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澜沧江古水水电站坝址区上游左岸边坡双向差异卸荷特征及机理 被引量:3
1
作者 唐豪 涂国祥 +1 位作者 张鑫 《水利水电快报》 2023年第5期23-31,共9页
为研究双向差异卸荷的特征及机理,以澜沧江古水水电站坝址区左岸上游岸坡为例,根据野外实地踏勘查明该边坡卸荷作用的强度,将岩层分为强卸荷区、弱卸荷区和原岩区3个区。统计并分析了研究区内各硐中卸荷裂隙的产状、张开度、张开裂隙率... 为研究双向差异卸荷的特征及机理,以澜沧江古水水电站坝址区左岸上游岸坡为例,根据野外实地踏勘查明该边坡卸荷作用的强度,将岩层分为强卸荷区、弱卸荷区和原岩区3个区。统计并分析了研究区内各硐中卸荷裂隙的产状、张开度、张开裂隙率等现场实测数据,结果表明:由于澜沧江流向发生变化,从而产生双向差异卸荷现象,拐弯处两侧整体的卸荷作用强烈,这是澜沧江持续快速下切的结果。拐弯处上游侧岩层卸荷程度强于下游一侧,具体原因:①上游侧坡表与岩层走向相近,裂隙数量相对更多,贯通程度更好,对卸荷作用响应更剧烈;②上游侧岩体发生了倾倒变形,倾倒变形后的岩体结构更加松散破碎,反过来加剧了卸荷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向卸荷 谷坡卸荷 卸荷裂隙 古水水电站 澜沧江
下载PDF
发育两类夹层堆积体的降雨入渗试验研究
2
作者 唐豪 +2 位作者 涂国祥 张鑫 邱潇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98-106,共9页
为研究不同组分夹层对降雨入渗的影响及堆积体内部雨水的运移差异与分布特征,以四川汉源九襄地区深厚堆积体为例,对其内部发育的黏土夹层和碎块石夹层展开现场调查,通过设计两类夹层的两组室内降雨试验,监测堆积体内含水率、基质吸力、... 为研究不同组分夹层对降雨入渗的影响及堆积体内部雨水的运移差异与分布特征,以四川汉源九襄地区深厚堆积体为例,对其内部发育的黏土夹层和碎块石夹层展开现场调查,通过设计两类夹层的两组室内降雨试验,监测堆积体内含水率、基质吸力、孔隙水压和湿润锋的迁移变化,研究两类夹层对降雨在堆积体中入渗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1)由于夹层颗粒组分不同,最终导致夹层的渗透性、湿润锋迁移形态、入渗速率及整个堆积体浸透时间等存在显著差异;(2)两组夹层试验中雨水入渗差异显著,碎石组的下渗作用强于侧向扩散,夹层处的下渗速率明显快于两侧,而黏土组的侧向扩散强于下渗,夹层处下渗速度趋近于零,明显小于两侧;(3)黏土组坡脚孔压出现累积性增长,而碎石组孔压消散迅速,且水分主要分布在堆积体更深处,故黏土夹层堆积体整体稳定性低于碎石夹层堆积体。研究结果可为后续降雨对发育软弱夹层边坡稳定性的影响分析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雨入渗 碎石夹层 黏土夹层 堆积体
下载PDF
间歇性降雨作用下含碎石夹层堆积体水气运移规律
3
作者 张鑫 +1 位作者 涂国祥 唐豪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23-130,141,共9页
我国西南地区广泛分布有第四纪堆积体,针对堆积体内部碎石土层状分布的现象,设计了含碎石夹层堆积体降雨物理模型。并考虑了水气两相共同作用,通过有限元数值模拟进行了验证分析,深入探究含碎石夹层堆积体在间歇性降雨条件下的水气两相... 我国西南地区广泛分布有第四纪堆积体,针对堆积体内部碎石土层状分布的现象,设计了含碎石夹层堆积体降雨物理模型。并考虑了水气两相共同作用,通过有限元数值模拟进行了验证分析,深入探究含碎石夹层堆积体在间歇性降雨条件下的水气两相运移规律。结果表明:孔隙气压力的存在会阻缓降雨入渗,间歇降雨过程中首场降雨期间坡体内孔隙气压力最低,下渗速度最快;每场降雨结束后,土体内部经历暂态饱和区向非饱和区补给的土体饱和度再分布过程,后续降雨湿润锋的推进存在一定滞后性;孔隙气压力在降雨结束后并不会及时消散,其峰值的到来迟于降雨过程,且随着降雨场次的增加,峰值到得越晚;碎石夹层为孔隙气的排出提供了优势通道,相对于均质堆积体,含碎石夹层堆积体内部孔隙气压力消散时间早、速度快,一定程度上促进了雨水入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碎石夹层堆积体 间歇性降雨 水气二相流 降雨入渗 模型试验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