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733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Ⅰ):中国气候变化的历史和未来趋势 被引量:1181
1
作者 丁一汇 任国玉 +11 位作者 石广玉 宫鹏 郑循华 翟盘茂 张德二 赵宗慈 王绍武 王会军 陈德亮 高学杰 戴晓苏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CSCD 2006年第1期3-8,F0004,共7页
中国的气候变化与全球变化有相当的一致性,但也存在明显差别。在全球变暖背景下,近100 a 来中国年平均地表气温明显增加,升温幅度比同期全球平均值略高。近100 a和近50 a的降水量变化趋势不明显,但1956年以来出现了微弱增加的趋势。近5... 中国的气候变化与全球变化有相当的一致性,但也存在明显差别。在全球变暖背景下,近100 a 来中国年平均地表气温明显增加,升温幅度比同期全球平均值略高。近100 a和近50 a的降水量变化趋势不明显,但1956年以来出现了微弱增加的趋势。近50 a来中国主要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频率和强度也出现了明显的变化。研究表明,中国的CO2年排放量呈不断增加趋势,温室气体正辐射强迫的总和是造成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对21世纪气候变化趋势做出的预测表明:未来20-100 a,中国地表气温增加明显,降水量也呈增加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气候变化 极端事件 温室气体 气溶胶 辐射强迫 气候预估
下载PDF
中国制造业集聚程度变动趋势实证研究 被引量:522
2
作者 曹丽莉 《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106-115,127,共11页
制造业是集群特征最为明显的产业。本文利用Ellision和Glaeser建立的产业地理集中指数和自定义的五省市集中度对中国20个制造行业1993、1997、2002、2003年的集聚程度进行了精确测定。结果表明,1993—1997年集聚程度有所下降,1997—2002... 制造业是集群特征最为明显的产业。本文利用Ellision和Glaeser建立的产业地理集中指数和自定义的五省市集中度对中国20个制造行业1993、1997、2002、2003年的集聚程度进行了精确测定。结果表明,1993—1997年集聚程度有所下降,1997—2002—2003年集聚程度呈增长趋势。集聚程度的提高是主要的变动方向和发展趋势。集聚程度由高到低的行业分布依次为:技术密集型产业———资本密集型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地域分布极不平衡,江苏、广东、山东、浙江、上海五省市集中度很高,西部边远地区则远远落后,两极分化严重。总体上看,制造业的集聚程度与工业增长表现出较强的正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集群 集聚 地理集中指数 制造业
原文传递
气候变化科学的最新认知 被引量:586
3
作者 秦大河 陈振林 +9 位作者 丁一汇 戴晓苏 任贾文 翟盘茂 张小曳 赵宗慈 张德二 高学杰 沈永平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CSCD 2007年第2期63-73,共11页
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第一工作组于2007年2月2日发布的第四次评估报告明确指出,近100a(1906-2005年)地球表面平均温度上升了0.74℃,近50a的线性增温速率为0.13℃/10a,1850年以来最暖的12个年份中有11个出现在近期的1995-2006... 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第一工作组于2007年2月2日发布的第四次评估报告明确指出,近100a(1906-2005年)地球表面平均温度上升了0.74℃,近50a的线性增温速率为0.13℃/10a,1850年以来最暖的12个年份中有11个出现在近期的1995-2006年。全球变暖已经是不争的科学事实,报告认为人类活动是近50a全球气候系统变暖的主要原因。IPCC评估报告是国际科学界对气候变化问题最权威、最全面的认识,代表了目前全球气候变化研究的科学认识水平,是国际上制定相关政策的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IPCC第一工作组 第四次评估报告
下载PDF
气候变化科学的最新进展:IPCC第四次评估综合报告解析 被引量:342
4
作者 秦大河 +2 位作者 陈振林 任贾文 沈永平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CSCD 2007年第6期311-314,共4页
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第四次评估报告综合报告于2007年11月17日在西班牙正式发布。综合报告将温室气体排放、大气温室气体浓度与地球表面温度直接联系起来,综合评估了气候变化科学、气候变化的影响和应对措施的最新研究进展... 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第四次评估报告综合报告于2007年11月17日在西班牙正式发布。综合报告将温室气体排放、大气温室气体浓度与地球表面温度直接联系起来,综合评估了气候变化科学、气候变化的影响和应对措施的最新研究进展。综合报告指出:控制温室气体排放量的行动刻不容缓;能否减小全球变暖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类在今后二三十年中在削减温室气体排放方面所作的努力和投资。这对国际社会和各国政府制定经济社会发展政策,适应和减缓气候变化有一定的指导和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IPCC第四次评估报告 综合报告
