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传统文化非理性层面的探讨 被引量:3
1
作者 《兰州学刊》 2003年第2期21-23,29,共4页
非理性是传统文化不可分割的一个层面 ,它通过思维方式、文化心理结构、生命终极关怀等方面突现出来 ,成为中华民族文化领域的一大特色。非理性传统文化的形成有其深刻的根源 ;实现中国传统文化的转型 ,是克服传统文化非理性因素消极影... 非理性是传统文化不可分割的一个层面 ,它通过思维方式、文化心理结构、生命终极关怀等方面突现出来 ,成为中华民族文化领域的一大特色。非理性传统文化的形成有其深刻的根源 ;实现中国传统文化的转型 ,是克服传统文化非理性因素消极影响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文化 非理性 现代化 生命终极关怀 思维方式 文化心理 哲学
下载PDF
达尔文主义和现代文化范式的变革 被引量:3
2
作者 《贵州社会科学》 CSSCI 2004年第2期53-56,共4页
文化的发展可以借助库恩的范式理论得到解释 ,文化范式的变革具有不同于科学范式变革的特点。达尔文进化论是近现代工业革命、早期资本主义精神、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产物 ,在现代社会各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其理论原则逐渐成为现代文... 文化的发展可以借助库恩的范式理论得到解释 ,文化范式的变革具有不同于科学范式变革的特点。达尔文进化论是近现代工业革命、早期资本主义精神、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产物 ,在现代社会各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其理论原则逐渐成为现代文化范式 ,取代了中世纪的宗教信仰范式。现代社会的发展蕴涵了现代文化范式的危机。文化范式的产生、反常、危机、变革体现了文化发展的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达尔文主义 文化范式 范式理论 宗教信仰
下载PDF
自由合法性理念的破灭——审视哈耶克《自由秩序原理》的自由观 被引量:1
3
作者 《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3期68-72,共5页
哈耶克不同意自然权利是自由的基础,企图把自由奠基于法治的基础上,但他的苏格兰道德哲学立场,使他把法治纳入到抽象的一般原则之中,从而其自由合法性的理念就不能摆脱现代形而上学建制的思想界限。马克思哲学指出了全部现代形而上学的... 哈耶克不同意自然权利是自由的基础,企图把自由奠基于法治的基础上,但他的苏格兰道德哲学立场,使他把法治纳入到抽象的一般原则之中,从而其自由合法性的理念就不能摆脱现代形而上学建制的思想界限。马克思哲学指出了全部现代形而上学的理论缺陷,赋予自由以具有哲学高度的现实历史性原则;哈耶克的自由合法性理念由于缺乏这种现实历史性以及自身的内在矛盾而沦丧为一种乌托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由 自然权利 法治 现代形而上学
下载PDF
经济哲学视野中的平等观 被引量:1
4
作者 《北方论丛》 2004年第2期109-112,共4页
平等范畴必须置于经济哲学视野下才能得到正确的理解和诠释,马克思社会有机体理论明确了平等不仅是一个经济范畴,而且是一个综合范畴。而现代经济学强调了平等的内涵主要是机会平等,这个结论是现代经济学与哲学思想互动的结果;经济哲学... 平等范畴必须置于经济哲学视野下才能得到正确的理解和诠释,马克思社会有机体理论明确了平等不仅是一个经济范畴,而且是一个综合范畴。而现代经济学强调了平等的内涵主要是机会平等,这个结论是现代经济学与哲学思想互动的结果;经济哲学的平等观与平均主义的平等观有实质的区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哲学 社会有机体 机会平等 平均主义
下载PDF
马克思的道德哲学批判 被引量:1
5
作者 何良安 《伦理学研究》 2004年第6期95-99,共5页
