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广东汉族人群Rh、MNSs、P、ABO血型系统抗原分布 被引量:21
1
作者 王钢 金锋 +3 位作者 蓝建崇 万小春 黄文晅 《临床输血与检验》 CAS 2003年第1期28-29,共2页
关键词 血型系统 Rh血型 MNSS血型 P血型 ABO血型 抗原分布 广东 汉族人群
下载PDF
两种空气消毒法效果比较 被引量:4
2
作者 王钢 +2 位作者 蓝建崇 钟展华 熊燕 《护理研究(中旬版)》 2006年第1期156-157,共2页
[目的]比较二溴海因超声波雾化空气消毒与紫外线空气消毒效果。[方法]分别应用两种方法对采血车工作环境进行空气消毒采样,检测其消毒前后的细菌数,同时对两种方法的作用时间与效果进行观察。[结果]二溴海因超声波雾化空气消毒杀菌率为8... [目的]比较二溴海因超声波雾化空气消毒与紫外线空气消毒效果。[方法]分别应用两种方法对采血车工作环境进行空气消毒采样,检测其消毒前后的细菌数,同时对两种方法的作用时间与效果进行观察。[结果]二溴海因超声波雾化空气消毒杀菌率为89.8%,紫外线杀菌率为77.1%,动态环境下二溴海因消毒效果也优于紫外线。[结论]二溴海因超声波雾化空气消毒效果优于紫外线空气消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溴海因 紫外线 空气消毒
下载PDF
两种滤除白细胞方法对悬浮红细胞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3
3
作者 陈栋才 李雪群 《现代临床医学》 2018年第3期210-211,213,共3页
目的:探讨洗涤法和过滤法滤除白细胞后对悬浮红细胞多项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惠州市中心血站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临床使用的悬浮红细胞(规格1.5单位)共600袋,悬浮红细胞滤白前留取标本,采用洗涤法、过滤法滤除白细胞后的标本,观察对... 目的:探讨洗涤法和过滤法滤除白细胞后对悬浮红细胞多项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惠州市中心血站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临床使用的悬浮红细胞(规格1.5单位)共600袋,悬浮红细胞滤白前留取标本,采用洗涤法、过滤法滤除白细胞后的标本,观察对比两种滤除方法滤白前后悬浮红细胞的RBC畸变率、游离Hb、红细胞比容(HCT)、Hb、RBC溶血率和P50的指标变化。结果:除过滤法滤白后红细胞畸形率升高(P<0.01),滤白前后悬浮红细胞的其余各项监测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洗涤法和过滤法对血液进行滤白,虽然过滤法会提升红细胞的畸形率,但是不会对血液的安全性产生影响,由此可见,过滤法和洗涤法均为临床输血中较为有效的滤白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滤除白细胞 悬浮红细胞 检测指标 影响
下载PDF
白细胞悬浮红细胞与悬浮红细胞储存期内溶血率的比较 被引量:2
4
作者 陈栋才 李雪群 《哈尔滨医药》 2018年第3期275-276,共2页
目的探讨白细胞悬浮红细胞与悬浮红细胞储存期内溶血率的比较。方法选取我中心200m L的血浆61袋;61袋血液均抽取100 m L设为甲组,其余设为乙组。其中甲组不过滤白细胞,制成悬浮红细胞血浆;乙组过滤白细胞,制成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血浆。... 目的探讨白细胞悬浮红细胞与悬浮红细胞储存期内溶血率的比较。方法选取我中心200m L的血浆61袋;61袋血液均抽取100 m L设为甲组,其余设为乙组。其中甲组不过滤白细胞,制成悬浮红细胞血浆;乙组过滤白细胞,制成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血浆。两组血浆均在冷藏柜中进行储存1个月。对比两组血浆中储存期内溶血率和游离血红蛋白浓度。结果乙组的游离血红细胞的浓度和溶血率显著高于甲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滤去白细胞的过程可能对红细胞造成损伤,但尚处于成分血液达标范围之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悬浮红细胞 悬浮红细胞 存储期内溶血率
下载PDF
个性化整体护理对无偿献血者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李彩虹 +1 位作者 吴海霞 丽霞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06年第1期52-55,共4页