下载PDF
中国气候与环境演变评估(I):中国气候与环境变化及未来趋势 被引量:307
5
作者 秦大河 丁一汇 +11 位作者 苏纪兰 任贾文 王绍武 伍荣生 杨修群 王苏民 刘时银 董光荣 卢琦 黄镇国 杜碧兰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CSCD 2005年第1期4-9,共6页
近百年来,全球气候正经历着一次以变暖为主要特征的显著变化,全球气候与环境的重大变化对中国的气候与环境演变也产生了重大影响。来自气候、环境、海洋和经济社会科学等领域的百余位专家和学者对中国气候与环境的演变及其对自然生态系... 近百年来,全球气候正经历着一次以变暖为主要特征的显著变化,全球气候与环境的重大变化对中国的气候与环境演变也产生了重大影响。来自气候、环境、海洋和经济社会科学等领域的百余位专家和学者对中国气候与环境的演变及其对自然生态系统和社会经济部门的影响进行了评估,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适应和减缓气候变化的对策。本文主要阐述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中国气候与环境的演变,并对未来气候变化的趋势做出了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环境演变 未来趋势 中国
下载PDF
IPCC成立以来对温度升高的评估与预估 被引量:181
6
作者 赵宗慈 王绍武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CSCD 2007年第3期183-184,共2页
自1990年开始,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已经陆续出版了4次评估报告和1次补充报告。本文回顾了近20a对全球及中国温度升高值的评估及预估的变化。全球平均温度的资料来源于IPCC第一工作组4次评估报告,中国的资料则主要来自与IPC... 自1990年开始,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已经陆续出版了4次评估报告和1次补充报告。本文回顾了近20a对全球及中国温度升高值的评估及预估的变化。全球平均温度的资料来源于IPCC第一工作组4次评估报告,中国的资料则主要来自与IPCC 4次报告大致对应时期的有关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评估报告 IPCC 温度升高 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 平均温度 工作组 中国 出版
下载PDF
中国气候变化的检测及预估 被引量:167
7
作者 丁一汇 任国玉 +4 位作者 赵宗慈 徐影 李巧萍 张锦 《沙漠与绿洲气象》 2007年第1期1-10,共10页
对近5a来中国科学家在气候变化的检测及预估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及主要成果进行了总结:采用最新的器测时期资料和代用温度资料对中国地区近50a、100a的温度和降水变化规律进行再分析,初步重建了中国过去1000a的地表温度序列;对20世纪中国... 对近5a来中国科学家在气候变化的检测及预估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及主要成果进行了总结:采用最新的器测时期资料和代用温度资料对中国地区近50a、100a的温度和降水变化规律进行再分析,初步重建了中国过去1000a的地表温度序列;对20世纪中国气候变化进行了检测,分析了中国气候变化的原因;预估了中国21世纪气候变化。结果表明:近百年中国气候变化的主要特征与全球气候变化的趋势一致。中国近百年增暖的幅度为0.5~0.8℃,比全球同期增温略高。近50a中国平均气温升高以北方为主,升温速率达0.8℃/10a,远大于北半球平均的升温速率。中国雨型的年代际变化明显,西北西部从20世纪80年代中降水明显增多,以新疆最为显著。中国东部则由70年代末以前的北涝南旱型转为以后的南涝北旱型。气候变暖后,中国的极端天气和气候事件的发生频率和强度也出现了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观测到的气候变化 检测和归因 气候模式 预估
下载PDF
长江源区1956-2000年径流量变化分析 被引量:142
8
作者 曹建廷 秦大河 +1 位作者 赵建世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29-33,共5页
利用Mann-Kendall趋势检验法对长江源区直门达水文站的资料进行分析,揭示长江源区年径流量在1956-2000年间呈微弱的减少趋势。结合流域气象资料分析,该时段流域内升温明显,最大可能蒸发量呈增加趋势,降水也呈微弱减少趋势。径流变化与... 利用Mann-Kendall趋势检验法对长江源区直门达水文站的资料进行分析,揭示长江源区年径流量在1956-2000年间呈微弱的减少趋势。结合流域气象资料分析,该时段流域内升温明显,最大可能蒸发量呈增加趋势,降水也呈微弱减少趋势。径流变化与降水变化基本一致,降雨-径流关系没有发生明显变化,表明1980-2000年降水量减少是该时段径流量减少的直接原因,温度升高有利于融冰融雪和降水形式的变化,但由于融冰融雪占径流补给的比率相对较小,该时段温度升高导致融冰融雪的增加不足以抵消降水量的减少对径流的影响。径流量季节变化分析,揭示长江源区春季径流呈增加的趋势,这可能与融雪过程提前以及融雪量增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径流变化 Mann—KendaLl检验 气候变化 长江源区
下载PDF
近百年我国地表气温趋势变化的可能原因 被引量:131
