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逸周书》的异名与编辑 被引量:6
1
作者 罗家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74-77,共4页
《逸周书》的异名《周志》、《周书》、《汲冢周书》在文献中被著录、引用的时间不同,说明《周志》是《逸周书》的底本,编成于春秋早期;《周书》编成于战国早期;《汲冢周书》编成于东晋时期。今本《逸周书》保留了《汲冢周书》的面貌。
关键词 《逸周书》 异名 编辑时间 书名 《周志》 《周书》 《汲冢周书》
下载PDF
“诗言志”的理论内涵与当代意义 被引量:3
2
作者 罗家 林天泉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88-97,128,共11页
“诗言志”是贯穿我国整个文艺发展史的核心理念。在歌诗、赋诗、作诗等不同语境中,“诗言志”有不同的解释。在有关“诗言志”的探讨中,涉及到气、物、心、意、性、情、志等诸多概念,而性、情、志是理解“诗言志”的关键词,也是“诗言... “诗言志”是贯穿我国整个文艺发展史的核心理念。在歌诗、赋诗、作诗等不同语境中,“诗言志”有不同的解释。在有关“诗言志”的探讨中,涉及到气、物、心、意、性、情、志等诸多概念,而性、情、志是理解“诗言志”的关键词,也是“诗言志”理论架构的基石。“性”是人类思维活动的“客观规定性”,是“情”和“志”的“底层代码”,具有绝对客观性与相对主观性。“情”和“志”则是人类最重要的两种思维活动,其中,“情”是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独特联系,赋予客观世界以“丰富色彩”;“志”是主体精神最强烈的显现,赋予现实人生以“价值和意义”。对于文艺创作而言,没有对于“性”的认知,则缺乏人生的穿透深度。没有“情”的投注,则无法呈现一个多姿多彩、可感可知、主客观融合的世界。没有“志”的彰显,则无法实现文艺超越于现实的价值。“性”和“情”最终要统一于“志”,“诗言志”仍是当下文艺实践与文艺理论建设的首要命题,具有强大的理论生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言志 性情论 理论内涵 当代价值
原文传递
仓颉--突破表达困境的圣人
3
作者 罗家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2-127,F0002,共7页
汉字是中国文明的首要标志。仓颉造字,华夏文明由此破局,也构成中国文学的开端。文字的发明,解决了文明体自我表达与自我积累问题,提升了人们的文学表达能力、人才识别能力和社会组织能力。在黄帝时代文明涌生的背景上,仓颉担任黄帝的左... 汉字是中国文明的首要标志。仓颉造字,华夏文明由此破局,也构成中国文学的开端。文字的发明,解决了文明体自我表达与自我积累问题,提升了人们的文学表达能力、人才识别能力和社会组织能力。在黄帝时代文明涌生的背景上,仓颉担任黄帝的左史,造字既是黄帝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黄帝事业能产生重大影响的关键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仓颉 造字 文学起源 文明跃迁
下载PDF
“典故”探研 被引量:5
4
作者 罗家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196-199,共4页
“典”本是提纲挈领式的备忘录,“故”本是储存于记忆、流传在口头的对典的解释。典故相互配合,构成古代文明传承的方式。文字操作的方便和应用范围的扩大,使“故”有了记录在案的可能,古人称之为“淫文破典”。社会生活的变化使得“典... “典”本是提纲挈领式的备忘录,“故”本是储存于记忆、流传在口头的对典的解释。典故相互配合,构成古代文明传承的方式。文字操作的方便和应用范围的扩大,使“故”有了记录在案的可能,古人称之为“淫文破典”。社会生活的变化使得“典”有了重新解释的必要,各种权变之术、临事之宜应运而生,古人称之为“淫权破故”。破的好处是典故的合一,使文挣脱口语的束缚而独立。但破又使大量的典丧失故的解说,成为无法索解的微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典故 语体 文体
下载PDF
《逸周书·器服解》是一份遣策 被引量:5
5
作者 罗家 《文献》 2001年第2期4-10,共7页
《逸周书》的编辑成书情况,一直是困扰研究者的难题.从春秋成书到魏晋成书都有人作推测①,但都缺少坚实的证据.从50年代长沙五里牌406号墓发现遣策至今,战国楚墓遣策、汉墓遣策、魏晋墓遣策的发现都极为丰富,特别是信阳长台关1号楚墓遣... 《逸周书》的编辑成书情况,一直是困扰研究者的难题.从春秋成书到魏晋成书都有人作推测①,但都缺少坚实的证据.从50年代长沙五里牌406号墓发现遣策至今,战国楚墓遣策、汉墓遣策、魏晋墓遣策的发现都极为丰富,特别是信阳长台关1号楚墓遣策、长沙仰天湖25号楚墓遣策、江陵望山2号楚墓遣策、包山2号楚墓遣策、马王堆1号汉墓遣策等的深入研究②,使我们弄清了古代的遣策制度和遣策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遣策 今本 器物 明器 逸周书 楚墓