通过彰显马克思的“类存在物”及其“有意识的生命活动”、“自由自觉的活动”等概念的意蕴可以使其被遮蔽了的道德哲学批判得到澄明。人作为“类存在物” ,不但指认了人是社会的存在物 ,而且指证了永恒不变之人性观的虚幻性 ,从而超越... 通过彰显马克思的“类存在物”及其“有意识的生命活动”、“自由自觉的活动”等概念的意蕴可以使其被遮蔽了的道德哲学批判得到澄明。人作为“类存在物” ,不但指认了人是社会的存在物 ,而且指证了永恒不变之人性观的虚幻性 ,从而超越了亚里士多德的“人是政治动物”的内涵 ;使人成为“类存在物”的“有意识的生命活动”则内置了马克思对道德准则的理解 ,使他对任何的非人格化的超历史的道德形式主义的合法性产生质疑 ;而人的自由自觉的活动体现了手段性活动与目的性活动统一 ,因而成为人的终极价值和道德本体 ,这构成了对各种形式的道德目的论的批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存在物 活动 道德批判
下载PDF
论明智德性的道德形而上学意蕴——《尼各马可伦理学》二元幸福论辩正 被引量:2
6
作者 庄奕莲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0-26,共7页
经验幸福论和思辨幸福论的二元划分与矛盾一直困扰着人们对亚里士多德幸福观的理解,其实,这一理论困境来自于人们方法论上的经验主义。《尼各马可伦理学》的理论主旨是通过"明智"德性而使幸福生活从经验指向形而上学领域,明... 经验幸福论和思辨幸福论的二元划分与矛盾一直困扰着人们对亚里士多德幸福观的理解,其实,这一理论困境来自于人们方法论上的经验主义。《尼各马可伦理学》的理论主旨是通过"明智"德性而使幸福生活从经验指向形而上学领域,明智学说为幸福论提供了形而上学的基础。明智这种沟通经验与先验的能力,被现代道德哲学家紧紧抓住,康德以"道德判断力"的名义重提古代明智论题,并借此为他的道德形而上学奠基事业提供重要的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智 幸福论 道德形而上学 道德判断力 《尼各马可伦理学》
下载PDF
尼采与儒家哲学生命超越论之比较
7
作者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40-43,50,共5页
生命自我超越是中西哲学的一大主题。西方近代哲学对主体性和超越性的建构使人类自我超越的归宿漂离宗教,尼采超人哲学力图使人类价值理想从天国的彼岸回到人间,克服了近代哲学生命终极关怀的超绝性和神秘性,从而与中国儒家哲学通过伦... 生命自我超越是中西哲学的一大主题。西方近代哲学对主体性和超越性的建构使人类自我超越的归宿漂离宗教,尼采超人哲学力图使人类价值理想从天国的彼岸回到人间,克服了近代哲学生命终极关怀的超绝性和神秘性,从而与中国儒家哲学通过伦理方式沟通人的理想境界与现实世界层面来实现道德的真我有异曲同工之处。但是,尼采和儒家哲学的先验唯心主义立场和专制等级主义情结,使其生命超越论陷入空洞并不失反动之嫌。马克思所阐明的在“自由联合体”中的“自由而全面的人”真正地实现了生命的超越,达到了真正的善、生命的终极价值,从而形成了对“超人”价值论和“圣人”境界论的批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采 儒家哲学 自我超越 自由联合体
下载PDF
论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政治存在论路向 被引量:1
8
作者 扈卓然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78-85,共8页
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政治存在论主要是海德格尔式的,它们基于不同的思想旨趣,把海德格尔的不同思想倾向接合到马克思政治哲学中去。詹姆逊致力于马克思主义与海德格尔政治存在论的亲和性研究;马尔库塞则借助早期海德格尔的"此在&qu... 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政治存在论主要是海德格尔式的,它们基于不同的思想旨趣,把海德格尔的不同思想倾向接合到马克思政治哲学中去。詹姆逊致力于马克思主义与海德格尔政治存在论的亲和性研究;马尔库塞则借助早期海德格尔的"此在"概念,展开对无产阶级的"被抛"命运及其扬弃的阐释;阿尔都塞则围绕后期海德格尔的"让存在"境域与意蕴,型构其"偶然的唯物主义"理念。西方马克思主义政治存在论的海德格尔哲学路向,对于拓展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研究境域无疑具有深远的启迪意义,但是,它罔顾了海德格尔存在论哲学方法论上的先验主义与形而上学性,最终使自己陷入相同的理论困境。历史唯物主义作为政治哲学的方法论,必然构成对任何海德格尔路向的政治存在论的批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存在论 此在 让存在 偶然唯物主义 方法论