9
作者 赵宗慈 王绍武 +3 位作者 徐影 任国玉 高学杰 《气候与环境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808-817,共10页
多套观测资料检测表明,近百年来中国气候明显变暖,变暖趋势达到0.2~0.8℃/100a,近50年变暖趋势更达到0.6~1.1℃/50 a.气候代用资料研究表明,中国20世纪的变暖在近千年中属于明显的,但对于20世纪是否为近千年中最暖的百年,还有待更多... 多套观测资料检测表明,近百年来中国气候明显变暖,变暖趋势达到0.2~0.8℃/100a,近50年变暖趋势更达到0.6~1.1℃/50 a.气候代用资料研究表明,中国20世纪的变暖在近千年中属于明显的,但对于20世纪是否为近千年中最暖的百年,还有待更多的观测研究验证.气候模式归因分析表明,20世纪中国的变暖与太阳活动、火山活动和人类活动有关,近50年的明显变暖可能与人类排放引起的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增加有一定联系.但是,目前这一结论仍然存在着不确定性,尚需更多的研究工作.由于中国区域辽阔,不同区域气候差异较大,而且20世纪前50年观测资料匮乏,近千年的代用资料分布不广,因此,应该进一步考证中国20世纪的气温变化和在近千年中的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温变化 变暖趋势
下载PDF
气候变化对中国水资源情势影响综合分析 被引量:108
10
作者 任国玉 姜彤 +3 位作者 李维京 翟盘茂 马柱国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772-779,共8页
介绍了近年在气候变化对中国水资源影响研究方面的若干进展。研究表明,中国水资源问题的产生不仅与人口和社会经济快速发展有联系,更与气候环境的显著变化密切相关;未来的气候变化将会导致一些流域水资源更加短缺和洪涝灾害更加频繁,对... 介绍了近年在气候变化对中国水资源影响研究方面的若干进展。研究表明,中国水资源问题的产生不仅与人口和社会经济快速发展有联系,更与气候环境的显著变化密切相关;未来的气候变化将会导致一些流域水资源更加短缺和洪涝灾害更加频繁,对流域水资源和可持续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在流域水资源综合规划与管理中,应十分重视气候变化的影响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气候变率 水循环 水资源 综合分析 中国
下载PDF
中药静脉注射液不溶性微粒研究 被引量:108
11
作者 吕强 李静 +9 位作者 崔嵘 柴家忆 吕键 杨建峰 张艳蕾 周俊峰 郭红燕 聂冬梅 陈璐 《中国药房》 CAS CSCD 2002年第9期556-558,共3页
目的 :考察复配中药针剂在静脉注射液中的不溶性微粒的变化及解决方法。方法 :将61种中药注射剂按治疗剂量溶配于0 9 %氯化钠注射液中 ,用库尔特仪计数该液中直径大于2 5、5 0、10 0、25 0μm的微粒数 ;对微粒进行理化性质显微鉴别 ;考... 目的 :考察复配中药针剂在静脉注射液中的不溶性微粒的变化及解决方法。方法 :将61种中药注射剂按治疗剂量溶配于0 9 %氯化钠注射液中 ,用库尔特仪计数该液中直径大于2 5、5 0、10 0、25 0μm的微粒数 ;对微粒进行理化性质显微鉴别 ;考察精密药液过滤器流速、流量、吸附性和截留作用。结果 :(1)26种中药注射剂微粒数超过《中国药典》 (2000年版 )标准 ,占实验总数42 6 % ;(2)不溶性微粒有玻璃渣、活性炭、橡胶屑、毛屑索条和药物残渣 ;(3)精密药液过滤器的流速、流量符合临床要求 ,截留率为88 5 % ,未见其有吸附作用。结论 :精密药液过滤器可截留中药输液的微粒 ,保证患者用药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注射剂 静脉给药 不溶性微粒 精密药液过滤器 库尔特仪
下载PDF
Detection,Causes and Projection of Climate Change over China:An Overview of Recent Progress 被引量:99
12
作者 丁一汇 任国玉 +4 位作者 赵宗慈 徐影 李巧萍 张锦 《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 SCIE CAS CSCD 2007年第6期954-971,共18页
This article summarizes the main results and findings of studies conducted by Chinese scientists in the past five years. It is shown that observed climate change in China bears a strong similarity with the global aver... This article summarizes the main results and findings of studies conducted by Chinese scientists in the past five years. It is shown that observed climate change in China bears a strong similarity with the global average. The country-averaged annual mean surface air temperature has increased by 1.1℃ over the past 50 years and 0.5-0.8℃ over the past 100 years, slightly higher than the global temperature increase for the same periods. Northern China and winter