原文传递
太子晋的成年礼 被引量:4
6
作者 罗家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16-120,共5页
自从鲁迅提出《太子晋》“颇类小说家言”以来,引起人们极大的关注。将《太子晋》放回到春秋时代的社会环境中去研究,发现其“五称三穷”游戏方式和成人言志内容都与太子晋的成年礼有关,从形式到内容都是信而有征。对《太子晋》很有重... 自从鲁迅提出《太子晋》“颇类小说家言”以来,引起人们极大的关注。将《太子晋》放回到春秋时代的社会环境中去研究,发现其“五称三穷”游戏方式和成人言志内容都与太子晋的成年礼有关,从形式到内容都是信而有征。对《太子晋》很有重新加以检讨的必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子晋 成年礼 春秋时期 社会环境 冠礼
原文传递
论《逸周书》的“天财”观 被引量:3
7
作者 罗家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64-167,共4页
周代人将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依存关系概括为天财说,人要取得天财,必须顺天而作。《逸周书》的“天财”观是私财观产生前的经济思想,它影响到经济活动中的生产、分配等环节,在古代历史上曾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关键词 《逸周书》 天财 物质生产 物质分配
下载PDF
《逸周书》格言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罗家 《殷都学刊》 2001年第3期95-98,共4页
通过对《逸周书》中格言的分析,弄清格言的两个来源:朝廷圣贤系统和民间智慧系统;确认《周祝》是一篇最早的格言体文章。
关键词 《逸周书》 周祝 金版格言 古代汉语 悬象布法 歌谣 谚语
下载PDF
出土文献的文体学意义 被引量:3
9
作者 罗家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90-92,共3页
上个世纪有关专家就预言,21世纪的古代文学研究将表现为两方面的突破:一是理论观念的提高,二是出土文献的影响,且出土文献将为研究的重中之重。目前,不断面世的出土文献中的新材料以及由此研究而产生的学术思路,正在极大地推动着古代文... 上个世纪有关专家就预言,21世纪的古代文学研究将表现为两方面的突破:一是理论观念的提高,二是出土文献的影响,且出土文献将为研究的重中之重。目前,不断面世的出土文献中的新材料以及由此研究而产生的学术思路,正在极大地推动着古代文学的研究,并成为新的学术增长点。2000年后逐渐面世的《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处于先秦至汉初文学经典形成阶段,涉及传统文化中一些核心的内容,不仅是珍贵的新资料,也是出土文献研究的热点。我们组织有关专家联袂进行的这组笔谈,就是在对传统文献的省视中,抉幽显微,展示相关出土文献在文字考释、思想研究、文本解读以及文体学分析方面所呈现的新观点,并希望以此进一步丰富推动出土文献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土文献 文体学 《为吏之道》 文献研究 睡虎地秦简 当代学术 文体研究 文体分析
下载PDF
论先秦时期的采诗与采乐制度 被引量:3
10
作者 罗家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89-193,共5页
乐官要制作出感人的音乐,就必须寻找到人间的天籁之音。早期音乐本是全民性、典礼性、宗教性的古乐,乐官们依神自重,地位崇高,对于各种音乐演奏的方式特别注意学习,这属于采乐时期。西周中期以后,统治者成为仪式的旁观者,在旁边听别人... 乐官要制作出感人的音乐,就必须寻找到人间的天籁之音。早期音乐本是全民性、典礼性、宗教性的古乐,乐官们依神自重,地位崇高,对于各种音乐演奏的方式特别注意学习,这属于采乐时期。西周中期以后,统治者成为仪式的旁观者,在旁边听别人唱歌奏乐,看别人进退俯仰。这种音乐欣赏习惯的变化导致采乐向采诗变化。特别是周厉王、幽王时代刺诗大量产生,采诗成为政治制度,从诗歌中了解民众意志成为统治阶级观风的主要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乐官 采乐 采诗
下载PDF
论“立言不朽” 被引量:1
11
作者 罗家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01-203,共3页