下载PDF
马克思存在论视域中的道德二元论批判 被引量:1
9
作者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4-38,44,共6页
道德二元论区分了人的原初道德意识结构,并把它作为阐释人们道德生活现象的理论基础,但是,西方道德生活中个人道德与社会道德的激烈冲突,凸现了道德二元论的理论困境。道德二元论的理论症结在于其哲学根基上的形而上学性,马克思基于实... 道德二元论区分了人的原初道德意识结构,并把它作为阐释人们道德生活现象的理论基础,但是,西方道德生活中个人道德与社会道德的激烈冲突,凸现了道德二元论的理论困境。道德二元论的理论症结在于其哲学根基上的形而上学性,马克思基于实践活动开启的道德哲学存在论境域,构成了对道德二元论的批判,对当代西方道德哲学的理论转向也具有重大的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存在论 道德二元论 批判
下载PDF
德沃金抽象法权下的政治平等观——平等主义先验方法论的困境与批判 被引量:1
10
作者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62-68,共7页
德沃金的政治平等观着重于平等关切的诉求,在方法论上遵循了康德先验哲学的理路,把抽象法权当做人们追求平等的形而上学基础。基于这一抽象平等原则,政治平等的要义并不在于现实政治权力的平等,而在于政治过程的参与结果所传达的平等关... 德沃金的政治平等观着重于平等关切的诉求,在方法论上遵循了康德先验哲学的理路,把抽象法权当做人们追求平等的形而上学基础。基于这一抽象平等原则,政治平等的要义并不在于现实政治权力的平等,而在于政治过程的参与结果所传达的平等关切的抽象理念。平等主义方法论的形而上学性使德沃金的政治平等观既无法在实践中落实,又与其自由主义立场相冲突,陷入了不能自拔的困境。历史唯物主义作为一种方法论,要求人们从客观的社会现实来理解法权,把抽象平等权利归结为资产阶级意识形态,它直接构成了对平等主义先验方法论的批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沃金 法权 政治平等 先验方法论 历史唯物主义
下载PDF
世界和谐秩序范式的伦理维度——西方永久和平观念的形而上学性与批判 被引量:1
11
作者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6,共6页
战争与和平的论题是关涉到生存论层面的论题,道德与政治在生存论上的原初同一性,使西方政治哲学立足于伦理这一基础与视阈建构世界和谐秩序理论成为可能。古典哲学以"自然正当"推出城邦内外的和谐,康德哲学则以实践理性原则... 战争与和平的论题是关涉到生存论层面的论题,道德与政治在生存论上的原初同一性,使西方政治哲学立足于伦理这一基础与视阈建构世界和谐秩序理论成为可能。古典哲学以"自然正当"推出城邦内外的和谐,康德哲学则以实践理性原则规划了世界的"永久和平"。但是,"自然正当"与"实践理性法则"的形而上学性,使西方传统的永久和平观念沦落为空洞的政治宣言。马克思的"世界历史"观念诉诸物质生活领域,从而他的世界和谐秩序理论的伦理之维具备了现实而可靠的基础,构成了对传统永久和平观念的批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和谐秩序 伦理 形而上学 批判
下载PDF
西方政治存在论的语用学转向与困境——论阿伦特政治哲学的方法论特质 被引量:1
12
作者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5-39,共5页