have experienced the greatest increases in surface air temperature. Although no significant trend has been found in country-averaged annual precipitation, interdecadal variability and obvious trends on regional scales are detectable, with northwestern China and the mid and lower Yangtze River basin having undergone an obvious increase, and North China a severe drought. Some analyses show that frequency and magnitude of extreme weather and climate events have also undergone significant changes in the past 50 years or so. Studies of the causes of regional climate change through the use of climate models and consideration of various forcings, show that the warming of the last 50 years could possibly be attributed to an increased atmospheric concentration of greenhouse gases, while the temperature change of the first half of the 20th century may be due to solar activity, volcanic eruptions and sea surface temperature change. A significant decline in sunshine duration and solar radiation at the surface in eastern China has been attributed to the increased emission of pollutants. Projections of future climate by models of the NCC (National Climate Center, China Meteorological Administration) and the IAP (Institute of Atmospheric Physics,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as well as 40 models developed overseas, indicate a potential significant warming in China in the 21st century, with the largest warming set to occur in winter months and in northern China. Under varied emission scenarios, the country-averaged annual mean temperature is projected to inc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limate change China DETECTION CAUSES climate models PROJECTION
下载PDF
樟树幼树光合特性及其对CO_2浓度和温度升高的响应 被引量:70
13
作者 田大伦 +1 位作者 项文化 闫文德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88-92,共5页
用Li COR 6 4 0 0便携式光合作用测定系统对亚热带常绿阔叶树种樟树幼树的光合特性及其对CO2 升高的响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樟树叶片光合速率日变化呈双峰曲线 ,最高峰出现在 10 :0 0 ,次高峰出现在 14 :0 0 ,午间有明显的“午休”... 用Li COR 6 4 0 0便携式光合作用测定系统对亚热带常绿阔叶树种樟树幼树的光合特性及其对CO2 升高的响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樟树叶片光合速率日变化呈双峰曲线 ,最高峰出现在 10 :0 0 ,次高峰出现在 14 :0 0 ,午间有明显的“午休”现象 ,气孔因素是导致午休的主要原因。中午光照强度大 ,叶片与空气之间的水汽压差达到最大值 ,相对湿度、气孔导度、胞间CO2 浓度达到最小值 ,诱导叶片光合午休。正常大气条件下 ,樟树叶片光饱和点为 12 5 0 μmol·m- 2 s- 1 ,光补偿点 4 0 6 μmol·m- 2 s- 1 ,在 10 0 0 μmol·m- 2 s- 1 光强下CO2 饱和点为 12 0 0 μmol·mol- 1 ,CO2 补偿点为 5 0 μmol·mol- 1 。水分利用效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在不同的CO2 浓度梯度下 ,随着光强的增加而增加。在 2 4~ 35℃时 ,随着光合有效辐射的增加 ,温度升高导致樟树光合速率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樟树 幼树 光合特性 二氧化碳浓度 温度 碳平衡
下载PDF
Wistar大鼠插线法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74
14
作者 董为伟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1期1-4,共4页