在以道德规戒为主的语场中,立言不朽是一种最高的人生追求。为防止巧言乱德,要求人们慎言。圣人之言是天道的体现,理性自足;民众的话语出于真心,自然呈现。二者皆为不朽之言。中国文学对于不朽之言的崇拜主要表现为述圣言、观民风的文... 在以道德规戒为主的语场中,立言不朽是一种最高的人生追求。为防止巧言乱德,要求人们慎言。圣人之言是天道的体现,理性自足;民众的话语出于真心,自然呈现。二者皆为不朽之言。中国文学对于不朽之言的崇拜主要表现为述圣言、观民风的文学传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慎言 立言 述而不作 观民风
下载PDF
《诗经》弃妇诗与凶丧礼 被引量:2
12
作者 罗家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45-152,共8页
《诗经》弃妇诗多表现被丈夫休弃、离开婆家女子的情感状态与生活内容,揭示了女性在婚姻中的被动和无辜,表现了弃妇自我边缘化的心理。在传统的吉、凶、军、宾、嘉五礼系统中,弃妇诗属于凶丧礼。其中所反映的“留车反马”“三不去”“... 《诗经》弃妇诗多表现被丈夫休弃、离开婆家女子的情感状态与生活内容,揭示了女性在婚姻中的被动和无辜,表现了弃妇自我边缘化的心理。在传统的吉、凶、军、宾、嘉五礼系统中,弃妇诗属于凶丧礼。其中所反映的“留车反马”“三不去”“大归”等,体现了古人在礼乐制度方面的设计。这些礼乐制度努力为弃妇回归家庭保留退路,把弃妇重新纳入社会秩序中,维护了尊重、怜悯、孝顺等家庭伦理道德。这种把弃妇问题放到家庭中来思考和解决的礼乐制度,为当事人保留体面,让参与者感受到社会温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经 弃妇诗 凶丧礼 家庭 社会修复
下载PDF
试论“商汤求雨”故事中的巫风文化 被引量:2
13
作者 罗家 田荣菲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45-150,共6页
在商代,巫可与上天沟通,传达上天旨意。从甲骨卜辞记载的商王自己参与占卜的内容看,商王就是商代权力最大的巫者。《墨子》最早记载“商汤求雨”的故事,内容只有祷词。《吕氏春秋》中“商汤求雨”故事情节已经非常丰富,内容充满了巫术色... 在商代,巫可与上天沟通,传达上天旨意。从甲骨卜辞记载的商王自己参与占卜的内容看,商王就是商代权力最大的巫者。《墨子》最早记载“商汤求雨”的故事,内容只有祷词。《吕氏春秋》中“商汤求雨”故事情节已经非常丰富,内容充满了巫术色彩,一场大型的君王求雨的故事原型展现出来。甲骨卜辞记载商王求雨时经常采用“以舞求雨”和“祭祀求雨”的方式,求雨方式与灾情的严重程度息息相关。依据出土文献资料可知,传世文献中记载的“商汤求雨”的故事确有发生,其中蕴含的巫风文化对商汤巩固统治、收服民心起到了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汤求雨 以舞求雨 祭祀求雨 巫风文化
下载PDF
大祝“会”辞源流考 被引量:2
14
作者 罗家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35-139,共5页
"会"辞本为祝官代神宣讲的责善之辞。早期的王公诸侯常常代表上帝对臣民提出要求,他们实际上是在行使大祝的职责。《逸周书.商誓》就是武王的会辞。西周中期到春秋时期,祝官制度正常运行,会辞也就由祝官制作宣讲,《逸周书.周... "会"辞本为祝官代神宣讲的责善之辞。早期的王公诸侯常常代表上帝对臣民提出要求,他们实际上是在行使大祝的职责。《逸周书.商誓》就是武王的会辞。西周中期到春秋时期,祝官制度正常运行,会辞也就由祝官制作宣讲,《逸周书.周祝》是这种祝官会辞的样本。战国时代,祝官制度被破坏了,但会辞体式并没有随祝官制度一起崩坏,诸子利用会辞体式来宣讲自己的哲学思想,如黄老道家的《黄帝书.称》;各级政府利用会辞体式来培训官员,如《为吏之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祝 会辞 《商誓》 《周祝》 《称》
下载PDF
文献含义与古典文献学学科建设 被引量:2
15
作者 罗家 《中国大学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56-59,共4页
文献的内容指的是人所感知与表述的知识信息,文献的形式指的是各种记录知识信息的载体。静态的文献指称记录知识信息的文本,动态的文献呈现知识信息的运动轨迹。古典文献学是专业名称,要为社会培养古籍整理人才;也是学科名称,具有自身... 文献的内容指的是人所感知与表述的知识信息,文献的形式指的是各种记录知识信息的载体。静态的文献指称记录知识信息的文本,动态的文献呈现知识信息的运动轨迹。古典文献学是专业名称,要为社会培养古籍整理人才;也是学科名称,具有自身的知识系统。作为专业,古典文献学需要向文化传承创新方向大力拓展。作为学科,古典文献学需要完善其知识体系。古典文献学知识体系可以从文献的制作与存佚、文献的组合与类分、文献的比较与鉴别等几个方面展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献 古典文献学 学科建设