目的探讨实施个性化整体护理对无偿献血者的影响。方法对2005年29837名献血者实施个性化整体护理(从献血者选择开始献血,医护人员开始对献血者实施心理护理至献血完成)。观察无偿献血者发生献血反应人数以及固定献血者人数,并与2004年29... 目的探讨实施个性化整体护理对无偿献血者的影响。方法对2005年29837名献血者实施个性化整体护理(从献血者选择开始献血,医护人员开始对献血者实施心理护理至献血完成)。观察无偿献血者发生献血反应人数以及固定献血者人数,并与2004年29818名献血者未实施整体护理相比较。结果发生献血反应的人数由2004年553人下降至2005年的83人,二者有显著性差异。2005年固定献血者人数达2808人,占无偿献血者人数9.4%,2004年固定无偿献血者人数为1198人,占无偿献血者人数4.0%,二者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对无偿献血者实施个性化的整体护理可以减少献血反应,扩大固定献血者队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整体护理 无偿献血者
下载PDF
去除白细胞降低地中海贫血患者输血反应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王钢 +1 位作者 李彩虹 熊燕 《江西医学院学报》 2006年第1期95-96,102,共3页
目的 探讨去除白细胞对添加剂红细胞质量影响及去除白细胞输血降低地中海贫血患者输血反应的效果。方法 对白细胞过滤前后的添加荆红细胞检测红细胞(RBC)、白细胞(WBC),及血红蛋白(Hb)、钾离子(K^+)浓度、游离血红蛋白细菌生... 目的 探讨去除白细胞对添加剂红细胞质量影响及去除白细胞输血降低地中海贫血患者输血反应的效果。方法 对白细胞过滤前后的添加荆红细胞检测红细胞(RBC)、白细胞(WBC),及血红蛋白(Hb)、钾离子(K^+)浓度、游离血红蛋白细菌生长状况,观察分析2002年1月-2005年7月间20例地中海贫血患者使用未过滤及过滤添加剂红细胞后的输血状况。结果 过滤后的添加剂红细胞白细胞去除率99.99%,红细胞回收率96.83%,其它指标去白细胞过滤前后无统计学差异(P〉0.05);地中海贫血患者使用过滤的添加荆红细胞非溶血性输血反应发生率为0%,较应用前24.8%明显降低,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白细胞过滤器能高效地去除白细胞,对红细胞性质功能影响极少且能有效降低地中海贫血患者输血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去除白细胞 地中海贫血 非溶血性发热性输血反应
下载PDF
滤除白细胞对保存期内红细胞功能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陈栋才 李雪群 《现代临床医学》 2018年第4期283-284,共2页
目的:探究滤除白细胞对保存期内红细胞功能变化的影响。方法:选取惠州市中心血站2015年10月至2016年10月采集的84例健康献血者的血液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健康献血者的血液制成红细胞悬液,按随机排列表法分为两组,各42例。将42例血液标... 目的:探究滤除白细胞对保存期内红细胞功能变化的影响。方法:选取惠州市中心血站2015年10月至2016年10月采集的84例健康献血者的血液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健康献血者的血液制成红细胞悬液,按随机排列表法分为两组,各42例。将42例血液标本采用白细胞过滤器去除红细胞悬液中的白细胞作为观察组,另42例血液标本未滤除红细胞悬液中的白细胞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健康献血者血液标本中红细胞功能形态情况以及血液流变学切变率的变化情况。结果:WBC随着保存期的延长而降低。而红细胞计数(RBC)以及红细胞压积(HCT)两组无差异(P>0.05)。观察组在保存期21 d时低切(1/s、5/s)、中切(30/s)以及高切(200/s)变率均高于对照组(P<0.01);其余各时间点两组无差异(P>0.05),且随着时间的延长,两组低切、中切和高切变率下的血液黏度增加。结论:白细胞滤除可减少白细胞崩解产物对红细胞的影响,维持红细胞的形态功能,降低血液黏度,增加血液保存期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滤除白细胞 红细胞 功能变化
下载PDF
血库型滤白红细胞的临床应用分析
8
作者 陈栋才 李雪群 《实验与检验医学》 CAS 2019年第5期967-969,984,共4页
目的探讨血库型滤白悬浮红细胞在减少非溶血性发热性输血反应(FNHTR)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在2016年1月-10月期间,在惠州市七家二级甲等以上医院接受血库型滤白悬浮红细胞治疗患者1744例次作为观察组,随机抽取同期使用普通悬浮红细... 