西方传统政治哲学因其形而上学性的谬误,已经偏离了政治实践的要旨并丧失了对人的生存处境的关切,这种形而上学积弊深重根源于它囿限于理性主体性的方法论立场。依赖于对亚里斯多德实践范畴的深刻的海德格尔式的重新思考,阿伦特建构一... 西方传统政治哲学因其形而上学性的谬误,已经偏离了政治实践的要旨并丧失了对人的生存处境的关切,这种形而上学积弊深重根源于它囿限于理性主体性的方法论立场。依赖于对亚里斯多德实践范畴的深刻的海德格尔式的重新思考,阿伦特建构一种新的政治语用学方法论,企图借此摆脱传统政治"理智论"的谬误,实现政治哲学在现当代的存在论转向,并形成对马克思政治哲学批判的态势。但是,政治语用学方法论所凸现的现代形而上学性,在对抗马克思政治哲学中自身已陷入困境;并且,其形而上学的弊病最终逃脱不了来自马克思倡导的现实的历史的方法论立场的批判与祛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伦特 政治存在论 形而上学 语用学方法论
下载PDF
论政治理性主义视阈中的“历史终结论”——福山政治哲学方法论研究
13
作者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62-68,共7页
政治理性主义是当代西方政治哲学的一种理论范式,其理性的政治原则和"完全和解"的政治秩序立场成为福山"历史终结论"的重要方法论。政治理性主义的现代性理论弊病,使福山政治哲学沉沦于现代形而上学的困境而受到多... 政治理性主义是当代西方政治哲学的一种理论范式,其理性的政治原则和"完全和解"的政治秩序立场成为福山"历史终结论"的重要方法论。政治理性主义的现代性理论弊病,使福山政治哲学沉沦于现代形而上学的困境而受到多方指摘。马克思由政治经济学方法现实又逻辑地推断出来的"世界历史"观必然扬弃福山的"历史终结论",并最终真正地形成对福山政治哲学方法论的批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山 历史终结论 政治理性主义 现代性 方法论
下载PDF
制度伦理优先性的合理性及其意义——罗尔斯政治哲学方法论研究
14
作者 《韩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8年第4期11-16,共6页
制度伦理优先于个人德性伦理是西方道德哲学探讨的主题,古典亚里士多德主义在德性伦理的基础上对其作了论证,近代的启蒙思想家也从社会契约论的角度对其作出了证明。然而他们都只是在形而上学的视阈下替制度伦理的优先性寻找理论支持,... 制度伦理优先于个人德性伦理是西方道德哲学探讨的主题,古典亚里士多德主义在德性伦理的基础上对其作了论证,近代的启蒙思想家也从社会契约论的角度对其作出了证明。然而他们都只是在形而上学的视阈下替制度伦理的优先性寻找理论支持,这是罗尔斯所不能同意的。罗尔斯从道德发生论的角度为制度伦理优先性的合理性重新作了论证,从而克服了道德形而上学传统的缺陷,这对于反思与批判个人伦理原则至上论和制度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启发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发生学 制度伦理 道德形而上学 罗尔斯
下载PDF
自然科学时代的道德判断力——赫费对科学技术批判理论的批判
15
作者 《自然辩证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67-72,共6页
面对科学技术的强权,科学技术批判理论执着于"机会"与"威胁"的不同批判立场,在科学的道德评价上陷入二难抉择的困境;海德格尔拒绝道德理性,企图通过技术的形而上学批判而消解科学的强权,此做法也行不通。现代科技... 面对科学技术的强权,科学技术批判理论执着于"机会"与"威胁"的不同批判立场,在科学的道德评价上陷入二难抉择的困境;海德格尔拒绝道德理性,企图通过技术的形而上学批判而消解科学的强权,此做法也行不通。现代科技并不能回避道德的审视,但是,现代科技问题的悬而未决性质,决定了科学伦理学必须做出方法论上的转向。赫费认为,恢复判断力的德性地位,实现对科学问题的准确诊断,能够克服现代科技强权的二难困境,这在方法论上构成了对科学技术批判理论的批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伦理学 强权 道德判断力 诊断
原文传递
批判理性主义方法论的现代形而上学性——波普尔政治哲学研究
16
作者 《江西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44-48,共5页
