,并用重复测量资料的方差分析结果,同时监测其肝肾功能的血常规。结果:治疗过程中和治疗结束时... 目的:观察小剂量甲氨蝶呤治疗湿疹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经常治疗无效的15例湿疹患者予小剂量甲氨呤治疗,记录其皮损面积及瘙痒程度的变化,并用重复测量资料的方差分析结果,同时监测其肝肾功能的血常规。结果:治疗过程中和治疗结束时,皮损面积和瘙痒程度随治疗时间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方差分析显示时间-皮疹改变效应的P<0.05,时间-瘙痒效应的P<0.05,各观察时点的皮损和瘙痒的改善有统计学意义。治疗中和治疗结束后的3个月随访未发现明显副作用。结论:小剂量甲氨蝶呤对湿疹有较好疗效和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疹 甲氨蝶呤 治疗
下载PDF
Thl7细胞、IL-17AmRNA及IL-23RmRNA与寻常性银屑病的关系 被引量:3
20
作者 罗迪 赵玉昆 +4 位作者 刘隽华 吴良才 张海燕 吴长有 刘昀 《中华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879-881,共3页
目的探讨寻常性银屑病(PV)皮损中IL-17AmRNA及IL-23RmRNA水平、外周血CD4+IL-17^+T细胞数量及它们与疾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PV组25例,对照组14例。对PV皮损面积和严重指数(PASI)评分,用RT-PCR检测皮肤中IL一17AmRNA及IL一23Rm... 目的探讨寻常性银屑病(PV)皮损中IL-17AmRNA及IL-23RmRNA水平、外周血CD4+IL-17^+T细胞数量及它们与疾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PV组25例,对照组14例。对PV皮损面积和严重指数(PASI)评分,用RT-PCR检测皮肤中IL一17AmRNA及IL一23RmRNA的水平,并用流式细胞仪测定20例PV患者及10例对照组外周血CD4qL-17^+T细胞的数量。结果PV组IL-17AmRNA的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0.996-4-0.231比0.437±0.096,t=10.57,P〈0.05),IL-23RmRNA水平也明显高于对照组(1.006±0.339比0.491±0.196,t:6.02,P〈0.05)。PV皮损中IL-17AmRNA与IL-23RmRNA的水平与PASI均呈线性正相关(分别为ra=0.67,P〈0.05;r=0.70,P〈0.05)。外周血CD4+IL-17+T细胞数量在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v组中,外周血中CD4+IL-17^+T细胞数量与皮损中IL一17AmRNA、IL-23RmRNA水平无相关性。结论Pv皮损中IL-17AmRNA及IL-23RmRNA的水平升高,与疾病严重程度相关,外周血Thl7细胞数量无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寻常性银屑病 细胞数量 MRNA水平 疾病严重程度 皮损面积 RT-PCR 外周血 流式细胞仪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