目的探讨血库型滤白悬浮红细胞在减少非溶血性发热性输血反应(FNHTR)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在2016年1月-10月期间,在惠州市七家二级甲等以上医院接受血库型滤白悬浮红细胞治疗患者1744例次作为观察组,随机抽取同期使用普通悬浮红细胞治疗的患者2318例次作为对照组,分析两组不同病种、不同输血次数输血后FNHTR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发生FNHTR14例,发生率0.80%,对照组发生FNHTR49例,发生率2.11%,两组FNHTR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科和妇产科的两组FNHTR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儿科、肿瘤科、血液科等需多次输血的病种两组FNHTR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次以上输血患者FNHTR发生率在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保存期两周后滤除白细胞的FNHTR与对照组总体FNHTR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保存三周后滤除白细胞的FNHTR发生率高于对照组总体FNHTR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需反复输血患者身上应用在一定储存期内滤除白细胞的血液,可降低FNHTR的发生率,提高输血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悬浮红细胞 输血 非溶血性发热性输血反应
下载PDF
冰温料理台对血液质量影响的探讨
9
作者 王钢 +2 位作者 蓝建崇 钟展华 熊燕 《实用医技杂志》 2006年第5期760-761,共2页
目的:探讨冰温料理台在确保血液质量方面的重要性。方法:从冰箱中取出20袋1.0U添加剂红细胞分两组分别放置于(22±2)℃室温与冰温料理台上,观察其血液温度的变化;取40袋100ml新鲜冰冻血浆分两组分别放置于(22±2)℃室温与冰温... 目的:探讨冰温料理台在确保血液质量方面的重要性。方法:从冰箱中取出20袋1.0U添加剂红细胞分两组分别放置于(22±2)℃室温与冰温料理台上,观察其血液温度的变化;取40袋100ml新鲜冰冻血浆分两组分别放置于(22±2)℃室温与冰温料理台上,观察其2h内血浆融化的状况,然后将此40袋新鲜冰冻血浆再次-30℃保存,测量FⅧ∶C百分活性。结果:放置于冰温料理台上的添加剂红细胞2h内温度维持在(4±2)℃,新鲜冰冻血浆2h内始终是冰冻固体:放置于室温中的添加剂红细胞30min血液温度上升至室温,新鲜冰冻血浆2h成冰渣状态。室温放置的新鲜冰冻血浆再次冰冻保存FⅧ∶C百分活性明显低于正常值,而放置在冰温料理台上的新鲜冰冻血浆再次冰冻保存FⅧ∶C百分活性在正常值范围内。结论:冰温料理台在血站的使用可确保血液质量,保证输血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温料理台 血液质量 细细胞
下载PDF
一次性使用加药件在制备冰冻血小板中的应用
10
作者 王钢 +1 位作者 熊燕 丽霞 《实用临床医学(江西)》 CAS 2005年第8期19-19,31,共2页
目的探讨在制备冰冻血小板中应用一次性使用加药件加液在减少血小板的聚集和絮状物以及破袋的效果。方法598袋血小板分别运用9#麻醉针和一次性使用加药件加液进行对比,观察加液时血小板袋破损及临床融化使用时絮状物的产生。结果应用一... 目的探讨在制备冰冻血小板中应用一次性使用加药件加液在减少血小板的聚集和絮状物以及破袋的效果。方法598袋血小板分别运用9#麻醉针和一次性使用加药件加液进行对比,观察加液时血小板袋破损及临床融化使用时絮状物的产生。结果应用一次性使用加药件加液281袋血小板无一例血小板袋破损,且使用该加药件加液临床使用融化时无一袋絮状物产生。结论一次性使用加药件加液是制备冰冻血小板的理想加液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 冰冻 一次性使用加药件 二甲基亚砜
下载PDF
库存血的临床应用及护理
11
作者 曾秀花 《中华综合医学》 2001年第10期926-926,共1页
关键词 不良反应 库存血 临床应用 护理
下载PDF
做好四个加强 确保临床用血安全有效
12
作者 湛玉武 《中国输血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S1期185-185,共1页
发血科在血站工作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担负着合格血液的包装、发放、阳性血液的处理和与临床医疗用血医疗单位的工作联系及协调等任务。发血科是面向全市各医疗用血单位最前沿、最直接、最关键的科室。如何把好血液质量关,确保临床用... 发血科在血站工作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担负着合格血液的包装、发放、阳性血液的处理和与临床医疗用血医疗单位的工作联系及协调等任务。发血科是面向全市各医疗用血单位最前沿、最直接、最关键的科室。如何把好血液质量关,确保临床用血的安全是我们面临的一个严峻课题,我们结合多年来在发血科工作的经验,浅谈一些做法和体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用血安全 血液质量 血站工作 临床医疗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