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FTIR结合主成分分析对杜鹃花植物鉴别分类研究 被引量:15
1
作者 刘刚 +4 位作者 时有明 张玉宾 周继国 周湘萍 桑林 《红外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39-43,共5页
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结合主成分分析对杜鹃花科植物不同属及亚属鉴别分类。测试了杜鹃花科植物1个属3个亚属4类植物28个叶子样品的红外光谱。结果显示4类杜鹃花植物红外光谱表现出微小差异。结合主成分分析统计方法对28个叶子... 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结合主成分分析对杜鹃花科植物不同属及亚属鉴别分类。测试了杜鹃花科植物1个属3个亚属4类植物28个叶子样品的红外光谱。结果显示4类杜鹃花植物红外光谱表现出微小差异。结合主成分分析统计方法对28个叶子样品的光谱进行统计分析,发现基于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的主成分分析排序图能够正确对样品分类。研究揭示FTIR光谱结合主成分分析方法可以用来鉴别分类植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 杜鹃花科植物 亚属 主成分分析 鉴别分类
下载PDF
病害烟叶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研究 被引量:16
2
作者 任先培 刘刚 +3 位作者 周在进 张玉宾 宋黎立 《激光与红外》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944-947,共4页
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研究了正常烟叶和四种病害烟叶,结果显示,它们的红外光谱主要由蛋白质、脂类化合物及多糖的振动吸收谱带组成。烟叶光谱整体相似,仅在1800-750 cm^-1范围,正常烟叶和病害烟叶的光谱峰位、峰形及吸收强度比有一... 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研究了正常烟叶和四种病害烟叶,结果显示,它们的红外光谱主要由蛋白质、脂类化合物及多糖的振动吸收谱带组成。烟叶光谱整体相似,仅在1800-750 cm^-1范围,正常烟叶和病害烟叶的光谱峰位、峰形及吸收强度比有一定差异。为了提高光谱灵敏度,对光谱进行二阶导数相关性分析,五个样品的二阶导数光谱在1750-1500 cm^-1和1200-950 cm^-1范围内的相关系数差异明显,表明五种烟叶样品所含化学成分或各成分相对含量各不相同,即病害影响烟叶的化学成分。正常烟叶的吸收强度比A1025/A1631大于1(为1.417),而其他四种病害烟叶对应的吸收强度比均小于1,表明四种病害烟叶中蛋白质所占比例增加,多糖所占比例下降。研究结果表明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在鉴别病害烟叶方面具有方便、快速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 烟叶 烟草病害 鉴别 相关分析
下载PDF
CdS及其稀土掺杂纳米带的制备与发光性质的研究 被引量:9
3
作者 陈海燕 杨晓玲 +1 位作者 刘应开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15-117,共3页
采用热蒸发法制备CdS及其稀土掺杂的纳米带(CdS∶Ce3+、CdS∶Er3+)。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和荧光光谱仪(PL)对纳米带的形貌、晶体结构和发光性质进行了表征和分析。结果表明,所制备的纳米带的外形规则,表面光滑、... 采用热蒸发法制备CdS及其稀土掺杂的纳米带(CdS∶Ce3+、CdS∶Er3+)。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和荧光光谱仪(PL)对纳米带的形貌、晶体结构和发光性质进行了表征和分析。结果表明,所制备的纳米带的外形规则,表面光滑、平整,纳米带的厚度大约在20~60nm范围内;纳米带具有六方结构,晶格常数a=0.414nm、c=0.671nm;CdS纳米带的光致发光谱的谱峰位于405nm左右;CdS∶Ce3+纳米带的光致发光谱的谱峰位于523和535nm处;CdS∶Er3+纳米带的光致发光谱中观察到3个强的发光峰,分别位于525、556和582nm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S 稀土掺杂 纳米带 光致发光
下载PDF
中国观赏类山茶FTIR分类研究 被引量:8
4
作者 张玉宾 刘刚 +4 位作者 周湘萍 时有明 周继国 桑林 《光谱实验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550-555,共6页
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法研究了云南山茶与华东山茶共17个品种的山茶花花瓣。结果显示,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主要由蛋白质、脂类化合物及多糖的振动吸收带组成。两类山茶样品的傅里叶变换光谱图整体上十分相似,只是在多糖吸收区域(1200—950c... 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法研究了云南山茶与华东山茶共17个品种的山茶花花瓣。结果显示,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主要由蛋白质、脂类化合物及多糖的振动吸收带组成。两类山茶样品的傅里叶变换光谱图整体上十分相似,只是在多糖吸收区域(1200—950cm-1)略有差异,对比该区域的一阶导数谱,差异主要表现在1125—1100cm-1和1070—1000cm-1两个吸收带。选取1200—950cm-1范围内的一阶导数谱进行系统聚类分析分类,并对4000—400cm-1范围内光谱做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技术结合化学统计学方法,可用于鉴别云南山茶和华东山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 山茶 系统聚类分析 主成分分析
下载PDF
基于花瓣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鉴别分类杜鹃属植物 被引量:5
5
作者 刘刚 +2 位作者 张玉宾 周湘萍 桑林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943-948,共6页
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技术结合适当的方法对杜鹃属植物不同亚属进行鉴别分类研究。测试了4个亚属植物花瓣的红外光谱,结果显示同种植物花瓣的红外图谱,峰形相似;不同种植物花瓣的红外光谱图在混合模区(1500~1200cm^-1)... 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技术结合适当的方法对杜鹃属植物不同亚属进行鉴别分类研究。测试了4个亚属植物花瓣的红外光谱,结果显示同种植物花瓣的红外图谱,峰形相似;不同种植物花瓣的红外光谱图在混合模区(1500~1200cm^-1)略有差异。为了进一步快速对其分类群进行鉴别,利用OMNIC软件分层抽样建立3个光谱数据库,未知样品光谱分别与光谱数据库比较得出匹配数值进行鉴别。研究结果显示此方法能够准确地鉴别分类4个亚属植物,这为大型的植物系统分类研究提供了一种潜在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 杜鹃花属 亚属 鉴别分类
下载PDF
野生蕈菌孢子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周在进 刘刚 +2 位作者 任先培 张玉宾 《光谱实验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37-42,共6页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FTIR)研究了9种野生蕈菌的孢子,分析了主要吸收峰的归属,结果显示孢子的主要成分为脂类物质、蛋白质和多糖等。在1800—750cm-1光谱范围内,不同属、不同种的野生蕈菌孢子光谱显示了一定的差异,可以用来区分不同种...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FTIR)研究了9种野生蕈菌的孢子,分析了主要吸收峰的归属,结果显示孢子的主要成分为脂类物质、蛋白质和多糖等。在1800—750cm-1光谱范围内,不同属、不同种的野生蕈菌孢子光谱显示了一定的差异,可以用来区分不同种类的孢子。对1800—1500cm-1和1200—1000cm-1范围的二阶导数光谱分别进行相关分析,9种孢子在1800—1500cm-1范围内的相关性相对较好,相关系数在0.843—0.998范围,表明它们含有的主要化学成分脂类物质、蛋白质等比较相似;在1200—1000cm-1范围内相关性较差,相关系数最大为0.780,最小为0.144,表明多糖物质构型或含量具有较大差异。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结合特征峰分析和相关分析极有可能用于鉴别蕈菌孢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蕈菌孢子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 相关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