波普尔政治哲学的方法论个人主义认为,社会制度和社会进程必须依照个人及其关系和行为的无意识结果来阐释。它在与马克思的唯物史观对抗中出现逻辑上的混乱,因而使自身置于不能自拔的困境之中。波普尔方法论个人主义的全部症结在于其原... 波普尔政治哲学的方法论个人主义认为,社会制度和社会进程必须依照个人及其关系和行为的无意识结果来阐释。它在与马克思的唯物史观对抗中出现逻辑上的混乱,因而使自身置于不能自拔的困境之中。波普尔方法论个人主义的全部症结在于其原子式个人主义的哲学根基,暴露了沉沦于现代形而上学建制的自由主义理念的弊病和根本缺陷。马克思对现代形而上学的批判,宣告了波普尔政治哲学方法论的终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普尔 政治哲学 方法论个人主义 现代形而上学
下载PDF
从政治经济学批判到人类学研究——马克思唯物史观方法论形成及运用过程中的两次转变
17
作者 何良安 《湖南行政学院学报》 2007年第5期22-24,共3页
马克思在探寻社会历史奥秘的过程中,其研究视角发生了两次转变,从政治批判到政治经济学批判的转变使他摆脱了旧的历史观,创立了唯物史观;从政治经济学批判到人类学研究的转变使他揭开了东方社会历史发展的奥秘,发展和丰富了唯物史观。... 马克思在探寻社会历史奥秘的过程中,其研究视角发生了两次转变,从政治批判到政治经济学批判的转变使他摆脱了旧的历史观,创立了唯物史观;从政治经济学批判到人类学研究的转变使他揭开了东方社会历史发展的奥秘,发展和丰富了唯物史观。唯物史观形成及其运用过程中的两次转变,体现了历史唯物主义这门学科的性质:它是一种认识的工具和方法,而不是僵死的教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唯物主义 政治经济学 人类学 转变
下载PDF
哲学视野下的民族国家理念与批判
18
作者 《宜春学院学报》 2007年第1期9-13,共5页
民族国家理念从哲学层面上可以追溯到柏拉图的部落主义理论和卢梭的契约式政治哲学;它作为西方现代社会的产物在黑格尔哲学那里得到了最系统、最深刻的表达。由于民族和国家并不是永远同一的,而且现代性的进程也必然扬弃民族国家形式,因... 民族国家理念从哲学层面上可以追溯到柏拉图的部落主义理论和卢梭的契约式政治哲学;它作为西方现代社会的产物在黑格尔哲学那里得到了最系统、最深刻的表达。由于民族和国家并不是永远同一的,而且现代性的进程也必然扬弃民族国家形式,因此,民族主义国家理念就成了一个悖论,对该悖论的最好批判是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主义 现代性 世界历史 批判
下载PDF
开启唯物史观的钥匙——政治经济学批判
19
作者 《理论界》 2003年第2期100-101,共2页
马克思创立唯物史观是一个艰辛曲折的历程.由于青年时期受旧哲学的影响,他对社会历史的看法还停留在黑格尔的唯心主义理性主义和费尔巴哈的人道主义立场上.随着批判的重点转向政治经济学,马克思逐渐走出旧哲学的阴影,在创立自己经济理... 马克思创立唯物史观是一个艰辛曲折的历程.由于青年时期受旧哲学的影响,他对社会历史的看法还停留在黑格尔的唯心主义理性主义和费尔巴哈的人道主义立场上.随着批判的重点转向政治经济学,马克思逐渐走出旧哲学的阴影,在创立自己经济理论的同时,形成了自己的社会历史观,并逐步使唯物史观从假说变成科学.所以,政治经济学批判贯穿于马克思创立唯物史观的整个心路历程,它是把马克思哲学和现实世界联系起来的通道,也是马克思揭示历史奥秘的通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唯物史观 政治经济学 马克思 费尔巴哈 黑格尔 批判 异化劳动理论
原文传递
市民社会与现代法权关系的建构
20
作者 傅鹤鸣 《宜春学院学报》 2004年第3期14-17,共4页
从唯物史观出发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征可以通过“市民社会”来理解。现代法权关系根源于市民社会 ,对市民社会的解剖是市场经济转变法权观念 ,构建现代法权制度的理论基础 ;契约性法权关系的确立实现了现代法权关系的转换 ,顺应了市... 从唯物史观出发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征可以通过“市民社会”来理解。现代法权关系根源于市民社会 ,对市民社会的解剖是市场经济转变法权观念 ,构建现代法权制度的理论基础 ;契约性法权关系的确立实现了现代法权关系的转换 ,顺应了市场经济运行规则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市民社会 市场经济 法权 转换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