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科举制废除在乡村中的社会后果 |
罗志田
|
《中国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06 |
118
|
|
2
|
清季科举制改革的社会影响 |
罗志田
|
《中国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1998 |
96
|
|
3
|
西方的分裂:国际风云与五四前后中国思想的演变 |
罗志田
|
《中国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1999 |
86
|
|
4
|
近代中国社会权势的转移:知识分子的边缘化与边缘知识分子的兴起 |
罗志田
|
《开放时代》
|
1999 |
83
|
|
5
|
见之于行事:中国近代史研究的可能走向——兼及史料、理论与表述 |
罗志田
|
《历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2 |
85
|
|
6
|
天下与世界:清末士人关于人类社会认知的转变——侧重梁启超的观念 |
罗志田
|
《中国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07 |
66
|
|
7
|
传教士与近代中西文化竞争 |
罗志田
|
《历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1996 |
47
|
|
8
|
史料的尽量扩充与不看二十四史——民国新史学的一个诡论现象 |
罗志田
|
《历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0 |
62
|
|
9
|
民国史研究的“倒放电影”倾向 |
罗志田
|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1999 |
57
|
|
10
|
新旧之间:近代中国的多个世界及“失语”群体 |
罗志田
|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1999 |
53
|
|
11
|
西学冲击下近代中国学术分科的演变 |
罗志田
|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3 |
45
|
|
12
|
非碎无以立通:简论以碎片为基础的史学 |
罗志田
|
《近代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55
|
|
13
|
走向国学与史学的“赛先生”——五四前后中国人心目中的“科学”一例 |
罗志田
|
《近代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0 |
49
|
|
14
|
夷夏之辨的开放与封闭 |
罗志田
|
《中国文化》
|
1996 |
42
|
|
15
|
帝国主义在中国:文化视野下条约体系的演进 |
罗志田
|
《中国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04 |
41
|
|
16
|
“六个月乐观”的幻灭:五四前夕士人心态与政治 |
罗志田
|
《历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6 |
43
|
|
17
|
后现代主义与中国研究:《怀柔远人》的史学启示 |
罗志田
|
《历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1999 |
38
|
|
18
|
地方的近世史:“郡县空虚”时代的礼下庶人与乡里社会 |
罗志田
|
《近代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42
|
|
19
|
国进民退:清季兴起的一个持续倾向 |
罗志田
|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42
|
|
20
|
革命的形成:清季十年的转折(上) |
罗志田
|
《近代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4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