目的: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是研究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重要模型。本文介绍一种简便易行的插线法Wistar 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的制备方法,并通过神经病学评分、TTC染色、病理形态学变化的观察,对该模型的可靠性进... 目的: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是研究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重要模型。本文介绍一种简便易行的插线法Wistar 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的制备方法,并通过神经病学评分、TTC染色、病理形态学变化的观察,对该模型的可靠性进行评价。方法:用头端处理过的尼龙钓丝,从颈外动脉向颈内动脉插入,可逆性阻断大鼠一侧大脑中动脉(MCA)。结果:大鼠MCA阻断后1.5h,同时出现Horner's征阳性、提尾悬空时梗塞对侧前肢屈曲、内收、自主运动时身体向偏瘫侧划圈的动物,TTC染色能清楚地显示梗塞范围,且相对较稳定,光镜下可见脑缺血后的病理改变。阻断后3h及再灌注3、6h时的病理改变加重,神经病学评分同前。结论:该改良法制备的模型简便易行、稳定性好、结果可靠,是用于研究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的较为理想的实验动物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灶性脑缺血 再灌注 插线法 动物模型 WISTAR大鼠
下载PDF
中国业务动力季节预报的进展 被引量:80
15
作者 丁一汇 李清泉 +6 位作者 李维京 张培群 张祖强 史学丽 刘一鸣 王兰宁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598-612,共15页
利用动力模式开展季节到年际的短期气候预测 ,是目前国际上气候预测的发展方向。自 1996年以来 ,经过 8a多的研制和发展 ,国家气候中心已建立起第 1代动力气候模式预测业务系统 ,其中包括 1个全球大气 海洋耦合模式 (CGCM )、1个高分... 利用动力模式开展季节到年际的短期气候预测 ,是目前国际上气候预测的发展方向。自 1996年以来 ,经过 8a多的研制和发展 ,国家气候中心已建立起第 1代动力气候模式预测业务系统 ,其中包括 1个全球大气 海洋耦合模式 (CGCM )、1个高分辨率东亚区域气候模式 (RegCM_NCC)和 5个简化的ENSO预测模式 (SAOMS) ,可用于季节—年际时间尺度的全球气候预测 ;全球海气耦合模式与区域气候模式嵌套 ,可以提供高分辨率的东亚区域气候模式制做季节预测。CGCM对 1982~ 2 0 0 0年夏季的历史回报试验表明 ,该模式对热带太平洋海表面温度和东亚区域的季节预测具有较好的预测能力。RegCM NCC的 5a模拟基本上能再现东亚地区主要雨带的季节进展。利用嵌套的区域气候模式RegCM NCC对 1991~ 2 0 0 0年的夏季回报表明 ,在预报主要季节雨带方面有一定技巧。 2 0 0 1~ 2 0 0 3年 ,CGCM和RegCM NCC的实时季节预报与观测相比基本合理。特别是 ,模式成功地预报了 2 0 0 3年梅雨季节长江和黄河之间比常年偏多的降水。SAOMS模式系统的回报试验表明 ,该系统对热带太平洋海表面温度距平有一定的预报能力 ,模式超前 6~ 12个月的回报与观测的相关系数明显高于持续预报。 1997~ 2 0 0 3年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报 区域气候模式 海表面温度 热带太平洋 观测 短期气候预测 海气耦合模式 梅雨季节 夏季 利用
下载PDF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区域气候模拟研究进展 被引量:71
16
作者 赵宗慈 《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225-246,共22页
由于区域气候异常与社会经济及人类发展有紧密联系,因而长期以来受到各国气候学家的极大重视,与此密切相关的对区域气候的模拟研究也有了较大发展。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区域气候模拟研究的进展更加明显。文中将着重分析全球气... 由于区域气候异常与社会经济及人类发展有紧密联系,因而长期以来受到各国气候学家的极大重视,与此密切相关的对区域气候的模拟研究也有了较大发展。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区域气候模拟研究的进展更加明显。文中将着重分析全球气候模式对区域气候模拟的可靠性与不确定性;国内外对区域气候的模拟研究进展;以及对区域气候变化模拟研究的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气候模拟 区域气候变化 全球环流模式 东亚
下载PDF
全球变化和人类可持续发展:挑战与对策 被引量:76
17
作者 徐冠华 葛全胜 +5 位作者 宫鹏 方修琦 程邦波 何斌 徐冰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1期2100-2106,共7页