下载PDF
论春秋时代礼文化特征的形成 被引量:1
16
作者 罗家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1994年第4期86-91,共6页
关键词 春秋时代 礼文化 《左传》 亲亲原则 民族意识 民族文化 春秋霸主 天命鬼神 外来侵略 文化特征
下载PDF
“微言”考论 被引量:1
17
作者 罗家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18-122,共5页
微言是口语阶段流行的言说方式。微言源自仪式化语言 ,是人类进行独立语言思维的第一步。当人们用微言去表达自己的神权意识、等级意识、军事意识、文艺意识的时候就形成了神权微言、等级微言、军事微言、文艺微言。对于言者 ,微言要与... 微言是口语阶段流行的言说方式。微言源自仪式化语言 ,是人类进行独立语言思维的第一步。当人们用微言去表达自己的神权意识、等级意识、军事意识、文艺意识的时候就形成了神权微言、等级微言、军事微言、文艺微言。对于言者 ,微言要与舞乐结合才能完全达意。对于听者 ,微言的含义只有那些知言之谓者才懂得。在言意关系方面 ,微言提供了一种比兴、暗示、提喻、以少总多、以隐示显的表达方法 ,对文学写作影响很大。在文学特征方面 ,文艺微言以其虚拟性、情感性、游戏性奠定了中国文学的基础。认识了微言 ,我们才能更好地理解孔子在古代文学史上的意义 ,才能更准确地把握先秦文学的特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言 大义 仪式表演 口语 语言学 中国古代 文学史
下载PDF
从《文传》的集成性质再论《逸周书》的编辑 被引量:1
18
作者 罗家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4年第4期120-124,共5页
《文传》是《逸周书》第25篇,其内容与《周书序》不完全吻合,从论证《文传》的集成性质,并结合《逸周书》中《文传》、《五权》、《大匡》、《大开武》、《酆保》、《和寤》、《小开》、《文政》等篇广泛存在的集成现象,可看出:《逸周... 《文传》是《逸周书》第25篇,其内容与《周书序》不完全吻合,从论证《文传》的集成性质,并结合《逸周书》中《文传》、《五权》、《大匡》、《大开武》、《酆保》、《和寤》、《小开》、《文政》等篇广泛存在的集成现象,可看出:《逸周书》中的集成文字是汉代刘向重新编辑残存《周书》45篇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传》 逸周书 文传 集成 编辑 《逸周书》 集权思想
下载PDF
“天门”与《九歌》二司命的生死交融 被引量:1
19
作者 罗家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08-111,共4页
《九歌·大司命》宋洪兴祖补注引东汉末高诱说,认为"天门"是"紫微宫门",这种说法符合汉代人的普遍观念,但不符合屈原所处战国时代对天门的认识。在汉武帝之前,天门一般指观测太阳出入的地方。《大司命》中的天... 《九歌·大司命》宋洪兴祖补注引东汉末高诱说,认为"天门"是"紫微宫门",这种说法符合汉代人的普遍观念,但不符合屈原所处战国时代对天门的认识。在汉武帝之前,天门一般指观测太阳出入的地方。《大司命》中的天门是昼夜变化之门,也是出生入死之门。主"寿夭"的大司命和主"幼艾"的少司命通过天门来控制生死,展示神力。二司命是生死观念的神格化,屈原通过天门赋予司命神源源不绝的神力,体现出力量崇拜意识,代表着轴心突破中力的突破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屈原 《九歌》 天门 大司命 少司命
原文传递
侯方域文学复古思想探析
20
作者 罗家 闫莉莉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84-89,共6页
侯方域是明代文学复古运动第三次高潮的重要作家,其文学复古具有高度关注社会现实、以古文闻名的特点。侯方域承继风雅精神,展现了当时宦官乱政、政治迫害、奸臣当道的政治乱象,描写了天灾人祸下百姓的艰难生活。侯方域宗法唐宋八大家,... 侯方域是明代文学复古运动第三次高潮的重要作家,其文学复古具有高度关注社会现实、以古文闻名的特点。侯方域承继风雅精神,展现了当时宦官乱政、政治迫害、奸臣当道的政治乱象,描写了天灾人祸下百姓的艰难生活。侯方域宗法唐宋八大家,修正文风,传承文脉。他剖析明末政治,提出经世固邦之道。他以圣贤忠臣为榜样,寄托政治理想,同时反思历史兴衰之道,以此表达心志理想。侯方域积极响应复社活动,增强了中原文士与江南文人的联系,打破了中原文坛的沉寂。身处易代之际,侯方城试图以文学为武器,拯救民族,救赎自我,传承文化,其选择在当时的文人士子中有一定的代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侯方域 文学复古 风雅精神 文以载道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