过去20多年来,国际科学界对全球变化研究不断深化,逐步形成了人类活动产生的碳排放是全球变暖的重要驱动力、全球变化影响人类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等共识.为应对全球变化挑战,"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等原则要求发达国家实行强制... 过去20多年来,国际科学界对全球变化研究不断深化,逐步形成了人类活动产生的碳排放是全球变暖的重要驱动力、全球变化影响人类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等共识.为应对全球变化挑战,"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等原则要求发达国家实行强制减排和发展中国家采取自主减缓行动,目标是在21世纪末将由人类活动引起的地表增温控制到不超过工业化前2℃.但是,处理全球变化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必须坚持哪些原则,重点开展何种研究,采取什么政策保障还没有明晰的思路.本文提出立足国际和区域平衡发展,依靠科技进步制定全球变化应对对策;必须在人与自然和谐,同时人类社会自身和谐前提下妥善处理应对全球变化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坚持减排与增汇并举,减缓与适应并重等原则;加强科学研究,减少全球变化认识的不确定性.应对全球变化挑战实质上为人类发展创造了新机遇,为促进人类能源结构转变、改善和恢复地球生态环境、促进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改变、国际与区域间人类社会和谐发展提供了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识不确定性 减缓与适应原则 对策 发展机遇
原文传递
电刺激小脑顶核对脑卒中大鼠的治疗作用与机制 被引量:66
18
作者 夏一鲁 +1 位作者 董为伟 齐力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3-5,共3页
研究电刺激小脑顶核对脑卒中大鼠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线栓法制备大鼠脑缺血模型,于24h测定脑血流量、脑含水量、髓过氧化物酶活性、梗塞体积;胶原酶法制备脑出血模型,于30h测定血肿周围组织含水量、脑血流量和血肿体... 研究电刺激小脑顶核对脑卒中大鼠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线栓法制备大鼠脑缺血模型,于24h测定脑血流量、脑含水量、髓过氧化物酶活性、梗塞体积;胶原酶法制备脑出血模型,于30h测定血肿周围组织含水量、脑血流量和血肿体积。结果电刺激脑缺血大鼠小脑顶核后,缺血组织的脑血流量上升,脑含水量和髓过氧化物酶活性下降,梗塞体积缩小;电刺激脑出血大鼠小脑顶核后,血肿周围组织血流量增加,含水量下降。电刺激后大鼠的生理参数和血肿体积无改变。结论电刺激小脑顶核可改善脑卒中大鼠的局部血供,缩小梗塞体积,减轻组织水肿。电刺激脑卒中大鼠小脑顶校无明显副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风 小脑顶核 电刺激 大鼠 治疗
下载PDF
页岩气储层压裂改造技术 被引量:75
19
作者 孙海成 汤达祯 +1 位作者 蒋廷学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90-93,97,共5页
通过资料调研,分析了页岩气的储层特征:页岩气藏储层中的页岩既是烃源岩也是储层,普遍富含有机质;页岩气藏储气类型以自由气和吸附气为主,吸附气以吸附状态赋存在干酪根和粘土颗粒的表面;页岩矿物组分复杂,渗透率极低,天然裂缝较发育。... 通过资料调研,分析了页岩气的储层特征:页岩气藏储层中的页岩既是烃源岩也是储层,普遍富含有机质;页岩气藏储气类型以自由气和吸附气为主,吸附气以吸附状态赋存在干酪根和粘土颗粒的表面;页岩矿物组分复杂,渗透率极低,天然裂缝较发育。介绍了国外不同页岩气藏储层压裂改造工艺及相关配套技术:北美页岩气藏开发形成了以水平井完井和分段压裂为主的主体技术,以滑溜水和复合压裂液为主的压裂液体系,以分段多簇射孔、快速可钻式桥塞封隔、微地震裂缝监测和大规模连续混配的配套技术。中国页岩气资源量达20×10^(12)~30×10^(12)m^3,开发潜力巨大,通过了解和学习国外页岩气开发现状和技术,从而加快中国在页岩气成藏理论、构造背景、地质成因、生储盖理论、开发方式、压裂改造技术及相关配套工具等方面的研究步伐,尽快实现中国页岩气的商业化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 页岩气藏储层 分段多簇射孔 体积改造 同步压裂
下载PDF
全球气候变化的原因和未来变化趋势 被引量:63
20
作者 秦大河 《科学对社会的影响》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6-21,共6页
联合国政府问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第一工作组(WG1)第四次评估报告(AR4),《气候变化2007:自然科学基础》(ClimateChange2007:ThePhysicalScienceBasis)于2007年2月2日正式发布。在大量不同时间尺度和更新、更全面的数据... 联合国政府问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第一工作组(WG1)第四次评估报告(AR4),《气候变化2007:自然科学基础》(ClimateChange2007:ThePhysicalScienceBasis)于2007年2月2日正式发布。在大量不同时间尺度和更新、更全面的数据基础上,AR4对气候变化的各种过程、气候模式的模拟能力,以及气候变化预估及其不确定性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评估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气候变化 原因 评估报告 科学基础 时间尺度 模拟能力 气候模式 不确定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